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馆日今天带你看看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馆中的珍贵藏品数不胜数。并且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这些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什么?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以云雷纹为地,器耳上饰一列浮雕式鱼纹,耳外侧饰浮雕式双虎食人首纹,腹部周缘饰饕餮纹,柱足上部饰浮雕式饕餮纹,下部饰两周凸弦纹。

“后母戊”青铜方鼎(曾称“司母戊鼎”),形制巨大,雄伟庄严,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青铜鼎的铸造,也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属于祭祀用品。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这件器物被认为是传统泥范法铸制的巅峰之作,由于这件杰作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一度被误以为采取了新的铸造工艺。

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也为我们展现了九百年前的宋朝汴京城的盛世景象,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在现代视角的解读下,《清明上河图》已经不仅仅是一幅难得一见的名画,它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种文化的传承,九百年来,以《清明上河图》为主题的再创作层出不穷,直到今天,它依然深受现代人的喜爱。

天津博物馆:《雪景寒林图》

此图描绘了北方冬日山川雪后壮美景象。图中通过群峰屏立,山势高耸,深谷寒柯间,萧寺掩映;古木结林,板桥寒泉,流水从远方迂回而下,峰峦沟壑间云气万千,真实生动地表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布置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画家用“抢笔”笔法,密点攒簇,并参以短条子的笔道,来刻画北方山石的质感,使画面浑厚滋润,沉着典雅。

山西省博物馆:晋侯鸟尊

晋侯鸟尊体现了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可证明为宗庙礼器。晋侯鸟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

山东博物馆:东平汉墓壁画

这些壁画是山东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艺术水平最高的壁画,在全国也极为罕见。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

南京博物院: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

清乾隆蓝釉描金粉彩开光转心瓶是乾隆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工艺极为复杂,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内瓶。此瓶底施湖绿釉,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南京市博物馆: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

该文物为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中国瓷器三绝之一。有着极为独特的青花纹饰,体现了极高的烧制水平。小口、丰肩、斜腹、敛胫、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流畅,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腹部刻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瓷瓶上所绘的青花纹饰层次多样,非常独特。

上海博物馆:晋王羲之上虞帖卷

《上虞帖》的草法随意洒脱,轻松自然,不拘小节。在笔法上,首先,它不是靠轻重提按变化来丰富线条内容的,而是以节奏和运行速度来充实线条内涵,提按为辅。其次,结构上强调开合变化,收放自如,所以字形构架的视觉效果显露出一种“张力”的特征。

浙江省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前半卷)

富春山居图为元朝的书画,是黄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安徽博物院:战国铸客铜鼎

铸客铜鼎,又称楚大鼎或大铸客鼎。战国青铜器,圆口,方唇,鼓腹,圆底,三蹄足。此鼎形制雄伟,堪称楚国重器。

江西省博物馆:商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

该件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是最大的青铜甗,有“甗王”之誉。此甗(yǎn)甑(zèng)鬲连体,鬲裆高,下四足。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顾。鹿竖角,短尾卷,身披鳞片。甑腹饰四组展体的兽面纹。鬲足袋满饰浮雕兽面纹,它体形巨大,气势雄浑,奇美诡异,稳定性良好。

河南博物院: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有盖、双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时期青铜器艺术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莲鹤方壶不仅纹饰细腻新颖,而且结构复杂、铸造精美,堪称是春秋时期青铜工艺的典范之作。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

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此剑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

湖南省博物馆:素纱襌衣

素纱襌(dān)衣是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时期的作品,是世界上最轻的素纱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织物。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这件素纱襌衣中,襌衣用纱料制成,因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

黑龙江省博物馆:金代铜坐龙

铜坐龙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龙取坐姿,左前肢高举,与左后肢间有腾云相连。右前肢着地,与右后肢相接。尾部翘起外卷,前肢长鬣(liè)突出于肩部之上,与头上卷鬣及后扬的长鬣相映。这尊金代铜坐龙继承与发扬了前代龙型的优点并且根据自身浓郁的地方特色加以拓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吉林省博物馆:元青花云龙纹高足碗

元代青花云龙纹高足碗,侈口,深腹。高圈足上有三道凸弦纹,呈竹节状。口沿为青花唐草纹。内壁暗花印行龙二条。外壁用青花绘一游龙,并衬以火焰纹。青花色泽青翠浓艳,线条流畅有力,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辽宁省博物馆:《瑞鹤图》

《瑞鹤图》是北宋宋徽宗赵佶所作绢本设色画,难得的是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图中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绝伦,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辽宁省博物馆:清代云龙人物纹转心象牙球

镂雕祥云缭绕,十余条健龙或藏头露尾、或藏尾露首穿行于云层之间。大球内分层透雕二十一个小球,球球相套,层层能转,满地纹饰。三节台柱,上为六层透雕小象牙球,纹饰同顶上之大象牙球;下为透雕卷草云龙四足座,座上雕人物顶柱状承盘,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广东省博物馆:千金猴王砚

千金猴王砚为三大名砚之首,长25.5厘米,宽17.6厘米,长方形,质地细腻温润,娇嫩如小儿肌肤,砚堂内有大片鱼脑冻(石品花纹的一种),四周以火捺等色彩环绕,形成一只蹲着的猕猴图案,甚至眼、鼻、嘴和前足都清晰可见,非常逼真,所以由此得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翔鹭纹铜鼓

这是西汉时期的金属器,入土时胸腰已截开。鼓面中心太阳纹十六芒,芒间饰斜线三角纹;十三晕,第二、三、四晕饰勾连点纹带,第五晕饰勾连云纹,第六晕素面,第七晕为主纹饰二十只翔鹭,第八至第十三晕饰勾连点纹、锯齿纹和勾连圆圈纹。胸部饰羽人划船纹六组,船形两头高翘,每船各有羽人九或十一人,多带长羽冠,其中一人跨坐船头,一人在船尾掌舵,一人高坐于靠背台上,二人执“羽仪”舞于台前,船间饰鸬鹚和鱼纹。胸上部与腰下部饰点纹、锯齿纹和勾连圆圈纹。腰部分为十二组,每组又分上、下两层,上层饰鹿纹,其中二鹿的九组,三鹿的三组;下层饰羽人纹十二组,每组皆二人,戴长羽冠,着羽吊巾产,翩翩起舞。皆阴纹。属石寨山型铜鼓。

海南省博物馆:宋青白釉花口凤首壶

青白釉花口凤首壶的口部为四瓣花图案,象征凤冠,径部被装饰城凤首形状,凤首后部呈钩状,恰似凤凰的羽毛。在瓷器的径下部和腹部分别装饰了几道凸弦纹与凹弦纹。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鎏金铜牛

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的一件青铜器,它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这件青铜铸造的牛屈驶而卧,体态健壮,比例匀称、造型逼真、个体硕大。铜牛中空,外表通体婆金。制作时需要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和姿金等工艺集于一体,反映出西夏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艺术品中的珍品。

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

不过马蹄所踩的飞鸟,也有不同的认识,有“飞燕”说、“乌鸦”说、“龙雀”说、“飞隼”说、“飞鹰”说、“鹰鹞”说等等。

青海省博物馆:铜鎏金观音造像

铜鎏金观音造像是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该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是唐代酒器,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唐舞马衔杯纹银壶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皮囊的形状,壶身为扁圆形,一端开有竖筒状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莲瓣式的壶盖,壶顶有银链和弓形的壶柄相连,这种形制,既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又便于日常生活使用,表现了唐代工匠在设计上的独具匠心。银壶的两侧采用凸纹工艺各塑造出一匹奋首鼓尾、跃然起舞的骏马。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

陕西的兵马俑闻名世界,千人千面的兵佣神态各异。其中,位于兵马俑二号坑的跪射俑更是其中的精品,他右膝跪地,左腿蹲曲,双目炯炯有神地凝聚前方。跪射俑也是所有出土的兵马俑中,惟一发现时就极其完整的兵马俑。他身后的铠甲上还残留有红色涂层,十分珍贵。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神树

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神树的下部悬着一条龙,龙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二号大神树的一旁,同样有一条蜿蜒盘桓的龙,神树与神龙的一体形象,使神树显示出非凡的魅力与深厚的象征意义。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极为壮观,独树一帜世界罕见。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属商代晚期作品,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该器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鸟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

贵州省博物馆:东汉铜车马

铜车马是东汉时期的铜铸文物,是武威的标志性文物,其构思独特、设计合理、寓意丰富、姿态各异,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史学知识和文物内涵。贵州东汉铜车马的发掘,对研究东汉时期盘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反映了贵州悠久的历史渊源。

云南省博物馆:牛虎铜案

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它们既和中原及西北青铜文化有着历史渊源,又有着鲜明的边疆民族个性。对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古滇国的民族史、农牧史、冶金史、美术史、民俗史等等,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重庆三峡博物馆:乌杨石阙

汉阙属祠庙或陵墓前成双成对的装饰性建筑物,是我国最早的仿木结构石质装饰建筑,对研究古建筑艺术、葬制有重要价值。此为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汉阙,乌杨石阙阙身雕刻丰富,其仿木构建筑雕刻对于无一幸存的汉代木构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展现了汉代雕刻艺术的神韵。

西藏博物馆:双体陶罐

双体陶罐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都体现出与西藏同时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与众不同的特点:整体造型洗练优美、饱满丰盈,构思巧妙,制作工艺纯熟,纹饰精美,代表了当时卡若文化的最高制陶水平,而且体现出卡若先民高超的器物造型能力,是卡若先民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西藏陶器的代表和点睛之作,被誉为西藏博物馆的馆标和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

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

THE END
1.2025年文博日历巡礼:探寻历史与艺术的瑰宝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这本《国博日历》以国博馆藏文物为主题,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2025年的《国博日历》精选了365件文物,按照年代顺序梳理编排,分成四册季历。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603100133127182&wfr=spider&for=pc
2.山西博物馆镇馆之宝:晋侯鸟尊20世纪90年代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中发现了举世震惊的'晋侯墓地',并出土了一大批铸有晋侯名号的青铜器,晋侯鸟尊就是众多青铜器中价值最高、最精美的那一个,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列入国家《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120/10/49834448_887123002.shtml
3.一周一馆——山西博物院(高清图片博物馆标准参照物资料库必备山西博物院位于太原市汾河西畔滨河西路北段13号,前身为1919年创建的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此后屡次更名。1953年起称山西省博物馆。新馆于2001年8月10日奠基开工,2004年竣工,定名为山西博物院,为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也是山西省建国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是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占地168亩,建筑https://www.360doc.cn/mip/946161617.html
4.2024山西博物院旅游攻略之赵卿鸟尊赵卿鸟尊图文介绍摄影、文物博览、博物馆 从您位置到山西博物院 景区的卫星地图 驴友游记: 旅游攻略:太原自由行二日旅游攻略2024 最佳游览时间: 四季皆宜。 景区位置: 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到达方式: 1.乘6、602、803、807、831、845、866路公交至漪汾桥西站,顺望景路南行约300米。 2.乘865路公交车至望景路站,南行约150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shanxishengbowuguan-51626.html
5.山西博物院:带给孩子完美的观展体验这场展览并未局限于介绍鸟尊本身。山西博物院在为观众解读文物内涵的基础上,还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临汾市博物馆、曲沃县晋国博物馆等多家单位所藏第一代晋侯燮父夫妇墓相关文物及资料在太原集中展出。 陈汾霞说,展览项目组的主创成员不少人都有孩子,很了解这一年龄段小观众对知识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850933
6.山西博物院院徽原型镇馆之宝最美青铜器——晋侯鸟尊山西有九件列入国家195件中不可出国展览的文物,排名第148的是出于临汾曲沃天马曲村遗址的m114的晋侯鸟尊。而排名147的组玉佩同样是国之重宝!当然还有第一批的晋侯稣钟。所以曲沃县晋国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比起只有27年短暂历史的禽兽北齐造像和一块玉壁,一张卷子作为镇馆之宝的某县级一级博物馆要冤枉的https://www.meipian.cn/50n14p4a
7.公共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讲述”自己前世今生11月18日,走进山西青铜博物馆二层临展厅的“且听凤鸣——鸟尊的前世今生”专题展,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晋侯鸟尊亮相其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自己的前世今生故事。这是山西博物院首次尝试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观众推出的科普性展览。 晋侯鸟尊是三晋历史文化的经典名片,从中可以窥见西周时期的凤鸟崇拜。https://news.ccmapp.cn/news/detail?id=02bcbdb9-8fa4-4963-8d8c-2ad4b584ef3a&categoryname=%E6%9C%AC%E7%BD%91%E5%8E%9F%E5%88%9B
8.山西省博物院,宝藏般的博物馆,从三家分晋山西省博物院,宝藏般的博物馆,从三家分晋,到五代十国,再到魏晋南北朝……在博物馆转悠的过程,就像是把历史书上关于古代中国历史的部分又复习了一遍 《国家宝藏》第二季中有一期专门讲山西博物院,推荐大家去之前看看,会帮助你形成对博物院更加全面的了解。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主要有【鸟尊】、【胡傅酒樽】、【彩绘雁https://m.dianping.com/review/614051575
9.晋侯鸟尊晋侯鸟尊(4) 晋侯鸟尊,出土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和翼城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中的晋侯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早。该鸟尊现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被誉为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2]。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顶凤冠,双目圆睁,翘首回望,通身上https://baike.sogou.com/v1423955.htm
10.晋侯鸟尊【摘要】<正>晋侯鸟尊,2000年出土于山西省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通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是西周早期晋国宗庙祭祀的重要青铜礼器。现藏于山西博物院,被誉为"镇馆之宝"。整个器物以伫立回首的凤鸟为主体造型,凤鸟回眸凝视,与小鸟对望。凤鸟通体纹饰华美无比,颈、腹、背部装饰有羽纹,两翼与双腿https://www.shanximuseum.com/sx/archive/detail.html?id=8790
11.晋侯鸟尊有何前世今生?“大政之源”源自哪里?答案在这儿!带您欣赏山西博物馆展览之美。 本期为大家介绍10项精品推介展中的两大展: 山西博物院 且听凤鸣——晋侯鸟尊的前世今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 大政之源 往期回顾 ▼ ▲“且听凤鸣——晋侯鸟尊的前世今生”展厅 ▲“大政之源”展厅 0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123A094O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