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报—国博大观文明巡礼——专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天安门广场,伫立在广场东侧的国博在阳光的沐浴下苏醒,迎接着八方来客。

国博作为文化地标从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起步;2003年,国博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基础上组建而成;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博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号召。迄今,国博已经走过了111个春秋,见证着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文明重光的历史。

在国博内,我们见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他的讲述中,我们领略到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国家文化客厅,历经几代人筚路蓝缕,在珍藏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文物展陈:万流归海多元一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国博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这里现有藏品143万余件,收藏规模全国罕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从博物馆的工作来说,办展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而策展能力是博物馆的核心能力。”王春法如是说。在他看来,文物之美只是器物之美,只有将文物纳入展览之中,才能准确把握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才能够把文物背后的故事完整地讲出来。要想通过文物讲清楚中华文明的演进历程,谈何容易?现在国内博物馆展览中,有些虽然强调了地方特色,但是存在文化解读碎片化的问题,没有把地域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的关系阐释清楚。更关键的是,有些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展览多,革命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展览少,厚古薄今倾向明显。

走进国博,就会发现这里的与众不同。王春法说:“长期以来,国博一直坚持呈现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的整体历史,展示多元一体大一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体形象。”国博的展览既有由“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复兴之路·新时代”构成的基本陈列和“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中国古代瓷器展”“中国古代钱币展”等专题展览,又有重大主题展、历史文化展、考古发现展、科技创新展、经典美术展和国际交流展等系列临时展览。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突出阐释中华文化的一体、临时展览突出阐释中华文化的多元,把传统与现代、地方与中央、支流与主流、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均衡充分地呈现出来。

徜徉在国博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文物巧妙地排列组合,展现了基本陈列的气势恢宏,也构成了临时展览的丰富多彩。它们的组合无不贯穿着这样一种基本理念和内在逻辑—通过精美的文物以物说史、以物证史,又通过细致入微的历史真实反映万流归海的历史必然。

数字化建设:活化传承云览千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博物馆逐渐从冷门走向大众,“博物馆热”成为新浪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随着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让观众更清楚、更明白、更过瘾地欣赏文物,考验着博物馆的转型能力。

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最关键的是要让文物走出库房,走进展厅,走上展线。王春法说:“国博经过不懈探索,给出了自己的一份答案—概括言之,就是让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融’起来。”

王春法将文物活化工作的突破口放在了博物馆的数字管理上。他所说的“智”起来,便是要大力推进文物资源的数字化,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建设智慧博物馆,实现文物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满足群众参与文物研究、文物鉴赏的多元化需求。2018年,在履新国博馆长后不久,王春法便着手推动国博机构改革。通过机构改革,将国博原有的信息网络部门一分为二,成立了信息技术部和专门从事大数据采集的数据管理与分析中心。在数据采集方面,他定下的标准是:要实现三维数据采集,信息损失率不超过0.05%,要达到复制级的水平。

随着智慧博物馆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中国国内各家博物馆相继发力,国博形成了自己的相对优势。王春法说:“在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和建模方面,国博已经做了将近7000件,是国内这方面做得最好的。”

数据采集,只是国博打造“智慧国博”的其中一步。自2018年起,国博在打造线上展览方面持续发力,馆藏文物有了越来越高的“上镜率”,许多展览搬到了云端,让展览真正做到“永不落幕”。

在国博,可以欣赏到首个由5G技术支撑的“无实体”云展览—“永远的东方红—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五十周年云展览”;还可以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中,看到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共1700余件中国绘画“国宝”隔空聚首,组成了中国美术史迄今为止一次最完整最系统的展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结合“智慧国博”建设,国博官方网站上已经推出了76个虚拟展厅、140多个展览专题网页、50多部短视频。国博App、小程序、智慧导览系统的开发,也让“云端国博”“国博云展览”“国博云直播”成为常态产品。如今,通过各类移动终端,观众即可在云端看到国博的文物藏品与精品展览,更过瘾地欣赏国博丰富的文明资源。

国际交流:文明互鉴和而不同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在2023年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在这一方面,王春法有颇多感慨:“我们作为国家文化客厅,认真履行文明交流互鉴的使命,不仅在国际交流展览、服务元首外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积极参加博物馆国际组织工作,在国际博物馆界发出中国声音。”

让全球各大国家级博物馆馆长聚首一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国博做到了。2019年,国博成功举办了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来自五大洲24个国家的40多位国际一流博物馆馆长或代表,以及国内50余位博物馆馆长或代表出席论坛,签署了《国博共识》,在国际博物馆界产生了良好影响。王春法还记得,那一次,他陪着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在国博的“古代中国”展厅慢慢踱步。在海晏河清尊前,费舍尔屈膝礼敬,观看了许久,表露出发自内心的欣赏。

近年来,国博持续推动文物“引进来”和“走出去”。王春法记得,他们曾赴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塞尔维亚等国家举办各类展览,另一方面也积极引进国外优秀展览,并与合作方共同策划展览。国博与大英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蒙古国国家博物馆等12家国外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等,都成了难忘的回忆。

2020年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文化交流一度受到严重阻碍。国博积极寻求破局之道,倡议举办“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全球博物馆珍藏在线展示活动。这一次,王春法现身直播现场,为全球观众讲述了馆藏陶鹰鼎、错金银云纹铜犀尊、伏羲女娲像立幅、针灸铜人、霁蓝釉粉彩描金莲花纹双燕耳尊等五件馆藏珍品的价值,开启了一次传递友谊,增强信心,彰显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接力赛”。这次在线展示得到了全球五大洲15个国家的16家国家级博物馆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各馆馆长亲自向世界展示各参与博物馆的馆藏珍品,让全球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够在线上欣赏。

倡导成立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博物馆联盟……在王春法的带领下,国博在构建高水平对外交流格局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王春法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文明倡议中所强调的‘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国博的对外交流,实际上是与各国同行一道,努力实现对人类历史记忆的更准确的把握。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种对美的欣赏、对善的追求。”

今天的国博荟萃了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年近耄耋、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也有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他们潜心尽责,默默耕耘,用勤劳、智慧和勇气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是国博事业得以发展的宝贵财富。

2022年7月8日,在国博迎来建馆11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博老专家回信。“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得知国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回信中,总书记对国博的工作成绩表示了肯定。

总书记的鼓励,让王春法和国博人有了更高的奋斗热情。“我们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以实际行动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上一页

下一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报社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3号邮政编码:100048

设计制作: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新媒体部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视频综合 北京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北京大妈退休金5000申请廉租房,谈如何养老时被回怼,气氛尴尬 北京大明 1495跟贴 打开APP 1988年,成都军区守备2师师长被捕入狱,曾在对越作战中立功! 小地大智 135跟贴 打开APP 大半夜的敲错房门 曾阿牛627 1644跟贴 打开APP https://m.163.com/v/video/VKI93QDA7.html
2.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国国家博物馆承担着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的重要使命。12月11日,《文化中国行》带你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感受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有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古人类用火遗迹,这是世界直立人遗址中发现的最丰富的用火遗迹。这件良渚碧玉玉琮共19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2_270708.shtml
3.国家数字博物馆中国网络展览馆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络展览频道——中国网络展览馆上线了,国家数字博物馆展示各博物馆的展览。https://wangzhan.cctv.com/bowuguan/index.shtml
4.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问卷调查原计划于2020年初开展,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到2020年6月开始至8月结束,彼时国博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需要对每日观众参观总量进行控制,因此为了获得足够样本量,本次调查采取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到有效样本1550份。 五、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基本情况分析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5.未来可期——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2019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不平凡的一年,展览不断、好评如潮,喜人成果的背后,国博做了哪些努力;未来,国博在博物馆创新建设方面还将进行哪些探索实践;2020年国博还会举办那些值得观众期待的展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就有关问题接受中国文物报记者采访,并介绍有关提案建议。 http://www.ncha.gov.cn/art/2020/5/25/art_2354_160949.html
6.西安决策参考“它(数字人民币钱包)和各类线上支付通道都打通了,可以无缝对接。另外,数字人民币的全程可追溯的特点也让我们的支付变得更加放心。”周榕涵说。 “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除亮相北京冬奥会之外,数字人民币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日前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021年底,我国http://www.xalib.org.cn/info/73022.jspx
7.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国家博物馆线上开课——中国青年网用耳朵聆听文物背后故事、用知识丰富精彩人生。2月,线上《国博好课》正式开讲,首期邀请的是知名专家孙机解读“鎣”的功用。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博物馆开设的《国博好课》,通过一位位文博专家的精彩讲述,对值得反复回味的展览和藏品进行再阐释,把学术严谨性和课堂生动性融会贯通起来。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edu.youth.cn/jyzx/jyxw/202004/t20200405_12273023.htm
8.文博日报国家文物局通报表扬单位和个人三星堆发布重大■ 文游部开展“美丽中国·美好生活”2022年国内旅游推广活动 ■ 国家文物局与甘肃省政府共建敦煌研究院 ■ 国家文物局通报表扬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 ■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线上启动 【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礼乐传习所成立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jM4ODM3MDKDz4FnsHbGcw.html
9.第三十三期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 https://jjglc.zut.edu.cn/info/1096/1695.htm
10.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 电子论文 电子报纸 音视频 标准专利 工具书 少儿资源 查找更多 专题频道 中国古籍保护网 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网 国家典籍博物馆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国家图书馆法律馆 活动展览 培训 讲座 展览 专题https://www.nlc.cn/web/index.shtml
11.国家自然博物馆“云端自然”线上虚拟展厅是如何搭建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联手积木易搭打造“云端自然”线上虚拟展览,形成一个集参观游览、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线上虚拟数字博物馆平台,让数千以至数万年的古生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通过数字化的展示手段,展示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品牌形象,提高自然博物馆的科技化含量,满足更多观众在线上虚拟参观、了https://blog.csdn.net/jimumeta/article/details/139179488
12.以“数字”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全国数字乡村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与会代表在中国麦冬博物馆参观 数字创新 助力产业“跃层升级” 9日15时许,走进三台县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及中国麦冬博物馆时,与会代表感受到迎面而来的“数字味”。 “我们结合人口大县、农业大县、产业大县等特点,建成了智慧城乡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支撑服务县域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在现场,三台县农业农村http://www.myrb.net/html/2024/news/9/395312.html
13.线上资源:国内外40家顶级博物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17、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https://digicol.dpm.org.cn/ 18、中国国家博物馆 《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https://webapp.vizen.cn/backhome/index.html 19、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历代军事陈列数字展馆》http://3d.jb.mil.cn/lidai/index.htm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092562
14.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复兴路9号。展览大楼1958年10月兴建,1959年7月建成,1960年8月1日正式开放,是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http://www.jb.mi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