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博物馆,触摸生态万象的广阔与美好

暑假来临,参观各类博物馆成为大中小学生们快乐度假的一大选择。在门类众多的博物馆中,自然博物馆承担着引导观众走近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独特功能。在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观众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自然博物馆,我国自然博物馆在设计理念、展陈方式等方面有哪些创新与拓展,今后有怎样的发展新趋势?我们和您一起走进几家代表性自然博物馆,聆听专家、策展人、讲解员及观众的心声。

走进北京天文馆A馆大厅,记者见到了身穿志愿者马甲、佩戴着扩音设备的志愿讲解员田秋实。

“我刚给一个对陨石感兴趣的大学生做完讲解。他对我的整体串讲很满意,我很开心!”田秋实告诉记者。

在北京市海淀区长大的田秋实,小学时就非常喜欢天文。从加入天文社团到参加国际天文比赛再到打算未来修读天体物理学,田秋实和天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而北京天文馆,就是他天文梦想起航的地方。于是,在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他来到北京天文馆,开始从事志愿讲解。

自然博物馆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回忆。远古生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这些曾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动植物“明星”被陈列在同一空间内,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自然类博物馆近200家,其中,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等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除了涵盖动物、植物、古生物、地质、天文等领域的博物馆,国际上通常还把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乃至自然保护区也算作广义上的自然博物馆。

观众期待更“新奇有趣”的观展体验

观众们最希望在自然博物馆看到什么、体验什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张章(化名)告诉记者:“如果能在标本、化石等静态展品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沉浸式互动,那大家的体验感、参与感会更强。”

年仅5岁的王玥琪有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把恐龙等古生物“搬”到大自然中:“我想在水流很急的大河里划一艘小船探险,看岸边的恐龙动起来!”小玥琪的妈妈王女士很认可这种游戏式参与对小朋友的吸引力,“我们带孩子来,除了让她增长知识,更希望展览能激发她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讲解员田秋实也有自己的期待:“我希望,天文馆能把在城市里久违的星空重新带回到人们眼前,让大家在这里看到真实的银河、流星雨等景象,领略宇宙的浩瀚和壮观。”

记者发现,观众对自然博物馆提高展览质量、创新互动方式、真正融入自然等方面呼声较高。而为了满足观众的新需求,改变大家对化石、标本的“高冷”印象,越来越多自然博物馆开始玩转“新花样”。

色彩绚丽的红腹锦鸡炫耀着火红的羽毛,威风凛凛的东北虎巡视着自己的领地……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组织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中,科普专家打着手电,给同学们讲解大自然的奥秘。讲解完毕后,同学们争相在自己喜爱的野生动物标本旁扎起帐篷,度过了难忘的一夜。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探索中心”片区,一群小“考古学家”正蹲在地质勘查场地里,手拿专业工具,完成清扫、挖掘、取样、包装等一系列动作,挖出深埋在土里的远古化石。在这样的“化石挖掘”体验课堂上,小朋友们不仅可以锻炼专注力和动手能力,还能通过亲身体验及老师的指导加深对考古工作的理解。

位于云南玉溪澄江市的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一条展示寒武纪生态系统的海底隧道吸引了众多游客。这是博物馆利用AR、VR、智能体感互动等前沿科技,配合200多个多媒体视频,基于多媒体技术精心打造的。据馆长陈泰敏介绍,博物馆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将引入智能讲解机器人、增强自主体验的导览设备等智能产品,尝试打造“智慧博物馆”。

开展博物馆夜场活动,上演自然科普类脱口秀,打造古生物沉浸式剧场,通过互动游戏与化石、标本“对话”……观众的需求牵引着博物馆的创新,一些自然博物馆积极更新展陈理念,并依托收藏、研究、教育、展览等功能,向休闲体验、生态园林、文化娱乐等方向发力,让观众们的博物馆之旅更加丰富有趣。

内容同质化、观众低龄化,困境面前如何破局

当记者在北京天文馆“大音希声——引力波”主题展遇到周女士时,她正用力敲击“共振原理体验”科普装置,完全沉浸在引力波的“威力”当中。周女士今年已经53岁了,家住朝阳区,专程坐了一个多小时地铁赶来天文馆参观。

“现在许多博物馆的游戏、布置、环境更适合小孩子,知识比较浅、布局逻辑性也不强,单独来的大人一会儿就逛完了,新鲜感不足!”周女士告诉记者,她近些年几乎走遍了北京所有的博物馆,“我特别希望自然科普类博物馆是一个既长知识又放松身心的地方,内容和布局上适合更多年龄段的观众参观”。

在多个自然博物馆,记者都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小朋友在科普设施前嬉闹玩耍,家长在一旁低头玩手机。由于缺少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引导,大多数孩子只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对游戏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一知半解。

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一些自然博物馆的探索给出了答案。

“我们正在筹划打造‘长在自然中的博物馆’,把室内参观和室外观测融合起来。”浙江自然博物院院长严洪明介绍,该院安吉馆依山而建,目前正在场馆周围220亩园区内打造5个户外展区,分别为浙江珍稀植物园、天文观测区、气象观测区、土壤观测区及恐龙探索园。在浙江珍稀植物园,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百山祖冷杉等珍贵植物;在天文、气象及土壤观测区,可以实地进行户外科学观测。由此,安吉馆的功能定位从科学教育殿堂走向了生态体验场所,让观众们更好地亲近自然、感受美好。

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建在世界遗产上的博物馆。“澄江化石地是探究地球生命演化的必来之地,这也是我们独特的IP。”陈泰敏介绍,为了更好地与自然遗址融合,博物馆正进行自然研学活动全产业链开发,展厅只是博物馆的一部分,还将拓展出标本中心、研学中心、科学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等多种空间。“我们不仅提供参观服务,还会带着参观者去遗址地挖掘化石、修复化石,并通过参与创作手工沙画、泥塑、陶瓷、云南特色绝版木刻等方式,加深大家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

“围绕自然博物馆开展的自然教育应该是一个同心圆结构,核心是博物馆,往外依次是博物馆所在地、国内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保护地。”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认为。

为自然教育、生命科学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打造阵地

自然爱好者、科普博主@花蚀几乎踏遍了国内所有自然类博物馆和综合类博物馆的自然展厅,其中,武汉自然博物馆的长江文明馆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馆内有一处集中展示了长江中下游的森林环境与野性山林,展览着曾经的顶级掠食者华南虎,几乎绝迹的豺、亚洲金猫、中华鬣羚等珍稀野生动物。@花蚀说:“这个场景让我亲眼看到生态环境的变迁,并由此思考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

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也非常看重博物馆的“在地性”,即讲好本土故事。据他介绍,上海自然博物馆有一个展区全部围绕上海本土自然生态展开。“这是一种历史的传承,让更多人加深对本土的认知,了解自己身边的自然环境。”

“自然博物馆应该反映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张劲硕介绍,今天我国正在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它们将和各地的自然博物馆一起,展示好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国家动物博物馆一直在积极开展自然教育工作,今年4月就开展了4次“观鸟PLUS”活动,带领中小学生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圆明园、北京动物园和天坛公园等北京市内野生鸟类较多的地点用望远镜观察鸟类。活动由动物专家带队,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青年学者讲述历史背景,为孩子们营造一段意义深远的自然人文之旅。“我们还在广西崇左举办白头叶猴科学探索营活动,为孩子们展现一个物种的濒危现状和保护工作,在大自然里开展了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这种体验是博物馆围墙内无法提供的。”张劲硕表示,近些年,自然教育在国内蓬勃兴起,但这条路依然很长。

“我们希望把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做成自然教育、生命科学教育、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阵地。”陈泰敏表示,博物馆正和科学家们围绕这三大教育展开合作,计划研发一系列面向青少年的深度研学课程。

沈辛成很看重自然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意义。他认为,《侏罗纪公园》《神奇动物在哪里》等具有穿透力的文化产品在人们心中埋下了种子,增强了观众对西方古生物学的兴趣与预期。

“中国古生物研究界做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但很难找到呈现给大众的平台,博物馆与科研机构及文化产业、大众传播之间缺少有效联结。”沈辛成建议,我国自然博物馆需加强与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及其他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全社会应该以更强的文化意识支持自然博物产业的发展。”

THE END
1.行业动态5、穆容冰.基于空间叙事学理论的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 鲁迅美术学院. 2019. 6、孙钰洁.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叙事性设计方法分析. 中国文艺家. 2020, (07): 52-53. 7、王妍.中国自然类展览同质化现象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 2018. 8、向玥霖,田原. 空间叙事在自然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建筑装饰https://www.nnhm.org.cn/kxyj/bwgxdt/bwgxdt/4028c1088e3440af018e3698c8a3000d.shtml
2.自然博物馆与自然教育国内多家博物馆在自然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以下以国家自然博物馆(原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和大连自然博物馆4个博物馆为例,为大家作简要介绍。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中,高源(右)为观众讲解古生物知识 国家自然博物馆之“自然说” 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zhzs/517644.jhtml
3.走进博物馆观世间万千,赏自然百态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打开认识自然的窗口 吉林省自然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始终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文明意识作为中心任务,先后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定为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评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生态环境部和科技部联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78753
4.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基地国家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和展示自然物和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其前身可追溯至始建于1951年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于北京南中轴东侧现址落成主体建筑,1959年开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https://www.bjast.ac.cn/kxpj/kpjd/4028f19f8d342e6a018d342f40df063a.shtml
5.带观众更好读懂自然在国家自然博物馆认识脊椎动物演进历史,来中国地质博物馆领略岩石矿物的精美奇特,到浙江自然博物院了解珍稀野生植物保护成效……走进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孩子们便开启了触摸生态万象、感受宇宙神奇的科普之旅。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承担着引导观众走近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功能,既是公众体验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也是进行科学https://m.gmw.cn/2024-05/09/content_37312306.htm
6.国庆假期自然博物馆聚人气,“衅学家”志愿讲解恐龙展来源标题:国庆假期自然博物馆聚人气,“小科学家”志愿讲解恐龙展 国庆假期期间,北京自然博物馆聚人气,全新开放的特展“微生·大观——我们与微生物的恩怨情仇”观众最多。记者发现,该馆小观众尤其多,他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通过丰富的图片、模型、标本走进神奇的自然世界。 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22/1005/7683681.shtml
7.重庆自然博物馆讲解词.pdf重庆自然博物馆讲解词.pdf,重庆自然博物馆讲解词 欢迎来到重庆自然博物馆参观。我是讲解员,很荣幸能为大家作讲解服务。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旧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枇杷 山正街74号,新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文星湾42号。其前身为1930年卢作孚先 生创办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218/7152201063003055.shtm
8.2022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大纲(云南)中文考生模拟导游讲解景点14个,分别为∶云南概况、昆明市石林风景区、云南民族村、大理古城景区、大理市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丽江市丽江古城景区、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德钦县梅里雪山景区、文山州普者黑旅游景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保山市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腾https://www.daoyouhome.com/yunnan/1034.html
9.蜀小匠成都自然博物馆门票+专业导游2·5小时人工讲解(探秘1、成都自然博物馆门票1张。 2、成都自然博物馆2.5小时专业导游讲解费用。 3、此产品不含往返景区的交通,请自行前往成都自然博物馆内一楼大厅处集合,为了保证讲解行程顺利进行,请提前15分钟达到集合点,切勿迟到,感谢理解。 4、非景区官方讲解,下单前请知晓。 此价格为包团讲解价格,所有跟团人均需购票,14周岁(含)https://www.mafengwo.cn/sales/10415587.html
10.周末去哪玩丨中科院开放日等着你!(1)中国科技网网络监控系统及核心机房(2号楼一层) (2)超算中心机房(2号楼一层) (3)CNIC可视化环境(2号楼二层) 3.SELF演讲活动(5月13日)国家自然博物馆 (1)5月13日 SELF自然博物馆专场 邀请嘉宾:叶盛 结构生物学家、解焱 动物保护者、陈科 基因科学家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80e7681951a
11.北京自然博物馆观后感(精选6篇)篇5: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当我们到达博物馆时,我远远地看到一架硕大的恐龙化石,站在那里好像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博物馆,张老师给我们分完小组,我带着我的组员首先来到植物世界,当我们进来时我的眼睛都看花了,我和其他小组走了一圈,利用这个时间我给他们讲解,“这个植物展览面积800余平方米……”,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u0m37f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