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安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安徽是文化大省,源远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灿烂的一部分,汇八皖至珍,展江淮文明,博物馆是历史文化的结晶与缩影,而“镇馆之宝”则是博物馆的灵魂,那些兼具文物、艺术、史料价值的绝世珍品温情讲述着千百年来的缱绻故事,观者徜徉其中,都是收获。

楚大鼎:昭惕千年,壮志雄心

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叫铸客大鼎,重达400公斤,是现存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青铜圆鼎。鼎圆口,方唇,鼓腹,圜底,附双耳,三蹄足。腹部饰一周突起的圆箍,箍上饰模印羽翅纹,双耳和颈部模印变形鸟兽几何纹,足根部高浮雕兽首纹。鼎口平沿处刻“铸客为集……侣……”12字铭文,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大鼎体量巨大,呈现着当时楚国争雄天下,问鼎中原的壮志雄心。

1958年9月17日下午,楚大鼎迎来了一位重要的观众——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绕着=楚大鼎转了大半圈,又从鼎沿朝腹部看,还风趣地说:“这个大鼎,里面能煮一头大牛哇!”

看“宝”贴士

地址:安徽博物院

汉车马出行图画像石:雄奇瑰丽,唯此魅影

汉画像石,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在内容上它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宿州市博物馆所藏车马出行图汉画像石,以雕刻娴熟细腻有力、画风质朴简洁,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被世人赞颂。

(汉车马出行画像石)

观技法。画像师采用平地浅浮雕或剔地浅浮雕,把图像轮廓外的石料铲平,用线刻方式进行细节修饰,使整个图像更加立体化、更有质感,这块车马出行图上马匹的鬃毛细致形象,栩栩如生;察形象。根据专家研究,画像石车马人物形象采用了绘画技法中的白描手法,使得画面中的人物、车辆、马匹神形兼备,体现出了一种动态的流畅感。

地址:宿州市博物馆

西晋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风采永驻,长安世间

堆塑罐,又称谷仓、魂瓶、神亭等,是三国两晋时期长江下游一带地区独具特色的随葬明器。在宣城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重量级的文物——西晋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它高大完整、工艺精湛、纹饰生动、意涵丰富,并被收录进《国之瑰宝》一书中,风采永驻。

它通体为一盘口长颈罐形,弧腹、平底,肩部有一凸棱,顶部为一大四小五连罐式,凸棱上方前后分别有两层和三层歇山式楼阁,楼阁两侧各置一亭阙,左右两侧排列数尊合掌、抚琴、吹箫、杂耍、席坐人物像,栩栩如生。其余部分栖息数十只展翅上飞的鸟雀,凸棱以下弧腹,其上堆塑有龟、鱼、长蛇、盘蛇等纹饰。灰胎,胎质坚硬,施青釉不及底,釉色青中泛灰,釉层晶莹圆润,光彩熠熠。

地址:宣城市博物馆

隋寿州窑青釉龙柄鸡首壶:隽美精致,最是“如意”

寿州窑始烧于南北朝晚期,兴于隋,盛于唐,主要分布于淮南地区,是淮南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标志之一。在淮南市博物馆里,国家一级珍贵文物——隋寿州窑青釉龙柄鸡首壶,以其优美的造型,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内涵,让前来观赏的人们赞不绝口。

专家们考证,这件龙柄鸡首壶属隋代寿州窑的标志性产品。龙首口衔盘沿,龙须向外翻卷,眼球硕大。鸡首向后扬起,口中衔以小珠,栩栩如生,以修长俊朗的造型,写实粗犷的表现手法,给观者以美轮美奂之感,显示出寿州窑窑工的高超技艺和对瓷器独到的审美意趣,更难能可贵的是所有造型都是工匠们花费气力纯手工捏制。

地址:淮南市博物馆

(淮南市博物馆外景)

宋代文府墨:历经千秋,幽“香”如故

在黄山市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里,宋代“文府墨”墨香幽幽,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徽墨,更因从水中被发掘而愈显珍贵。

(文府墨)

这锭墨出土时上端已残,剩余部断为两截,残部整体呈扁长条状,两侧弧边。考古人员根据墨面的字迹勾描,正面残留为楷书“文、府”二字,反面残留为楷书“制”字,于是定名“文府墨”。一锭外表看起来很普通的徽墨,何以历久而不散,浸水而不腐呢原来,徽墨制作一般以松烟、油烟和漆烟为主要原料,配以骨胶、中药材、添加剂等辅助材料,历代制墨所用的松烟均由黄山松炼制而得。人们称徽墨“十年如石,一点如漆”,由此,文府墨得以留存也就可见一斑了。

地址:黄山市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幽蓝神彩,烁古耀今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自宋元至明清,青与白,一直是瓷器永恒的美。

在蚌埠市博物馆内,珍藏着一件1973年出土于蚌埠市东郊曹山南坡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汤和墓中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兽耳瓷盖罐。其通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小口且口沿平整,唇部呈方形,束颈,溜肩,腹部上鼓下收,圈足宽矮,足径略大于口径,形制敦实厚重。配有帽形盖,盖顶堆塑一宝珠钮。主体纹饰为器物腹部所绘缠枝牡丹纹,正侧穿插横向排列,立体感极强。其为苏麻离青色料,白瓷胎,通体施透明釉,色白微青,釉面洁净,光润透亮,工艺精细富丽。它代表了元代青花瓷器的最高艺术水准。又因为它出土于汤和墓,具有明确的历史纪年,其文物与历史价值更为珍贵。

THE END
1.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见到折沿尖足铜鬲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内见到折沿尖足铜鬲 当我踏入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廊,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我的目光,被一件古朴而神秘的青铜器深深吸引——那是折沿尖足铜鬲,静静地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粤秋”,这个跨越了数百年的时代标签,如同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了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67149751343043&wfr=spider&for=pc
2.安徽博物院设计说明:鼎是青铜器中最常见的、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器物。商周时期它是主要的食器,也是统治者用来“明尊卑、别上下”的标志性器物。铸客大鼎俗称楚大鼎,1933年安徽寿县楚王墓出土,春秋战国时期最大最重的铜鼎。大鼎雄浑宏伟,展现出战国时期楚国作为泱泱大国的气势和风范,堪称楚王重器,是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 https://www.ahm.cn/Service/ArtGoodsDetails/hzdk?nid=41
3.寿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鼎口平沿处刻“铸客为集……侣……”12字铭文(有些字至今仍未破译),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安邦”二字。铸客大鼎形制优美、体量巨大,1958年毛主席参观安徽省博物院时曾赞叹“好大一口鼎啊,可以煮一头牛了”,2002年,楚大鼎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中,它也是2014年10月13日我国首个https://www.meipian.cn/50mj10ba
4.安徽省博物馆外文名 AnHui museum 地点 安徽省合肥市 开放时间 1978年 镇馆之宝 战国铸客大鼎、莲瓣铜壶等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目录 1历史沿革 2展馆布局 3展出内容 展厅陈列 代表藏品 4重要活动 5荣誉记录 6参观信息 门票信息 参观时间 交通信息 7领导关心 8学术研究 研究课题 出版书籍 9组织机构 10领导介绍 11主要领导https://baike.sogou.com/v163323.htm
5.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楚大鼎院是安徽加快实施文化强省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工程,是安徽又一标志性 文化设施。作为毛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个省级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的 新馆,“安徽博物院”有使用毛体字作为招牌字。2011年安徽省博物馆新 馆更名为安徽博物院。 战国 楚大鼎通高113厘米 口径87厘米 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11/08/13708883_490883858.shtml
6.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楚大鼎课外生活2015年Z1期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楚大鼎,博物院,在安徽博物院(原安徽博物馆)《安徽文明史陈列》的第二展厅里,矗立着一件这样的文物——它器形浑圆,造型优美,整体由青铜铸造,高11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KWSH2015Z1018.html
7.安徽省博物院:国宝楚大鼎中工书画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向工作人员询问楚大鼎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并且绕鼎一周,仔细观察大鼎的纹饰和铭文,风趣地说:“好大一口鼎,能煮得上一头牛哇!” 1960年、2010年,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分别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观看楚大鼎。 2011年9月,已在安徽博物院老馆“定居”了半个多世纪的楚大鼎,终于https://www.workercn.cn/32684/201801/18/180118103033086_2.shtml
8.走进安徽博物院赏楚大鼎等众多国宝品味皖风徽韵安徽博物院新馆的设计展示了“四水归堂、五方相连”的徽派建筑理念,外墙古朴的纹饰带给人久远的历史感,建筑造型与色彩又给人强烈的现代感,环绕建筑的池水则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和。 安徽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2万余件(套)。镇馆之宝均为国宝级文物。 位列第一的镇馆之宝当之无愧是出土于安徽寿县楚王墓的楚大鼎。 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512401
9.安徽博物院每日环球展览安徽博物院(Anhui Museum)成立于1956年,是安徽省唯一一家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现藏文物近22万件,重点藏品包括商代兽面纹铜鬲、西周云纹铜五柱器、战国楚大鼎、鄂君启金节等。历史:安徽博物院原名安徽省博物馆,由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等4家机构合并而成,1956https://art.icity.ly/museums/7j3xj3z
10.铸客大铜鼎战国安徽博物院又称楚大鼎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铸客大铜鼎战国 安徽博物院又称楚大鼎、铸客大鼎,1933 年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战国晚期楚幽王(?―公元前 228 年)墓。它为圆鼎,容积比后母戊大鼎还要大,是目前全国所有出土的大鼎中容积最大的。 鼎上共有https://weibo.com/6588695161/OmJw1i4nN
11.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知识产权楚大鼎 21类 厨房洁具 商标无效·初审驳回 61452180 2021-12-16 - 详情 7 - 安徽博物院 ANHUI MUSEUM 14类 珠宝钟表 已注册·注册生效中 40227494 2019-08-08 2020-03-28 详情 8 - 安徽博物院 ANHUI MUSEUM 41类 教育娱乐 已注册·注册生效中 40211994 2019-08-08 2020-03-28 详情 9 - 安徽博物馆 ANHhttps://www.qcc.com/cassets/gb2671b9daa8b9555015b6713df2e538.html
12.国庆专题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新馆/何镜堂建筑学院楚大鼎(战国) 楚大鼎又叫铸客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平唇、圆底、修耳、蹄足、耳饰斜方格云纹,腹饰蟠虺纹,犀首纹膝。首批不能出境的64件文物之一。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出土。楚大鼎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圆鼎,和后母戊大方鼎并称鼎中之首,是安徽省博http://www.archcollege.com/archcollege/2017/10/37338.html
13.安徽博物院——低调的博物馆大牛安徽 博物院最大的看点是馆藏夏商周青铜器、江淮拮珍馆馆藏精美文物,富有地方特色的 安徽 文房四宝和 徽州 古建。 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 以下是镇馆之宝的照片,详细介绍请看下方全文 安徽博物院 铸客大鼎也叫楚大鼎,镇馆之宝之首 安徽博物院 春秋群舒龙虎纹建鼓鼓座 https://www.8264.com/youji/5694494.html
14.安徽省博物馆志愿者参观志愿者漫步在安徽省博物馆内,目光被一件件珍贵的展品所吸引。她在古老的文物前驻足,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那些精美的陶瓷、书画和青铜器,无一不在诉说着安徽这片土地上的悠久故事。 铸客大鼎,又称“楚大鼎”,于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该http://www.daxuejia.com/shsj/shsjbg/169119.html
15.参观安徽省博物馆作文(通用7篇)整个博物院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件藏品还是镇馆之宝:铸客大鼎。这是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的,为楚王重器。是现存最大的圆鼎!当年毛主席参观博物馆看见这铸客大鼎说:这个鼎大的可以装下一头牛了!可想而知它的大个头! 一个上午下来,我感觉我仿佛行走在历史书里一样!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和家人恋恋不https://www.ruiwen.com/w/188084.html
16.来合肥,看安徽这里有出土于李三孤堆墓的铸客大鼎,俗称“楚大鼎”,它是安徽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历经数千年犹存大国气象,其前足足根和左腹下外壁各刻有“安邦”二字,寄予了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 这里有六安双墩汉墓出土的玉璜、龙形玉佩等,也有“黄肠题凑”葬制的“拼图一角”,可窥得几分六安古国的兴盛与辉煌。六安https://newspaper.hf365.com/hfwb/pc/content/202408/15/content_473672.html
17.南京日报规格有多高?武王墩考古项目负责人宫希成介绍,目前已提取漆木器、青铜器等编号文物超过千件,包含青铜礼器、生活用器、漆木器、乐器、俑等珍贵文物。其中漆木器数量、种类都是空前的。 考古队员还惊喜地发现,主墓(一号墓)东Ⅰ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测口径超过88厘米,比安徽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楚大鼎还大。 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4-04/17/content_61_147097.htm
18.景点介绍安徽省博物馆分老馆和新馆,两者“安徽文明史陈列”展出的文物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八大镇馆之宝里有六件在这里,所以最值得一看。夏商周时期的安徽展厅里能看到博物馆引以为傲的青铜器,楚大鼎为所有镇馆之宝之首,非常庞大;两根写着金色文字的铜铸竹节——鄂君启金节、“古代冰箱”吴王光鉴、青铜龙虎大建鼓座也是镇馆之宝。第六件镇馆之宝景德镇https://m.dianping.com/review/52651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