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决定2022年学术年会于2022年11月11日至1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
学术年会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指导,践行“两山”理论,贯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聚焦资源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探寻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利用的新方式,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海洋文化交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海洋生态屏障建设;创新自然资源管理和绿色循环发展模式,服务于国家和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路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陆海统筹助推资源科技创新
数字赋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2年11月11日-14日
2.举办方式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青岛设立一个线下主会场(仅限青岛本地代表参加),其他代表均采用线上形式参会。
3.会议地点
山东省青岛市(详见年会2号通知)。
由于本次年会采取线上会议形式,因此会议规模不限,热烈欢迎各界学者与师生报名参会。
大会组委会依托学会4个工作委员会和承办单位——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海洋资源专委会共同承办6个专题分会场,学会的其他16个分支机构联合承办。
1.拟参加11月12日大会开幕式与听取大会主旨报告者,直接报名线上参会即可。
提交报告,要求选题新颖,主题聚焦,论点明确,逻辑清晰,数据可靠,时效性强,方法正确,结论可信,体现创新,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现实与战略需求。
分会场1: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认知与实践
本分会场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负责召集组织。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认知、修复、开发、保护、解析知识体系等核心内容组织报告,参会报告可以从国土空间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国土空间开发、国土空间安全、自然资源产权、自然资源生态产品、生态补偿、资源环境承载力、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等多角度切入。
分会场2: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资源科学技术方法
本分会场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负责召集组织。围绕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国家需求,组织学术报告,并提倡针对热点学术问题进行辩论争鸣。参会报告可以从面向2035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理论范式、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与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的科学路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创新方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科学研究创新路径、统筹前瞻性、科学性与操作性的国土空间规划案例、面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自然资源管理探索等诸多角度切入。
分会场3:资源科学创新推动资源学科建设
分会场4:数字赋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本分会场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负责召集组织。围绕数字赋能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北斗定位、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评价监测、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等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典型案例、核心技术及发展趋势组织报告。
分会场5:陆海统筹助推资源科技创新
本分会场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海洋资源专业委员会负责召集组织。围绕陆海统筹助推资源科技创新主题,参会报告可以从资源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创新、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新方式、陆海资源统筹发展、资源保护利用、海洋生态屏障建设、资源管理和绿色循环发展模式等多角度切入。
分会场6:海洋牧场建设与融合发展
本分会场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海洋资源专业委员会负责召集组织。围绕海洋牧场建设与融合发展主题,从海洋牧场建设,以及与北斗定位、卫星遥感、海工装备、清洁能源、休闲旅游、加工仓储、信息通讯等产业领域融合发展的最新进展、典型案例、核心技术及发展趋势组织报告。
会前编辑《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摘要集》。其中部分优秀论文可推荐到《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海洋与湖沼》等期刊发表。
本次年会采取线上会议形式,不收取会议注册费。
参会人员的交通和食宿等费用自理。
1.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承办单位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海洋资源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
3.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海洋大学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
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蓝色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组织委员会
主席
成升魁(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王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秘书长
濮励杰(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南京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沈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执行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杨红生(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副秘书长
王捷(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张辉(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海洋资源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林承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海洋资源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
朱晓华(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编辑工作委员会主任)
姜鲁光(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
金晓斌(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雷梅(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秘书长、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
大会未尽事宜,敬请与会务组联系:
武老师,csnr@igsnrr.ac.cn,010-64861455;
林老师,Linchenggang@qdio.ac.cn,0532-82896096。
2022年10月19日
小程序内,点击打开对话框,回复“838”获取报名信息与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