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用新潮的方式理解传统的文化;给新鲜文创添入历史底蕴,用厚重的文化底色衬托新鲜文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文化的多姿多彩,是文创年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金虎一跃乘风去,玉兔轻盈送福来。”
兔年将至,年货市场已经逐渐热闹起来。进入2022年10月下旬,浙江义乌的工厂已经开始24小时连轴转地赶制新春订单,春联、中国结、窗花等新春装饰品,迎来为期两个月左右的销售旺季。
在互联网上,与传统年货不同,一场硝烟弥漫的“文创日历”大战也在悄悄地展开。自2009年《故宫日历》重新出版拉开文创日历的序幕,文创日历市场的“卷”有目共睹,博物馆、媒体、文化机构纷纷摩拳擦掌,在个性化上连连出招,以期赢得消费者的心。然而,这只是文博文创产品近些年火爆“出圈”的一个缩影。
文创年货不断推陈出新,是“新”“老”文化激烈碰撞的结果,是新思想与传统文化交流的产物。精品文创年货接续不断地“破圈”,更能加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升温。
文创日历:“撕撕”有惊喜
若论文博文创产品为何“火”,与“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成为消费新势力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显示,文创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53%,其中“95后”占比达30%。
“Z世代”注重精神消费,愿意为兴趣“买单”,更注重文博文创产品的体验感与个性化。东方美学生活平台“东家”App在2022年举办了第八届“传家节”活动,汇聚了数万手艺人,包括优质匠人(传统手工艺、非遗技艺)、设计师、艺术家和品牌等。此前,据该平台数据显示,26-35岁用户占比最高,近四成;36-45岁用户超三成。艺术品与文创好物正在不断圈粉“Z世代”。时值新一年来到,“文创日历”大战又拉开了帷幕。
2023年的日历产品已经涌入市场,令人眼花缭乱。不少文博单位和文创企业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日历产品,价格在百元左右。这些热卖的日历大多个性鲜明、文化味浓,成为年轻人新年礼物的首选。
作为故宫博物院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故宫出版社的拳头产品,《故宫日历》已连续出版了13年,销量近500万册。《故宫日历2023年》以“玉兔迎春至,神州报喜来”为主题,封面源于其绘画藏品《梧桐双兔图》。此外,12个月的篇章页颜色均来自故宫博物院典藏文物的色彩元素,每个月开启一种新的色彩,仪式感满满。
据介绍,《故宫日历2023年》呈现了300余件不同朝代的珍贵文物,展现了吉兔纳福、玉兔迎春、喜结同心、龙凤呈祥、瓜瓞绵连等体现幸福生活的内容,用更多样、趣味的方式,展现紫禁城六百年来华美细腻的文化底蕴,让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徜徉在“宫里的世界”。
为了让日历中的文物“活起来”,《故宫日历2023年》还创新运用了AR技术,扫码封面《梧桐双兔图》之后,就可以沉浸式地体验古画的三维立体效果。
同样推出新年文创日历的还有苏州博物馆。其以馆藏《踏雪访友图轴》《八言行书联》为灵感,将雪景山水作为意象,以寄托岁寒明洁之意。
设计中,苏州博物馆放大“雪”在文人书画中的高雅意趣,并与“瑞兔”的形象交融,希冀以“瑞雪兆丰年”的美好意象,期盼新年得以时和岁丰、万物复苏、雪霁春来。苏州博物馆将馆藏文物与新年月历相结合的全新视角,带给人们关于癸卯兔年新的惊喜。
给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用新潮的方式理解传统的文化;给新鲜文创添入历史底蕴,用厚重的文化底色衬托新鲜文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当代文化的多姿多彩,是文创日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
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民俗掌故日历》则更像一本日历书。从2019年的第一版到如今的5.0版,上海辞书出版社一直致力于推陈出新。《民俗掌故日历》对中国民俗掌故做了全面的讲解,是一部日历,更是一部漫画书,充满了诗与远方的情致。《民俗掌故日历》通过极具设计感的视觉语言表达对生活的态度与主张,让简简单单的日历也能充满独特的人情味和烟火气,堪称一部全能的日历手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表示,如今的日历不仅是记录日常生活的载体,更是一种沉浸式体验文化的形式,现有的文创日历都以某一主题的文化内容做支撑,使购买者在每日生活中沉浸式了解某一文化内容或主题,传递的是文化情境和文化习得。
由敦煌美术研究所编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敦煌日历2023》则将人们对敦煌的喜爱融入日常。365日,日日相守。
《敦煌日历2023》选取敦煌的365个艺术切片:43幅尊像、24例纹样、41款乐器、34种建筑、25个民俗生活场景……有绿水青山气韵生动,也有一花一叶蕴藏禅意;有尊像的安然端庄,也有飞天的飘逸轻盈;有凤鸟纹、莲花纹等藻井图案,也有山间野兔、空中飞廉、衔枝孔雀等珍禽走兽;义嘴笛、箜篌、弯颈琴让妙音穿越时空,塔院、亭台、配殿、城阙等传统建筑富丽庄重;涵纳风、雨、雷、电的奇妙幻境,重现嬉戏、婚嫁、郊游、耕作的生活百景。
每页配以专家解读,《敦煌日历2023》将历史背景、传统文化、绘画技法与审美意趣融入其中,堪称一座能够近距离在书桌上欣赏的绝美纸上美术馆。
非遗新国潮:含“兔”量十足
兔年说兔儿爷。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兔儿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祝福。
为迎接兔年的到来,同时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融今文化原创开发的“纳吉兔儿爷六福组合”于年前开始线上预售。该组合包含6个兔儿爷形象,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吉象兔儿爷,寓意吉祥如意;醒狮兔儿爷,兔儿爷骑狮子,寓意事事如意;景麟兔儿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学业有成;福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寓意事业兴盛;还有传统的兔儿爷和兔奶奶,寓意吉祥如意,阖家团聚……
融今文化新的设计灵感,为传统兔儿爷增添了时尚色彩,同时也是非遗与文创、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颇受年轻人追捧。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0.8%的受访青年觉得近几年文创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了。对于文创“破圈”,67.4%的受访青年认为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足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引发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着“文化自信”。
发布会上,故宫博物院首次以生肖贺岁为主题推出《癸卯太和》个性化生肖邮票。该个性化邮票共计两个版式,成品尺寸均为265×400mm。邮票以“癸卯太和”为主题,主图使用“五福临门”和“贺”双主图,将传统图案“玉兔”和“祥云”作为边饰,在传统佳节传递“祝福”“贺岁”的理念。
一岁一生肖,一酒一丰年。近年来,发布生肖酒,则成为了各大名酒品牌的重要动作。基于此,百年糊涂酒与国家非遗技法强势联动,推出兔年生肖酒《裕兔呈祥》,传承匠心精神。
《裕兔呈祥》以“守竹待突裕兔呈祥”为寓意,诚邀“佛山石湾陶瓷艺术领军人”潘柏林先生精心打造瓶身。潘柏林采用石湾传统的“胎毛技法”,刻画出裕兔的机敏眼神与生动神态。
“胎毛技法”是动物陶塑中的一种特殊技法,又称“胎骨出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技法由元、宋时期翎毛画法演变而成,根据动物的特点和不同动作的瞬间,以不同的技法精细地创作出动物胎毛。活灵活现的裕兔蹲在竹子上,跃跃欲试,栩栩如生。
周边热卖:国货花式迎新年
“光是兔年红包的订单,就已经接近2000单了!”淘宝平台上,被评为“金牌卖家”的店铺“云木杂货”的店长丹丹表示,从上个月开始,店铺内就陆续推出印有卡通兔子的春节红包、祝福卡、生肖门贴、窗花等兔年春节系列新品,很受欢迎。丹丹介绍,这些兔年周边的均价在9元至30元之间,种类丰富,“每个顾客的需求不一样,有些人什么产品都会买一点,有些人就只单独买红包或者门贴。”
而两手捧起“GO兔HOME”礼盒的小勇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买到这么满意的新春礼盒。“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它的体积那么大,而且还能变成一个猫窝。”小勇购买的这款礼盒是“青松点”品牌新推出的兔年新品,礼盒除了外观形似兔子外,还有极强的功能性,是“猫奴”的首选。
近年来,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白酒产品收藏属性的衍生,生肖酒的热度节节攀升。除了上述提及的百年糊涂酒,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商家纷纷抢占生肖酒赛道,推出限量发售的“兔酒”。
2022年10月25日,五粮浓香癸卯兔年生肖酒在上海正式上市,也由此打响2023年生肖酒“第一炮”。“一方面表露出五粮浓香公司对这款生肖酒的价值自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商家对生肖赛道的认可。”成都一位商家表示,五粮浓香癸卯兔年生肖酒志在领航兔年生肖酒赛道。基于生肖文化,通过生肖纪念酒IP的打造,各大酒厂纷纷展现出紧跟时代步伐、引领酒类行业文化创新的国潮新风尚。
五粮浓香·癸卯兔年生肖酒发布
时隔半月,2022年11月9日,“瑞虎昌新运玉兔启宏福”茅台葡萄酒兔年生肖纪念酒上市发布会也于成都拉开帷幕。2022年,茅台葡萄酒迎来建厂20周年,在探索中国特色葡萄酒道路上实现了又一次创新式突破。
作为中国休闲食品连锁零售业的领导品牌,来伊份也赶在春节到来前,抢鲜预告2023“新鲜中国年”年礼盒,包括当季坚果礼盒“新鲜优果”,以及汇聚招牌美味的综合礼盒“幸福礼”,更有令人瞩目的中国航天ASES生肖联名款礼盒“优果世界风”。
台电科技也于近期推出传承系列U盘新品——台电兔年生肖U盘。该U盘将中国经典的玉兔登天元素和金镶玉传统设计融合到产品中,采用双面镂空雕刻工艺,提取“中国探月工程”里的探月卫星、玉兔号月球车等图案,融合多种中国传统纹理的复合纹理,展现满满的东方神韵,国潮风十足。
临近春节,老字号年货也走俏卖出了新年味。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很多老字号品牌开始玩跨界、做联名,打造网红产品。拥抱年轻人,让品牌“年轻化”成了老字号品牌保持活力的突破口。
从春节服饰到零食坚果,从老字号品牌到文创“新年货”,各种“国潮”年货的兴起,让即将到来的兔年春节更有中国味,更有中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