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大的汗珠从黄月英的脸颊上流下来,她擦了擦脸上的汗,继续向锅炉里添着煤。
“黄月英,黄月英在哪里?”
突然,黄月英听见一阵由远及近的声音,扭头一看,原来是
博物馆的领导
,正在焦急地寻找自己。
“领导,出什么事了吗?我这边还没下班呢。”
看着眼前气喘吁吁的领导,黄月英十分疑惑。
“馆长要求的,说是要有大人物来参观,所有场馆的讲解员都要回去。”
看到事情如此紧急,黄月英向炼钢处的组长请了个假,和博物馆领导急忙向
安徽博物馆
走去。
到达大厅时,书画馆、青铜馆和农业馆的同事已经来齐了,黄月英立马找了一个不起眼的地方。
又过了十分钟,安徽省博物馆
21个展馆
的讲解员都来齐了,这时,博物馆馆长兼党委书记
马数鸣
缓缓开口:
“这几天,所有讲解员保证全天在馆,手里其他工作,都先放一放,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接待任务!”
黄月英心里犯嘀咕:
安徽博物馆自从成立以来,接待过不少省市级领导,再大的人物能大到哪里去?
两天之后,黄月英将彻底改变她的想法:
“还真是个大人物”!
“可以跟上海抢生意咯”
9月17日
这天,馆长马数鸣将所有讲解员聚集在一起,告诉他们:
“我们的接待任务马上开始,各位讲解员先到大厅列队欢迎,之后,各自回到岗位上,不得离岗。”
半个小时过去了。
此时的黄月英与同事已经有些不耐烦,开始小声交流起来。
不一会,门口传来了一阵骚动,紧接着一个高大的身影迈进大厅。
“毛主席,竟然是毛主席”!
激动地黄月英拉着同事的手,
“跟报纸上的一模一样,我竟然见到了!”
毛主席进到大厅后,先是环顾了一下整个大厅的内部构造,紧接着,挨个向大厅的讲解员握手,向他们转达对文博工作者的敬意。
“我竟然握到了毛主席的手,主席的手很温暖,手掌很大,水产馆的其他同事都很羡慕我”
,黄月英回忆起当天的场景。
之后,主席前往一侧的农业馆参观,散落在大厅的其他讲解员各自回到负责场馆,等待主席前去。
在
农业馆
,主席拿起展出的小麦和水稻的标本,并听取了安徽农业部门对粮食产量的汇报。
听到安徽农业作物大丰收的消息后,毛主席脸上显现出难以抑制的
喜悦
。
来到一个“麻杆”标本前,主席还向周围人开起了玩笑:
“这个麻杆,足足有三个省长同志那么长嘞”。
紧接着,毛主席前往第二个展馆
水利馆
看到纵横发达的淮北水系,毛主席向随从人员念起了安徽当地的
民歌
:
“
端起巢湖当瓢,哪里干旱哪里浇,安徽作为粮食大省,水利工作一定要重点考虑啊,这是我们农业的命脉啊。
”
之后,水利馆将主席所述的
“农业是水利的命脉”
八个大字,挂在了水利馆的正门,以此提醒以安徽为代表的农业省份,一定要牢记水利对人民饭碗、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毛主席参观并没有只看表面,他向负责人详细询问了
濉溪县水利河网设计图
的具体参数,就连微小的河道线路都不放过。
他问道:
“这个地图上的红色细线是什么意思啊?”
讲解员说道:
“报告主席,细线表示最小河道,顶头稍微粗点的是大河道,最宽有60公尺。”
主席接着问道:
你们这个设计图开始落实了吗?
讲解员回答道:
我们已经完成了11万公方,预计再挖24万公方就能完工,前面速度很慢,大家熟练后,剩下的进度会快一些
。”
主席得到了满意回答,向前走去,不一会,他看到了
淮北地区河网总图
,又询问起地图上各种颜色的线,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绿色的线条代表已经通渠的河道,红色是待挖的,我们已经挖了9000多条河道,很快,整个淮北的河网就能贯通
”,
讲解员说道。
好哇,好哇,你们给全国做了示范,明年北京开大会的时候,你们把这张水利图拿过去,让其他省份学习一下
看完农业馆和工业馆,毛主席和众人向
工业馆
在工业馆,毛主席看到了稀罕物品——钢笔。
据我所知,制造钢笔的技术只有上海有,你们是请了上海的专家吗?
讲解员连忙解释说:
我们不仅将专家请来了,还派出许多技术员去上海工厂实地学习,很快就在安徽建立起了生产线
主席开玩笑地说:
看来你们把上海的手艺学到家了,这技术,可以跟上海抢生意咯。
众人听到主席打趣的话,也都松了松紧绷的情绪。
接着,主席被
“除四害陈列馆”
的照片吸引了过去。
讲解员向主席介绍了诱捕四害的工具,主席看着面前眼花缭乱的工具问道:
“这些工具都是怎么操作的,效果怎么样?
在得知其中一半工具都被用来捕鼠时,主席先是表达了对鼠患问题的看法,紧接着又说道:
百姓们都高兴了,这下不高兴的只有老鼠同志了
”。
水产馆内
,一个焦急的身影在来回踱步。
黄月英一直等待着主席的到来,她时而面向展品默默练词,时而悄悄走到门口观看。不知道怎么回事,平时流利的嘴皮子,今天竟然磕磕巴巴
正当黄月英六神无主的时候,毛主席爽朗的笑声出现在她耳边。
“小鬼,这鱼吃不吃人?”
毛主席走进展厅后,被眼前的一条大鱼吸引了注意力。
正当黄月英准备开口时,主席已经抢先发问:
“小鬼,这是什么鱼?”
黄月英赶忙回答主席:
毛主席,这是
中华鲟
,是我国特有的鲟鱼,所以被冠以‘中华’二字,最大的能长到5米,重达1000多斤,被称为
‘长江之王’
,是长江最大的鱼,也被老百姓称为
‘鱼霸’
听完黄月英的介绍后,主席赞许地点了点头。
但是,此时的黄月英已经紧张到了极点,根本不敢跟主席有任何的眼神接触,手指也尴尬地交叉在一起。
主席感觉到了眼前小姑娘的紧张,为了缓和气氛,主席又说:
“这么大的鱼,吃不吃人?”
“啊?”
黄月英被主席的话弄得错愕了,当时的黄月英心里想:
“解说词上没这句,这我怎么回答。”
只见马数鸣馆长首先笑道:
小黄,主席跟你开玩笑呢,哈哈。
马数鸣说完,整个水产馆爆发一阵爆笑。
看到众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了,黄月英心里的紧张情绪渐渐消解,又恢复了往日解说的自信
之后,她向毛主席讲解了中华鲟的
演变历史
,
生活习性
和
栖息地
等知识,最后,又引导众人观看了
娃娃鱼
、
蝾螈
等珍惜物种标本。
参观完毕之后,主席带着众人走向下一个展馆,此时的黄月英开始回味刚才的讲解,复盘自己讲解中出现的问题。
她对着同事说:
“哎呀,我刚才太紧张了,平时训练的东西都给忘了。”
“你觉得‘用贝壳做扣子’那个故事说得怎么样?”
“我的语速快不快?”
“我讲解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其他人的表情?馆长的表情严肃吗?”
对于黄月英的一连串发问,同事哈哈大笑起来:
你就是太紧张了,后面表现很好,不要太放在心上,谁看到主席都会紧张,你今天很厉害的,主席对你的讲解很满意,其他人也不住点头呢。
这边的毛主席一行,来到了
历史文物馆
主席刚刚进入大厅,就被眼前放置的
“青铜大鼎”
吸引了。
讲解员介绍
:“
此鼎名叫
‘铸客大鼎’
,又称
‘楚国大鼎’
,出土于安徽寿县的楚王墓葬,青铜材质,高113厘米,直径93厘米,是安徽省博物馆的
镇馆之宝
毛主席对这个大鼎十分感兴趣,围绕着展柜转了好几圈,还踮起脚看鼎肚上的铭文。
毛主席对身后的安徽省省长黄岩说:
这么大个鼎,能煮下一头牛哇
,众人被毛主席逗得哈哈大笑。
讲解员连忙接到:
“主席说得十分专业,古代的“鼎”是“饪器”,跟我们说的“大锅”一个作用。”
主席赞许地点了点头,向其他青铜器具走去。
在几个小小的“青铜爵”面前,主席停了下来,告诉身后的众人:
这个我知道,这是古人喝酒用的被子,叫‘爵’
得到解说员的肯定后,主席向旁边跟随的张治中说道:
这杯子,你可以用来喝酒哇,是你老家出土的呢
张治中
笑着推辞说:
哈哈哈主席又开玩笑了,这个杯子太贵重了,比我老张还要值钱,我可用不起啊
又过了两个小时,毛主席一行人参观完了安徽博物馆所有展厅
安徽人们冒雨欢送毛主席
其实,主席也只是驻足看了展厅中一小部分。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展品,主席不住地说:
“太丰富了”“两天也看不完”
休息室,主席向身边人说道:
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情
之后,这段话被
镌刻
在安徽博物馆正门的大理石上,摆在游客参观的必经之路
毛主席在安徽省博物馆做出的指示,成为全国博物馆建设的政策先声。
在此之后,一大批优秀的省市级博物馆、专业类型博物馆入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晚上,
安徽日报
的工作人员,询问毛主席要不要去合肥市内新开的
游泳馆
游泳。
毛主席笑着摇摇头说:
不去了,我们去了又得清场,太耽误群众们的生活嘞,我们还是到大江大河里游泳吧,那样才过瘾。
9月19日
,在合肥待了三天之后,毛主席一行人要启程前往
芜湖市
调研,合肥民众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向政府反映要目送毛主席等人离开。
当时,时任
公安部部长罗瑞卿
也在队列,他在与安保人员商议后,决心满足群众们的要求
当天下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但还是有超过
15万
人民群众等在街道两侧,他们提前两个小时来到毛主席车队的必经之路,每个人都伸长了脖子,等待毛主席的出现。
不一会,最前方队伍传来一阵骚动。
“毛主席,毛主席你好……”
只见,
毛主席
站在一辆绿色敞篷吉普车上,左手边站着
曾希圣
同志,毛主席穿着灰色大衣,戴着一顶帽子,向街道旁的群众们挥手。
当时的
安徽省省长黄岩
回忆道:
当天的场景特别让人感动,群众们冒雨来见毛主席,年逾六旬的毛主席站在雨中行驶的车上,互相挥手致意,那种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很多领导同志的眼睛都湿润了
毛主席离开合肥之后,感念合肥人民的热情,因此给曾希圣写了一封信,信上写道:
“沿途以望,生气蓬勃,安徽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
这封信,至今还被刻在合肥市长江饭店主楼的东墙上,和安徽博物馆门前的石头一起,成为毛主席和这座城市的独特连接点。
2013年是
毛主席诞辰120周年
的日子,安徽省《新安晚报》举办了一场以
《看见毛泽东》
为主题的献礼活动。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
78岁
的讲解员黄月英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里。
面对记者,她将那段经历向读者们娓娓道来。
“这是我一生最珍贵的记忆,能给毛主席做讲解,是一名讲解员至高无上的荣耀”
结语
安徽博物馆是毛主席
唯一公开
视察的博物馆,之后,党中央其他领导人先后来馆视察,陈毅同志还为安徽博物馆题写了馆名。
毛主席的合肥一行,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但从他对黄月英讲解工作的支持,到对待人民群众要求的满足,都体现出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