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华,化名程清,高潮,无锡城区人。曾在广州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北伐,先后任总司令部工兵团营指导员、工兵团党代表(陆军上校衔)。1927年参加无锡农民暴动,后任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继续在农村坚持斗争。1928年3月被捕,不久押解至南京江苏第一监狱。1931年7月16日在狱中病逝。
(高文华在狱中与家人的通信)
无锡市博物院
无锡博物院里,设有“血与火的城市记忆——无锡革命简史”“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两个展厅,讲述了无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历程,其中陈列的近现代革命文物,也再现了无锡风雷激荡的革命斗争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史。
漫长的革命岁月,使无锡人民经受了血与火的锤炼和考验,并哺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和英雄儿女。
2
蔡翔云:杜鹃啼血染春华
(1916-1943)
蔡翔云,又名静仪,江苏无锡人,1916年出生于北塘前蔡家弄。七七事变后,蔡翔云等人以无锡学社为基础,成立无锡青年界抗敌后援团并于1937年11月参加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1943年春,为掩护省委机关尽快脱离第三次军事“围剿”,蔡翔云决定带一批体弱人员就地隐蔽。病饿交迫中,蔡翔云偷偷把粮食省下来,让给战友,最后由于长期饥饿,牺牲在了大山中。
(1936年10月28日,无锡《人报》报道蔡翔云参加悼念鲁迅先生的活动)
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
“锡流”是抗日战争初期由无锡爱国青年组成的地方抗日救亡团体。1937年11月25日,日军侵占无锡前夕,为保存革命力量,80余名爱国青年从陆区桥小学出发,毅然撤离无锡。在到达溧阳周城后,正式成立“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
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位于原陆区中心小学内,共分涓溪汇洪流、踏上西征路、激发民族情、艰辛不畏苦、无悔报国志5个展区,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无锡抗日青年流亡团的革命历程。
3
华阿金:刺刀下的忠魂
(1895-1942)
华阿金又名金保,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无锡县梅村德仁。1939年5月13日,华阿金家成了县委、特委两个机关的所在地。华阿金经常乔装成“钓黄鳝”人,把情报缝在破衣里或放在鳝篓底下的竹管里,将情报传递出去,保证锡东与锡南之间的情报交换畅通无阻。1942年5月22日,由于叛徒出卖,日伪军逐村搜索,为了保护同志,华阿金挺身而出,在被整整折磨了六小时也依旧没有透露半点信息,最后被刺三十七刀,壮烈牺牲。
(华阿金家)
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
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位于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梅里路96号,展示了1939年新四军700余人在团长叶飞的率领下,从茅山地区东进至梅村开展抗日斗争及壮大抗日武装力量的革命历史事迹。
1939年8月,“江抗”部队抵达无锡梅村,并以此为基地,向东推进,展开抗日斗争。其中,黄土塘战斗作为“江抗”在无锡的首场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无锡人民的抗日斗志。
4
秦宝光:革命火种的传播者
(1904-1944)
秦宝光,又名秦巧生,1904年出生于无锡县胡埭乡闾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春,秦宝光转到阳山姚家桥小学任教。1940年4月4日,经中共锡西支部书记朱如言介绍,光荣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努力下,胡埭西溪农村、小教和段庄等都陆续建立了党支部。他所在的学校,成为秘党活动的交通联络中心。1944年4月9日夜间,秦宝光被特务抓捕,在被连打三枪后,倒卧于血泊之中牺牲。
(秦宝光民国二十七年生活史)
锡西革命烈士陈列馆
锡西革命陈列室是以姚家桥小学旧址复原为基础建设的区域性红色主题教育场馆,通过图片、文字、声像等多种表现形式,生动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锡西人民英勇抗战、奋起抗争的壮丽篇章。
1938年至1944年期间,新四军在锡西地区开辟根据地,培养了朱如言、秦宝光等一批基层共产党优秀领导人,以姚家桥小学为重要据点。
5
张大烈:舍财取义的艺术才子
(1911-1940)
张大烈又名张澄江,1911年出生于长泾镇望族。1937年江阴沦陷后,长泾初中校舍被毁,张大烈捐卖田产,抢修校舍。1939年,他拒绝伪政权开设日语课的提议。在抗日战争期间,张大烈多次在中小学校及群众集会上斥责消极抗日、热衷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遭到“忠救军”的忌恨。1940年,张大烈被“暗杀党”徒枪杀于长泾龙园茶店。
张大烈故居
张大烈故居位于江阴市长泾镇,是一座具有明清时期江南水乡特色的居民建筑群,是原长泾名门望族的张氏故居。故居始建于清咸丰末年(1860年)。现存建筑群占地总面积2128平方米。
6
史砚芬:许身家国魂不灭
(1903-1928)
史砚芬,又名余晨华,1903年3月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27年春,史砚芬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组织农民协会,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1928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他就着监狱昏黄的灯光,写下了留给亲人的最后一封信:“亲爱的弟弟妹妹,我今与你们诀别了!我的死,是为着社会、国家和人类,是光荣的,是必要的。”同年9月27日,史砚芬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5岁。
史砚芬烈士陈列室
史砚芬烈士陈列室位于宜兴官林镇义庄村西首,故居由老屋和祠堂组成,1991年列碑,现已修建专门陈列馆以供参观。
馆内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静默的遗物、一封封感人的家书,将大家带回到那段烽火岁月。所有的一切显示了革命者至情至爱的人性之美,凝结着共产主义者理想信念的精神之花,展现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