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萧林:贾湖骨笛为何被认定为世界最早可吹奏乐器?东西问·镇馆之宝

中新社郑州7月15日电题:贾湖骨笛为何被认定为世界最早可吹奏乐器?

——专访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

中新社记者李贵刚李超庆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贾湖骨笛,距今历史8000多年,是目前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这支长23.6厘米的骨笛,由鹤类尺骨制作而成,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有“中华第一笛”之誉的贾湖骨笛,如何改写中国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讲述贾湖骨笛的前世今生及背后故事。

05:40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简要介绍贾湖骨笛考古发现过程。

马萧林:1987年,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贾湖遗址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面积大约有5万多平方米,从1983年至2013年的30年间,总共进行了八次考古发掘,揭露遗址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出土数千件文物,其中有40多支骨笛。

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贾湖骨笛。李贵刚摄

在贾湖遗址考古发掘中,一座编号为M282的墓葬同时出土有两支骨笛,分别位于墓主人左股骨内外两侧,说明它们是佩挂在腰间的随身之物。河南博物院馆藏的这支骨笛整体上呈褐色,通体光滑晶莹,出土前就已断为三截,每个断裂处有多个缀合孔,说明它在使用期间曾经断裂过,后来经过精心修复,又继续使用了,可见主人对它的喜爱。

贾湖遗址发掘现场图片资料。阚力翻拍

中新社记者:贾湖骨笛如何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马萧林:2007年12月,在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反复论证,从河南博物院10多万件藏品中推选出九件最能代表中原历史文化的典藏品,作为“镇院之宝”。所谓“镇院之宝”,无疑是藏品中的佼佼者。首先是典型性,能代表文物所处历史阶段的文化发展最高水平;其次是重要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填补历史研究的空白;第三是震撼性,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其艺术性让人震撼;第四是唯一性,目前没有相同文物,或者其是同类文物中最好的。

贾湖骨笛在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中年代最早,堪称史前音乐奇迹。贾湖骨笛的重要性在于,促使我们重新评估距今8000多年前贾湖人的精神文化高度、情感表达的丰富性和表现力。贾湖骨笛在中原地区的出现并非偶然。中原地区占据着“天下之中”的优势,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在汇通南北、联结东西上占得先机。贾湖遗址以稻作农业为主,是当时产稻的最北区域,但其文化面貌却是北方的裴李岗文化系统。贾湖遗址中出现了猪与狗的驯养,还有龟甲刻符、酿酒、饮酒器具以及数类特殊形制的骨器等,说明当时已出现原始宗教活动,骨笛在这些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是沟通神人的重要法器。无论是从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成就来看,贾湖遗址都是同时代文化中最为先进的。由此可见,贾湖骨笛入选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当之无愧。

参观者观赏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贾湖骨笛。王中举摄

中新社记者:贾湖骨笛对文明溯源有哪些重大意义及影响?

马萧林:这支贾湖骨笛长23.6厘米,上面有七个音孔,经专家认定,它是一种运用特殊方式吹奏的管乐器,骨笛音孔的位置计算得十分准确。首先要找出宫音,宫音是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当中的一个音阶,相当于我们现代音乐当中的“哆(Do)”,再根据宫音来推算其他音孔位置。由于骨管粗细不一,所以容易产生音差,我们的先民又在七孔旁开有小孔,来加以校正。这种制作方式,跟今天民族管乐器当中的做法十分相似。

中新社记者:贾湖骨笛与国外发现的骨笛有何异同?

马萧林:近些年,在国外也不断发现史前骨质乐器,有些年代比贾湖骨笛还要更早一些。比如1994年,在德国南部一个洞穴中发现的用天鹅腿骨制成的三孔骨质乐器,距今约3.5万年;在斯洛文尼亚西北部一个洞穴中发现一支骨质乐器,距今已有4.5万年;在德国发现的距今约3万年的猛犸象象牙三孔骨质乐器;在法国发现的距今约3万年的鹿骨乐器等。

学术界认为,这些国家在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带有孔的这种骨质乐器,孔比较少,有的为一孔、两孔、三孔。从音阶上来讲,这些史前骨质乐器只能吹响,不能吹奏,就跟吹哨一样。贾湖骨笛不仅能吹能奏,且可吹奏出七声音阶。而这些国家的骨质乐器,尽管年代较早,但严重残缺,且都是偶然性发现,能否称为骨笛还有争论。

相比之下,贾湖骨笛有着完整的发展序列、丰富的共存遗物、规范的制作方式,并且有连续使用与保护痕迹。更重要的是,作为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贾湖骨笛有着较为丰富的音高音色和音阶调式的变化。贾湖遗址出土的40多支骨笛,从形制上看是从简到繁,一脉相承,与遗址遗存的分期和发展顺序相吻合。最早在9000年前,就已经开始制作骨笛了,又经过1000多年的延续发展,从早期的二孔、五孔、六孔骨笛,发展到中期的七孔骨笛,最后演变为晚期的七孔和八孔骨笛,音阶也由四声到五声、六声,直到七声及变化音等多种类型。

所以,学术界普遍认为,贾湖骨笛才是真正的比较完备的骨笛,跟我们近现代的这种骨笛很近似,这种完备性、先进性,国外发现的那些“骨笛”是无法相比的。

中新社记者:贾湖骨笛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马萧林:贾湖骨笛用丹顶鹤尺骨制作而成。贾湖遗址考古发现了天鹅、丹顶鹤等飞禽的骨骼。丹顶鹤的尺骨外坚内空,骨质较脆,易碎易断,钻孔和磨锉难度较高,特别是钻孔和校音小孔不易制成,找到合适的骨笛制作人更为不易。

从贾湖骨笛音孔旁深浅不同的刻痕可以看出,在设计和制作骨笛过程中,制作者进行了多次修正。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音孔发现,有钻头转动的螺旋痕迹,在贾湖遗址也考古发现了一些用水晶、燧石等坚硬材料制作的手钻和锥钻。

由此可见,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制作工艺,贾湖骨笛必然是经过制作者长期探索、精准计算、不断寻找规律、积累经验,最终制作而成。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演出人员用复制的“贾湖骨笛”进行演出。李超庆摄

贾湖骨笛看似只是一支钻了多孔的骨管,但其制作、计算、使用非常复杂。即便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制作一支合格的骨笛也并非易事。为了让这支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重获新生,河南博物院派出专门复原古代音乐文化的专业团队,竟耗时十多年。

过去10年间,由于鹤骨原料极为难得等原因,均未成功。直到2018年,我们的团队才找到合格的鹤骨标本,并有了相对完善的制作方案。最终,耗时两年完成这支骨笛的复制工作。经测试,这支复制的骨笛尽管略有瑕疵,但音高、音色已经十分接近馆藏的贾湖骨笛了。

受访者简介:

马萧林,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LaTrobeUniversity)考古系研究生毕业,哲学博士,研究馆员。曾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现任河南博物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原文物》《河南博物院院刊》主编。美国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动物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会长、河南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研究方向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动物考古及中国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研究。主持或参加10多项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取得多项重大考古发现,建成国内领先的动物考古实验室及现生动物骨骼标本库、数据库。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出版著作10多部(含主编、译著),发表论文70多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7项。在郑州主持举办3次动物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荣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文化名家领军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等荣誉称号。

THE END
1.河南博物院新院选址初步确定2月17日,从河南省政府采购网上看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2022年2至3月政府采购意向。其中,开展河南博物院新院全球概念性设计招标工作,预算金额6500万元,预计采购时间为2022年3月。 此前召开的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中,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表示,要加快建设博物馆群,高水平谋划建设河南博http://www.zhengdong.gov.cn/bmdt/6270225.jhtml
2.独家揭秘即将开建的河南博物院新院将展示更多河南考古新发现日前,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明确提出,高水平谋划建设河南博物院新院。2月11日,大象新闻以《河南将高水平谋划建河南博物院新院 专家:将成河南又一文化新地标》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那么,未来河南博物院新院将怎么建?将有哪些新亮点?2月14日,记者专访了河南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493828006616850433
3.加快推进河南博物院新院等项目建设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加强宣传推广,聚焦“老家河南、天下黄河、中国功夫、中华古都”四大超级IP,打造一批重大文旅地标;融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打造文物游径,开展特色研学、推动交流合作,打造以殷墟甲骨文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名片,让各类文物“动起来”,更好助力“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加快推进河南博物院新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博物馆体系https://zzwb.zynews.cn/html/2024-01/19/content_1419813.htm
4.河南博物院新院拟选址白沙象湖,6500万开展全球概念性设计招标根据采购意向,河南博物院新院项目选址拟在郑东新区白沙组团象湖以东地块,通惠路以西、前程大道以东、荣昌路以北、升平路以南围合的170亩区域内,规划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地下辅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公众区域、业务区域、行政区域。 https://app.dahecube.com/nweb/news/20220211/119227n1718cc73806.htm
5.我院携手河南博物院,开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新路径我院携手河南博物院,开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新路径 2024 年 9 月 28 日,一场独具匠心的“丝缕承古——创意丝巾绘展”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三楼灼蓁书店拉开帷幕。展览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意丝巾设计作品,打造“文物走进生活,艺术创造美好”的理念,将河南博物院藏品的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日常的生活用品相结合,把“文物”带https://yssjxy.hafu.edu.cn/info/1141/3464.htm
6.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郑州行必打卡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必以图文留存。 河南博物院馆藏文物17万余件,从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到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应有尽有,数量多,种类全。 2007年,河南博物院建院80周年之际,众多专家从10多万件藏品中选出了九件最能代表中原历史文化的“镇院之宝”。 https://www.meipian.cn/55sxf6il
7.英才留步!河南邀您来建功立业,N多企事业单位齐聚“名校英才入豫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招聘:教学科研岗位 005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信息中心 招聘:专业技术岗位 河南省产业研究所 招聘:专业技术岗位 河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专业技术岗位 河南省工程咨询中心 招聘:专业技术岗位 006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博物院 招聘:考古学/博物馆学研究岗位、文物保护岗位、陈展设计岗位 https://dhh.dahe.cn/con/1021035169
8.河南博物院家属院二手房房价走势,郑州河南博物院家属院二手房出售落叶归根_qq350 评分: 8分听小区里面的人说价格3万元,从中介处了解到,近三月涨幅还挺大的。 44534431_EM601 评分: 6分河南博物院家属院隶属花园路板块,很适合较年轻的购房者,较多户型是3室,此外在售房源紧缺,房源面积50平到140平不等,不大适合有多个小孩家庭。 https://mobile.anjuke.com/esf/mdj-cm536617/
9.联播pro:郑州恢复堂食后,超过4人算聚餐?河南博物院今起恢复部分展厅,仅接受散客预约 河南博物院3月24日起恢复部分展厅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目前仅接受散客预约,每次最多可预约三人。 25条城际铁路票价打折优惠,包括郑州至 为满足城际间复工复产短途出行和春游出行需求,铁路部门对25条城际铁路部分动车组票价实行https://www.hntv.tv/daxiangkuplpd/article/1/1242248904901267456
10.河南博物院家属院房价怎么样?郑州河南博物院家属院房源户型图河南博物院家属院由物业和度娘都不知道开发商名称于1996年建成;楼栋总数3栋,共计房屋203户。小区物业公司为单位自管物业 河南博物院家属院房价、河南博物院家属院在售房源 根据链家网调查数据显示,河南博物院家属院上月成交13套,本网参考成交均价30788元/平,目前在售房源0套。 https://news.lianjia.com/zz/xiaoqu/3320024982865040.html
11.学党史明党纪——我院赴河南博物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实地研学2024年7月2日下午,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动百年党史与党纪学习教育“同频共振”,医院党委书记任献青,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海峰等在郑领导带领各党总支书记及党纪学习教育专班全体成员赴河南博物院“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展馆”,开展了一场以“学史明志,守纪担当”为主题的党纪学习教育实地研学。 https://www.hnzhy.com/NewsDetail-17559.html
12.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张俊儒编著的这本《杜岭方鼎》以考古与历史文献研究方法,结合近期新科技考古成果,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镇院之宝”之一杜岭方鼎。杜岭方鼎中国商代中 纸质版 25.00元 莲鹤方壶/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 41.50元 (少于10人评价) 纸质版 19.91元 云纹铜禁/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 向祎 编著 https://book.douban.com/series/45278
13.速看:全力打造中华文明主题乐园,河南省博物院新院2025年将落成以省会郑州为中心,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主题,打造中华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按照“1+N+主题乐园”布局模式开展博物馆群建设,包括1个主体馆(河南博物院新院)、N个专题馆、1个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建设“博物馆之城”,使郑州成为炎黄子孙的寻根之地、中华文化的朝圣之地、中华文明的体验之地、华夏国学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149245507638057&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