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们,如何出圈出彩?文博文物藏品考古博物院全国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方式的出现,让更多人开始习惯以自助探索方式发现与体验相对冷门的文化点位,为中小博物馆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与潜在观众。

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G.B.古德曾言,“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中小博物馆虽在藏品总量上难以匹敌大型博物馆,但却可以在“小而美”“小而专”“小而活”方面深耕细作。中小博物馆如何发挥优势实现“破圈”?一起来看。

找准中小博物馆发展定位

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在目前已备案的博物馆中,中小博物馆占据八成以上,其中大部分为未定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各具特色:有承载丰富地域文化的县级及以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有展现所属行业或企事业单位特色的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还有充满收藏者个人文化情怀的非国有博物馆;等等。单从藏品特征来看,或体现在地化,或体现行业化,或体现个性化,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宽度。面对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等挑战,中小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生态位优势,从资源、需求、支持性业态、同业竞争四个要素着手,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机遇,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需求要素。中小博物馆常被视为“小众”文化空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容易受到各类媒体信息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加之个别网红博物馆的限流措施,容易形成“大型博物馆是稀缺资源”的认知。此外,受到免费开放政策广泛实施的影响,近九成博物馆已经实现免费开放,这使得中小博物馆在吸引大众参观方面面临挑战。在现有收费的博物馆中,部分是古建、遗址类国有博物馆,部分是社会力量及民间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对于收费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其收费策略与运营投入通常不成正比,影响了参观流量。由此,大型博物馆与中小博物馆在参观需求上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博物馆的“小众”特色与当前消费者细分化的趋势相契合。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基于某一细分领域的知识内容而聚集形成趣缘群体,进而促成更多具有专业诉求、深度爱好的文化消费/体验行为,这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的机会。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主题展览与活动,由公共文化空间转向趣缘文化空间建设,更好吸引并服务观众。

体验经济驱动下的中小博物馆发展

1内容创新:多方协同模式增强中小博物馆临展灵活性

不可否认,中小博物馆常面临藏品丰富度与多样性不足的挑战。尽管其常设展览可以充分利用在地化资源优势展现独特魅力,但长期不变的常设展览也容易让有限的观众感到乏味与单调,从而降低活力。因此,充分利用外部协同资源,增加临时性展览,成为不少中小博物馆的创新方向。

“组合拳”模式,即借助区域接近性或文化亲缘性,通过结盟合作方式联合策展。这已经成为中小博物馆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有效策略。一方面,通过选择各馆共同感兴趣且具备丰富资源储备的主题,确保展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联合策展能够合理分摊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馆的专长和优势。例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联合京津冀地区的十余家博物馆,共同策划了“燕国达人游”活动。以燕国历史故事为纽带,引导观众通过主题参观及研学等方式,在京津冀多家博物馆之间探寻藏品间的内在联系。2023年,唐山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株洲博物馆三馆跨地域合作,推出国内首个以“近代釉下五彩瓷器”为主题的特展,集中展示了超过230件的釉下五彩瓷器精品,让广大观众有机会近距离领略釉下彩瓷器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这项传统工艺的认知与兴趣。

2形式创新:沉浸式体验活动增强线下观展趣味性

此外,受实景剧本游业态兴起的影响,不少中小博物馆成为“剧本游”的场地。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在NPC(非玩家角色)的引导下,以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为线索,在展厅内展开探索之旅,寻找答案。这一新颖方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比如,山东省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实景穿越剧游《觉醒的酿造师》,让玩家穿越时空至民国时期,亲身体验国宝文物保护战的紧张刺激。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则通过沉浸式“剧本游”《越博奇妙纪——穿越历史来看你》,让年轻人与十位NPC扮演的南粤先贤互动,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魅力。

3空间创新:通过特定选址促成文商旅融合

为了提升小型博物馆与公众的接触可能性,许多博物馆选择将特色展览融入文化商圈、文化街区。同时,也有不少公共商业空间有意识地引入小型博物馆,以提升其文化场域特色,有效推动了中小博物馆的观众拓展。例如,以古陶瓷与古灯具为特色的中山龙泉博物馆,便坐落于同名酒店之中,让游客在享受住宿服务的同时,也能轻松游览博物馆,了解中山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当地灯饰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文化色彩。又如,以古代壁画为主题的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大雁塔旁的威斯汀酒店内,不仅增强了酒店的文化感,也确保了博物馆的日常观众流量。

在文商旅融合的趋势下,将小型博物馆作为典型文化场景引入商圈,带动品质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新风尚。例如,坐落在广州正佳广场中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通过一站式展示地球诞生、生命形成、生物演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了大量游客。又如,坐落在宁波海港城内的地质宝藏博物馆,通过展出数千件地质标本、矿物晶体、宝石原矿等,实现了博物馆观众流量与商场消费者流量的双赢共促。

4参与创新:社区居民的共建共创

数字科技赋能中小博物馆发展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与广泛产业应用,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正逐步成为引领各行业变革、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文博领域,这些技术的融入不仅促进了数字化内容的研发,还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传播的边界,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通过单点突破来提升影响力、实现生态位扩充的重要路径。

数字虚拟人:破解中小博物馆讲解资源瓶颈。受限于整体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紧张,部分中小博物馆在专业人才配置方面捉襟见肘,难以配备充足的专业讲解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藏品资源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而数字虚拟人的出现,则如同“永不疲倦”的讲解员,能够为参观者提供个性化、全天候的导览服务。它们不仅能够详尽阐述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及科学原理,还能够支持多语言解说,以满足不同地域游客的需求。借助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技术,数字虚拟人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对话,激发观众对藏品背后故事的探索兴趣。例如,“苏小妹”作为三苏祠与三苏纪念馆的数字虚拟人,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带领观众游览古迹、体验非遗技艺与传统美食,有效促进了文博资源与城市其他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

线上小程序:一站式展示博物馆资源特色。当前,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展现藏品魅力、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重要途径。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自建小程序或共建资源平台等方式,将馆藏资源、特色活动等重要信息以更加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公众,增强博物馆资源的可及性与影响力。同时,通过小程序或应用的使用数据分析,中小博物馆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目标观众与潜在观众的兴趣偏好,进而推出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的线下展览与服务。

以“共生”理念推动中小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若将所有博物馆视为一个生态整体,我们需要深思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超级连接:新方法、新公众”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共生”理念对于包括中小博物馆在内的所有博物馆而言,显得尤为关键。这体现在博物馆需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积极与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文博文创商业主体展开合作,以保障博物馆生态的良性建构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在文化传承的宏大背景下,数字科技、体验经济与社交媒介的快速发展,为中小博物馆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期待见证更多的中小博物馆突破传统框架,通过与多方主体及机构的互动合作,响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共同挖掘并实现文博资源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潜能。

上文略有删减选自|《人民论坛》杂志原标题|中小博物馆的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委员杨越明

THE END
1.青春同行,共筑成长路”——创新发展学院基础团校组织博物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团员青年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创新发展学院团委于11月4日至11月27日组织团校学员开展实地研学。全体学员分为六组,前往北京各博物馆,探寻传统历史文化,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汲取前行力量。 01 首都博物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见证 http://sind.cufe.edu.cn/info/1039/2898.htm
2.中国人才杂志一是成立学术委员会,对博物馆科研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提高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二是创办《陇右文博》学术期刊,为工作人员提供科研成果交流发表平台;三是依托馆藏资源建立彩陶文物、金属文物、丝织品文物等特色科研基地,为科研人员提供先进实验设备、研究条件和经费支撑;四是创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https://www.zuzhirenshi.com/magazine/detail/2356a8a6-2b3a-4669-a7a8-53be9e3e9a15
3.研学于博,博以启智!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研学新课堂为了解文物《传车亶舆薄》和汉代戍卒的日常生活,博物馆设置了投壶、乐器以及射箭等体验课程。为了解篆刻艺术,博物馆设置了篆刻木板地图相关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篆刻的过程,增强对简牍书法美学的兴趣和了解。在文房四宝主题研学课程中,为了解文物白马笔,博物馆带领孩子们亲手制作一支独一无二的毛笔,从挑选笔头、镶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1140
4.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方向(精选6篇)20世纪初,清末甲午科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在“戊戌变法”的影响下,于1905年创建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集自然、历史、艺术为一体的具有近代意义的第一个博物馆,规模虽小,意义巨大,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于1912年决定在北京建立历史博物馆,成为中国近代建立的第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3094ln5.html
5.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科学家精神传播路径摘要:科学家精神对青少年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及科技强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拥有开展科学教育的实物与空间基础,凝聚着科学家的榜样力量和精神空间,在传播科学家精神方面具备优势。然而,博物馆也面临科学家资料梳理不到位、传播形式不丰富、影响力不足、科学教育未能充分体现科学家精神等问题。因此,探索科学家精神传播https://www.ccc.org.cn/art/2024/9/11/art_52_226168.html
6.◇决策参考报告2022018◇综述:加强监管促进“剧本杀”行业降发展二、“剧本杀”行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作用 (一)创新博物馆教育活动新形态 2020年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如今越来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208/t20220831_470403.htm
7.冰雪项目设计方案范文(通用14篇)西岭雪山于今年建立了西南唯一的国家级青少年活动营地,为青少年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营地热烈欢迎热爱户外体育活动的广大青少年朋友,走进西岭雪山营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健康快乐。 五、目的`及意义 (一)提高青少年朋友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户外生存能力;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fangan/1303083.html
8.国家博物馆社教部邵壮:关于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与探索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总结过去工作的时候指出:我国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国家博物馆正是因循了十八大精神,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 以继 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性文化教育为己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https://www.mct.gov.cn/whzx/bnsj/jgdw/201405/t20140506_773433.htm
9.冰雪活动策划方案(通用21篇)1、中山路(博物馆至省政府)两侧对称悬挂,一侧150面,共300面。 2、东西大直街对称悬挂,一侧200面,共400面。 3、红军街经火车站、霁虹桥至兆麟公园,单侧300面,共600面。 挂旗内容可两种形式,一种是正面由吉祥物中英对照的平面组合,背面由滑雪口号中英文对应的平面组合;另一种是正面不变,背面是商业行为,发布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cehua/3562022.html
10.探讨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青年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群体。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功能,进一步丰富了青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与中小学校建立合作、交流、活动的过程中,博物馆将对青少年知识的积累、人格的塑造、道德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明确博物馆青年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开展积极有效的青年社会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516/10475308.shtml
11.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比如,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反映载人航天成就、核聚变原理展示装置、最近科技进展的展品前面往往挤满了观众,说明大家对科技发展非常感兴趣,也渴望做直观而深入的了解。目前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科技的力量”专题展览实际是一部完整的中国科技通史类展览,用数百件科技实物既讲中国古代科技的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204/t20220406_256060_wap.shtml
12.冰雪节活动方案8篇西岭雪山于今年建立了西南唯一的国家级青少年活动营地,为青少年朋友们提供了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营地热烈欢迎热爱户外体育活动的广大青少年朋友,走进西岭雪山营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体验健康快乐。 五、目的及意义 (一)提高青少年朋友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户外生存能力; https://www.cnfla.com/huodongfangan/2952514.html
13.54青年节的意义如何让青年节更有意义,这不仅是青年的事,更是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值的探讨!从年龄的划分上看,好像意义不大。如果是青年放假参加什么社会活动,比如团员的什么集体活动,或者青年举办什么爱国注意教育学习、参观历史博物馆等纪念活动,让青年们放假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去参加活动大家好理解。如果让学校学生参加一些https://www.unjs.com/ziliaoku/6382.html
14.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意义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主要从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与博物馆展示技巧、展示方式和博物馆与之要采取的方式的角度引申出问题,从以下三大板块开展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意义的研究:(1)博物馆与青少年的关系(2)博物馆与青少年的矛盾(3)博物馆自身应该如何建设。从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到做最终本文提出的如何让青少年爱上博物馆,如何让博物馆成为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CMFD/1011060527.nh.htm
15.两会8个文博提案建议国家文物局领导调研河南两文博基地挂牌“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提到,中国应扩大文博领域“朋友圈”,让更多的中国优质展览走出去,改变文博领域“入超”现象,讲好中国故事。同时,在业内,国家博物馆应树立行业标杆,促进博物馆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Y4NjA3ODOD35dnr5y4cw.html
16.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精选10篇)文化遗产的价值: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根与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保护好这些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民族记忆,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功能的发挥: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和展示的场所,更是重要的教育基地。通过生动直观的展览和互动体验,它能够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历史的兴趣,增强https://www.jy135.com/shehuishijian/1636279.html
17.田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文化成就与发展战略—中国体育博物馆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的需求、文化的需求日益旺盛,调查发现,随着人们经济收入提高和余暇时间增多,人们从事体育锻炼、参观博物馆等文体活动时间增加。大力发展体育文化,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供给,创造更多精神财富,能够确保体育改革和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https://www.olympic.cn/museum/academic/2019/0326/21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