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长江”随光影前行卧游于数字长江的画境之中雅昌发布

展览地点:江苏大剧院东门广场(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181号)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南京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市建邺区人民政府

执行单位:北京黑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江苏有线数据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视界互联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文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品人:庄传伟王洪俊

艺术总监:王志鸥

学术主持:鲁安东

学术顾问:李翔宁张明唐克扬

策展人:王雨馨曹宇嘉

制作人:沈晓峰花露

策展团队:

黑弓BLACKBOW

GLA格兰莫颐文化艺术集团

MetaWay麦塔维艺术科技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前言

何以长江?长江是大地的诗歌,是时光的枢轴,是想象的舟楫,是情感的纽带。千百年来,在时空中积淀、交汇、演化而成的长江文化,既是有形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也是无形的想象景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与身份认同。

因此长江包含着探索文明时空的密码。在印刷文明的时代,经典的文学作品记叙长江、讴歌长江,将长江塑造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符号。在电子文明的时代,以《话说长江》等优秀作品为代表的广播电影电视将长江塑造为爱国主义的地理教科书,让我们看见长江的千姿百态、万物滋生。当今世界正加速进入数字文明的时代。未来,何以长江?

中华文明浩瀚奔流的魂魄,以数字科技为翼为媒,创造前所未见的人类文化新形态,抵达未曾触及的情感体验的细腻与精微。数字时代的长江应该是一个时空对话、信息互联的文化宇宙,同时它也应该接近每一个人,关于每一个人。此次展览通过水、米、土、木、文、言、丝、茶、舟、桥等十个线索,构建起属于每一个人的长江。唐代的诗歌、宋代的山水、万物之声、土壤之书……于长江的文化宇宙,照见自我、构想未来,这是数字长江之于世界文明的意义。

——鲁安东

长江,既是一条河流,更是一本翻动的斐然巨著。在这条波澜壮阔的河流中,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沃土、多元经济的繁荣,以及悠久文化的深厚积淀。在水的流动中,我们得以思考生命的本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此次将展览设于南京,并非偶然。南京依江而建,伴水而生。紫金山下觅风华,扬子江畔话江南,文化的根系也在这条源流的变迁中交汇、融合。

此次展览从历史的维度出发,借助人文、数字艺术和东方意境三个独特视角,以“何以长江”为题,将长江流域的丰富人文故事、深邃的美学理念、博大的文化积淀呈现给观众。通过微观到宏观的叙述,希望传达农耕文明演变为多元经济生态的丰富历程,借此更深刻地寻索长江流域的文化底蕴。何以长江——长江文化数字大展,是对长江的礼赞,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溯本求源。以数字之美话文化之韵,将一时一景,化身一叶轻舟,随光影前行,卧游于数字长江的画境之中,返视内照,鉴往知来。

——王志鸥

序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l《天际流》-王志鸥;数字影像空间;2023

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地势气象中,融入“数字奔流”的时代意象。永恒的《天际流》之中,长江之水循环往复,溯回从之。观众可寻迹长江之源溯游而上,体验长江之水势如破竹的奔涌之姿,深入感受来自地缘深处的文脉回响。

(效果图)

l《长江诗境图》-邱志杰;纸本水墨;2023

何以长江?在地理纬度上,亿万年的水流冲刷、地质构变,形成现今奔流千里的长江。在文学范畴内,无数文人骚客游历长江后留下千古流芳的文学作品。《长江诗境图》直观地显示出长江流域地理形态以及不同流域区间内诞生的诗歌文学之间微妙而永恒的关系,在当代艺术的语境框架下,将诗性长江的文脉图谱揉进广袤无垠的万古江河之中,展现出一幅可阅读的长江文化图景。

(《长江诗境图》局部)

l《从雪山到海洋》-潘镜如;数字多媒体影像作品;2023

仰望高山,消融的雪迹化作长江的渊源,汇聚成跨越万年的史诗。人类的痕迹好比微小的尘埃,终将在欢纵的暴雪后被大地遗忘。

l壹通天河源生命奇迹

雪山与草地,

涓涓的细流汇成澎湃的江海。

漫天繁星照耀下的,

是回溯原始、流向未来的粼粼波光。

从凝视水中倒影的先民到共饮一江融化雪水的万千生灵,

河源用东奔的水流编织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奇迹。

天边的星河在冰原和草地之间垂落,连缀成地上的汩汩细流。从不知名的晦暗源头中,清冽的雪水伴随朔风流出。幻夜和星辰的呓语倒映在粼粼水波中,原始的藏羌彝族先民和低头的麋鹿在河的此岸和彼岸共饮。水的乳汁哺育了千千万万具身化的血肉之躯,化作他们跨越千古的凝视,产下千年来不曾断绝的大江血脉。在浩瀚玄妙的苍穹下,地上的生灵受水的恩泽而多如尘沙。

l《母亲河》-王岩;UV喷绘,分屏影像装置;2010-2014

《母亲河》是英籍华裔女摄影家在2010年到2014年之间创作的史诗性大型摄影作品。从江源的姜古迪如冰川开始,每隔整一百公里对江边的景观进行拍摄。在从零下30℃到零上44℃的环境里,从通天河的暴风雪、沙尘暴到江南温婉的深秋,艺术家记录下了一整套母亲河的地理、人文景观。

l《2012成与弥散》-陈琦;水印木刻版画(数字版);2023

这幅型数字版画作品蕴含的,是中国远宏阔的世界观。画面中每一个线条似乎都已经完成了从具象到纯粹抽象的过渡,其扑面而来的流动性和宏大气势,有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震撼和巨大压迫感。事物的生灭与轮回以及观者视觉的宽度与思想的维度,都在流动的巨幅画面中展现。

l《无限极》-陈天禅;人工智能数字影像;5分44秒;2023

曾有人一度视原子为构建物质的最微小单位,然而后来的研究揭示了“夸克”的存在,在此之后则有人提出一种内部结构莫测的“基本粒子”。但纵然是被人类定名为最微粒的“粒子”,其中是否仍隐藏着另一广袤无边的宇宙?也许,两个宇宙之间的毁灭性碰撞仅源自外部世界的微风轻拂,将两片树叶轻轻交抚而成。借助人工智能的技术,艺术家使作品不断缩放、持续迭代,以诠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幻想,犹如山内有山,景中有景,层层嵌套,永不穷竭。

l《万水千山》-索喃次仁;综合材料;2023

用线条构建出艺术家和长江共同的故乡——千山之宗,万水之源。

l《星星系列》-索喃次仁;石绘作品;2023

水中石,石上星。回归人类最原初的材料和图像。

l《流星》-索喃次仁;综合材料;2022

在宇宙的尺度中,每一个当下都有流星划过。

l《无题》-索喃次仁;布面综合材料;2022

线的交汇:如流水,如思潮,如生命。

l《蝴蝶系列1》-索喃次仁;布面综合材料;2021

将极具灵性与张力的生命瞬间凝固、编织在带有母亲双手温度的“氆氇”画布之上。

l《蝴蝶系列2》-索喃次仁;布面综合材料;2021

l《神思一瞬》-高反台艺术小组、格桑央拉;数字影像;40分34秒;2020

l《AquaticsYangtzeRiver》-PhilippArtus;多媒体作品;2023

曾一度被评为极度濒危物种的“微笑天使”江豚,在十年长江大保护中得以重现生机。观众在此数字作品中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江豚”形象,而当创造出的虚拟物时,我们在情感上已成为态系统的部分。

l《路过》-华闪、王哲坤、刘兆蕤(声音设计);三屏数字影像;2023

观众将被引导进入长江的生态系统,成为长江的一部分。作品呈现的是长江流域三种稀缺生物长江江豚、白唇鹿和朱鹮的现实主义数字艺术。江流是他们的家,也是他们的生命源泉。当观众路过作品时,这些生物也会路过他们,一段由关联与作用力的镜像画面由此构成;同时生物与人类的声音也在此相互交织呼应。此刻的我们不仅仅是观看者,还是聆听者、参与者。

l贰巴山蜀水壹江共频

蜿蜒、回环、转折,

两岸万重青山与江流拍岸,

承接蓄积万钧之力导入中原。

飞溅的水沫开散成数不尽的面孔,

层层密林的篝火中,

燃烧着跳动的鼓点和渺远悠长的腔调,

绘出千百年来与万物共生的纤弱梦境。

壮大的江水顺遂地涌入巴蜀之地,在万重青山的拦阻下拍散成两岸延绵不绝的猿啼。嚎叫声声,鼓点阵阵,祠堂的朱漆高台上,层层的幽暗莽林中,先民们以油彩绘面,鳞甲披身,用如醉如痴的忘我神情演绎古老的仪式,用原始的肉体语言宣告此处精神的遁形。或许江水如麦种,飞溅岸边没入土中,滴水死去,万千民族生根抽芽。多元共融的容颜下,隐藏着同一张由水编织成的面孔。

l《长江方言》-MetaWay麦塔维(视觉设计:徐一玄)、E.I.Art;多媒体交互作品;2023

“乡音无改鬓毛衰”,不同地区的方言声调揉杂了我们对故乡的思绪。无论远近,方言说出的那一刻便能勾起我们熟悉的乡土记忆。

“你好,长江”——在麦克风上用自己的方言给长江打个招呼,识别后的方言会生长为数字花卉,飘落到对应的方言地图中。

l《福》-郑祎;陶瓷、布料;2020

作品“福”是艺术家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历所得,它表达了艺术家对中国的认识和感悟。从宏观上讲,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地大物博、文化源远流长,人人都是炎黄子孙;而从微观上看,你会发现这个国家中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具有十分复杂的特质。正如作品从远处看来是一件汉代服饰,而细细看来却是由形态万千的手捏陶瓷小蝴蝶组成。

“我想通过作品‘福’告诉大家,正如我的作品一样,中国是一个需要仔细品味,耐心聆听才能发现其深意的国家。”——郑祎

l《汇》-黑米;混合材料;2023

从三峡翻滚而出的长江水,汇聚着俊美的山河、多元的文化,伴随着川渝的热情与包容,奔涌向前。川渝盆地造就了肥沃的土地和无数河流的汇聚,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汇集了各式各样的居民,在这里扎根发芽,造就了川渝容纳百川热情包容的多元文化。这是川的汇聚,人的汇聚,福的汇聚。

l《共频》-孙骁、E.I.Art;分屏数字影像、音频波形装置;2023

通过六组数字屏幕,展示长江流域巴蜀地区多样性的民族演艺形态,在影像拍摄的过程中,艺术家将取材内容之间的对话,让身处不同地点的表演者仿若互为听众,进而通过影像幕布的围合式空间调度,让这些表演者在影像中相遇。取材自巴山蜀水的不同声音,借由空间中央实时的声波传动装置形成水乳交融的光影质地,表达“隔江同频”的民族共融观念。

l叁云梦泽日月岁新

舟,是生于江畔、行于江岸的所有人;

人,是阅尽江水、无尽东流的不止舟。

用亘古不变的永恒眼光看日升日落、云卷云舒。

身处穿越时空宏大浩渺的震颤中,

唯有耳边的涛声依旧。

泛舟而下,化作江中的一片浮叶。晨光熹微,炽热的金芒在淡粉色的天幕下探头,连绵的群山的黑色身影宛如蹲伏的巨兽。日光的轮回隐匿了千百年来的物是人非,数不清的眼泪和汗水洒入江中,不朽的记忆被江边的歌女和夜风下临空吹笛人的悠扬乐声送入风中。舟恨自己不是自由的风,一天穿行百里江岸;风恨自己不是舟,不能与水肌肤相亲,随江漂流。浩淼无垠的江面远处,依稀有古往今来的无尽人影锁于雾中。恍然四顾,唯有江心孤舟。寂寞砰訇的心跳声里,落日在远山的簇拥下沉寂。

l《长江记忆》-邬烈炎、邬羽乔、于西;混合材料装置;2023

以长江不同时段的落日为展厅意境,模仿长江自西向东奔流而下的态势,观众也化身一叶轻舟,“卧游”在山水中。展厅中心的船舶装置与数块大型屏幕构建出属于长江特有的航运人文记忆,观众可以在落日余晖下,感受江水的浩渺,聆听江水的记忆。

l肆扬子春潮江河湖海城

青草与麦浪汇成绿色的海洋,

流浪的风掠过原野,

把远山的眉眼捏成梯田的模样。

竹影微颤,

青灯帷帐、重重乌瓦白墙外,

河水静静流淌。

诗酒入喉,化成一身傲骨;

香茗贯口,吐作四时墨香。

梦里不知身上月,

拂去一肩半生光,

唯恐江南成异乡。

静默无言的石头城外,黑色的江潮拍打着嶙峋的石礁。江水像个顽皮的孩童,四处延伸着不肯安歇的手脚,将自己的笑声投射在海洋的温暖怀抱。有时,他的发丝儿失迷了路,越过许多座山,穿过无数座桥,最终被好客的四方土地的暧昧举止留下,化作了漫延的湖与河。而这一切,都在古老城墙热烈眼光的注视下变得迷幻又悠长。排列田间的重重稻谷压弯了饱满的腰,轻柔的水声和摇橹声一并归入海外游子的梦乡。轻拭眼泪,梦醒时分的枕头上还带有瓜果成熟的味道。诗书与烟雨的江南,在耕读声中、水岸的泥腥味儿里伴随着时光的涌潮模糊成朦胧的水光。

l《静影沉璧梦忆长江长》-MetaWay麦塔维(数字创意:陈嘉璐);数字影像;2023

长江见梦中。

金箔为茎,宣纸为底,花鱼画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驶过悠悠长江水,共同坠入长江的潜意识。

l《江河湖海》-董文胜《波澜恣意》系列;帷幕数字影像;2023

出生于江苏的艺术家董文胜,基于对家乡的热爱,为展览创作了“江河湖海”一组作品,艺术家通过实地勘景,精心选择了最能代表江苏段长江自然风貌的“燕子矶”、太湖第一胜地“包孕吴越”、长江在启东的入海口以及蜿蜒的古运河。为配合“数字艺术”的主题,作品将以动态视频的形式呈现。

l《气体》-刘建华;瓷、微水泥;2022

作品由金属釉烧制的器物造型、四方体、喷雾装置三部分组合而成。装置中缓缓升出的白色雾气,是水元素的雾态呈现,水与空气的结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元素。

l《夜游记》-杨泳梁;3通道4k数字影像;9分50秒;2017

《夜游记》影像作品,用城市建筑的影像作为画笔,峰峦叠嶂地谱写出一幅以宋代山水绘画风格为蓝本的数码影像创作——城市夜景融入无垠的星空,人造和自然的世界互相交叠,和谐地共生于一个光怪陆离的超现实主义画面中。

l《夜游记II》-杨泳梁;数字影像;9分50秒;2019

《夜游记II》似一幅层峦重叠、烟波浩渺的宋代山水画;传统山水中山石树木及其笔墨皴法均被艺术家以现代元素,如城市建筑的脚手架、旧房子、新房子所置换。画面当中那似动非动的安静与平和,灯光闪烁的街区、川流不息的汽车……城市山水中的万物都在运行,发展和变化。

l《WillowChang》-SamuelYang;真丝、苧麻、人造纤维、提花面料;2023

WillowDress裙如其名,其灵感来自于随风摇曳的柳树枝条。这件裙子的设计在解构上别具一格,腰部的剪裁犹如枝条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扭转,呈现了流动平滑且妩媚的效果。“Biascut”的斜纹裁剪方法使其上身后,沿着身体的曲线自然垂落。5组WillowChangDress拟态长江的“长”,又体现东方女性的肢体之美,婀娜如柳枝以置景于江南水乡。闲庭午后,五位女士相聚八仙桌旁,伴着光影和微风,谈笑风生。

(过往作品及概念参考)

l《梦里水乡》-MetaWay麦塔维、反川;多媒体交互作品;2023

水墨江南,以诗绘景。以吴冠中的经典作品《双燕》、《江南春》为基底,用数字创作方式续写四时节气之美。临摹古人诗句,共谱东方浪漫咏叹。

l伍奔流入海河海同脉

水的丝线攀登大陆的每一寸土地,

将星罗棋布的城市缠绕成闪烁光点的群星;

黑暗隐去了迥异的面貌,

不同的嘴开口诉说同一个色彩斑斓的编织图景。

史前高塔坍塌的尘沫以钢铁、管线、数码的姿态重又垒砌,

交织于冰冷屏幕上的波动字符得以再度赋形。

红白相间的唇齿里,

不朽的江河涌入了一望无际的洋海。

粗粝的根须盘旋而上,跃动的光点旋转交汇成永不停息的生的暖流,回首四顾,从此岸望彼岸,是阅尽千帆后的欣慰与淡然。上下跳动的足尖,将微末般渺小的躯体投射在重重交叠的岸线之上,沉默的地图因每次热烈的挥动手臂而渐次亮起。千万张口开启又闭合,永恒完美的几何图形诉说从亘古以来遮蔽的声纹隐秘,编织成延展宽屏上的各色彩衣。世界上所有的水化成人形,向着同一个散发洁白光芒的出口走去——前方,是塑造凤凰的烈火、消泯江的深海。生的轮回中,水的史诗被未来的人永远传唱。

l《江畔摇篮曲》-MetaWay塔维(数字设计:陈子健)、彩虹合唱团、金承志;多媒体作品;2023

江的声轻微涌动,带着温柔的呢喃包裹住我们。在乐和光影的交织中,感受襁褓中婴被包裹的舒适和安全感。此刻,与江亲河相拥,坠摇篮曲的轻柔梦境。

l《我从长江来》-MetaWay塔维、杨鼎;分屏数字影像;2023

l《空明》-黄旺旺、高俊杰;琉璃;2023

孕育华夏文明的长江,取一片江水,用古法非遗制作琉璃工艺,将流动的江水定格成势,施以碧波涟漪之色,从浅入深处的设计质感中,动静交互的河流变化,主要反映水环境的变化规律,希望通过作品表达水润自然之美,保护长江水环境生态的艺术表达。

参展艺术家(排名不分先后):

【邱志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1969年生于福建漳州,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中央美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及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作为当代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之一,邱志杰在90年代也是前卫艺术家代表。他用现代化的影像、新媒体与AI技术进行着自己的语言实验,采取更为多元化的创作技巧重新解读中国的文化与艺术,并在传统与当代间塑造沟通的渠道。邱志杰的创作活动涉及书法、水墨绘画、摄影、录像、装置、剧场等多种方式。

【陈琦】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3年生于南京,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博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馆展览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是推动中国当代水印木刻版画观念发展的一位重要创作者,也是中国最早的数字艺术家之一。

【王志鸥】新媒体艺术家

黑弓BLACKBOW创始人、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2022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主火炬总设计师、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视觉总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印刷学院艺术硕士生导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艺术分会副主任。于2010年创立中国跨媒体创意机构黑弓BLACKBOW,专注研究科技美学领域十余年。

【潘镜如】设计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设计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文学学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的科技赋能。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个人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项目资助;参与过多个国家、校级纵向科研课题研究和设计实践项目。

潘镜如对当今多媒体技术发展、交叉学科趋向和传统视觉文化的承继十分敏感,个人作品曾在中国美术馆、恭王府展览馆、西安美术馆、北京时代美术馆、798艺术区等地展出。

【杨鼎】新媒体艺术家

【陈天禅】跨媒介艺术家

陈天禅是一位拥有近10年数学、编程和人工智能学术背景的跨媒介艺术家。毕业于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机器学习项目。凭借在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艺术系,纽约大学数学系和伍伦贡大学数学系的学术背景,他的艺术作品致力于展现深刻的前瞻性和理性之美。

【索喃次仁】青年艺术家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青年艺术家之一。毕业至今在亚东工作,是一名公务员和艺术家,由唐卡传统中获得滋养,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当代语言,借用传统的绘画理念以及当代的表现材料,传达出心目中的当代西藏。代表性作品有《地球仪系列》、《编织艺术品系列》、《装置作品系列》等。

【刘建华】装置艺术家

【郑祎】(中国香港)陶瓷艺术家

全国政协委员,艺术家兼策展,推中国陶瓷艺术化数十载。郑祎是香港、上海、景德镇、理乐天陶社的领导者,该机构将推陶瓷艺术教育及促进陶瓷艺术作为企业使命。同时她也是“祎设计”的联合创始,该机构前致于研究和产将陶瓷废弃物变为种新材料的再新技术。

【杨泳梁】青年艺术家

1980年出生于上海,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分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和纽约。他的作品广泛展出于各大重要美术馆与双年展,其中包括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莫斯科双年展等;他的作品亦被众多美术馆、公共机构和个人收藏,如大都会博物馆(美国纽约)、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国家艺术馆(澳大利亚墨尔本)、布鲁克林美术馆(美国纽约)、巴黎现代艺术馆(法国巴黎)、Franks-Suss收藏(英国伦敦)及M+Sigg收藏机构(中国香港)等。

【董文胜】摄影艺术家

1970年出生于江苏连云港,1991年毕业于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工业美术系,目前生活工作于常州和上海两地。董文胜是一个以摄影及实验录像为创作媒介的影像艺术家,作品具有成熟的基于中国传统美学经验的表象,同时又具备跨越文化疆界的、充满隐喻符号的视觉特征。

【格桑央拉】西藏青年女性策展人

【SamuelYang】时装设计师

出生于中国的广东深圳,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中央圣马丁女装设计专业,2015年正式在伦敦成立SAMUELGuìYANG品牌工作室,并于2020年入围LVMHPrize半决赛。作为中国设计师品牌,服装个性鲜明,把中西方服饰上的元素自然融合,擅长艺术和个人化的风格语言,在轮廓、面料、比例、手法上都具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

【王岩】(英国)摄影艺术家

【PhilippArtus】(德国)数字艺术家

PhilippArtus是一位常驻在柏林的多学科艺术家和电影制片人。他的实验动画、灯光装置和绘画通过运动、声音和图像来探索生命的表现形式。他创作的视听体验,把好玩的元素与极简主义结构相结合,把永恒的主题与当代的观察相结合,把动荡的加速与沉思的沉默结合起来。

【王韧】交互艺术家

致力于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开拓,带领技术团队E.l.Art深耕XR、AI智能终端、新介质装置艺术多感官舞台秀演、虚拟制片、沉浸式体验、社交营销注意力消费等多个综合领域。作品为世博会、奥运会、迪拜Gitex、巴塞罗那MWC、拉斯维加斯CES、汉诺威CeBIT等多个国际头部展会的核心技术或主舞台展示。

【邬羽乔】媒体艺术家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天星音乐学院舞台设计总监,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在读。专注于公共艺术、舞台空间设计、社会设计的研究、教学与创作。

【于西】媒体艺术家

独立音乐人。2022年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研究于算法、生成式艺术、音画交互领域,曾获MANA国际新媒体大赛等奖项。

【孙骁】自由摄影师/独立纪录片导演

纪录片《行走的声音》摄影指导;纪录片《沙漠里的家》导演;First电影节官方合作摄影;草莓音乐节官方合作摄影;时尚杂志《Cosmo》合作摄影师。曾获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奖项、作品展出于法国卢浮宫FifthAnnualExposureAwardExhibition。

【黄旺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黄旺旺,字子望,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司木堂、云水山房创始人,李氏雕刻世家第五代传承人,现司任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福建省沉香协会副会长以及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因出生于雕刻世家,故自幼就受到家族艺术氛围的熏陶,在深受绘画大师的点拨的同时,其自身在雕绘艺术上又独具灵感,故而造就了其现今独特的艺术天赋。1999年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李凤强,开始沉香雕刻事业,在从事绘画、雕刻艺术的十余载里,其对天然沉香木、檀香木工艺品创作已形成独特风格,在展现沉香古典之美的同时,又将现代的多种审美元素融入其中。多件作品在国家、省部以上博览会获奖。

【华闪】

【王哲坤】

参展艺术团队;

【黑弓BLACKBOW】跨媒体艺术创意团队

【彩虹合唱团】室内合唱团体

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RainbowChamberSingers),成立于2010年,最初由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学生自发组织成立,后逐渐吸收社会各界的合唱爱好者,发展为一个充满活力、快速成长、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音乐团体。合唱团现任艺术总监为青年指挥家、作曲家金承志先生,团员则由来自海内外各个领域富有音乐学习经验的合唱爱好者组成,包括在校学生及各行业的从业者,是一个具有高演唱水准的合唱团体。

【MetaWayArtandTechnology麦塔维艺术科技】数字艺术团队

METAWAY专注数字艺术体验,擅长Ai技术的深度应用以及通感设计,将真实世界的情感连接艺术与音乐,融合虚拟与现实,创造真实的感动,使得数字艺术体验更加身临其境。

运用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创建基于时空、身份、感官的混合场域叙事。2021年初推出超写实虚拟偶像ALiCE,基于Ai算法艺术,虚拟现实融合,进行(VirtualBeing)深度内容生态打造。

METAWAYisateamthatspecializesindigitalartwithinthemetaverse,expertsinSYNESTHETICDESIGNSandAitech.Weareabletoconnectrealworldemotionsandsensorywithartandmusic,blurringthelinesofvirtualandreality,makingdigitalartmoreimmersivethanever.

学术主持:

【鲁安东】长江时光机项目发起人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剑桥大学建筑与城市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国际城市研究论坛理事会理事。曾任剑桥大学牛顿基金学者、沃夫森学院院士、国际建筑师协会公共空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8年获评江苏省“十大中华文化人物”。2015年发起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2018年担任伦敦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并获组委会特别荣誉奖,2019年担任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城市空间计划负责人,2022年担任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

学术顾问:

李翔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张明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

唐克扬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感知与意识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团:

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

龚良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

周宪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秉文书院院长

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资源遗产研究所所长

陈云松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教授

邬烈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实验艺术中心主任

魏洁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蒋杰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谢辉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

薛墨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艺术与科学中心主任

汤爽爽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

陈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秘书长,“南京文学空间信

息大数据可视化平台”首席科学家

童芳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数字媒体设计方向负责人

李子晋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人工智能与音乐信息科技系教授

窦平平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LanDStudio主持建筑师。

欧宁艺术家、策展人、作家

郑晓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棕地研究中心创始及联合主任

许晓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学院风景园林系副教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

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自然感知分实验中心”Bio-CPULab副主任

王子耕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PILLS事务所主持建筑师,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设

计组成员

薛天宠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方向召集人

臧峰众建筑/众产品联合创始人与主持建筑师之一

策展团队:黑弓BLACKBOW

策展人:ConstanceWang曹宇嘉

策划:LucyLiuJimmyHe

数字创意:ZijianChenJialuChen熊元昱秦玉娴

数字内容:何辉林楠张朋飞王彦超孙鹏吴思敏刘泳鑫冯继球代中浩樊浩莹杨美英

视觉创意:张小伟CherryGaoImeldaLibertad

平面设计:李景岩张恩绅施悦赵程程

空间设计:AmyHuang荣红StinSimoneShingJiaxingYan

展陈设计:YanLyuFrostNiLeahLiStephenShao

音乐制作:PunxStephenShao李旭昊

技术支持:康劲松王韧

AR制作:林楠

品牌宣传:江珊李伊岚肖兴闽

策展助理:贾雪

服装制作:陈敏

落地支持:陈鹏王真李赟昊孙佳阳张琼张国驹刘金宝汪伟赵勇卢海林焉立强刘恒李斌吴宗泽吕凯凯王安

特别鸣谢: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时光机研究组:徐依依和煦沈逸哲罗宇豪缪政儒江明慧罗靖肖文娟张新雨

影像支持: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摄影系

特别支持:地球知识局

(责任编辑:王丽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THE END
1.穿越时空界限,每天带你探秘一件国宝的前世今生~南京博物院特别支持:南京博物院 联合出品: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江苏交通广播网 扫描日历扉页的二维码,同步收听《国宝日历》音频版,江苏交通广播主持人王丹化身为“时空探宝人”穿越时空界限,365天,每天带你探秘一件国宝的前世今生。 我们从27家博物馆中精心挑选出53件国宝,每一件都是镇馆之宝,见证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https://www.njmuseum.com/en/newsDetails?id=357547
2.国家宝藏·展演季鄂君启金节 安徽博物院 胡敏 商鞅方升 上海博物馆 杨志刚 云梦睡虎地秦简 湖北省博物馆 方勤 玉琮 浙江省博物馆 陈水华 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李岐 舞蹈《鹿鸣宴》(表演单位:浙江歌舞剧院) 第二单元:“流” 唐三彩陶双鱼瓶 南京博物院 王奇志 花树状金步摇 辽宁省博物馆 刘宁 隋彩绘骆驼俑 山西博物院 张元成https://baike.sogou.com/v208359709.htm
3.国宝才是真正的主角(DJ长音频)造就高音质在线试听希望在未来的篇章里能够看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 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 我们这一代人在我们民族的史册上 添写的荣光 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 河南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 然后那个省博物馆 我们自愿守护国家保障守护历史守护中华人民https://www.kugou.com/mixsong/1ys9redd.html
4.《大运河的故事》,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大运河文化读本《大运河的故事》由南京博物院联合教育专家和大运河沿线33家博物馆共同打造,是国家文物局“大运河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是国内首批定位于中小学馆校合作的大运河文化读本。 >>>《大运河的故事》小学版目录<<< 书籍整合大运河沿线博物馆、教研室、学校等各方资源,汇集八大河段的研究成果,以《中国学生发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04/14/47186309_965106462.shtml
5.《国家宝藏》数字舞美与华夏古韵的震撼碰撞自2017年8月22日起,中央电视台携手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后,节目一直稳步推进。上周《人民日报》正版更是在开播前发文,期待节目播http://www.szzs360.com/topic/szwm/3/index.htm
6.游南京博物院,领略“精雕神兽人纹玉饰”之妙,历史,考古,好看视频游南京博物院,领略“精雕神兽人纹玉饰”之妙 碧君悠岁月 1436粉丝 · 1897个视频 关注 接下来播放自动播放 03:12 地铁逃生:冰河大桥无敌点!单杀动力机甲,你也可以! 可爱的Anna 31万次播放 · 9004次点赞 00:41 唐艺昕,臣妾瓜2加4要告发,万众瞩目的甄嬛传晚会! 花开一世倾情一生 6353次播放 · 20次点赞https://haokan.baidu.com/v?pd=wisenatural&vid=8827108189199834490
7.抖音专属运营:抖音视频广告如何起量据抖音方面介绍,此次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首批参与合作的有国内九大一级博物馆,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珍藏的音视频、VR将接入抖音,供广大网友在线浏览。https://www.yingduncd.com/neizhan/541.html
8.Cherry英式英语REFoundations第一课11页音频Summary高度概括Cherry英式英语上传的科技视频:RE Foundations 第一课 11页音频 Summary 高度概括 值得背诵,粉丝数94,作品数14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简介:RE Foundations 第一课 11页音频 Summary 学习资料分享 高度概括 经典 值得背诵https://www.iqiyi.com/v_1935h4v2h48.html
9.中国公文文献数据库(精选三篇)就收藏地而言,国家图书馆藏公文纸本25种;上海图书馆藏19种;南京图书馆藏8种;其他省市图书馆藏10种,分别为:湖北省图书馆、河南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浙江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苏州市图书馆、旅大市图书馆各1种。各高校图书馆藏5种,分别为:北京大学图书馆3种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003t15l.html
10.博物馆日答应我,去博物馆前一定要看这套书!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套去博物馆前超级值得一看的书籍! 他就是——《一起去逛博物馆》 复制淘口令到淘宝即可购买 3$Kne6dMw1oAg$:// CA1710 这套书全书一共10册,每一本书都以一个博物馆为主题,也就是10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河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90279187631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