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高行曹家宅暂时不拆了

原标题:有故事的高行曹家宅暂时不拆了

高行曹家宅建筑群因旧城改造拆迁,引起文保人士担忧,高行镇承诺先临时保护,文保部门已叫停拆迁。晨报记者张佳琪

高行曹家宅建筑群其中的一处院落

屋内窗户上的雕画

在这些研究者看来,这个曹氏老宅,可能事关“曹家渡、曹路镇”的名字由来,甚至上海建镇的起源。

昨天,记者获悉,曹家宅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浦东新区文物保护所已发函给高行镇,要求暂停拆除工作:“镇里非常配合,愿意配合我们一起制定保护方案,未来还将请专家对房屋进行实地考察。”

现状:

老建筑显得凌乱而又破败

曹家宅位于浦东新区高行镇,是由多个古建筑组成的建筑群。

主体建筑群西至复兴路、东至高行街、北至芦九沟、南至万安街。由于历史久远,如今建筑的主体已辨别不清,目前保留的主要建筑包括两座由双层建筑组成的两进院落,以及一座由单层建筑组成的两进院落。

除了主体住宅外,据史料和当地居民回忆,曹家宅还曾设有曹家祠堂、家庙、牌坊等配套设施。

21日,晨报记者拜访曹家宅时,发现这幢曾经辉煌的老宅,在一片瓦砾的映衬下,显得凌乱而又破败。这幢老宅由万安街开始,从南向北错落分布着,除了主体建筑外,还间或夹杂着一些孤立的建筑。

据当地村民彭益(化名)介绍,有几个孤零零的建筑,也是曹家宅的一部分,但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只剩下一进院子或一些木结构了。

即使是曹家宅中几栋较为完整的主体建筑,状况也令人堪忧:靠近万安街的一座两进院子,房内结构均已改变,用水泥新砌了墙,在木结构上新开了窗,好在房屋主体结构尚好。踏着古老的木梯上楼,还能看到供未出阁少女使用的闺房,闺房外是曹家宅七八米高的外墙;外墙对着窗的地方,雕着镂空的花窗。

讲述:

宅子的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说起曹家宅,土生土长的高行人彭益直言,“曹家是当地的大户,整个街坊都是他们建的。”彭益说,他是听着曹家宅的故事长大的,“这幢宅子的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芦九沟上的四通桥,原系曹家修的,靠近曹家一侧的河岸用的是青石,修得很牢固,至今还在使用。曹家宅附近打更的地方也是曹家修的,由曹家人负责派人管理,为附近人报时。曹家的一个院子里有一条又窄又长的走廊,那里据说是给下人通行的,很黑。”彭益告诉记者。

在彭益看来,“这个宅子很少见的”,“房子高5米,院墙高7米,房梁上雕着讲究的雕花;所有的房子都安装了弧形的天花板,你说讲究不讲究?至少在我们高行其他地方,我还没见过。”

令彭益津津乐道的,还有曾被贴在窗户上代替玻璃的“蠡壳”,“薄如纸张,可以透光,又不会轻易磨损,不是一般的人家用得起”。

“曹氏的总祠堂就设在曹家宅这里,北宋传下来的丹书铁券也曾在我们这里。”如今,还生活在曹家宅中的曹氏后人曹原平说,据曹家族谱和族人回忆,曹氏这一支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后人,南宋年间南迁至上海,一开始在曹家渡定居,后又迁至浦东,先到曹路镇,后于明朝年间在高行镇设了总祠堂。

最新进展:

已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昨天,记者获悉,目前高行镇已对曹家宅采取了临时保护措施。

同时,浦东新区文物保护所已发函给高行镇,要求高行镇暂停拆除工作:“镇里非常配合,愿意配合我们一起制定保护方案,未来还将请专家对房屋进行实地考察。”

文史研究者说法

曹家宅应该是明代的建筑

在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委员会的娄承浩看来,曹家宅应该是明代的建筑。

他的这一判断,来自于建筑的造型:7米高外墙上雕着的镂空花窗,与周浦镇明朝太常寺卿姚埙的故居相似;而门窗的设计则与新场镇的明代建筑闵家湾古宅相似。此外,曹家宅内的古树也足足有七八百年树龄。

曹家宅建筑群门头上的雕花

“应马上停止拆迁,并对曹家宅进行抢救。”娄承浩说,“文物是不可逆的,一旦拆掉,再造就都是假的了。”

在对曹家宅的考察中,曾看到令他触目惊心的一幕,有人将古宅内3.94米长,0.49米宽,0.20米高的大石条从地上挖出,运走:“这可能是明代流传至今的构件,不可复制。想想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这样的构件多么来之不易。”

在娄承浩看来,曹家宅建筑富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比如宅内的古树、芦九沟的石驳岸,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这些景观的存在,既是高行镇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上海市悠久历史的见证。”

曹家宅建筑群老宅内的拱形吊顶

对研究上海历史意义重大

“曹家宅的过往,可能对曹家渡、曹路镇乃至整个上海的历史研究,都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浦东新区文史学会副会长周敏法说,因负责筹办“高行历史民俗陈列馆”,他曾实地考察位于浦东高行镇的曹氏旧宅,得见《平阳曹氏族谱》,发现这本家谱一脉相承、流传有序。

周敏法说,《平阳曹氏族谱》卷首有《范溪旧序》,曰:“沪渎曹氏……因宋室多故,而迁居跸临安,族从而徒者,凡十有余人,遵而家于上海镇(熙宁七年置上海镇于华亭)者,则济阳之裔也。”大意是说,曹氏自宋室南渡来上海镇,是济阳王曹彬之后。

令周敏法感到最为惊喜的是,其中有“熙宁七年置上海镇于华亭”。他说,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载明上海建镇确切年代的宋代史料:“上海建镇意味着‘上海’这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诞生了,这是名副其实的上海‘出生证明’啊!”

后来,周敏法又查阅《上海通志》第45卷专记《土著居民姓氏溯源》,从侧面印证了曹氏族谱的说法:“曹姓……南宋初,多支南渡入沪,分居锦溪、青龙镇等,其中宋初名将曹彬后人分迁广富林(今松江辰山)、嘉定、上海范家浜西等。明中叶,嘉定支曹孟春迁上海,范家浜支迁浦东。”

根据曹氏族谱,明代在高行镇修建的曹家祠堂,应该是曹氏的总祠堂。而且,这个家族还曾保留有北宋皇帝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THE END
1.承载厚重历史展现璀璨文明冬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游人如织。走进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贵记忆、一个个动人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国家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文化选https://xcb.hgnu.edu.cn/2024/1216/c1397a110166/page.htm
2.企事业人才甘肃省博物馆:探索新时代文博人才培养新路径作为展示甘肃及西北地区悠久历史与文化的璀璨窗口,甘肃省博物馆影响力显著提升,这背后离不开高素质文博人才的坚实支撑。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在培养高素质文博人才上做了很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甘肃省博物馆展厅一角 构筑“学术为魂”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MDI2NTEwOA==&mid=2247558032&idx=2&sn=3a461537dbb0c4946e3a1cc8392937c1&chksm=96f6b502a2a675d960961b16e66be8dae59830ab22cbf203ade6bc91035df7bffcfacd288706&scene=27
3.参观史馆心得体会(精选11篇)首先,该历史馆的展览内容十分丰富多样。从大到小,从古到今,从政治到经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展示。无论是展示古代的王朝盛世,还是讲述近代的革命风云,每一个展区都精心设计,让参观者如身临其境。相比于以往教科书上的抽象文字,历史馆的展览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意义。 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7845858.html
4.中国近代史上的两种博物馆还有一点,某些新博物馆学家对近现代博物馆的客观性提出质疑,受福柯理论的影响,他们认为博物馆的陈列,所展现的“图景”(image)不过是权力(国家权力或者其他集团势力)入侵到公共文化领域呈现的结果,博物馆静静展览的背后,“底层的意义暗潮汹涌,充满着历史、政治、科学与强权意识形态”,这似乎也是新博物馆学家的新发现,http://art.china.cn/iphone/2013-07/29/content_6161757.htm
5.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体会(通用20篇)总之,我对博物馆的参观是非常愉快和有意义的。我相信你也可以从你所在的博物馆中学到很多知识,并了解到新的文化。如果你想提高自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我非常推荐你去参观博物馆,这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的经历。 参观博物馆个人心得体会 2 x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的地方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址在江心屿。20xx年,位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2407805.html
6.谈谈党校校史馆的作用党校校史馆是再现党校历史发展真实面貌的原始记录载体,是党校历史发展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作用的固化信息,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档案所不可替代的展示功能。校史馆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教育意义以及文化辐射意义。 党校校史馆具有档案的历史记载功能。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保存史料的方法日益完善,http://www.jhdx.cn/art/2017/7/4/art_1229397143_352.html
7.长沙市清水塘自从1956年对外开放以来,经过六十多年 的发展,不仅对旧址进行了翻新提质,还建设了毛泽东塑像、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中共长沙历史馆、游客中心、公园、广场、游道等大批基础设施。2001年由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红色景区。https://www.meipian.cn/2a5bk06k
8.雨花英烈恽代英首篇纪念文章刊登在《新华日报》上学术界此前通过整理历史文献已经确认,自恽代英烈士牺牲之后,因为严酷的斗争环境限制了消息的传达和资料的收集,其后几年里并没有专门的纪念文章问世。因此,《谈代英同志的工作作风与生活态度》作为历史上第一篇以党报专刊的集体名义综述形式缅怀恽代英的纪念文章,在纪念恽代英烈士的历程之中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https://rednanjing.cn/article/5749/cid/75.html
9.文博日报每天3分钟,了解文博圈会议指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 会议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Q5Mzg2ODeD33VksXa4cw.html
10.《历史是什么?》读书笔记出版: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7 ISBN:7-100-05177-0 作者是外交家出身的历史学家。在这本书中,卡尔讲述了历史学家、哲学家眼中的历史观。 一、历史学家的事实: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历史学家需要一种富于想象的理解力,只有以当下的眼光看待过去,才能理解过去。 https://www.jianshu.com/p/1de657cad77a
11.古丝绸之路的意义2.历史意义 首先,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这些商品丰富了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铸铁冶炼,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促进了西域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https://m.oh100.com/a/201610/410717.html
12.专访《宣武门》导演王械:历史剧要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宣武门)剧评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佳作频出,无论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以人物为叙事核心的作品,还是像《大宅门》《闯关东》等以某一空间、某一事件为叙事中心的作品,都成为了观众口耳相传的经典之作。“三十年前《大宅门》,三十年后《宣武门》”是电视剧《宣武门》在创作之初喊出的口号,这部由著名导演王小康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838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