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加强市直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充实工作人员力量,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组织市直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现按照《承德市2024年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实施方案》,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工作原则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民主、公开、公平原则,在考试、考察基础上择优聘用。
二、引进人数
本次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20名。专业设置参考国家公务员招录专业目录、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目录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等确定。对于取得国外(境外)学历学位的报名人员,依照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为其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载明的专业,按照专业名称相近、课程基本一致原则予以审核确认资格。具体引进岗位、人数和专业要求等详情见《承德市2024年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工作岗位信息表》(附件1)
三、引进范围及条件
(一)引进范围
1.国内高等院校毕业的国家计划内统招的博士研究生;
2.国外(境外)院校毕业,获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的博士研究生;
3.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院校毕业、“一流学科”建设院校相对应的一流建设学科毕业、原“211工程”院校毕业以及河北省属13所骨干院校毕业的国家计划内统招的硕士研究生(具体见附件2);
4.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含第100名)院校毕业,获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的硕士研究生(具体见附件3);
5.其他国外(境外)院校毕业,获得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的硕士研究生(本科阶段须为“国内‘双一流’院校学科或原‘211工程’院校毕业”);
6.定向培养生、委托培养生、在职培养生以及网络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和承德市所辖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不列入本次引进范围,承德市域内注册登记的民营企业工作人员经本企业同意后方可报考。
(二)引进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年满18周岁,30周岁以下(1993年6月28日至2006年6月27日期间出生),博士研究生可放宽到35周岁(1988年6月28日至2006年6月27日期间出生);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
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初次取得的普通高等教育学历需为统招本科。如本科阶段为国外(境外)院校的,需获得该阶段的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学历学位认证;
7.具有与引进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及技能条件;
9.考生原则上应于2024年7月31日前取得符合报考条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及与之对应的《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2.现役军人;
3.承德市所辖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或控制数管理)工作人员(含试用期),承德市所辖各级国有企业工作人员(含试用期);
4.在读非应届毕业生(不含2024年应届毕业生);
5.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6.从承德市所辖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辞职辞退(解聘)人员3年内不得报考(以单位社保缴费记录为依据);
7.报考聘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人员(回避关系包括《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回避规定》第六条和《河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第四十一条所列情形);
8.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人员。
四、引进方式和程序
本次人才引进工作参照《承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暂行办法》(承人社〔2011〕87号)有关规定,按照发布公告、报名、笔试、资格复审、面试、体检、考核考察、拟聘人员公示和聘用等步骤进行。各岗位开考比例原则上为1:2(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所设博士研究生岗位开考比例为1:1),报名低于规定比例取消或核减相应岗位。
(一)报名
报名网站:承德市人事考试网。
此次引进人才工作不收取考试报名费,审核通过即为报名成功,无需进行缴费操作。
报名的基本程序:
1.考生开始报名前,须完全了解本次引进政策和岗位条件,认真阅读《报名须知》和《诚信书》,然后按照规定步骤进行具体操作。
2.网上报名实行严格的自律机制。考生必须履行《诚信书》,对提交审核的报名信息的真实性负责。在面试资格复审时,凡发现填报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取消面试资格。
4.考生按照《填表说明》规范填写或选择表项,上传的电子照片要符合要求,否则将被报名系统自动拒绝。
5.考生“提交审核”后信息将被锁定,在未反馈审核结果前不能修改。一般情况下,审核员24小时内会回复审核结果。“审核未过”的可根据提示的未过原因,修改信息或改报岗位并重新提交审核。“审核通过”的将不能再修改。
(二)考试
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单位举办考前培训班。
②考生应按照《笔试准考证》上确定的考试地点、考场参加考试。参加考试时必须携带《笔试准考证》和第二代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有效期内的临时身份证。
③笔试开始30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再进入考场。笔试期间考生不得提前交卷、退场。
④确定笔试低控制分数线。笔试后,根据笔试总体情况决定是否划定笔试低控制分数线。对在笔试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的考生,根据引进计划,分岗位依据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引进计划1:3的比例确定进入资格复审考生(达不到1:3比例的按照实际人数进入),比例内末位笔试成绩出现并列的考生都进入资格复审,笔试中存在作弊或成绩为零等情况的不得进入。
对于资格复审过程中出现岗位计划数与资格复审合格人员数比例低于1:3的情况,按岗位根据笔试成绩从低控制分数线以上考生中由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资格复审合格的人员进入面试。
①面试方式。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满分100分。面试成绩按体操打分法计分,去掉一个高分和一个低分后,将其余评委的评分相加之和除以其余评委数(即:考生的后得分=其余评委的评分之和÷其余评委数),计算出考生的后得分,面试成绩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当日面试结束后统一公布成绩。为确保引进质量,面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为不合格,面试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环节且不能参与递补。
②面试要求。报考同一岗位考生一般在同一个面试组和面试场次,各组考生在入闱后抽签决定面试顺序。面试时考生只报自己的组别和抽签号,不得报姓名。面试结束后立即离开考场,不得返回面试室和侯考室,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议论。对违反规定的,取消面试资格或面试成绩。抽签时仍未到达侯考室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
③考试总成绩的合成。考试总成绩=笔试成绩×50%+面试成绩×50%(保留2位小数,采取四舍五入方法)。
(三)体检、考核考察
2.体检标准参照现行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执行,有行业标准的按行业标准执行。
4.对体检、考核、考察政审不合格以及主动放弃的考生,取消本次引进资格,按岗位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并对递补考生进行体检、考核考察。
(四)公示
根据考试总成绩、体检和考核考察等情况确定拟聘人选,公示7个工作日。公示期间因各种原因取消拟聘人选聘用资格或拟聘人选放弃聘用的,按岗位根据考试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并对递补考生进行体检、考核考察和公示。
(五)聘用
2.对公示反映存在严重问题并查有实据,不符合聘用条件的取消其聘用资格;对反映有严重问题但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决定是否聘用。
本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聘用后,有关待遇延续《承德市关于2022年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有关政策待遇的意见》(承人社字〔2022〕172号)执行,主要内容为:
1.管理岗待遇。享受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聘用到管理岗位的,硕士研究生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后,执行八级管理岗位工资,博士研究生试用期满转正定级后,执行七级管理岗位工资。符合晋升条件的,可晋升相应管理岗位领导职务。担任事业单位管理岗位领导职务符合公务员调任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择优调任进入公务员队伍。
2.专技岗待遇。硕士研究生聘用到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3个月,可申请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在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可申请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满5年,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博士研究生在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3个月,可申请认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在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可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申报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3.安居补助待遇。在市区购买家庭普通住房前,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按季度发放,长不超5年。3年内,在市区范围内(双桥区、双滦区、高新区)首次购买家庭普通住房的,可性享受硕士研究生15万元、博士研究生20万元的购房补贴。
4.人才绿卡待遇。列入承德市燕赵英才卡B卡发放范围,在教育培训、参与科研项目、承担科研课题、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6.考核管理。有关考核管理等事项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文件执行,5年内(含试用期)不得向市外调动。
六、信息发布和有关说明
0314-2054861(人才引进政策待遇咨询)
0314-2059631(网上报名、打印《笔试准考证》和《面试通知单》等操作咨询)
0314-2059277(人才引进资格条件咨询)
0314-2021116(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
6.请考生在进行网上填报时,务必填写本人常用联系方式,确保在引进工作期间保持手机等通讯设备畅通。
本公告终解释权归承德市2024年市直事业单位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附件2国内“双一流”院校学科名单、河北省13所骨干院校名单、原“211工程”院校名单.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