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地名演变辨正

穆俊、陈新海、郑京辉发表于《廊坊日报》2021年12月9日第5版的论文《“廊坊”地名演变问题研究》,是多年来关于地名“廊坊”研究最深入、最翔实、最有学理性的一篇。该文在梳理廊坊政区地名沿革的基础上,分析“廊坊”地名语词书写混用及其原因,阐述“廊坊”地名正字演变,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材料十分丰富。其中,在论及“‘廊坊’地名正字演变”的第三部分,作者对地名“廊坊”进行讨论,指出廊坊地名起源主流观点有二:一种观点认为与后晋大臣吕琦有关、一种观点认为出自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县向此地移民才形成的村落之名。此文作者以为,“从信史的角度讲,在没有考古遗迹和实物的情况下,历史文献的文本记载能说明廊坊地名起源与吕琦有关。”对这样的结论,笔者持不同看法,以为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商榷与辨正。

对此说法,张洪英曾著《吕端籍贯与廊坊地名溯源》一文提出异议,他指出吕琦及其前后几代人均未见有定居幽州安次(唐末安次地处刘守光势力范围)的记载,吕琦早年随父居沧州,因全家遇害被安次人赵玉救出奔山西,生子吕余庆、吕端。此后,其家族主要生活在宋都——开封。仅因逃难之时,为躲避追杀,吕琦故意隐瞒身世谎称自己是安次赵玉之弟,故史家误将吕琦记为安次人。确实,查考现存当地方志,根本见不到与吕氏有关的建筑遗迹、墓葬、碑刻等实物及口传资料,张文所论有一定道理。而且从其他角度看,吕琦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五代纷争之际;其子吕端显赫之时,又逢宋辽对峙,两方以白沟河为界,安次正深处辽国境内,身为大宋显宦的吕氏宅院怎么可能“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即使有,也会完全被夷为平地,更不会有所谓“侍郎房”村名的产生和流传,而且这村名也确实于史无证。

穆俊等的观点以为,“廊坊最早的地名正字应该是‘郎坊’,而不是‘郎房,其起源与纪念旌表吕琦的侍郎坊有关,与其房屋无关。”笔者对之,持相反的观点。康熙《东安县志》记有都谏坊、联芳坊、进士坊、大司寇坊、孝行坊等25个,乾隆《东安县志》和民国《安次县志》分别记有18与17个,名称变化不大,但均没有“侍郎坊”。为什么其它地方能建有,而此地却没有?这说明一是吕琦在安次没有影响,根本没有建过;二是至明初就已被毁不存。这两者均说明,所谓廊坊最早的地名起源与纪念旌表吕琦的侍郎坊有关之说,不能成立。

对廊房胡同的记载还可以追溯到更早。明代嘉靖时期文人张爵著《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是现存第一部北京坊巷胡同志书,是研究明代北京历史、地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珍贵史料。书内在安富坊、日忠坊两处记有廊房胡同。万历时期,沈榜著《宛署杂记》除在卷五“安富坊”下记有“廊房胡同”,还在卷七“廊头”条下释:“洪武初,北平兵火之后,人民甫定。至永乐,改建都城,犹称行在,商贾未集,市廛尚疏。奉旨,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除大兴县外,本县地方共盖廊房八百一间半,召民居住,店房十六间半,召商居货,总谓之廊房云。”此虽是仅就宛平一县而言,但对廊房的介绍也较为具体清楚。

在明清时期,常把一个城邑划分成的若干区,称为“坊”。沈榜《宛署杂记》卷五记:“宛平人呼经行往来之路曰街、曰道,或合呼曰街道。或以市廛为街,以村庄为道。故设官有街道厅、街道房,不可胜纪,姑记其大者。城内地方以坊为纲,惟西城全属宛平,其中、北、南三城,则与大兴分治。”此书所记当时京师的宛平城区即分西城五坊、中城四坊、北城二坊、中南顺城门外二坊,廊房胡同所处的安富坊即为中城四坊之一。清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五记:“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天下编黄册,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可见,“坊”在当时是有特定内涵的,一般不会用于乡村。所以,作为较晚产生的乡村地名,可能被写成“廊房”,而不会被写成“廊坊”。

笔者同意廊坊城市历史的起点,源于清末1897年京山铁路的建成通车,正如刘化田先生所喻:廊坊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现存安次(东安)方志,康熙《东安县志》最早记载域内村镇。其卷二《地理志》依次记集镇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码头镇等13个,这是县乡最为繁华富庶的商业经济中心;坊里洪武初有44个,其中城内以坊名,有澄清坊和文城坊;至嘉靖四十三年缩为18个,城内仅存澄清坊1个;各类乡村庄215个,并无廊(郎)房。这说明,此村当时尚未形成。乾隆《东安县志》卷二《建置志》依次记廛市13个,其中单列落垡、码头镇等乡镇市集9个;村庄分东南路、东北路、西南路、西北路而记,数量已增至336个,第一次出现的“郎房”即属新增加的一个;后又记四乡,分别为安仁、崇福、惠化、常伯。此时的“郎房”,不在廛市和四乡之列,应该小而荒落。

但是,毗邻京师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廊坊的经济文化发展很难与其相分割,相反却被深深影响而带有鲜明的京畿文化特色。辽金以后,尤其是在明清两朝,廊坊域内的安次(东安)、固安、霸州、永清等地均曾直隶京师,属大兴府或顺天府,文化联系的紧密性深厚而广泛,从而使廊坊地名的演变也很易形成发展于其中。只有真正寻找到如此的根脉,所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少偏颇。

THE END
1.#展览推荐#亘古巨制煌煌文脉中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24-12-11 15:00 发布于 北京 来自 微博网页版 # 展览推荐#【“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 亮相国家典籍博物馆】2024 年 9 月 10 日,“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面向公众开放啦!本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https://weibo.com/1851477017/P4mPZmI0i
2.向海中国知名文博和科研机构在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综述创新传播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创新性发展)数字化“更好激发博物馆的活力·2024”12开展高端中外学术交流9孔子研究院等知名文博和科研机构有关负责人近日在北京出席一场论坛时表示。走进孔子“国家宝藏”通过对数字化资源深度的价值挖掘。 中英文。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中国国家版本馆https://bbs.9you.com/thread-974473-26643-1.html?a=lists&wapid=605706
3.在国博读懂文化中国:当百年国博遇到“文博热”澎湃号·湃客其中,“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示了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珍贵文物。展品从古希腊充满艺术想象的日常用具、精美别致的妆容服饰,到令人叹为观止的人体雕塑,再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公元前1世纪近5000年的漫长历史中,古希腊对“美”这一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58215
4.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将亮相首钢园——中国青年网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即将开幕,作为本次服贸会九大专题展区之一的服贸会文旅服务专题也将在首钢园1、2号馆亮相,将通过展览展示、论坛活动、成果发布、推介洽谈等,展示北京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文化服务贸易的最新举措和最新成果。 据介绍,本届文旅服务专题展包括“文化新引擎”“创意新生活”两大主题展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our.youth.cn/xw/202208/t20220826_13951058.htm
5.北京地标前门北京坊作为前门第一大商业街的新贵后来修建的北京坊绝对是此地的新地标在这里不但有电影院、书店、品牌店、咖啡馆还有很多知名餐饮、酒店这里逛上一圈不但能够感受古今融合建筑特点也能满足精神需求休闲放松买买喜爱的物品地下停车也方便公交地铁皆有#百年建筑#观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306117823?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6.北京四海龙知识产权中国文旅魅力闪耀全球,盛邀世界共赴精彩2024 年,中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旅游舞台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耀眼光芒,“中国游” 热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然山水宛如画卷徐徐展开。张家界的奇峰异石,云雾缭绕其间,仿若仙境遗落人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澄澈的漓江之水,倒映着两岸如诗如画的青山翠影,让人流连忘返。外国游客置身其中,无https://www.sohu.com/a/833848102_12203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