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者杨靖宇

杨靖宇(1905——1940),著名抗日英雄。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汉族,河南省确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含辛茹苦照料长大。

1923年,18岁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

1925年,杨靖宇积极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当年4月,杨靖宇参加并领导确山数万农民举行暴动,驱逐军阀武装,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参与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先后创建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他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1929年春,杨靖宇调赴东北,满洲省委派他担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联系工人群众,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党派他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

1932年11月,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满,整顿各县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和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

1933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

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联合南满16个抗日武装部队召开大会,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当选总指挥。同年11月,召开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南满临时特委,并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军成立后,杨靖宇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原则,领导部队挫败敌人的秋季“讨伐”,迅速扩大游击区。

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6月,抗日联军第一、二军合编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2]

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1]。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1]。牺牲前,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直至弹尽粮绝[1]。

抗联队伍壮大后,活动在通化周围及奉(天)(沈阳)吉(林)、安(东)(丹东)奉铁路一带的许多抗日队伍都相继加入抗联1路军的行列,在吉林东南部和辽东等广大地区,给日寇以有力的打击。日寇称杨靖宇的部队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称抗联活动地区为“癌肿地带”。

1936年,日寇调来日军奉天教导团,由关东军南满“讨伐”司令官三木少将指挥,汉奸“东边道剿匪司令”邵本良配合,妄图消灭我抗日联军。面对敌我力量悬殊,杨靖宇率领抗联部队采取巧妙迂回战术,避开敌人锋芒,诱敌深入,消耗敌军力量。杨靖宇令战士制造仓皇败退假象,部队18天行军千余里,在梨树子一带设下伏兵,敌人中计进入伏击圈。杨靖宇一声令下,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歼灭了这股敌人。后来,杨靖宇率队包围邵本良所部,一举歼灭了其主力部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一面以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发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部布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除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

1937年7月中旬,杨靖宇率1军直属部队在西去联络第3师途中,袭击铁路线上的日军列车,造成抗日声势,在离黄土岗不远处与日军松原部队遭遇,激战6个多小时,给敌人以重创。黄土岗战斗后,他率队来到清源县沙河子同3师会面。9月初,军部在宽甸马鹿沟袭击了监修道路的伪警察队。之后,杨靖宇指挥军直属部队等300多人,同时分别攻取了兴京县第五区马架子和小堡两个集团部落。10月下旬,第1师等部队奉命同杨靖宇率领的1军军部会合,于10月末打响了痛歼日军水出守备队的战斗。同时,1路军其他各部根据杨靖宇的指示,在兴京、清原、宽甸、辑安、通化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战,有力地打击牵制了敌人。

1938年初,杨靖宇带领军直属队从桓仁北上到辑安县老岭山区开展游击战,发动了对通(化)辑(安)线铁路老岭隧道工程现场的攻袭战。3月,奇袭老岭隧道,使敌人的交通线陷入瘫痪。4月,指挥1军教导团巧袭太平沟警察所。6月,接连两次袭击通辑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第11、12号老岭河桥梁子等地,烧毁了伪警察所,炸毁了隧道、桥梁工程,消灭了工地上的日军,解救了中国劳工。

日军接连遭到打击后,急忙调遣伪军索旅对付抗联第1路军,由1个骑兵团和两个步兵团组成混成旅,武器精良。杨靖宇得到情报后,率队在蚊子沟口一带设伏。经过激战,消灭索旅三四百人。8月初,索旅陷入我埋伏圈,被彻底消灭。

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士兵们、政治工作人员们”的致敬电,高度评价了活动在沦陷于敌手的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称其英勇斗争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的模范”。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1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2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军设施等,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慑。

杨靖宇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

1919年的“五四”青年运动席卷全国,年仅十四岁的杨靖宇投身于火热的斗争中;

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

1927年秋末冬初杨靖宇调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间曾三次被捕入狱,均被党营救获释,随转上海。杨靖宇牺牲后,被安葬在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的靖宇山上。[3-4]

1929年8月,杨靖宇被刘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他一到抚顺,即在西露天矿当上了一名矿工,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

为便于工作,杨靖宇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4号房间居住。杨靖宇看矿工中山东人居多,便自称是与河南省东北部相毗连的山东省曹州人氏,名叫张贯一。杨靖宇拿起丁字镐和矿工们一起下到潮湿阴暗的矿井,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吃着发霉变质的玉米面窝窝头。这里的矿工每天都有被饿死、打死的,被爆炸的瓦斯熏死、烧死的。矿工们对他不摸底细,怕是矿上派来的侦探,竟以怀疑的眼光看他。有时矿工们一起唠嗑,他一来,就不唠了。杨靖宇想接近这些矿工,可大家又不愿意与他说话。杨靖宇对此不但不急躁,反而感到高兴。杨靖宇知道,矿工们对他冷眼相待,说明了他们的警惕性高。

一天,一位老矿工一出矿井就摔倒在地,原来是几天没吃饱饭了。老矿工没钱请医生看病,家里又无米下锅,只好去找工头借钱。工头不但不借,反而叫人打了他一顿,说他怠工,并要开除他。下班后,杨靖宇及时赶到老矿工家里。老矿工见杨靖宇进屋,默默地看着,一言不发。杨靖宇知道老矿工怀疑自己的身份,就把自己仅有的两块大洋送给老矿工,转身就走。这时,老矿工眼含热泪,拽住杨靖宇不让走。老矿工激动地说,你来这些日子,我看出来了,你和别人不同,大家也都在议论你。杨靖宇说,我和你一样,都是遭大罪受人欺的煤黑子。老矿工说,我们过去遭受的打击太大了,日本鬼子的手段可毒辣了。老矿工还向杨靖宇谈了许多矿山的情况。以后,矿工们对杨靖宇的态度也明显地转变了。经过一段接触,矿工们见杨靖宇耿直、热心、体贴人,都亲切地称其为“山东张”。杨靖宇将军身高1.93米,是中国人里罕见的高个子;又因其语言天赋,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关东大汉。有的人因其身材高大,称之为“张大个子”。

由于在抚顺领导当地矿工罢工,杨靖宇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5]

1932年,中共派杨奠坤到吉林,组建武装队伍,进行抗日斗争。在一次和日军的战斗中负伤,返回哈尔滨治疗。接替他的是满洲省委的战友,后来大名鼎鼎的抗联英雄马尚德--杨靖宇。由于杨奠坤在抗日队伍中威信较高,这样一来可能会影响部队士气。因此,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决定改名。他了解到杨奠坤说话时的声音佷像“靖宇”,而且“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因此,杨靖宇(原名叫马尚德)决定改名。[5]

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罄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联合这些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发动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杨靖宇任政治委员。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山林中,杨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队的首领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为总指挥。除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所属部队外,其他各抗日部队共编成8个支队,并且划分了活动区域,统一调动。杨靖宇指挥这些队伍和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取得了1934年反“讨伐”的胜利。

1940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保安村的三道崴子与日伪军交战20分钟后,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敌人将杨靖宇的遗体运到县城,经叛徒张秀峰确认杨靖宇无误后,残忍地将杨靖宇的头颅用铡刀铡下。

敌人将杨靖宇的头颅装在一个长25公分、宽25公分、高35公分、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里,用汽车运到当时的通化省城,在各学校、街道示众,做演讲宣传,并在通化师范学校举行“庆贺”活动。之后又到所属各县示众。

伪蒙江县警察、伪官吏接到命令后,找到县城最有名望的蔡木匠和贾木匠,一夜之间雕刻好了杨靖宇的头颅,并用榆木做了一个八尺长、一尺多宽的碑,请县里写毛笔字最好的李咸阳老先生执笔,正面大字楷书“杨靖宇之墓”,背面署名“岸古隆一郎”,边款小字为“康德七年三月五日立”。伪街公所准备了上等寿材,又请来一位日本僧人。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古隆一郎3月5日亲自出场,在蒙江县保安村北门外的山岗上搭建起祭祀灵棚,为杨靖宇主祭安葬。安葬仪式按日本习俗,在木碑前横拉着两头细中间粗的草绳,上面挂着白色的纸条,焚香供酒,日本僧人礼拜念经。但当时不论在场或不在场的蒙江老百姓却是以此为祭台,默默地真心悼念我们的抗日民族英雄。[5]

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蒙江县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后,立即筹备为杨靖宇将军重新安葬。

修墓经费解决后,便开始备料、选择墓地、买棺木,这些准备工作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李咸阳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了碑文。石碑正面镌刻“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之墓”13个大字,下款书写着“靖宇县民主政府暨靖宇县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镌刻着杨靖宇将军传略。杨靖宇将军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个平岗上。青砖砌成的墓室,前面横额上写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英名千古”。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杨靖宇将军放大的头像照片。墓室周围砌起青砖花格围墙,墓室门前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墓碑。[5]

日伪当局将杨靖宇的头颅在通化“示众”后,送到当时的伪满洲国首都新京(长春),同1940年12月8日在宁安与日伪“讨伐队”战斗中牺牲的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的遗首,一起存放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医务课,装在两个盛满福尔马林药水的圆柱形玻璃缸内。后来,这两位烈士的遗首被送到长春医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前身)(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1948年长春解放前,该医学院被国民党保安骑兵第二旅占据。为查找和保护好烈士遗首,经中共东北局社会部联络处驻长春的地下工作小组负责人李野光、李广德向上级请示,同意让掌握烈士遗首下落的亚光医院院长刘亚光,打入国民党保安骑兵二旅卫生队。刘亚光打入卫生队后,利用去医学院给国民党军官兵巡诊的机会,潜入解剖学教室,终于在教室的一个侧室柜内发现装有杨靖宇、陈翰章二位烈士遗首的两个玻璃缸。尔后,刘亚光以到医学院搬取医疗器械为名,伺机将这两个玻璃缸装上车运至二旅卫生队,藏在卫生队五官科内。

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次日,刘亚光将两位烈士遗首恭迎至亚光医院。4天后,由李广德同志送到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前线指挥部驻长春办事处。同年12月,松江军区派张羽率5名战士乘火车和步行转到吉林,经五常护送头颅至哈尔滨市,存放于东北烈士纪念馆中。

1952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在哈尔滨瞻仰“东北烈士纪念馆”之后,提出“于抗日联军主要活动地区修建杨靖宇将军墓”的建议,由松江省政府主席冯仲云代拟报告,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并于同年6月24日用公函通知当时辽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通化市修建靖宇墓”。

杨靖宇烈士陵园工程,由辽东省建工局设计室于1954年6月5日完成第一次设计,并派人携带图纸来通化市征求意见后,在8月中旬又完成了第二次设计。整个设计是古典大屋顶的形式。经省政府批准的工程具体项目有:灵堂陵墓、陈列室、管理所、通道、照明、塑像、浮雕、大门、围墙等,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靖宇陵园决定修建在通化市后,通化市决定把陵园修建在江东胜利街的东山之巅。工程从1954年7月施工到1957年秋竣工。全市的机关干部、企业职工、中小学生都积极参加了土建的义务劳动。

1957年7月15日,朱德委员长为杨靖宇烈士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8月下旬,杨靖宇遗骨由靖宇县移至通化市,用石膏为将军遗骨塑形后,等待迎归遗首进行安葬。

1957年9月25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党政军民在东北纪念馆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恭送杨靖宇将军遗首大会。送灵途中,沿路行人均自动站立肃穆致敬。运送将军遗首的列车到达通化后,通化市党政军民在新通化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将军遗首迎归仪式。

在安葬之前,举行了万人参加的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派代表参加了公祭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在公祭大会上致悼辞。参加公祭仪式并讲话的还有国防部代表邓华、吉林省代表栗又文省长、黑龙江省代表于天放副省长、辽宁省代表张雪轩副省长、河南省代表邢肇棠副省长、杨靖宇将军生前友好代表伊俊山同志。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致谢词。

公祭仪式结束后,各地代表瞻仰杨靖宇将军遗容,举行杨靖宇遗体安葬仪式。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将杨靖宇的遗首与遗骨合葬于青松翠柏的陵墓之中。杨靖宇将军的生前战友、抗联老战士周保中、冯仲云、于天放、伊俊山等为烈士棺椁封墓。

1958年安葬仪式之后,在靖宇县杨靖宇殉国地又建起了纪念碑、纪念馆,使之成为红色旅游胜地。在河南省确山县也建起了杨靖宇纪念馆。

2005年在杨靖宇将军诞辰百年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通化市人民又投资4000万元,对杨靖宇陵园进行了重新修缮,并在园区内新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以弘扬杨靖宇将军的革命精神。杨靖宇陵园当前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5]

在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出了很多叛徒,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四个。

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一夜之间,杨靖宇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这个叛徒在解放后的“镇反”时期被枪毙。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张秀峰唯一讲良心的地方,是他在拉警卫排余部叛变时没有去突袭身边只剩下几个战士的杨靖宇。

第三个致杨靖宇于死地的是伪排长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第四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追剿”杨靖宇部队的过程中受伤,被收容在濛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1940年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时,驻濛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

次日,程大队接到将杨靖宇的头颅送抵“新京”(长春市)的命令。程斌点名让张奚若干。于是,王佐华和张奚若将杨靖宇的遗体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将杨将军的头颅铡了下来。

程斌大队中的几个抗联叛徒,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除程斌在“镇反”中被枪毙外,其他人则逃脱了应有的审判。张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两年监狱,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1984年还采访过他。他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许多抗联老战士对此终生耿耿于怀。[5]

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后,杨靖宇将军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与关内红军打通联络、摆脱日军包围,避免东北抗联与国内抗战隔绝,提出了西征与关内的抗日部队共同抗战决定。

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于1936年5月消灭邵本良部队之后,来到本溪县草河口山区的汤池沟,举行了师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研究决定向西挺进打通与关内中央红军取得联系的西征事宜。不久,杨靖宇从日伪报纸得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方非带了几十人进到热河”。断定方志敏率红军到了热河,为了打通与关内的联系,他毅然决定采取西征的行动。于是,命令1师马上组织部队出发西征,与关内中央红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日。西征部队以抗联1军1师为主力,由1师师部、警卫连、三团和少年营,由军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和师长程斌、师参谋长李敏焕带队开始西征。途中,由于西征部队前进严重受阻,另外,当地群众对他们不了解,增加西征的难度。为了避免损失,7月8日,师部决定化整为零,分三路返回。1师师部在回师途中在辽阳、本溪交界处,与跟踪追击的驻本溪连关山日军守备队、第二中队展开了激烈战斗,毙日军今田大尉以下官兵70余人。虽然第一次西征失利。但是,西征摩天岭战斗的胜利鼓舞抗联战士精神。杨靖宇将军决定再次西征,与中央红军取得联系。

1936年11月,杨靖宇率部来到桓仁县外三堡,召开有军部领导人和3师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杨靖宇

认真总结了西征经验教训,决定把第三师部队改编为骑兵,趁敌人不备,迅速突向铁岭、法库一带,在冬季利用辽河封冻之际,冲到热河,进而找到党中央和红军。这一计划使抗联上下一片欢呼,负责全师训练工作的杨俊恒参谋长披星戴月地为部队挑选良驹,希望西征早一天出兵。因为部队里大多数战士都不会骑马,训练骑术成了出兵前又一件大事。杨俊恒整天在马背上上下翻滚,一遍又一遍地给战士们作示范。

然而天公不做美,1936年法库县冬季气候反常,气温偏高,12月下旬的深冬辽河不但没有结冰,反而河水暴涨,水面增宽,奔流不止。同时,各渡口也早有日军严密把守,渡船被敌人控制起来。第三师的官兵们心急如焚,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路血战冲到辽河岸边,却被暖冬的辽河挡住前进的道路。年轻的战士们更是经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倒在马背上放声大哭,年长的战士则望着滚滚辽河水默默不语。怎么办危急情况下,师部紧急召开会议,决定夺取敌人船只,强渡辽河。可惜,擅长山区作战的抗联部队并不习惯平原作战,加上当地没有任何可以隐蔽的东西,刚准备突击就被敌人发现了。顿时,对岸飞来如雨般的子弹,抗联身后的日军听到枪声也闻风而动。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抗联战士们边走边打。由于连续作战,军队得不到休整,人困马乏,掉队者、伤亡者逾来逾多,加之带路向导相继牺牲,敌人紧追,第三师处境十分不利,1937年春,部队不得不返回清原、兴京、西丰抗日游击区。人员损失过半,仅剩下不到百人。第二次西征宣告失败。[5]

根据满洲省委的决定,杨靖宇于1933年9月18日,在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独立师下辖两个团。全师共有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此时,杨靖宇根据敌我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采用避实击虚,积极防御作战方针,联合其他抗日义勇军伺机打击敌人。他带领司令部直属部队往返于沈海铁路东西、梅河口至集安公路两侧,连续进行了通化水曲柳、临江三岔子、金川大荒沟等一系列战斗,狠狠打击了敌人。到1934年8月,独立师已发展到800余人,团结了一大批各种抗日部队。所属部队活动区域已扩展到辉发江南北两岸10余县,给日伪在南满的反动统治造成了极大威胁。

杨靖宇在作战中制定了士兵优待条例、作战奖励条例等,使部队在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于1934年11月7日,宣告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下辖两个师,杨靖宇任军长和政委。1935年3月,杨靖宇率领部队,开辟了清原、新宾、桓仁等游击区。到1935年底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总人数比1934年增长1倍。

1936年春,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鼓舞下,为了配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杨靖宇率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在辽宁与吉林毗连的东部地区主动出击,积极打击日伪军。从2月至4月,第一军与日伪军作战11次,歼灭日军60人,伪军382人。1936年7月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军部下辖教导团和3个师,全军共有3000人。[5]

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活动在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汉奸邵本良一群土匪的配合下,开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为粉碎敌人这次“大讨伐”的阴谋,杨靖宇带领军部和一师部分指战员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次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

杨靖宇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采取麻雀战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歼灭了许多敌人。一日,杨靖宇率领的小分队走到新宾的大琵琶岭时,被敌人发现,杨靖宇集中火力歼灭了60多名伪军。一天,杨靖宇他们在鸡房子岭吃饭,邵本良得知后,派200名骑兵追来,杨靖宇便让战士们用轻机枪扫射,敌人丢下5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几次败仗之后,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挥下,想找机会与杨靖宇决战。杨靖宇看透了敌人的阴谋,便将计就计,让战士们一路上丢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制造逃跑的迹象,敌人信以为真,派邵本良余部紧追不舍。而我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风雨不误,日夜兼程,长途跋涉千余里,迂回到凤城县的梨树甸子。杨靖宇布置好埋伏圈,待邵本良残部完全进入伏击圈内后,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开火。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几乎所有的残敌。邵本良仅带着7名土匪逃掉。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讨伐”。

杨靖宇痛击邵本良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抚顺地区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战士们的斗志。[5]

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自此,率部转战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继创建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之后,又建立了濛江(今吉林省靖宇县)那尔轰、金川(今吉林省辉南县)河里、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加强党的建设。同时,指挥所部主动出击,陆续进行了歼灭伪军邵本良部、袭击通辑铁路队道工程、伏击敌骑兵教导旅、蚊子沟设伏、长岗歼敌、岔沟突围、大蒲柴河奔袭等许多有名的战斗,均重创敌军。

6月、11月,两次挥师西征,把抗日联军的活动区域扩大到清原、铁岭、抚顺一带,有力地牵制了敌人,配合了全国抗战。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联的斗争,致电赞誉为“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为牵制日本关东军入关,配合、支援全国抗战,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主动出击,制定袭击奉海铁路(沈阳至梅河口)作战计划,进行了新宾黄土岗战斗;又在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宽甸县双山子、四平街痛击日军守备队,毙伤日军水出、陆岛队长以下30余人,在本溪县碱厂沟与日军牛岛部队交战,击毙牛岛队长以下50余人。在本溪县大石湖、桓仁县大甸子、冷沟等地,多次与日伪军激战,有力地钳制了日本侵略军。

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位于驻马店市南5公里,京广铁路东侧的确山县古城乡的李湾村,始建于1966年秋,后在十年动乱中停工,1981年扩建后开放,建筑面积

4466平方米。馆门朝北,砖石结构,建筑宏伟壮观,双檐斗拱,琉璃绿瓦面顶。门楣上书:“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背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十三个遒劲的大字。[5]

THE END
1.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举办“勿忘历史缅怀先烈”主题今天是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深切悼念遇难同胞、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开展“勿忘历史 缅怀先烈”主题活动。讲解员团队向革命先烈献花,深切缅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http://jl.news.cn/20241213/e1939d9d378542048a4e8e326629408a/c.html
2.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看到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感动哭了,牺牲的爱国将领,仁人志士都那么年青那么帅!抗联衣衫褴褛,吃的都是野菜草根,却一直坚持抗战直到胜利!看得我几度哽咽!东北人民为革命牺牲太多太多!https://www.meipian.cn/55vammo1
3.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招标采购专栏,每天实时更新有关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招标公告、企业采购、拟在建项目等一系列商业信息,查询更多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信息尽在比地招标网。http://www.bidizhaobiao.com/company_558794504454754304.html
4.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建筑布局 吉林省博物院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包含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和办公区五部分。其中陈列展览区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藏品库房区建筑面积6614平方米,文物保护技术区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建筑面积2190平方米。https://www.maigoo.com/citiao/57352.html
5.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5月25日,由吉林大学、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吉林大学——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协同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原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咨询委员会主任励小捷,https://news.jlu.edu.cn/info/1021/58290.htm
6.通化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游玩攻略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2.6 ?热度 暂不开放 恢复营业时间待定 实用攻略 ?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靖宇路888号 地图·周边 景点详情 查看全部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是展示东北抗日联军光辉业绩的大型纪念场馆。整个纪念馆为半地下护坡式建筑,造型独特、美观大方。 景点附近 美食 景点 购物 通化中东拉图摩根酒店·望江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104/2523252.html
7.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门票长春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评论 其他旅游景点 金桥庄园草莓采摘园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太平池管理局桑家窝棚 电话: 长影旧址博物馆 地址:吉林长春朝阳区红旗街1118号(红旗街与湖西路交汇) 电话: 长春中泰海洋世界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清华路1399号(新民大街与清华路交汇) 电话: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https://changchun.8684.com/c_4194
8.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赵尚志纪念馆 2.铁西老工业基地展览馆 3.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 吉林省 1.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 2.伪满皇宫博物院暨东北沦陷史陈列馆 3.白城市烈士陵园 黑龙江省 1.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 2.杨子荣烈士陵园 3.珍宝岛革命烈士陵园 4.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上海市 1.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 2.团中央机关旧址纪https://baike.sogou.com/v8550948.htm
9.鏖战在白山黑水间: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汪雅臣与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 在舒兰市的金马镇和七里乡的大山里有多处抗联密营。这些密营就是汪雅臣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在1935年至1940年抗联吃、住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建造的营地。 汪雅臣,又名汪景龙, 1911年生,祖籍山东,幼年随父到东北,定居五常。他念一年私塾,后来因家庭困难回家放猪,十五岁时当了伐木https://www.360doc.cn/article/20186410_1134220408.html
10.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参观指南约会博物馆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地址:吉林省通化市靖宇路888号 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是我国首个展示东北抗日联军光辉业绩的大型纪念场馆,位于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保护区内,与2003年修建,2005年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为半地下护坡式建筑,造型独特、美观大方。 https://www.iwenbo.fun/museum/5485.html
11.吉林省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如果选择“通化白山华电杨靖宇路线”,游客可以参观伪满故宫博物院、东北占领历史陈列馆、长营旧址博物馆、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陈云同志故居、四宝临江战役纪念馆、四宝临江烈士陵园、陈云广场、杨靖宇将军牺牲之地国家、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杨靖宇秘密营和东北抗联蒿子湖秘密营纪念馆。东北侵占历史陈http://shycktvw.com/detail/76187.html
12.周恩来与东北抗日联军3周恩来纪念网[33][34]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吉林省东北抗日联军研究基金会编 陆毅主编:《韩光党史工作文集》 49、65页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7。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编:《周恩来外交活动大事记(1949-1975)》 587页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3。http://zhouenlai.people.cn/n1/2021/0303/c409117-32041410-3.html
13.四平旅游攻略必玩的景点:推荐必去的热门景点一览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是四平不可错过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纪念馆内详细记录了东北抗日联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与日寇斗争的历史展现了东北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风貌。走进纪念馆仿佛能穿越时空,亲身经历那段悲壮的历史。通过参观展览馆中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游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东北抗联的伟大贡献和不屈精神。纪念馆还https://www.cnxds.com/2024baiqi/baiye/sictanxian/158973.html
14.毛泽东与东北抗日联军[3]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正处在国民党当局重重打压之下,面临生死存亡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抗日救国的旗帜,号召全国人民奋起保卫祖国,并派遣罗登贤、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赵一曼、张甲洲等大批干部来东北,与已在东北的杨靖宇等一起组织和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并在这一斗争中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写下了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1/06/195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