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这次,我们把一整座自然博物馆装进了这本书!(来互动)科学自然史达尔文

你见过2000多岁的巨型红杉切片,和依旧活着的几百岁的开心果树吗?

你领略过蓝鲸、巨型鱿鱼、和已经灭绝的猛犸象、澳洲袋狼站在一起,就这么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震撼吗?

还有岩石和矿物、史前遗存、人类学收藏、艺术作品等等……大约6800万件藏品,800万件植物标本、近700万件化石标本,汇聚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珍稀之物,都在这里。

欢迎来到,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的前身是建于1635年的皇家药用植物园,正式创立于1793年法国大革命期间。

作为最早对公众开放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它见证了博物学的兴起、进化论的诞生,以及现代科学各分支领域的发展历程。近400年的历史中,这里曾启发无数人,包括人类历史上那些最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者。

如今,馆内浩如烟海的藏品共同构成了一部关于大自然的词典,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成为当今世界三大自然博物馆之一。

这次,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就引进了由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倾全馆之力打造的“珍宝级”收藏画册——《看得见的自然史》,科学家们从400年的馆藏积淀中万里挑一,并对这些稀世藏品进行策展级的爬梳和编排,凝练成一本可以捧在手上的自然博物馆。

从地球岩石到地外陨石,从古生物化石到现代动植物,每个篇章都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看得见的自然史》将引领你参与一段跨越46亿年的真实旅程,看见亘古自然,理解万物演化。

PART01

博物学,是从命名现有事物开始的

博物学,起源至今已有2000年,这是一门跟自然有关的学问,作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四大传统之一,在18世纪开始蓬勃发展。

博物学家们开始走出实验室,深入自然,进行田野调查,从而获得更为直接和丰富的观察数据,同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博物学家——

像瑞典动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vonLinné),他是动植物双名命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的创立者,还首先提出了界、门、纲、目、属、种的物种分类法;德国著名博物学家亚历山大·洪堡(HumboldtAlexander),是世界公认的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世界上第一位女博物学家、探险家玛丽安娜·诺斯(MarianneNorth),足迹遍布六大洲的16个国家和地区,她的画作曾被邱园园长称为“植物王国”的奇迹;

在博物学争奇斗艳的时代,还有一位我们今天知者寥寥,但在当时最受欢迎的博物学家之一——乔治·布丰。

布丰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博物研究,他历时四十年创作出来的三十六卷鸿篇巨著——《自然史》,曾轰动了整个欧洲学术界。

当时,人们还在《创世纪》中理解宇宙的奥秘,布丰的《自然史》却把宇宙的历史以科学的视角描绘了出来,全书共分为地球史、矿物史、动物史、植物史和人类史五大部分,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以科学观察为基础,对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记述。

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划的这本《看得见的自然史》,正是致敬这位伟大的博物学家乔治·布丰,他也是该馆的创建人之一。

本书一共有8大主题,分别是远古化石、矿物大观、植物王国、动物世界、微观领域、史前遗存、人类文化和艺术气象,堪称一部影像版的《自然史》,为读者构建自然世界的认知地图。

PART02

400年馆藏,浓缩成一本书

作为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400多年的收藏精华,《看得见的自然史》中收录的200件稀世珍品,随便挑出一件,都大有来头,有着不俗的背后故事。

你听说过北欧神话中的海怪“克拉肯”吗?它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人类的幻想呢?

在北欧的传说中,这种长着许多触手的“怪物”,让欧洲大陆及其他地区长久的被恐惧包围着,这个“怪物”第一次出现记录是在1877年,当时的人们认为,它们生活在全球温带海域的深海,还记下了它有三个不同物种的描述,到今天它出现在了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中,就是这只雌性大王鱿。

不止是馆内的展品,连院子里的植物都大有来头,就像这棵开心果树,你能猜到它都已经几百岁了吗?

这是博物馆里最古老的三棵树之一,它还曾见证过一场重大的科学争论——花粉只是花的排泄物吗?

1704年,图内福尔把从黎凡特带回的无花果树种子,种在以前的苗床园地的遗址上。当时,作为植物学权威,图内福尔认为花粉只是花的排泄物,而他以前的学生塞巴斯蒂安·瓦扬则认为花粉是花的雄性种子,可以使雌性器官受精。

瓦扬利用本馆的开心果树证明了这一点:它的花只产生花粉,所以它是雄性。

瓦扬知道巴黎的药剂师植物园里还有一棵开心果树,它的雌花在此之前一直没有结果。于是他从我们的树上取下一根花枝,去给那棵树授粉,后者才第一次结果了。

1717年,瓦扬在一堂课上将花的器官与动物的生殖系统进行了类比,他的同事们对此瞠目结舌,正是这份在他去世后,才得以发表的讲稿启发了林奈,后者在几十年后对植物分类法进行了颠覆性变革。

这本“宝典”的内容当然绝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更多涵盖古生物学、地质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的故事:

几种霉菌共同生长成一幅马赛克画;

拟叶螽进化出了会发出声音的翅膀;

猛犸象、澳洲袋狼,可以与路易十五的犀牛(他是一只印度犀)、路易十六的斑驴(可能是平原斑马的六个亚种之一)一起打卡;

这个巨杉切片,是法国国家植物标本馆木本收藏中的王牌,它的年轮见证了人类从基督诞生到美西战争之间的历史,这株柏科的针叶树在20世纪初被砍伐时,已经在加利福尼亚森林里的其他巨树之间生活了近2000年;

关于古生物化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知名学者@邢立达看完书曾有一段惊叹:

“这多维度的白色,是荷兰圣皮埃尔山的沧龙;沉淀的黑色,是美国怀俄明州1912年发现的三角龙;赭色加黑白,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椰叶鞘上的鳄神;饱满的绿色,是博丹船长麾下加尼耶描绘的鳄梨果。”

除了精彩的图鉴,每个作品都配备了详尽的讲解,作为一本图鉴书,全书的文字量也达到了惊人的45万字。

为了避免“左图右史”或者是“上图下文”的局限,本书通过索引的方式,将文字和图片分开展示,用编号进行一一对应。

用全画幅的铜版纸呈现展品的同时,也能通过胶版纸完整保留展品的文字信息。书中穿插有生物复原图、科学手绘等补充插图,对藏品关联内容运行补充展示;

《看得见的自然史》透明PVC护封设计,选用荧光绿色毁灭剑齿虎印迹,给整本书带来一种生机盎然的鲜活感,重新诠释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轻盈。

在这个秋天的尾巴,为每一个热爱自然的朋友献上这本“珍宝级”图鉴书,翻开它,指尖划过的是生命留存的温度。

不论是家庭收藏,还是亲子阅读,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自然礼物

随时随地的阅读

扫码下单更便捷

欢迎选购

互动有礼

你可以任选一个话题展开思考:

No.1在《看得见的自然史》中,作者通过生动的描述让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你有没有一个特别想要了解的自然现象或生物?看看这本书是否能满足你的好奇心。

No.2这本书以其丰富的插图著称,让自然史变得“看得见”。你更喜欢通过文字还是图片来了解自然世界?为什么?

【】一位获奖读者(共计有15位读者参与互动):

恭喜以上获奖的读者,麻烦在12月20日前在本文文末留言您的姓名、手机号和地址,我们将在7个工作日内以快递的形式寄出!逾期未回复的将视作放弃获奖资格!

如果您是出版机构

来跟自然之友一起做有趣的事儿~~

“自然说”读书会

“自然说”读书会是自然之友全新推出的知识品牌,自2018年12月发起以来,为读者严选自然与环保领域好书,为爱书人建立社群,发起阅读推广活动,产出创意音视频课程,为绿色公民参与自然之友打开全新的入口。

THE END
1.自然博物馆观后感(通用15篇)自然博物馆观后感(通用15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1 10月19日,学校以“感悟自然的神奇感受科学的奥秘”为主题,组一走进自然博物馆,同学https://www.yjbys.com/xuexi/guanhougan/2627818.html
2.观自然博物馆有感观自然博物馆有感-北京自然博物馆感想 作文一:《观亲身然博物馆有感》1400字 观亲身然博物馆有感本日将会是令我当前影象深入的一天,由于本日我要去大连亲身然博物馆观光了~高兴在心中按捺不住,早早起床,趁着高兴到了大连亲身然博物馆。走进大连亲身然博物馆,就让我感觉到了别样的气味,馆内开设地球、恐龙、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47293.html
3.浙江杭州自然博物馆(开放时间+门票+地址)自然博物馆网友参观感悟: 1.大开眼界 那么多种类,有的名字都没有听过。我想,也许看过这个展览的孩子会有立志将来从事矿物研究的呢。 2.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的正确方式 我感觉大部分是放羊式的,只要孩子不走丢,随便他们随意地走走看看。或者,忙于拍照,而不是参观。 https://www.kan3721.com/news/show-33606.html
4.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心得体会.docx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心得体会.docx,参观重庆自然博物馆心得体会 篇一:《自然博物馆参观感想》 自然博物馆参观感想 周二下午我们参观了自然博物馆,这是开学后我们班记得第一次集体活动,开学后我没到其他地方,因此很激动。还有我们的辅导员沈老师一起,坐了好长时间的车才到https://m.book118.com/html/2021/0923/7062125114004010.shtm
5.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传科教体验湿地文化感悟自然2020年7月18日,东营董集实验学校188名学子走进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开展了以“体验湿地文化,感悟自然真谛”为主题的研学体验活动。研学体验活动主要针对湿地生态文化、黄河文化进行生态保护、鸟类科普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们在享受“科普大餐”的同时,去感受黄河三角洲的http://hhsjzzrbhq.dongying.gov.cn/art/2020/7/20/art_123505_9319680.html
6.上海科技馆行政网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到来,发挥场馆科普示范功能,5月28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举办“一起野!——‘野孩子’六一特别活动”,充分发挥馆校、馆企合作资源优势,让观众感悟自然之野、了解自然之美、享受自然之趣。 本次活动以“野孩子/yeah kids”为主线,汇聚“自然博物馆学校”“青少年科学诠释者”https://group.sstm.org.cn/article/83391331/32
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生活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等;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等;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等;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广告标牌等。 应积极开发地方教材,促进学https://yun.nxeduyun.com/index.php?r=space/school/theme/content/view&id=794545
8.参观大连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参观大连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作文星期日上午,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和家人驱车前往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 我们参观了恐龙展,物种起源展和海洋生物展。最令我感兴趣的就属恐龙展了。 当我们进入恐龙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红铜色圆球,圆球上凹凸不平,仔细辨认,才发现那原来是远古时代的地球,上面一大片连在一起的凸起是大陆,这不禁让我想起https://www.zuowenku.net/zuowen2029477948.shtml
9.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建议(吉林省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在全国科普日举办了《天地造化的礼物——馆藏岩矿标本》微展览,通过展示20件岩石、32件矿物标本,以及拍摄制作的《馆藏陨石标本》原创视频,向观众介绍了自然界不一样的石头——岩石、矿物和陨石的相关知识,带领观众在参观的同时探究天地之奥秘,感悟造化之神奇。 https://museum.nenu.edu.cn/info/1016/5156.htm
10.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400字(通用24篇)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400字(通用24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4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参观自然博物馆观后感400字 篇1 https://www.oh100.com/a/201206/9834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