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们,如何出圈出彩?文博文物藏品考古博物院全国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方式的出现,让更多人开始习惯以自助探索方式发现与体验相对冷门的文化点位,为中小博物馆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与潜在观众。

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G.B.古德曾言,“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中小博物馆虽在藏品总量上难以匹敌大型博物馆,但却可以在“小而美”“小而专”“小而活”方面深耕细作。中小博物馆如何发挥优势实现“破圈”?一起来看。

找准中小博物馆发展定位

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在目前已备案的博物馆中,中小博物馆占据八成以上,其中大部分为未定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各具特色:有承载丰富地域文化的县级及以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有展现所属行业或企事业单位特色的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还有充满收藏者个人文化情怀的非国有博物馆;等等。单从藏品特征来看,或体现在地化,或体现行业化,或体现个性化,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宽度。面对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等挑战,中小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生态位优势,从资源、需求、支持性业态、同业竞争四个要素着手,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机遇,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需求要素。中小博物馆常被视为“小众”文化空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容易受到各类媒体信息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加之个别网红博物馆的限流措施,容易形成“大型博物馆是稀缺资源”的认知。此外,受到免费开放政策广泛实施的影响,近九成博物馆已经实现免费开放,这使得中小博物馆在吸引大众参观方面面临挑战。在现有收费的博物馆中,部分是古建、遗址类国有博物馆,部分是社会力量及民间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对于收费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其收费策略与运营投入通常不成正比,影响了参观流量。由此,大型博物馆与中小博物馆在参观需求上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博物馆的“小众”特色与当前消费者细分化的趋势相契合。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基于某一细分领域的知识内容而聚集形成趣缘群体,进而促成更多具有专业诉求、深度爱好的文化消费/体验行为,这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的机会。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主题展览与活动,由公共文化空间转向趣缘文化空间建设,更好吸引并服务观众。

体验经济驱动下的中小博物馆发展

1内容创新:多方协同模式增强中小博物馆临展灵活性

不可否认,中小博物馆常面临藏品丰富度与多样性不足的挑战。尽管其常设展览可以充分利用在地化资源优势展现独特魅力,但长期不变的常设展览也容易让有限的观众感到乏味与单调,从而降低活力。因此,充分利用外部协同资源,增加临时性展览,成为不少中小博物馆的创新方向。

“组合拳”模式,即借助区域接近性或文化亲缘性,通过结盟合作方式联合策展。这已经成为中小博物馆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有效策略。一方面,通过选择各馆共同感兴趣且具备丰富资源储备的主题,确保展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联合策展能够合理分摊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馆的专长和优势。例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联合京津冀地区的十余家博物馆,共同策划了“燕国达人游”活动。以燕国历史故事为纽带,引导观众通过主题参观及研学等方式,在京津冀多家博物馆之间探寻藏品间的内在联系。2023年,唐山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株洲博物馆三馆跨地域合作,推出国内首个以“近代釉下五彩瓷器”为主题的特展,集中展示了超过230件的釉下五彩瓷器精品,让广大观众有机会近距离领略釉下彩瓷器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这项传统工艺的认知与兴趣。

2形式创新:沉浸式体验活动增强线下观展趣味性

此外,受实景剧本游业态兴起的影响,不少中小博物馆成为“剧本游”的场地。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在NPC(非玩家角色)的引导下,以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为线索,在展厅内展开探索之旅,寻找答案。这一新颖方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比如,山东省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实景穿越剧游《觉醒的酿造师》,让玩家穿越时空至民国时期,亲身体验国宝文物保护战的紧张刺激。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则通过沉浸式“剧本游”《越博奇妙纪——穿越历史来看你》,让年轻人与十位NPC扮演的南粤先贤互动,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魅力。

3空间创新:通过特定选址促成文商旅融合

为了提升小型博物馆与公众的接触可能性,许多博物馆选择将特色展览融入文化商圈、文化街区。同时,也有不少公共商业空间有意识地引入小型博物馆,以提升其文化场域特色,有效推动了中小博物馆的观众拓展。例如,以古陶瓷与古灯具为特色的中山龙泉博物馆,便坐落于同名酒店之中,让游客在享受住宿服务的同时,也能轻松游览博物馆,了解中山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当地灯饰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文化色彩。又如,以古代壁画为主题的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大雁塔旁的威斯汀酒店内,不仅增强了酒店的文化感,也确保了博物馆的日常观众流量。

在文商旅融合的趋势下,将小型博物馆作为典型文化场景引入商圈,带动品质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新风尚。例如,坐落在广州正佳广场中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通过一站式展示地球诞生、生命形成、生物演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了大量游客。又如,坐落在宁波海港城内的地质宝藏博物馆,通过展出数千件地质标本、矿物晶体、宝石原矿等,实现了博物馆观众流量与商场消费者流量的双赢共促。

4参与创新:社区居民的共建共创

数字科技赋能中小博物馆发展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与广泛产业应用,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正逐步成为引领各行业变革、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文博领域,这些技术的融入不仅促进了数字化内容的研发,还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传播的边界,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通过单点突破来提升影响力、实现生态位扩充的重要路径。

数字虚拟人:破解中小博物馆讲解资源瓶颈。受限于整体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紧张,部分中小博物馆在专业人才配置方面捉襟见肘,难以配备充足的专业讲解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藏品资源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而数字虚拟人的出现,则如同“永不疲倦”的讲解员,能够为参观者提供个性化、全天候的导览服务。它们不仅能够详尽阐述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及科学原理,还能够支持多语言解说,以满足不同地域游客的需求。借助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技术,数字虚拟人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对话,激发观众对藏品背后故事的探索兴趣。例如,“苏小妹”作为三苏祠与三苏纪念馆的数字虚拟人,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带领观众游览古迹、体验非遗技艺与传统美食,有效促进了文博资源与城市其他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

线上小程序:一站式展示博物馆资源特色。当前,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展现藏品魅力、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重要途径。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自建小程序或共建资源平台等方式,将馆藏资源、特色活动等重要信息以更加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公众,增强博物馆资源的可及性与影响力。同时,通过小程序或应用的使用数据分析,中小博物馆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目标观众与潜在观众的兴趣偏好,进而推出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的线下展览与服务。

以“共生”理念推动中小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若将所有博物馆视为一个生态整体,我们需要深思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超级连接:新方法、新公众”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共生”理念对于包括中小博物馆在内的所有博物馆而言,显得尤为关键。这体现在博物馆需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积极与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文博文创商业主体展开合作,以保障博物馆生态的良性建构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在文化传承的宏大背景下,数字科技、体验经济与社交媒介的快速发展,为中小博物馆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期待见证更多的中小博物馆突破传统框架,通过与多方主体及机构的互动合作,响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共同挖掘并实现文博资源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潜能。

上文略有删减选自|《人民论坛》杂志原标题|中小博物馆的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委员杨越明

THE END
1.博物馆宣传标语怎么写博物馆日的宣传标语网上有关“博物馆宣传标语怎么写 博物馆日的宣传标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博物馆宣传标语怎么写 博物馆日的宣传标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世间天一阁,书中一汪洋。 2、品味古都文化,相约七彩南博。 https://taoyi360.cn/zsbk/202412-19186.html
2.文物保护要力戒六种倾向时事评论媒体关注最近,有博主发现某地博物馆展柜内三件象牙文物发霉、馆藏多件文物展标文字出现错误,博物馆变身“毁物馆”,爆料后该博物馆迅速改进工作,但此事背后暴露出的文物保护问题值得反思。 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掀起了一股运动式保护的浪潮,大家都在想办法让文物“活”起来。但“保护”是否就意味着https://zgcsswdx.cn/info/12429.html
3.博物馆可以拍照发朋友圈吗博物馆可以拍照发朋友圈吗 姑娘有苦不流泪 2021-11-19 好评回答 博物馆可不可以拍照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的。 所有博物馆,凡是挂着“禁止闪光灯”的标志,就是允许拍照,但不能用闪光灯;一些特殊展馆的特殊展区挂着“no photo”的标志,才是不允许拍照的。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https://m.iask.sina.com.cn/jxwd/6fx6X4zlJKW.html
4.南美五国行之一——秘鲁我和太太玩起了小时候的游戏,发到朋友圈后,我们老院长杨先国赋诗一首: 时光倒流六十载,两小无嫌猜。 当年郎携手枪来,哒哒哒哒开。 小巷中卖艺的小伙子弹奏着吉他,自娱自乐的感觉真的很棒,还免费让我拍照留念。 坐在拐角上卖百香果的老太太,一美元买三个,令我们不少团友掏钱买买买,我和太太也买了几个,味https://www.meipian.cn/23q7hhdc
5.适合和闺蜜旅游拍照发朋友圈的精美文案510句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美文吧?什么是美文?就像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衡量美文的标准。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美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适合和闺蜜旅游拍照发朋友圈的精美文案510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https://m.oh100.com/meiwen/5652748.html
6.种草曼谷芭提雅十大拍照圣地,分分钟美爆朋友圈!推荐理由:芭提雅的泰迪熊博物馆,是东南亚唯一的一家泰迪熊博物馆,非常适合带小朋友去玩,也很适合女生去拍拍照片,可以满足大家的童趣心哦! 图:Teddy Bear Museum(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不是一座以收藏泰迪熊玩具为主的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它更像个拥有数十个与玩偶熊相关场景,充满童趣的主题公园兼拍照圣地,在场馆中央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152461.html
7.发个朋友圈被问爆了史迪仔3055的「此刻」1、到了之后先入住,之后飞马水城酒店周边转一圈,有很多地方可以拍照。2、飞马水城酒店楼下就是小吃街,吃完休息一下去乘坐马车,了解水城大致情况。3、去马文化博物馆,4层,慢慢逛,拍拍拍。4、逛完回酒店休息到快傍晚去乘坐贡多拉观光小船。5、贡多拉小船游览完步行观看水城夜景,在7点左右有音乐喷泉表演(具体时间不http://live.16fan.com/info/387639.html
8.适合旅游发朋友圈的语句(精选500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那什么样的句子才具有启发意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适合旅游发朋友圈的语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人生百态,好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释放一下自己的压力,换个心情,重https://www.yjbys.com/juzi/jingdian/285619.html
9.刚到纽约发朋友圈说说旅行度假的朋友圈文案_假日出游发的说说 短句 旅行度假的朋友圈文案_假日出游发的说说短句1、海是可以触碰的蓝天,你是无人可以比拟的神明 2、无关青云路无关诗书无你处无江湖 3、今天的记忆是带着海水的味道 4、把难熬的日子过得舒服些 5、海邊日記 6、想和你一起坐在海边秋千上吹风看日落 7、点首橘子海的https://www.360docs.net/doc/8619166747.html
10.打卡失恋博物馆发朋友圈的说说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人钟情于在网上发布说说,用于记录和分享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想发说说却总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打卡失恋博物馆发朋友圈的说说,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很爱你,却不知道该如何靠近你,所以觉得离开是可以的.并没有什么不同.结果反正都是这样,是好是坏都https://www.ruiwen.com/shuoshuo/7344336.html
11.北京旅游文案朋友圈怎么发去北京玩的说说短句→MAIGOO知识摘要: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要去北京看看的想法,看看宏伟的天安门,看看古老深沉的故宫,看看北京历史与现代交织碰撞的火花。难得来一次北京旅游,当然要把心中的情怀抒发出来,和朋友分享旅游的喜悦。那么北京旅游文案朋友圈怎么发?下面为大家准备了北京旅游文案,看看怎么发出有文化的朋友圈。 https://m.maigoo.com/goomai/282076.html
12.动漫人物一起相差差差差「そう」还有人赶紧掏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生怕错过这稀罕事。那么问题来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别担心,气象专家已经给出了科学解释:这个现象叫"幻日",说白了就是天上的冰晶把阳光折射了一下,才让咱们看到了"三个太阳"。不仅如此,天空中还出现了一个大圆环,专业名词叫"日晕",还有一个叫"环天顶弧"的东西,这三个现象凑http://www.cdkfq.gov.cn/Down/1696798442.aspx
13.东京旅游指南:签证机酒交通方式热门景点,甚至还有挑选喜欢艺术的朋友们,冲吧,东京不会让你失望的。 而且东京艺术馆里看展的残疾人,真的非常多。 【几个提醒】:日本的艺术馆跟国内一样,有些可以拍照,有些不能拍照,有时候一个展览的不同展区在拍照上都会有不同的要求,记得提前确认。拍照时请务必关闭闪光灯。日本的艺术馆、艺术展,几乎都会提供解说器,语言一般有https://www.douban.com/note/778664579/
14.有人抱怨博物馆不适合打卡拍照引争议:高冷博物馆“网红”化可耻吗?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的博物馆应该具有“复合功能”,除了参观展览,还能在博物馆空间里休闲、社交、餐饮甚至只是发呆,享受浮生半日闲。即使一部分参观者对文物和展览并不感兴趣,只想进来打卡拍照发朋友圈,“他们选择踏进博物馆这一步,就是给了彼此一次机会。博物馆应该是观众喜欢来、愿意来且进得来的。” 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563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