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吉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

中共吉林特支第二交通站隐藏文件用的花瓶

契丹文八角铜镜

汉白玉耳杯

《百花图》卷

定窑白釉梅瓶

“手拧牙咬破除障碍”旗

作为我省重要的文化坐标,集历史与艺术于一身的省博物院每天迎接着各地游客,向人们讲述着东北大地沧桑而深沉的故事。

省博物院现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始自远古、及至现代,精华荟萃、内涵丰富。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另外,中国历代陶瓷器、萨满民俗文物品也有一定的收藏。省博物院特别推荐了以下几件“镇馆之宝”,以供读者了解与欣赏。

省博物院珍藏有一对花瓶,记载着身处吉林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作出的伟大贡献。

1933年初,中共吉林特支在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胡同建立了党的秘密交通站,周建华担任站长,妻子闫庆莲为联络站工作人员。自此,一家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日子。在日伪反动统治的压迫下,夫妻二人将党的文件和传单藏在这对花瓶中,上面插满鲜花,以避开敌人耳目。每到夜深,夫妻俩就用毯子把窗户蒙上,在灯下书写抗日传单和标语,再连夜张贴到工厂、学校等大街小巷。杨靖宇、冯仲云等都曾到过交通站,冯仲云曾在这里向吉林党组织传达党的“一·二六”指示信。

1933年5月交通站遭到破坏,据闫庆莲回忆,在撤离交通站前,光烧毁的文件、传单和标语就煮熟了一锅高粱米饭。1963年,闫庆莲将这对花瓶捐赠给省博物馆,并讲述了这段难忘的革命经历。

镜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古人用镜,不仅用来映照妆容、装饰居所,还用它来寄托相思、辟邪祈福。图中这件契丹文八角铜镜,正是省博物院收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契丹文八角铜镜的发现很偶然,1971年6月,大安县红岗子公社永合大队小学的一名学生在劳动时无意间将它挖了出来。

这面铜镜呈八角形,直径26厘米,厚0.9厘米。镜面光亮可鉴,镜背中央为一半球型钮,高1.4厘米。铜镜的铭文共五行,从右到左竖读,大意为“時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即便对镜子的主人并不了解,也能通过文字的释读,感受到镜子主人感叹人生短暂以及对过去美好事物的眷恋。

铜镜刻有“济州录事完颜通”七个汉字的边款,为金人所刻,表明此镜为金人沿用。“济州”的地理位置大致在辽代的黄龙府(地处今长春市农安县境内),“录事”是掌管文书的官职,完颜通是金人的名字。金历经与辽的战争,与南宋的对峙,连年用兵,铜禁极严,境内铜镜都要经过官府签押。这面辽代铜镜到了金朝后,可能是完颜通继续使用,也有可能是当时被他签刻过。

这面铜镜最具历史价值之处是镜背铸造的契丹字铭文。省博物院收藏的这面铜镜是国内现存书写契丹文字的铜镜中镜面最大、文字最多的,对研究辽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耳杯,又称羽觞、羽杯,由于杯子两边各有一条微翘的“手柄”,看上去有如杯子的“耳朵”,由此被称为耳杯。早在周代耳杯就已出现,战国至两汉时期最为流行。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流觞曲水”的“觞”即是耳杯。目前,我国出土的耳杯多为陶器,也有比较珍贵的漆器。于秦汉之际出现的玉制耳杯则多为宫中器具,珍贵且罕见。

这件汉白玉耳杯于1958年在集安市出土。据专家考证,这件耳杯是用新疆和田玉打磨制作而成,制作精良、洁白晶莹。专家们推测,它大约是公元2、3世纪由中原王朝流入当地,很可能是中原王朝赏赐给当时高句丽达官贵人的礼物。

从中原辗转来到东北边疆的白玉耳杯,跨越万水千山,时隔两千余年,仍然端庄优雅,莹白如初,堪称汉魏玉器中的精品。

《百花图》卷曾是陪伴在大收藏家张伯驹身边的最后一件“国宝级”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

《百花图》卷共绘有17段,其中绘有荷花、长春花、蜀葵、黄蜀葵等花卉11段,每段都有小楷书写花名与干支,此外还有赋诗。画面素雅美观,工笔重彩与娟秀字迹相得益彰,交相呼应。

这幅画作曾在乾隆时期被编入《石渠宝笈》初编,后由溥仪之弟溥杰携带出宫,藏于长春伪满皇宫,几经辗转被张伯驹收藏。张伯驹曾有诗句“白头赢得对杨花”,其中“杨花”指的便是这幅画作,晚年时他将此卷捐赠给省博物馆(省博物院前身)。这幅画作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由于它是我国现存文献记载中最早的一件女性画家作品,根据卷后明代三城王朱芝垝的题跋,一般认为该作是南宋宁宗皇后杨妹子,也即跋中所称“杨婕妤”的作品。

《百花图》卷能够以完好的面貌展示于省博物院,有赖于张伯驹的贡献。曾担任省博物馆副馆长的张伯驹将个人收藏的大量历代书画作品捐献出来,让世人能够于今日在省博物院欣赏到丰富的书画藏品。省博物院专门开辟“张伯驹馆”,以纪念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守卫者。

定窑白釉梅瓶是1980年在舒兰县小城乡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出土的。

梅瓶,以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为特征,造型优美,可以说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历史上几乎各大窑系都有。据说梅瓶的得名就是因口小仅能用来插梅花而来。梅瓶这种器形得名比较晚,在历史上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经瓶”,这与宋代皇家的讲筵制度有关。

宋辽金时期,定窑是著名的瓷窑之一,以产白瓷而驰名。这件定窑白釉梅瓶即是产自当时的定窑。

THE END
1.吉林文物的朋友圈③跨越万水千山,时隔两千多年,它依旧美白如初吉林省博物院免费开放,开闭馆时间如下:(一)开闭馆时间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15:30停止入馆)闭馆时间: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二)参观预约 请参观观众提前在吉林省博物院公众号或美团APP上进行预约,并按预约时间入场参观,参观时请携带好预约人身份证原件(预约码)进入。9:00-11: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86946576637225345&wfr=spider&for=pc
2.吉林省博物院十大国宝吉林省博物院馆藏文物吉林省博物院镇馆之吉林省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 其他吉林省博物院馆藏文物: 金定窑白釉梅瓶(定窑珍品) 金金扣白玉腰带(首件金墓中出土完整的玉带) 唐渤海国石狮(渤海国石雕艺术品) 明孙隆《花鸟草虫图》卷(孙隆代表作) 清中国一统舆地全图(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少年营使用的单刀(馆藏一级品,现代文物)https://www.maigoo.com/top/427086.html
3.黄河女儿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璀璨青铜折射“她光芒”如今,作为历史文物的青铜器,成为国内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作为全国最大的以收藏、研究和展示青铜文化为主的博物馆,目前馆藏文物47万余件。2010年9月28日建成并免费开放,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新公布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QzMDM0OQ==&mid=2650628747&idx=3&sn=fa3ecf59599ec56f1aa6a57f92179ca0&chksm=88b6b129bfc1383fe82b877939e4728d34f6a0343652061838be59b6474d51d9c68c6ae83e47&scene=27
4.十大镇馆之宝——吉林省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吉林省博物院 魔药学教授 1952年成立,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文物藏品12万余件。 一、辽代契丹文八角铜镜,1971年大安县红岗村出土。直径26厘米,镜背铸造契丹字铭文,释读为“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此镜刻有边款,阴刻“济州录事完颜通”七字,虽然是辽代https://www.meipian.cn/4u81yj66
5.吉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对任何一家博物馆来说,都少不了要有几件“镇馆之宝”,那是一个博物馆的灵魂所在。对普通人来说,这些“镇馆之宝”颇具神秘色彩,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让我们走进吉林省博物院,尽情遨游在博物馆的海洋。 吉林省博物院—居麻 一、错金银“丙午神钩” https://www.jianshu.com/p/dc06eabfc659
6.长假观展指南月圆时节有“共栖”,璀璨万象观经典艺术评论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湖南博物院等全国多家文博机构所藏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近100件,包括宋代书法碑拓和历代名家墨迹精品,是汇集自宋以来一千年中国书法经典的一次特展。 蔚为大观——浙江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764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