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手速才能“抢”到的“考古盲盒”,到能吃的“古钱币”巧克力成为爆款,再到“唐宫夜宴小姐姐”走红破圈,短短几个月,“会玩”的河南博物院着实火了一把。博物馆再次借由文创上了热搜。
如今,博物馆推出盲盒、美食、美妆、数码产品、游戏……已不新鲜,且热度不减。从1.0版到4.0版,博物馆文创一路“野蛮生长”,不少产品因为绝妙的创意大受欢迎,而博物馆文化也借助这些跨界文创中不断破圈,以更多方式走近了大众。
1.0版复印文物形象,简单叠加
这是博物馆文创“亮相”的初级阶段,往往充当了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角色。比较常见的是文物仿制品,还有马克杯、T恤、便利贴、书签、笔记本、冰箱贴等小件生活日用品或文具。
1.0版的文创,通常是将文物按一定比例仿制,或者是将文物的形象、博物馆建筑图案、logo的元素直接印制到产品上面。其中,仿制品只有纯观赏性功能、缺乏实用价值,且定价较高,常有观众高呼“买不起”。而印制图案类的文创设计普遍比较简单,只是直接、机械地复印图案,缺乏创新点。这样一来,文创价格往往两极分化,无法分层照顾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另外,这个版本的文创品种有限,同质化严重,销售也主要是在博物馆里售卖。
2.0版提取文物元素,创意生活
2.0版的文创少了“冰冷”,多了“鲜活”,开始留意提取文物中吸引人的元素进行产品设计。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朝珠耳机,就巧妙利用了朝珠和耳机外形的相似性,有人戏言戴上耳机仿佛瞬间“老佛爷附体”。再比如上海博物馆的“天下一人”帆布包,提取了宋徽宗在《柳鸦芦雁图》中的签名画押进行设计,做成的帆布包极具个性。
这个版本的文创,除了文具、日用品外,也开始有了电子产品、食品、护肤等种类新的尝试。对于2.0版文创,博物馆一方面严格把控质量,一方面在产品价格上有意识地进行分层设置,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同时,销售渠道也从单一的馆内柜台,拓展到网络营销。
3.0版脱离文物本体,挖掘内涵
3.0版的文创,扩宽了思路,全面开花。它们打破了传统的实物产品界限,延伸到无形的产品之中,各种创意联动层出不穷,迎来博物馆跨界新风貌。“博物馆文创IP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原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强跃如是说。
4.0版打破文物局限,拓展外延
4.0版的文创,不仅是对于博物馆原有内容的开发,还尽力扩大其外延,实现价值的自我创造,是跨界合作的又一次“升级更新”。
故宫出版社联合真人密室逃脱游戏连锁品牌“奥秘之家”,推出互动解谜书《谜宫·如意琳琅图籍》《谜宫2·金榜题名》。书中将故宫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进行趣味结合,包含了较简单的礼乐度量、时令节气、棋谱书画、五行八卦等知识,拓宽了博物馆文化的外延。故宫出版社社长王亚民认为,是“与科技创新、多媒体进行融合”的跨界文创,“让故宫的文化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青少年的心中”。
苏州博物馆的“融”模式,也是4.0版文创扩展博物馆外延的优秀案例。据苏州博物馆副馆长谢晓婷介绍,“融”的对象包括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不同领域的专家、不同需求的群体,包括媒体、旅游、金融、科技等六个板块。谢晓婷指出,这样的深度合作,可以“助力博物馆走进大众”。
4.0版目前是博物馆文创跨界合作的高级阶段,此时的产品已不再是1.0版的文具、包包,而是深挖了博物馆的文化潜能,跨界合作更系统、科学、拥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体系。例如,敦煌研究院将自家文创中心分为“如是敦煌”“念念敦煌”“星空下人类的敦煌”三个子品牌,分别来挖掘阐释敦煌艺术、对外品牌合作和组织举办公众活动;将反弹琵琶、飞天、骆驼、藻井、九色鹿、菩萨等特色元素融入文创中;跨界合作启动“数字丝路”计划,推出敦煌动画剧、“敦煌诗巾”小程序等数字产品,形成了网络时代文创产品开发新模式,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生动解读了跨越千年的壁画故事。
总体来看,4.0版的文创,注重提高博物馆文化对于社会的影响力,极具创新意识和大局观。它们能够无限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贴切生活,走近千家万户。正如河南博物院副院长李琴所说,“用古今对话抓住观众的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令公众感悟中华文化的坚实内核,提升文化自信,也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放眼全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开发队伍在不断地扩大;各类新文创产品相继面世,引领国潮消费新时尚。目前我国数千家博物馆推出了难以计数的文创产品,有的尚处于1.0版的“小白”阶段,有的已率先进化到4.0版。当然,并非所有博物馆都按照这个发展阶段依次过渡,有的就出现了跳跃式发展,而且在一个博物馆中几种版本的产品并存的情况亦非个案。在文创发展之路上,各博物馆都在“上下而求索”;从1.0到4.0,博物馆文创破圈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