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视界怎样的一把壶值3000万?这里告诉你什么是紫砂圈的名家旧藏!

清·虚斋名陶录收录首件藏品供春壶+陶昌善题耑许玉成递藏拓本

款识:供春

出版著录:1.《虚斋名陶录》首件藏品

2.《紫韵雅玩》P80-81,天地方圆出版社,2000年

3.印象中国P28,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展览传承:沈韵初、吴大澄、费念慈、许玉成、庞元济递藏

尺寸:11*18CM

参考:虚斋名陶录首件藏品供春壶,紫砂历史最为传奇的作品之一。

估价:2,200,000-2,500,000

注:附国家博物馆展览证书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把紫砂壶中的鼻祖——供春壶!中贸呈现的,可能是在市场上能找到的最好的一把供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活跃于明正德、嘉靖年间的供春在清代就被奉为紫砂壶的鼻祖,大概就是和达芬奇同一个年代了。相传他是宜兴进士、唐伯虎好友吴颐山的家僮,最早跟着宜兴金沙寺的僧人学做紫砂壶,明代江阴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这样记载:

“供春,学宪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于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文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世以其孙龚姓,亦书为龚春。”

供春壶国家博物馆藏

清人吴梅鼎《阳羡茗壶赋》曾以“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赞颂供春壶的大雅之美。而事实上,是否真的有紫砂壶出自于那个“书僮供春”之手,已经无从考证,《阳羡茗壶系》载:“予于吴周聊家见时大彬所仿,则刻供春二字,足折聚讼云。”而顾景舟等紫砂大家认为现存就没有供春壶的真品。

存世最有名的一把供春壶,当属上图中国家博物馆所藏的这把,为晚清时期宜兴乡贤储南强旧藏,把旁刻有供春款,但壶盖原缺失,后由紫砂七老之一的裴石民补配壶盖,但这把是否就是真正的“书僮供春”,历来都有争议。

除了博物馆这把供春壶,全球公私藏品中能看到年份最早、流传最为清晰显赫的供春壶,或许就当属中贸圣佳的这一把了。其旧主是与储南强同时代的庞元济(1864-1949),庞元济是当时的顶尖收藏家,尤其以书画为精,而他的紫砂收藏,也称得上冠绝百年,无人能出其右。

2015年北京保利春拍翦淞阁专场

清初陈鸣远制素带壶

成交价:RMB31,625,000

这把曾为台北翦淞阁旧藏的名壶,正是庞元济诸多紫砂名器中的一件,它曾经在2015年北京保利春拍的翦淞阁“冲淡自然”专场上以2750万元高价落槌(加上佣金3162.5万元成交)。这十多年来,庞元济旧藏的名壶陆陆续续出现在市场上,如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明陈和之制紫砂锦囊壶322万元,2017年嘉德秋拍陈曼生铭杨彭年制紫泥扁石壶成交价287.5万元,去年西泠秋拍清中期瞿子冶拟南田笔意诗画汲直壶402.5万元,全部都著录于《虚斋名陶录》中,并都可以和当时留下的拓片相比对。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庞元济当年所收藏的这些紫砂名器都是江湖传说,而多年来未有人看到过实物,庞元济的这批紫砂珍品在抗战中一度被日本人所掠,后在山东对日作战中被李氏所得,到了1940年代被运往台湾,1970年代,茶具大收藏家罗桂祥先生曾在台湾欣赏过这些收藏。大约在2000年初,李家后人委托纽约古董商E&JFrankelLtd.寄卖,展览并出版图录,这批秘藏了半个多世纪的震撼收藏才被曝光,但在图录出版之时,其中的不少藏品已经流散而天各一方了。

《虚斋名陶录》

不过幸而《虚斋名陶录》“有图有真相”的记载下了庞元济的整批紫砂壶。更为难得的是,这件是虚斋名陶录首件藏品供春壶,通过比对,本件拍品与《虚斋名陶录》收录的供春拓本一致。

而在庞元济之前,此供春壶至少历经沈韵初、吴大澄、费念慈、许玉成、庞元济等诸多名流递藏,而且收录的传拓、画作也有多处。如《过云楼藏画》中有一副费念慈、陆恢的画作《供春图》,图中所画之供春,便是此壶。画作题跋曰:“供春,供春壶载名陶録,事迹亦附焉。此不以范而已手故,指上螺纹犹在也。本川沙沈氏物,初归吴愙斋,继归西蠡费氏,此诗余于西蠡得物作图时贻之,今图赠西津先生故复録记,陆恢。”近年本壶还被借展到国家博物馆,确为砂界重宝,因此,我们将其认定为民间可流通的可以看到年代最早,同时传承最为显赫的一把供春了,如果您是紫砂壶收藏家,那么这样的名家递藏的紫砂鼻祖,绝不容错过。

LOT1331

明末·陈用卿制莲子壶

尺寸:13*18.8CM

估价:1,000,000-1,200,000

款识:云满山中高士卧清白轩藏

篆刻:清寒斋珍藏雀舌未经三月雨,朝花先占一枝春。

展览传承:两个日本藏家旧藏(清白轩、清寒斋旧藏)

宜兴紫砂壶除了备受明清文人喜爱,也风靡了许多东瀛茶人。宜兴紫砂壶进入日本有明确史实可考的,大约是在江户时代(1600-1867)初期,即中国的明末清初之际。

隐元禅师(1592-1673)是日本禅界黄檗宗的始祖及煎茶道的始祖

1654年福建禅宗僧人隐元隆琦(1592-1673)应日本长崎兴福寺四次请求,率徒东渡弘法。这位一代高僧不但对日本佛教产生重要影响,也为日后煎茶道的兴起埋下契机。

京都黄檗宗大本山万福寺

隐元禅师东渡所持两件紫砂壶京都万福寺藏

日本黄檗山万福寺藏有两件隐元平日使用的紫砂壶,是研究宜兴紫砂东传的重要文物。煎茶道的奉行者均为受过严谨中国文学熏陶的日本文人,他们心仪中国文人高士的风范,这促使了大量中国唐物流入日本,供作煎茶道具。因此,两三百年来,若干明清紫砂精品,被妥善地保留于日本收藏家手中。

陈善行(1591-1646),字用卿,据《陈氏宗谱(川埠)》载,其为陈鸣远祖父陈克宏之堂弟,为陈氏九世。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制壶高手。所作尚工致,款字有钟繇帖意,落墨拙,落刀工。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说:“宜兴罐以龚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又次之。”可见陈用卿在紫砂历史上的地位。陈用卿所做之器也主要以大壶为主,此件陈用卿制并刻莲子胡便是这样一件传世佳品。其制作工艺之精研、气韵之高远可谓同时期所罕有。整个作品具明代制壶简洁、大气、敦厚之意韵。

LOT1337

明·蒋时英·方壶

尺寸:7.9*12.3CM

估价:450,000-500,000

篆刻:天启五年,时英

出版著录:

《名瓷名陶图谱》民国三十年汤安胡经

《陶宝肖像著录,胡子乔、汤安》

展览传承:张燕昌、吴大澂、徐世章递

蒋时英是著名的时大彬门下弟子,后客于明末名士陈继儒时改名时英,他与当时的诸多文人雅士交往密切。有记载,他曾经为大收藏家项子京制壶,时称“天籁阁壶”,就是为项子京所定制的式样款式。

蒋时英为万历时人,后与华亭高流陈眉公(陈继儒)、董其昌游所制,砂器蜚声于时,为人珍爱。明末国事蜩螗战乱频,故其作颇稀,予获此壶于愙斋后人并云为张燕昌旧藏,流传有绪,且制作坚致不俗,诚佳品也,深觉珍贵愈恒明珠骏马视之,亦具孤特之性、坚贞之质,当为时英精诚之所结,录此数语,以志景慕。乙亥五月濠园记。

徐世章(1886~1954)

徐世章是天津著名的文物鉴赏家,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堂弟。徐世章一生致力于文物收藏,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艺术鉴藏家。在晚年,徐世章毅然决定将自己耗尽一生心血收购又极为钟爱的近3000件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现收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大象记得前几年中贸圣佳就拍卖过一方徐世章旧藏的田黄,成交价368万元。

明末·紫泥魁方壶

15.5X14.2CM

估价:800,000-1,000,000

1.《宜兴茶壶精品录》P11,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华民国七十八年十二月

2.《紫泥》P49,奇园国际艺术中心,1993.10

展览传承: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展览原件,1989

魁方是明代晚期的流行作品,所见传器也是以此时期的为多,不同的是,魁方壶大多形制较大,以中大品较为多见,中小品较罕见。此壶形制应是所见传器中最小的一只,高度只有11.5cm。约莫盈握大小,却能小中见大,端庄雅致,气度非凡,堪称魁方之翘楚。对比同一时期此款壶式的几件精品佳作,均不逊色于任何名家精品。《宜兴陶艺》收录的时大彬开光方壶和《中国紫砂珍赏》时大彬三友居魁方壶,虽是时大彬的代表方器,中贸这件相较之下仍可与之媲美。

王度

这件逸品除了是1989年台北历史博物馆展览原件,并被收录于《宜兴茶壶精品录》专册,也被著录在王度先生1993年出版的藏品集《紫泥—王度宜陶珍藏册》之中,可见王度先生对其重视程度。

LOT1298

明末·郑荆玉·荆玉四方壶

尺寸:7.7*11.3CM

估价:400,000-500,000

底款:荆溪郑荆玉制

明末清初上有不少名家涌现,可惜皆未能被记载下来,如这件四方壶即是出自荆溪高手郑荆玉的名作。虽然未见载于史册,但从有限的郑荆玉传器可知,他是一位明末清初时期的方器高手,其作品用泥甚为讲究,善用掺砂调泥,胎质细密坚致,古雅含光,尤以四方坦然壶式为人称颂。就造器细节而言,壶嘴与口沿看似方直,却隐然有一条微妙弧线。整只壶都在方圆之间展现微妙的融合与差异,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这正是艺术品所展现的魅力。

递藏有序的精品杂件

宜兴紫砂不只有茶壶,同样以紫砂泥制作的文房雅翫,不论杯盘、瓶罐、文房雅玩,同样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本场呈现的多件精品杂件,同样递藏有序,或有着权威出版。

LOT1281

清康熙·鸣谦·“文水珍藏”款陈贞制灵芝杯

款识:陈贞、鸣谦

篆刻:文水珍藏

展览传承:好善簃旧藏

尺寸:L:10.5CMH:5CM

估价:800,000-1000,000

清三代是紫砂艺术百花齐放的时期,清初宜兴名工创作的桃形杯、梅花杯、佛手杯传颂一时,如著名的南京博物院“圣思桃杯”、北京故宫博物院“圣思梅花诗句杯”、“圣思佛手杯”等。

杯侧刻有“文水珍藏”四字楷书,并钤“陈贞”圆形印款、“鸣谦”方形印款。“文水”何人,尚待考证。鸣谦,据最新发现的数据记载,为清初巨匠陈鸣远的堂弟陈贞吉(1648-1677),款识简介:陈贞吉,字鸣谦,为清代康熙花器大师陈鸣远之堂弟。据清初宜兴曹亮武《南耕词》卷五《浣溪沙·溪山记游十首》中有“谁琢青瓷如琢玉,陈家兄弟尽名家”之句,并附自注说:“游芙蓉后泊舟川埠,三日始归,陈觐候、子贻、鸣远、鸣谦皆一时瓷壶名手”。

旧藏者好善簃主人——GerardHawthorn,GerardHawthorn为伦敦知名古董商,历经半个世纪的沉淀,其竹刻、紫砂、铜器收藏在业内久负盛名。

LOT1307

清初·“孝文”款段泥洒红陶洗

尺寸:4.8*13.6CM

估价:180,000-200,000

款识:孝文

紫砂仿生桃形器主要见于清三代,最为著名的桃形紫砂器,最富盛名的莫过于藏于南京博物院中的圣思桃杯,此外就是有几件清宫旧藏,可见同类传器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流失海外,例如法国吉美博物馆即有与本拍品相类藏品。此器同样也是资深英国文玩大行好善簃的旧藏,段泥洒红桃洗,品貌俱佳,制作工艺及烧制工艺难度极大。底部钤“孝文”二字印款。“孝文”款虽暂无史据可考,但从作品之中可见非花货良工不能为之。

LOT1282

清·陈鸣远·鹤邨款紫砂桃核形摆件

款识:鹤邨

尺寸:L:10.5CM(连座)

估价:160,000-180,000

此物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摆件,下层为红木座。桃核以段泥制作成型,砂质细腻,色彩淡雅,一面为紫砂刻划出的桃核纹路,惟妙惟肖。桃核另一面则为桃核切开的一个剖面,温润如玉。

桃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化身,有着辟邪的寓意,核谐音“和(合)”,寓意合家幸福安康、和和美美、故宫博物院有清宫旧藏“宋钧窑蟠桃核”,造型相类,桃核外缘钤一枚小形方形“鹤邨”印款。“鹤邨”为清初紫砂花器巨匠陈鸣远,以精湛的技艺和富于创造的精神闻名于世。陈鸣远的制器历来为众多收藏大家所追捧,如2019年香港上拍一批贝聿铭珍藏的陈鸣远紫砂文房器,掀起了市场热潮。

LOT1280

清·“梅汝川”石榴洗

尺寸:3*9.3CM

篆刻:梅汝川

出版著录:1.《砂器墨拓》民国黄怀觉手拓

2.《砂器墨拓》P15,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3

此款“梅汝川款石榴洗“是《砂器墨拓》的原件,《砂器墨拓》为民国时期拓本,黄怀觉手拓。黄怀觉,江苏无锡人,碑刻、墨拓大师,曾为朵云轩刻毛主席诗词手稿,其刻与拓被刘海粟、郑逸梅等誉为“百年来未有”。记得十多年前,一本黄怀觉的《砂器墨拓》就拍出了二三十万元的高价,可见《砂器墨拓》在紫砂领域的地位。

LOT1348

清末·李鸿章赠予伊藤博文六棱形三色花盆

尺寸:18*32CM

估价:50,000-60,000

清代以来更有大量宜兴紫砂盆销往日本,被称为“古渡盆”,深受日本人喜爱。

此件花盆即是从日本回流的重器。谓之重器,原因有三:

其一、工艺讲究,此盆采用清水泥制作,通体粉红浆,全器运用了粉浆、贴饰、印纹等装饰工艺集为一体。

其二、传承显赫,此盆在日本花盆界可谓家喻户晓,被刊登在日本许多关于花盆、盆栽书籍之中,如小林国雄的《盆栽芸术》、畑中兵卫的《盆载钵》中均有收录。再者此盆传承有序,原木盒上有日本藏家的详细记载。

其三、历史意义,此盆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件紫砂盆。1894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来年4月,总理大臣李鸿章在日本马关,与伊藤博文签署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此盆便是李鸿章从中国带至日本的一对兰花盆栽,在日本时放置座位的右侧。一件花盆见证了百年前的屈辱,我们今天也有幸见证了它的回归。

LOT1314

清乾隆·陈觐侯·陈觐候莲瓣纹朱泥大盘

款识:陈觐候制

展览传承:梁溪陈克立旧藏

尺寸:H:4L:22.4CM

估价:80,000-100,000

陈觐侯,荆溪人,为康熙名手陈鸣远的同宗兄弟,所制古器极精雅,其传世器物中壶少而古器多。史载,陈觐侯作品曾被作为贡品为清廷御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过,清初阳羡词派曹亮武在《浣溪沙·溪山记游十首》提及“陈家兄弟尽名家并有自注道“游芙蓉后泊舟川埠,三日始归,陈觐侯、子贻、鸣远、鸣谦,皆一时瓷壶名手”。

LOT1271

清初·汤天如·莲瓣纹朱泥碗

尺寸:H:5.3CML:12.4CM

款识:底款:汤天如制

出版著录:《茶熟香温》P60,古吴轩出版社

此朱泥莲瓣纹器型规整,做工极为精巧,细节刻画到位。尤其模印装饰充满祥瑞征兆,共同烘托整器雍容气象,据川埠陈氏宗谱(陈鸣远家族谱系)卷二记载,推知汤天如为清雍正、乾隆时期紫砂名家。其传器珍罕,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津市博物馆各藏有一件“汤天如”贡碗。

LOT1266

清康熙·柿泥粉彩山水菱花式茶叶罐

出版著录:1.《荆溪紫砂器》P223,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5.5再版

2.《紫砂陶艺收藏展》P45,国立历史博物馆,1999.6

尺寸:L:11CMH:14CM

估价:35,000-40,000

紫砂茶叶罐一般多做圆形,偶见四方,而这种筋纹形茶叶罐因为制作耗时费工,更为罕见,千百不得其一二。彩绘层次分明,画意简洁明快,全器比例大度,工艺精湛,殊为难得。

LOT1283

明代·宜钧紫砂胎莲瓣纹玉壶春瓶

尺寸:H:15.5CML:11.4CM

玉壶春瓶是瓷器品类中经典瓶式之一,宜兴窑在仿制其他窑口的形制时,大多利用紫砂胎的材质可塑性加以运用,略作改变,此瓶身的莲瓣纹装饰便是其中的代表。此瓶以紫砂为胎,撇口、细颈,圆腹,圈足,在典型的玉壶春瓶身,堆贴出层层对称的莲瓣纹。瓶身通体施宜钧,釉色深邃,层次丰富,展现出有别于其他瓷胎玉壶春瓶的气息古雅。

LOT1315

清乾隆·炉钧釉四方花盆

尺寸:11.3*14.6CM

紫砂胎炉钧釉多见于中大型,罕见小壶,更罕见施于四方小花盆,有别于一般花盆,此类小盆被称为「案头盆」,器物本身就是精彩的案头风景。

逸品团香掌上名朱——风靡世界的朱泥小品

宜兴紫砂自明代中晚期开始,便在茶人心目中确立了〝世间茶具称为首〞的地位,事实上不只是在中国境内,宜兴紫砂也曾经在欧洲大放异彩,成为世界陶瓷史中的重要篇章。西方学者史宾勒认为:〝宜兴陶器是少数能在欧洲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陶瓷类别。〞

在大航海时代,中国的陶瓷大量输往欧洲,其中也有宜兴陶器的身影。相较于巨量的瓷器,宜兴紫砂的数量并不多,除了少数是由东印度公司正式购入外,主要是透过高阶船员的私人经营,小批量地运往欧洲。而其中数量更少的精品,则是被作为外交礼物被访华的使节、传教士带回欧陆的。此类高档紫砂壶带到欧洲后,甚受到当地贵族的宝爱,纷纷在壶上加以金属包镶装饰,既可起保护作用,又增添华美的格调,见证了“红色瓷器”的一段辉煌历史。外销器有款者较为罕见,其承载了可供考证的讯息,值得珍视。

LOT1300

清康熙·邵天其·荆溪天其款外销朱泥小壶

尺寸:9.7*13.5CM

款识:底款:荆溪天其

此壶便是清初外销器中的精品之作,朱泥制作,壶呈六方宫灯壶式,平盖,高颈高足,壶身贴饰四爪龙纹,壶盖与流嘴易损之处有银包裹,工艺精美,为欧洲贵族使用。壶底落上圆下方印款“荆溪”,“天其”,邵天其,清早期制壶高手,外销欧洲之茗壶中有印款者少见,为外销朱泥器之精品佳作。荷兰国家博物馆藏品“宜兴窑荆溪天其款贴花龙抢珠纹壶”,可作参照。

LOT1299

清康熙·朱泥贴花六方小壶

尺寸:5.9*11CM

出版著录:《印象中国》P19,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展览传承:国家博物馆展览原件

朱泥贴花小壶在盛清时期受到欧洲人的喜爱,其贴花的装饰风格,反映着中西方审美取向的不同。在欧洲许多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如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德国德累斯顿的茨温格宫、荷兰国家博物馆等,都收藏着为数不少的贴花紫砂壶。这件堪称是欧洲回流的一件名品,壶身贴梅枝纹,梅枝的构图和印版与英国V&A博物馆所藏的友善堂孟臣款贴花壶,极其相似。形制特别,六方造型挺括,且为当时名工所作。

在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明末以降,福建、广东沿海地区盛行着〝工夫茶〞饮茶法。如清乾隆《龙溪县志》载:〝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深之杯,必以大壮之炉,扇必管溪之箑,盛必以长竹之筐。〞

LOT1329

清早期·邵柏原·朱泥梨式壶

估价:200,000-250,000

壶底镌刻“松下清斋,柏原”。整体气韵饱满厚实。“柏原”未见史载,尝见一出土小壶款识为“荆溪邵柏原制”乃知其姓邵,观其传器风格,应系清初制器好手。

LOT1296

清初·玉珍斋·朱泥梨式壶

尺寸:5.5*10CM

1.《荆溪朱泥》P25,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0年10月10日

2.《2007年国际紫砂研讨会论文集》P24,故宫博物院,2007

三代时期的朱泥小品偶见“玉珍斋”,所见传器皆为精工,依风格推为雍乾时期的订制斋堂号。1985年南洋出水的荷属东印度公司商船“南京号”(捷达麦森号),船货中有一件朱泥梨形壶(现藏于香港茶具文物馆),壶底以铁刀写刻〝玉香斋〞三字,其刻工与〝玉珍斋〞一致。“南京号”沉没于乾隆16年12月,据此推断出水紫砂壶为乾隆早期之物。

LOT1297

清·时大彬·“玉珍之玩”款朱泥小壶

尺寸:6.3*11.8CM

估价:80,000-100,00

此朱泥壶形制工整可爱,壶身呈直筒形制,钮为柱塔形,与壶身相应。圆融在手,触感莹润,为清中期壶中娇客。

LOT1255

清乾隆·“珍义”款虚扁壶

款识:底款:珍义

出版著录:《壶中天地》(90年代台湾版)

尺寸:6.8*12.4CM

估价:50,000-80,00

与传统之虚扁相较,此壶身筒较高,在工夫茶区也称为“矮瓮式”。壶底钤“义珍“二字印款,把稍钤叶形花款。乾隆时期的朱泥壶常有“玉”、“珍”、“香”及叶形花款,均为称颂茶汤香气或壶质如玉的赞语。

LOT1318

清康熙·逸梨式壶

尺寸:5.5*9CM

估价:120,000-150,000

篆刻:山疑画里看、逸公

在传统工夫茶俗的视野中,梨形壶式是实用性最佳的形制,底部以楷书阴刻杜审言的《经行岚州》中“山疑画里看”诗句,款落“逸公”,为清早期佳作。

LOT1328

清中期·菊轩款朱泥壶

尺寸:5.6*11.4CM

估价:30,000-50,000

此壶于传统矮梨式中再加调整,将腰线下沉,壶腹外鼓,使重心更低,营造出一种沉稳凝炼的气息。底部以楷书阴刻“山涧清且浅”,语出魏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既切茶汤如涧水,又切主人志节,实是一件儒雅不俗的茶事茗器。

LOT1330

清乾隆·朱泥君徳壶

尺寸:11*13.3CM

估价:150,000-180,000

款识:把印:菊轩

篆刻:十联诗在御屏风,君徳

展览传承:翦凇阁

此式谓之“君德”,清中后期皆有沿用,但壶嘴与壶腹趋于柔美,不复盛清的气度。壶底以楷书阴刻“十联诗在御屏风君德”九字楷书,引自梁周翰诗:〝谁似金华杨学士,十联诗在御屏风。〞说的是宋太宗好诗,久慕杨徽之诗名,特选其十联警句,亲书于御屏风上,传为美谈。

LOT1270

清乾隆·逸公·朱泥壶

款识:底款:逸公

尺寸:6.3*11CM

此壶形制较为少见,属于同时期朱泥壶中的精品。壶身呈圆筒状,细看可觉曲线外膨,张力十足。肩部宽阔,其上颈部收紧。底钤“逸公”二字印款。

LOT1335

清·许伯俊·伯俊款四方潘壶

尺寸:5*8.5CM

估价:140,000-150,000

伯俊,许伯俊,生卒不详,清初至乾隆年间制壶名家。传器甚少,皆为清初佳作。其工艺精湛,选泥精练,乃制壶与调砂之能手。壶形制较为少见,由把潘壶的身筒改为四方形制,秉承了明人对于艺术审美的追求,简洁而不失法度,

THE END
1.《打开故宫限量版:纪念故宫600周年》读后感800字今年暑假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一本奇特的书——《打开故宫限量版:纪念故宫600周年》。说它奇特是因为:这本书打开有3.2米长,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立体造型,随处隐藏着各类机关、翻折抽拉结构。原来它是一本关于故宫的全景和内容介绍的立体书,不仅能看到平常书本的文字介绍,还能看到各种立体的建筑、人物、动物https://m.dddot.com/zuowen/c11/fe26b85ea99014154ca3d9b5d42d1b4b.html
2.“珍贵材料文物的保护修复及工艺”专栏序言——以故宫博物院馆藏故宫博物院目前是我国珍贵材料文物藏品量最大的博物馆,收藏有珍宝文物1 134件、雕刻工艺文物11 423件、玉石器31 796件、金银器11 650件、生活用具39 832件、其他工艺13 599件,此外,在建筑内檐装饰中也有大量建筑构件使用珍贵材料来装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TY4MjU5NA==&mid=2650124223&idx=2&sn=1b3591fb7431f392794557d69455eef3&chksm=8286b950dc79c74f40f4fef3ce92181616feeb65f8e7109d74d7db066fb270046f0a77c25d8a&scene=27
3.千年文化绽放万春生机,致敬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2025年,即将迎来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跨越一个世纪的时间,几千年的华夏智慧在这里被高度集中,故宫向所有人讲述着传承和守护的故事。一器一物、一砖一瓦,叙说着过往的辉煌和沧桑,这些宝贵的文物让我们得以与文明直面,看到历史的样子,文明的脉络。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上迄新石器时代,跨越了夏、商、周、秦、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587358168018292&wfr=spider&for=pc
4.对故宫的认识2000字论文2002年,为期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启动,这次“世纪大修”举世瞩目,故宫人慎之又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故宫古建筑保护和传承所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工艺与技术,唯唤而是认识和态度的问题,就是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问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道。 https://www.igaichong.com/article/05f6ee98e673a319c43cf2d9.html
5.关于以故宫博物馆为话题的写景作文15篇(全文)顺着天安门往里走,就到了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先后居住过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宫殿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体,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主要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所,俗称“外朝”。后部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5yukfdu.html
6.杨朝明49、《<周礼> “六诗”与周代的诗乐教化》,《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二辑(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刊),学苑出版社2007年 50、《〈孔子家语〉的成书与可靠性研究》,台湾故宫博物院:《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六卷第一期,2008年秋季 51、《史记·周本纪》关于周先王世系的记述,《文史》2008年第3期 52、《刍议儒家的https://baike.sogou.com/v7879867.htm
7.北京故宫博物院作文(精选16篇)游客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首都北京旅游。我是北京旅游公司的导游小姐,我姓李,请大家称呼我为李导。今天,我带大家去故宫博物院参观、旅游。 首先,我向大街介绍一下北京故宫的历史。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过24个皇帝,现名故宫博物院,是我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文物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6kevtyx.html
8.论文:浅谈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与特色故宫博物院的博大精深,很难一言以蔽之。它之所以成为中国文物事业的典范,是与它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积淀、建筑特色等诸多方面密不可分的。诚然,建造博 ……(未完,全文共1967字,当前仅显示125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浅谈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与特色》)新https://www.wm114.cn/wen/150/298188.html
9.故宫内容提供方:sandaolingcrh 大小:2.24 MB 字数:约2.59千字 发布时间:2018-11-29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1089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1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故宫-论文.doc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故宫-论文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128/6013051000001233.shtm
10.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那些紫砂壶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在近百万件藏品中,陶瓷器占约三十五万件,其中我们有幸能看到的紫砂器物也不过寥寥几十件。 今天就由我带领各位爱壶的朋友友一起去领略一下几百年前紫砂壶的魅力,欣赏下那时紫砂壶的泥料特点和制作工艺。 注:本篇所用图片和部分文字来自故宫博物院! https://www.meipian.cn/3gltjvl8
11.故宫博物院院刊杂志社投稿要求是什么?(已解决)杂志自1958年创刊, 现任主编赵国英, 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 历史类期刊,刊物质量不断提高,个性特色逐渐明显,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领导、读者和学者的肯定和鼓励。 杂志近年来立即指数以及总被引频次是多少? 立即指数 名词解释: 立即指数: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刊载的论文在评https://www.fabiao.com/ggbwyyk/wenda/02.html
12.关于对故宫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的科学【摘要】: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目前唯一一项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青铜器修复传统工艺,在我国青铜修复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随着"传统工艺科学化"概念的提出,学界开始在学术理论上将"科学化"这一理念和标准引入传统工艺的研究,积极探索传统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WA201611001062.htm
13.关于博物馆文创的几点思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见闻故事近年来,故宫文创受到普遍关注。一个博物馆用几年时间,研发近万种文化产品,造就一系列文化现象,其中奥秘在哪里?运用知名馆藏打造IP,助力产业提升文化内涵,拓展品牌影响力,它的意义和价值又在哪里?这一个个问题,备受博物馆同业关注。 作为故宫博物院文创团队中的一员,有一些思考和感受,与大家探讨与分享。 http://scdfz.sc.gov.cn/whzh/jwgs/content_43139
14.作文写作的方法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久前,某大学在临近期末时发生了这样一事:夜幕下,风雨中,一群大学生在校农场打着手电栽种油https://www.wenshubang.com/xiezuozuowen/1632824.html
15.西安决策参考故宫牵手首都机场为新国门注入文化之魂 以智慧城市构建绿色城市 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按下快进键短板仍存需因地制宜 西安图书馆编 ----------------- 2019年第1期总第23期 地址:西安市未央路145号邮编:710018电话:86521355-8202传真:86521358邮箱:xt_ckzx2012@163.comhttp://www.xalib.org.cn/info/72438.jspx
16.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探索和构建多样化、多层次符合博士研究生招生规律的机制与模式,切实选拔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突出、富有培养潜质的复合型优秀创新人才,提高博士生招生、培养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自2022年起与故宫博物院联合招收历史学博士生,具体https://history.ucass.edu.cn/info/1016/2608.htm
17.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3期论文查重 选刊投稿 AIGC检测 全部产品 外文期刊 外文会议 外文学位 外国专利 外文图书 外文OA文献 中文期刊 中文会议 中文学位 中国专利 中文图书 外文科技报告 清除 历史搜索清空历史 北大核心 CSCD CHSSCD CSSCI 文物考古类学术性刊物。主要发表有关故宫藏品研究的论文及研究成果,报道考古新发现及学术动态。介绍历代画https://m.zhangqiaokeyan.com/journal-cn-2559/2021003/
18.《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当博仕文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博仕文化】》。最新《故宫博物院八十五华诞宋代官窑及官窑制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博仕文化】》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80457728.html
19.观展记·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国子文脉——历代进士文化艺术联展”,故宫2023年的开年大展,“选取故宫博物院、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百余件文物,以“进士之路”、“博学鸿儒”、“艺苑群英”三个单元展示历代进士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和王守仁、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北宋道德楷模https://www.douban.com/note/8474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