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近年来,我们把文化强国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文化,广义上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指的是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因此,文化是一个统称。我认为,一个文明或者国家的文化的核心是知识体系。一个时代的知识体系在方方面面的体现和反映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中外文明演进史都说明了知识体系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这就是近年来我们国家这么重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简称“三大体系”)的原因。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同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

就学术和话语之间的关系来说,学术也是基础,没有学术就没有话语,话语只是学术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包括语言、图像、影像等方式。如果说学术活动的范围仅限于学术界,那么把学术转化成为话语之后,其活动范围大大扩展,伸展到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在实践领域,不同话语的出现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流、争论和冲突又构成话语变化的动力,不断变化的话语反过来也会促进学术的深化和发展。

就学科和话语之间的关系来说,学科也是话语体系机构化的结果。在现代社会,话语体系的载体不仅是生产话语的学科本身,更多的话语功能被专业化机构所承担,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大众传媒。学科体系促成学术研究的劳动分工和专门化,这导致话语基础的深化和拓展,而话语的有效性取决于其应用性,话语存在于实践领域,话语在实践领域的影响力(例如可接受度、不可接受度)会反馈到学科领域,构成学科变化的动力。

如果说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学术体系的机构化表现,那么这“三大体系”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就它们各自的功能来说,学术体系是揭示本学科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成体系的理论和知识,话语体系是理论和知识的语词表达,是学术体系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载体。一个学科的学术体系只有通过自己的话语体系,才能作为一种对象性的存在表达出来,为人们所知晓和理解。一个学科体系只有准确、充分地表达了本学科的学术体系,才能成为有效的话语体系。一个学科只有以一系列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概念、范畴、命题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构成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统一体,才能称其为一个有效的学科。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主体便是人们经常所说的“知识共同体”或者“知识群体”。这里的“知识共同体”是广义上的,尽管其主体是学校和研究机构,但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在现代社会,随着教育的普及,知识共同体的外延一直在拓展和拓宽,包括所有对知识体系有贡献的社会群体。知识共同体构建知识体系,而学科、学术和话语可以被理解为知识体系存在和表述的三种样态。学科体系是知识共同体构筑的教学样态;学术体系是知识共同体构筑的研究样态;话语体系是知识共同体对外传播的工具样态。

这里先引用一段话:

即使在今天,(中国)学者也很少研究中国的经济思想,只专注研究西方的经济思想……学者们只顾照搬西方学者的经济思想。从欧洲回来的学生呼吁中国应遵循欧洲的经济政策,从美国回来的学生称赞美国的经济政策。一方的支持者认为每一个理论都是完美的,而反对者则猛烈攻击它。研究近年来我国国内经济政策的混乱和财政管理的低水平,就会发现忽视国内经济环境的严重后果。不根据国情的讨论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学者们若想为解决中国当代经济问题作出贡献,就应该研究国内的经济思想,加以整理和批判,才能搞清我国的经济背景。同时,学者也可以研究西方的经济思想,整理批判后,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由此,中国当代的经济问题可能会有更圆满的解决办法。(此段引文原为文言文,笔者作白话文译)

如果不告诉读者这段话的出处,那么相信很多人会以为是今天的一位经济学者在批评其当代同仁,因为这段话相当精确地描述了中国经济学界的现状。不过,这段话引自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的黄汉所著的《管子经济思想》一书。从1936年到今天将近90年了。换句话说,今天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现状似乎还停留在抗日战争之前的局面。但实际上,就中国经济学知识体系构建来说,今天的情况甚至比那个年代还严峻一些。自晚清到民国,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既精通中国历史也懂西方的学者。人们今天能读到的中国经济史或者经济思想史的经典性文献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尽管正如黄汉这段话所隐指的,当时的一些学者变成了西方知识的“搬运工”,但依然有很多学者基于中国实践的需要来思考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和未来。今天中国的经济学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为当代中国社会已经很难找到这样一群既懂中国又懂西方的学者了。

尽管经济学界在实践面前处处碰壁,但很多人依然没有认识到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完全接受了西方经济学的学者(尤其是学院派)来说,构建中国经济学简直就是“闹着玩”,他们对此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西方经济学是普世经济学,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再去建构中国经济学。

前些天,我为尹汉宁先生刚刚出版的《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学》(三联书店2024年版)写了一个书评,发表在《光明日报》上。我强调了为什么要构建基于中国实践经验之上的经济学。有一个人看了留言说,“再搞一个中国牛顿定律”。我想,这样思考的在中国大有人在。很多人把西方经济学(或者社会科学)视为是普世的,中国根本不需要去构建自己的社会科学。

我的回答是,“如果有人想搞中国牛顿定律,那么大错特错了”;但同样,“如果有人认为美国的经济学是普世的,中国不需要构建自己的经济学,那么也同样大错特错了”。

在所有社会科学学科中,经济学一直自居为科学。在经济研究领域,所谓的“量化”和“数学化”的方法论一直是主流。在一些人的思想中,物理学、经济学也无分东西和国别。

那么,西方经济学具有所谓的普世性吗?近代以来的经济学产生和发展于西方,自西方再传播到世界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西方一直认为其经济学是普世的,而且接受国的学者们也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普世的。

这种所谓“科学化”趋势已经产生并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危害。尽管表面上,经济学越来越“科学化”了,但实际上离实际经济越来越远。这个情况在西方也是如此。很多年来,人们一直有“商学院与商业无关”(businessschoolnothingtodowithbusiness)和“经济学与经济无关”(economicsnothingtodowitheconomy)的说法。在经济政策领域更会带来巨大的财产和生命的损失。智利军人政府期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对国家造成的损失是一个案例。20世纪90年代之后,基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之上的“华盛顿共识”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遇到有效的抵制。

如果人们有足够的耐心研究一下西方经济学演进的历史,其实不难发现不同时空下的经济实践如何主导着人们对经济学理论的构建。

第一,历史性。所有经济学都具有历史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都发展出了符合那个时代的经济学。拿着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经济学来解释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现象是荒唐的,拿着产生于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学去解释农业社会的现象也同样是荒唐的。今天,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所有传统经济学都面临挑战。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学面临着要么重建、要么死亡的选择。

第二,国别性。经济学的“国别性”是常识,但我们的学者连这种常识都没有了。重农学派产生于法国,亚当·斯密经济学产生于英国,李斯特经济学产生于德国,汉密尔顿经济学产生于美国,发展主义产生在东亚。这些都是自明的。当英国人向德国人推销英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即亚当·斯密经济学)的时候,德国的李斯特则在思考,德国如何向美国学习,实行重商主义,这便是李斯特经济理论的起源。必须指出的是,各国经济学的产生都是为了解决本国当时面临的经济问题。如果不承认经济学的国别性质,那么一般的经济学从何而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才被赋予了所谓的“普世性”。但新自由主义只盛行于英美国家,并没有普遍性适用性,是美国动用其政治力量来强行推行“华盛顿共识”。很多学者沉醉于经济学理论的“优美”,而忘却了其产生的根源。

第三,问题导向性。所有作出贡献的经济学家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他(她)那个时代、他(她)的国家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的研究是为了追求普世性,或者寻求所谓的普遍真理。只是他(她)直面具体的经济问题(现象)并且提出了有效的解释(或许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他(她)的理论才具有了普遍性。结论很简单,如果中国的经济学者们不能直面中国的经济问题(现象),不能有效解释这些问题(或者不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那么很难说他(她)能够构建有效的经济理论。

历史地看,一个国家的崛起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或者其他硬力量的崛起,更需要体现在基于思想崛起之上的社会科学的崛起。我们需要花几代人的努力,真正把基于中国实践的经济学构建起来。可以相信,这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但这是基于中国实践之上的百花齐放,而非炒作外来思想的百花齐放。中国自主的经济学并不排斥外来思想,但必须是以我为主的开放性思想体系。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战略部署,中国艺术研究院自2023年起相继举办了多场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论坛,旨在推进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推动新时代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2024年12月3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文韬教授为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3_956919.html
2.何以海派:海上书画馆溯源千年艺脉与成就日前,伴随着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的举办,在世界各地文博人的共同见证下,备受瞩目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宣告全面开放。位于上博东馆二楼的海上书画馆首轮展出48组/61件书画藏品,其中一级品有10组/20件。海上书画馆围绕“何以海派”进行上海书画溯源,旨在通过挖掘馆藏所蕴含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特质。本期大师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477769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分类中华文明之美通过上述几个段落,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虽然广泛多样,但却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每一项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地位以及在整个中华文明中的作用,从国家象征到民间信仰,从文学艺术到科技发明,每一领域都汇聚成了一个精妙绝伦的大舞台。在这里,我们既能欣赏到华丽绚烂,也能体会到深邃哲理,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学https://www.thsksjzvq.cn/wen-hua-gu-shi/121038.html
4.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分类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分类是对我们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次系统性的梳理与概括。这些元素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上,更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节日庆典、服饰风格以及饮食习惯等。 首先,我们可以从“自然与人”这一维度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中国人的观念往往是天人合一,这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为和谐的https://www.iophvqhnjr.cn/min-su-wen-hua/241952.html
5.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馆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体育场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应当( )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开发https://www.shuashuati.com/ti/0aca1cf1c3794c32ae62f72318eeb1e3.html?fm=bd421349959b12b08d2da3408ec625e394
6.两会建议提案汇总:文旅博物馆文物文化遗产本文汇总了此次两会涉及到的有关“博物馆、文物、美育、文化遗产、文旅” 相关提案建议及相关新闻报道。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844081.html
7.设计游学第23站看世界之日本:古都风采与科技力量的精彩碰撞兵库县立美术馆(神户) 风之教堂(神户) 大山崎山庄美术馆(大阪) 项目考察 -1-大阪府立峡山池博物馆 狭山池建造于飞鸟时代(七世纪前半叶),是拥有1400年历史的日本最古老的水库式蓄水池,至今仍被利用为蓄水量达280万立方米的大阪府下属的最大的水库。 https://www.douban.com/note/861384449/
8.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9.广州最值得去的景点番山原来较高,南汉时扩大广州城区而被凿平。宋代在此山旁筑"九思亭",后改称"番山亭",今亭还在。禺山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唐末(907年)开拓城区时被凿平。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 广东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担负着对国家艺术珍品的收藏、研究、展示以及公民素质教育、对外文化https://m.jy135.com/lvxing/114838.html
10.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了成长与发展,一直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在仍然拥有着不可或缺的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现代价值。红色主题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和革命活动遗址等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提供革命教育、传播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11.必打卡!看看哈尔滨这些宝藏博物馆妙在何处第四野战军纪念馆 双城区优干胡同6号 03冷门小众博物馆 中国木雕馆暨于志学美术馆 中国木雕馆暨于志学美术馆主要展示黄杨木雕、潮州金漆木雕、龙眼木雕、东阳木雕四大派系大师级木雕作品300余件(套)。 展馆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9:00-16:00 (周一闭馆) http://h5.hljnews.cn/h5/detail/normal/4326482470241280
12.清明假期,黑龙江这些文化场馆正常开放!东北网4月2日讯(记者 许诺)清明节小长假即将来临,记者从黑龙江省各文化场馆获悉,4月3日至5日期间,各馆开放时间通告如下。 观众在省博物馆参观展览。 黑龙江省博物馆 为满足社会公众的参观需求,黑龙江省博物馆4月3日至5日正常开馆,可提前三天预约。参观https://m.dbw.cn/heilongjiang/system/2021/04/02/0586211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