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4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含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就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数字采集、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展示以及数字传播等技术手段再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复原成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要加以利用,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使这些非遗技艺永远留存。

2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优势与风险

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

4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不仅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当今最为前沿的信息科学技术,将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更加有力的高科技技术支持。如何通过数字化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保存下来,是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李芳宇,黄薇然,张静.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6,6(5):81-86.

[2]卓么措.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25-227+248.

[3]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49-55.

作者:赖文橘单位:广西龙胜县文化馆

第二篇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重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云南地区纳西族人所创造的东巴文化就是历史的结晶。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文化商业化,经济化发展,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越来越为突出,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问题成为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保护东巴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数字化的保护与传承是文化发展的新方式,借助影响数字等科学技术东巴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发扬光大。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东巴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探究

东巴文化具有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保护传承意识不断强化,运用数字化科技传承文化成为主流,在新媒体视域下,运用科学技术对东巴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进行探究,这一举措对文化承上启下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新媒体视域下东巴文化遗产现状

2新媒体视域下东巴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意义

3新媒体视域下东巴文化遗产的传承探究

4结语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数千年传承的文明,记录着纳西族的发展历史,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更对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在新媒体视域下,我们可通过现代媒体的便利,以拍摄纪录片等多种途径,记录、解读东巴文化,并进行广泛传承,借助向世人宣传、展示它的美好内涵,使东巴文化能够真正走向大众、传向全世界,使东巴文化得到全面保护、完整传承,进而不断创新。

[1]杨杰宏.东巴文化传承前路犹长[N].中国文化报,2011-03-22(006).

[2]谈国新,孙传明.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参考版),2013(6):132-142.

[3]宋方昊,刘燕.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5(2):85-88.

[4]和力民.魂系东巴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6-08(B03).

作者:张倩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第三篇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悠久历史、璀璨文化和民族底蕴的集中载体,同时由于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而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建设及发展,使得各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及影响。城市的特色在消失,城市的文化在消亡。同时,近几年棚户区改造工作深入进行,使得历史城区内大量的老旧房屋被纳入棚户区改造的范围,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景观风貌及文化特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下面以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为例,从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问题出发,对历史文化名城得以保护、传承、发展的具体对策进行思考及探讨。

1赣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概述

赣州是我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集中,保存完好,典型街区传统风貌保存完整,是一个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古城。历史城区面积约为3.22平方公里,由于较为完整地延续了“宋代六街”的主要道路格局,历史上“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也依然依稀可见,由此成为远近闻名的“江南宋城”。同时由于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城墙和排水系统(福寿沟),也被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市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包含有5处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郁孤台、南市街、姚衙前、灶儿巷及慈姑岭历史文化街区,包含各级文保单位29处,不可移动文物3处,历史建筑三百余栋,历史文化价值十分地重大。随着赣州市城市跨越章江、向南发展,历史城区的政治功能已转移,商业中心也在逐步弱化,但其仍是中心城区居住人口最多、最密集的一个区域。而历史城区负荷过大,导致交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等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历史城区保护压力日渐增大。同时,随着近几年棚户区改造的大力推进,赣州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各历史文化街区也面临着极大的保护压力,部分传统风貌面临着蔑失的不利境地。

2赣州历史文化名城景观风貌及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历史文化名城景观风貌提升及文化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4结束语

我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最集中的载体,是延续我国历史文脉的精髓。提升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景观风貌,使其更自然、更科学地融入到现代城市发展当中,令我们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城市的发展历史。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振兴,才能使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1]罗国荣.浅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J].丝绸之路,2013,(10):40-41.

[2]张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探索[D].重庆大学,2008.

[3]陈书芳.历史文化名城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塑造研究——以岳阳楼景区景观设计为例[D].江南大学,2008.

作者:杨久辉单位: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四篇

【摘要】徐州两汉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为便于资料搜集整理,本文主要以徐州博物馆对徐州两汉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例进行研究。其中主要以徐州博物馆的概况、对两汉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效、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真实可查的资料和直观深入的实地调查结果为依据,针对徐州两汉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从现代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徐州博物馆;两汉文化遗产;保护对策

一、徐州博物馆两汉文化遗产研究背景

二、徐州博物馆两汉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成效

三、徐州博物馆在两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四、结语

在面对两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专业的队伍去践行保护工作,需要决策者付诸心血与财力,需要当地居民的共同保护,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使徐州能够绽放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总之,对汉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战略保护现状的探讨,需要对徐州传统文化进行设身处地的研究、对建设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全面的观点,要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专业的保护,对文化历史负责。

[1]姜川.徐州地方文博产品创意开发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7.

[2]方圆.旷世奇珍西汉的楚王陵金缕玉衣[J].中国网综合信息,t.m.china.com.cn/convert/c_tRQpiV.html.2012.

[3]林玉尘,古德.徐州苏宁广场工地发现汉代徐州城古城墙遗址[J].中国徐州网—徐州晚报,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5cef2ab0101myjg.html.2013.

[4]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汉采石场遗址[Z].徐州博物馆官网,www.xzmuseum.com/zl_detail.aspxid=1876.

[5]周云圣.关于徐州文物古迹保护开发现状的调查[R].中国矿业大学,2015.

THE END
1.沉浸式博物馆丨数字化时代下博物馆发展趋势探析围绕XR眼镜也将逐渐生长出与之相应的基础设施、内容生态和各式各样的创新场景,不断为大众创造丰富多样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体验。 三· 数字化IP授权 将激发数字文创市场的价值潜力 通过数字化权属确认和智能合约对版权规则约定,博物馆可以通过高效的IP授权方式与其他领域进行版权合作开发,或IP授权开放给更广泛的设计师http://jyc.hbwgyxy.com/user/allContent/1953
2.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意义数字化博物馆是当今数字时代博物馆建设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博物馆的兴起不仅扩大了服务人群和范围,也拓展了博物馆的展示方式和体验。数字化博物馆建设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包括数字化博物馆技术、博物馆学原理、设计学、文化遗产保护等。数字化博物馆的应用领域涵盖文化教育、非遗保护、历史文物保存、科普宣传等多个领域。数字https://chongqing0312858.11467.com/news/3799049.asp
3.以“今”入“古”,浅谈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手段与应用价值博物馆不仅是征集、收藏、陈列、研究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建设以“物、人、数据动态”双向多元传播为核心的智慧型博物馆,已成为了国家科技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也正在加强对现代科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g1OTQ1NTaDz3Wqr6zGcw.html
4.博物馆品牌文创与数字化调研问卷本问卷只作为博物馆品牌的文创与数字化方向的研究,以下调查仅以研究为目的,在此情况下,所有个人数据均与此目标有关信息,是完全匿名和保密的,请放心填写。 您的观点对本次研究来说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您的全力配合,万分感谢! 第一部分:基础信息 1.年龄: 0-10岁10-25岁25-40岁40-55岁55-70岁70+岁 2.性别:https://www.wjx.cn/xz/270145106.aspx
5.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即将开放,时间确定后及时告知,预约方式先了解一下西区则充分发掘遗址价值并形象解读,生动展示五开间官厅直舍等重要建筑景观,北苑“小西湖”的四季风景,精彩再现高宗在凉棚纳凉的生活景象,让大家能够多角度、近距离、影视化的感受南宋皇家建筑之美和园林之美。 预约方式提前了解—— 目前,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设备调试、压力测试等都在进行中,将于近期开放,时间确定https://www.thehour.cn/news/554289.html
6.博物馆的数字化之路博物馆数字化展示设计模式研究 文化遗产数字化——汉唐帝王陵数字技术研究探索 正阳门文化旅游价值的挖掘与利用 浅析长城博物馆的文化旅游价值 挖掘利用文化旅游价值与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以中国长城博物馆为例 博物馆的文化旅游挖掘和利用——伦敦经验与北京案例 让参观成为一种乐趣——智能导览定位系统在博物馆里的https://mall.cnki.net/Xinke/web/Info/DZ2108010103
7.面对文旅行业解决博物馆游客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设计思维工作坊文旅融合发展在近年不断推进,由核心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不断向外延展,利用科技、新媒体等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提升消费者和用户的体验,拓宽受众群体。数字地图、大数据、AI等新技术不断加深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因此,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需要在文旅行业中落地应用。利用数字化转型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461180.html
8.博物馆3D数字化的优势有哪些?3d博物馆展示的好处建立的文物三维数字档案,不仅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也为后续的文物研究和展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博物馆3D数字化在提升观展体验、促进文化传播以及加强文物保护方面均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是推动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51建模网提供的3D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3D扫描建模、全https://blog.csdn.net/mirrornan/article/details/143435621
9.文化汇聚与共建: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建设价值研究融合基础设施是文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文旅产业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文旅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数字博物馆平台建设是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出现,但其仅完成了“信息化”带来的价值,未能真正的完成“数字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058/2789.htm
10.博物馆数字化:沉浸式数字技术还原古物,让“文物”活起来!数字化网络技术的虚拟展示功能强大,以多媒体、跨媒体、全媒体为特色的信息传播和三维形象体系所营造立体化的空间艺术现场感是吸引受众的不二法则,想要实现博物馆数字化交互体验营造沉浸化场景,以下四大关键核心技术非常重要。 四大核心关键技术 ? 厘米级空间计算 http://yijigo.tuliyou.com/news/info/id/154.html
11.第四次赴约!这次Zara在进博会建了个“博物馆”我和进博本届进博会,在国家展览中心6.2馆消费品展区,有一个展台在一众琳琅满目的时尚潮流商品中格外引人注目——占地500多平米的展台没有展出一件实体展品,而是由银灰色的LOGO和不断变化的地台组成,像一个高级的秀场,或者说一个数字化的博物馆。 “看起来还挺高科技的,够出片!”几位路过的参展观众不由地举起手机拍下https://www.jingan.gov.cn/rmtzx/003001/20231110/6503e835-fd8a-467c-b210-c4ee8f665a72.html
12.数字博物馆设计方案(精选8篇)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形式对文化遗产的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 实现文化遗产信息的永久保存, 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多种服务的信息系统[1,2]。数字博物馆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 , 因此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有利于资源共享; 数字博物馆不受展品条件、展览场地的限制; 数字博物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4pute8s.html
13.“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简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传统村落的多元价值呈现为目标进行平台内容运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村落地域文化,以文化内涵为线索挖掘单个村落或多个村落的特色价值。运用数字化工具展示,并呈现在数字博物馆“特展”板块。 2.2.1特展一:瓷之源-景德镇 以景德镇陶瓷制作为主线,运用VR、全景、三维实景模型等多种虚拟现实技术,从选土、拉坯、上釉https://www.caupd.com/zgzh/zhfw/detail/788.html
14.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意义9篇(全文)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做出贡献”在参观普通博物馆时,观众的参观路线及方式 几乎都是由设计者决定的,参观者没有自主性“参观数字化博物馆则没有空间上的限制,参 观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随意参观,对感兴趣的展品,可以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它的历史 渊源!发展变化历程”如果对博物馆不再感兴趣,还可以随时退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u7no481.html
15.什么是博物馆数字化系统?探索博物馆数字化系统的变革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数字化博物馆系统预计将继续迭代升级,这是因为这一系统本身存在不断改进的空间。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会更多的运用在博物馆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中,为博物馆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更加强劲有效的保障。 总之,数字化博物馆系统的应用让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知文化遗产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在未来的数字化https://www.jiandaoyun.com/fe/tsbwgszh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