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的字典目前只有李范文老爷子的《夏汉字典》,某宝、某东、某当网上都有卖,无论1000大洋的完全版还是300大洋的简版都可以使用,如果你没有那么多钱买字典,那么就去百度搜PDF的扫描件,内容很全乎,唯一缺点是像素比较低。
在译名字之前,你需要竖立一个观念——西夏人翻译汉名都是用音译。比如说,你叫做【李海东】,你要把自己的名字翻译成英文,那么你应该翻译为【LiHaiDong】而不是【LiSeaEast】。同理,在翻译成西夏文的时候,也应该是音译。
可以肯定的是,姓氏都是音译字,而且一些常用姓氏都是固定的音译字,不会有一个姓氏好几个音译字的情况,但却存在不同姓氏用一个音译字的情况。
那么如何找音译字呢?
我们以翻译【毛泽东】为例。首先通过字典后面的拼音检字表,查【mao】【ze】【dong】三个拼音对应的字,领袖的姓名都有对应的字,查找起来还是很容易的。如果你的名字里有找不到的字,那么就找同音字,不要纠结于字不一样。
这里要注意的是,凡是带方括号“〔〕”的都是音译字,后面的四位数数码是对应的西夏文字号,可以通过查字号找到对应的西夏文。
如上图所示,【毛】有4575和5388两个西夏文音译字,【泽】有0411、1796和2419三个西夏文音译字,只有【东】有一个西夏文音译字。所以,你需要选择最合适的字来音译【毛】和【泽】。
通过对比,5388的西夏文是纯粹的音译字,没有多余的意思,可以用来音译【毛】,其他的字同理类推。
有时候,你也会遇到没有音译字的情况,但不要沮丧,在西夏文里还有一些从汉语借用的词,其发音和意思都与汉语相同。比如【东】的2012这个西夏文就是汉语借词。
综上,【毛泽东】可以用西夏文音译为
由于西夏语言一般没有鼻音韵尾,即没有【-n】和【-ng】,所以会遇到一些带韵尾的汉字是无法找到对应的西夏文音译字,比如【陈小春】的名字中【春】字就没有对应的西夏文音译字。
这个问题其实西夏文佛经中已经有了解决,通过使用一个发音为【ni】的字来代表【-n】的韵尾。比如明朝刻的西夏文佛经中有【宣德】的年号,就是用【苏】+【-n】拼音【宣】,用【斗】+【-i】拼音【德】。这里的拼音是明朝时期的汉语语音,与现在的汉语普通话发音不同。
于是,基于这一原理,可以将【陈小春】的名字音译为:
西夏境内民族众多,最主要的两个民族就是党项(自称“番”)人和汉人,党项人的名字比较有特色的,给人的第一感官很像日本人的名字。
党项人有自己的姓氏,一般都是两个字的姓,西夏皇室姓【嵬名】,这个姓是景宗元昊自创的,是最接近党项核心的意思。创造西夏文的【野利仁荣】姓【野利】,这个姓貌似来自契丹姓氏【耶律】。还有创作《番汉合时掌中珠》的【骨勒茂才】姓【骨勒】。
党项的姓氏大多都与自己所属部落有关,也有以地名或民族为姓氏,如【夜郎(伊朗)】、【沙洲(敦煌)】和【西壁(鲜卑)】、【回鹘】等等,甚至还有以节气为姓氏,如【冬至】。
此外,党项人也有单姓,其中不少是由汉人党项化后带入党项族群的姓氏,比如梁太后的【梁】姓。
党项人的姓氏大致可以罗列如下:
汉文史料中,党项人的姓名有音译的也有意译的,有时候同样的姓氏也会音译成不同的汉字,比如【野利】、【野力】、【拽利】是同一个姓氏,【没藏】、【兀臧】、【密藏】是同一个姓氏。
在西夏文《杂字》中收录了一些西夏人的常用名,比较好听的有【贺兰金】、【灵州贤】、【天都金】、【花女】,也有宗教色彩浓厚的名字,如【释家众】、【米勒】、【回回众】,还有辣眼睛的名字,比如【门口咒】、【迷丑】、【狗儿】。
此外,很多贫民,无论是党项人还是汉人,在取名字的时候也经常使用一些“贱名”,如XX猪、XX狗、XX犬等等。
关于如何把党项人的西夏文名字翻译成汉文,这个问题《番汉合时掌中珠》的作者【骨勒茂才】做过示范。在掌中珠的序言中,作者【骨勒茂才】将自己的姓氏音译,名意义。很多学者面对只有西夏文记录的党项姓名时,都采用骨勒茂才的这种译法。
《名侦探柯南》里的【毛利小五郎】的名字翻译就与【骨勒茂才】类似。【毛利】这个姓是汉字【森】的日语发音,而【小五郎】则是汉字直译,并未采用日语的音译。如果【毛利小五郎(森小五郎)】用日语音译的话,应该是【毛利考高录】,【骨勒茂才】用西夏语拟音音译的话应该是【骨勒利普】。
甘肃瓜州榆林窟29窟壁画中的女供养人题字中有供养人的姓名,按照如上译法,翻译为【褚氏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