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网】从7月份起,《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新规正式施行。按照规定,商用摄影、摄像器材,如滑轨、摇臂、反光板、落地式三脚架、稳定支架等,均被禁止入内。实际上,类似故宫一样针对商业拍摄进行规定的景区并不在少数。拍照是旅游重要的环节之一,景区如何在正常运营管理与满足游客需求之间寻得平衡?
故宫博物院施行新规对商业拍摄说“不”
长期霸占最佳拍摄位置的;在古径上拖拽满载营地车的;不顾旁人侧目,支起设备就在展厅里直播和带货的;在大殿前拿着“佩剑”摆拍的……《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和《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从6月30日起施行,禁止商业拍摄入院。600多岁的世界文化遗产首次明确对这些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严重不守规者将被纳入“不文明游客信息”。
《北京日报》报道,这份须知和目录细致且时髦,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高级工程师齐飞说,一切以保护为主,一切可能影响遗产安全的风险都需在保护管理的过程中加以防范。
该“观众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在端门和午门广场四周的票务窗口、寄存窗口、咨询窗口进行了集中整合,以服务参观游览为目的,向广大观众提供进入故宫博物院前的票务咨询(包括老年票服务)、行李寄存、便民咨询等一站式便捷服务。
“别把古建当影视基地,还古建一个清净”
太和殿广场上至少4位“皇后”,转头汉白玉台阶上几位“太后”把着通道;现场吆喝直播打赏代摸故宫门钉,说能发财能长寿;展厅里架起手机做直播,当场卖货号称“故宫同款”……这些都是过去故宫博物院里常见的乱象。
此外,泛滥的摄影机构也的确对游客游览故宫的体验造成影响。自由摄影师李桃表示,以前去故宫,即使她自己就是摄影师,也会被各种人员扎堆儿上来询问“要不要拍照”。“影楼的人实在太多了,刚进故宫就有人围上来问拍不拍照,这些人不仅占着拍摄地不走,甚至还有跟其他游客吵架的,真的很影响体验。”
旅拍需求与景区管理如何两全?
然而,拍照始终是旅游消费的硬需求。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分析指出,无论是花样翻新的房车、露营、树屋等住宿方式,还是从北京故宫、西安大唐不夜城到西南民俗村寨的旅拍,体验式消费为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多新玩法,受到消费者欢迎。随着“读图”时代到来,人们的购物乃至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旅游摄影作为一种直观、真实的视觉表现形态,逐渐成为当今受众获取信息的最有效介体之一。当前,旅游摄影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众多行业对旅游摄影的需求也在日趋增长。
北京《新京报》报道,为解决景区正常运营管理与游客拍照需求的矛盾,中国部分景区也对此进行了明文规定,寻找“平衡点”。
例如4A级旅游景区南京市博物馆便于2022年4月出台规定,所有拍摄活动进行时,所使用的器材、设备、道具、服装等,不得随意占用公共空间,商业拍摄活动须提前一周报备,开馆期间每日上、下午各接受5组商业拍摄活动,每组不超过6人,约满即止。
今年4月1日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杭州胡雪岩故居开始实施商业拍摄管理新规,商业拍摄需要提前3天预约,开放期间每日上、下午各接受10组商业拍摄活动,约满即止。拍摄期间不得在商业禁拍区取景,不得采取任何有可能影响古建筑、文物等安全的拍摄方式。若造成损坏,拍摄方需照价赔偿。
对于景区商业拍摄一事,尚游汇文旅董事长钟晖表示,“旅拍是一个很好的产业链,需要的是加强监管。部分景区属于公共文化场所,在具体执行中,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公开征求意见,讲清楚这样规定的原因和理由,明确评判商业拍摄的标准,保障大众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
香港中通社报道,业内人士称,故宫新规定对原有规定进行补充,显见故宫的整治决心。如将近年来各类商拍所需“装备”加入禁止携带之列,不纠缠是“商拍”还是“个人拍摄”,影响其他参观者、存在破坏展品和设施隐患的设备,一律不能带进去,达到“治本”之效。
从事商业拍摄多年的何先生认为,故宫此举或将在中国产生积极示范效应。何先生表示,民间商拍不仅需要从业者自律和行业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开拓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如今,伴随手机拍摄功能日益强大,使用手机的商拍已悄然登场。相比拍摄设备,商拍比拼的仍是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另据上海上观新闻报道,从事商业拍摄的岳先生表示,对于热衷特殊造型拍摄的客户,未来他会考虑影视基地这样的地方,“用我们发现捕捉美的专业说话,同时也得不断创新出新的拍摄场景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