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再现视觉展演和具身实践:在线数字博物馆的文化记忆建构

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导致建筑和文物损毁,但万幸的是早在2008年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联名发起了MappingGothicFrance的项目,对包括巴黎圣母院在内的众多法国建筑进行了系统性的数字化保存,用户在其网站上可以看到完好无损的巴黎圣母院全景[1]。谷歌同样在2011年2月开发了GoogleArt&Culture的在线博物馆项目,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VR等方式在线参观来自全球的1000多家数字博物馆[2]。在我国,不少博物馆借助文物数字化建立了在线数字博物馆,并采用与新科技结合的方法(如网站浏览、APP下载、VR等方式)与受众建立联系。故宫博物院一直走在国内博物馆数字化的前列,“全景故宫”不仅能让网友观看博物馆全貌,还能够浏览到超清的文物仿真还原图。在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项目上线,全球网友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免费在线浏览30多个经典洞窟。百度百科数字博物馆也与全国200多家博物馆合作,借助百度的数字化平台,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在线浏览博物馆的文物。

博物馆带有天然的承载文化记忆的属性,当博物馆通过互联网空间和新型传播技术的再造后,由于用户接触到文物的方式和环境与线下博物馆截然不同,势必对其文化记忆的激活和理解产生差异。文化记忆是由扬·阿斯曼在哈瓦布赫的集体记忆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文化记忆是一个集体概念,它指所有通过一个社会的互动框架指导行为和经验的知识,都是在反复进行的社会实践中一代代地获得知识[3]。社会的互动框架与当时的社会境况、政治结构等有关,众多的媒介如文字、绘画、纪念馆、节日、仪式、机构等会进一步选择、组织和重述“过去”[4]。换言之,文化记忆是根据当下环境所进行的重构与再现。作为文化记忆承载媒介的博物馆,在数字技术环境的帮助下,从实体转换为在线数字形式,其文物的展现方式、参观者的互动方式以及与当下环境勾连的形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本文打算探究在线数字博物馆的传播如何影响和建构个体的文化记忆,具体来说从在线数字博物馆的文物传播与受众接受的动态互动视角来理解文化记忆如何被建构。

2.互联网技术下的形象再现:遮蔽与增强的技术实践

尽管互联网技术祛魅了传统博物馆的神圣权威,但是这也为传承文化记忆带来了困难。由于文物均被数字化为仿真图片或3D模型,这使得展品的物质实体与象征意义相剥离,网友只能面对一张图片,而无法通过线下的策展组合感受文物的历史意涵。但正因为这种物质与意义的分离,使得在线博物馆能够将不同时代展品通过重组、拼接、融合的方式,重新定义展品的意义,建立新的因果关系和叙事关系。这给数字博物馆在激活公众的文化记忆既可能带来消极的一面,也可能蕴含创新的叙事,具体来说有两种策略:遮蔽与增强。

但是,如果虚拟博物馆呈现方式能够结合新型技术,那么会增强了文物展现的表现力,有助于文化的在地性书写。例如故宫“名画记”中的《清明上河图》,点击进入后会听见这副画作所在朝代的市井嘈杂声,点击画面中的不同部分会呈现不同的背景声音,旁白作为故事的讲述者也能进一步叙述其具体背景故事。整个画面通过多媒体的故事呈现,用户沉浸在画面的故事叙事中,对于宋朝当时的情景做到了精细地书写,有利于用户形成对宋朝繁忙的市民生活的文化记忆并与之形成亲近感。

3.商业逻辑下视觉展演:“美”的文化记忆

博物馆关于“美”的视觉选择逻辑在其数字博物馆网站上清晰可见。例如故宫博物院名画记专栏中选择了《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和《胤禛美人图》三幅名画,画作内容多为秀丽壮阔山水、古代名士与宫苑女子。尤其以《胤禛美人图》最为突出,画作中共有十二位古代宫廷女士的图像,故宫博物院将十二幅画像人物分别做成十二个板块,网络参与者可以点击宫廷女官身上的饰品了解清代宫廷女性的时尚潮流,例如,“持表对菊”的宫女头上佩戴的“风帽”,对应的旁白解释为:“美人头戴风帽是清代流行的秋天服饰。”这种具有浓厚商业主义色彩的消费性话语在美人图中较为常见。不难想见,为了吸引更多的网络游客点击网站图片,增加流量,选择“看上去很美”的文物图片不失为优秀的商业策略,但是却忽视了文物的历史本真性的特点,那些“长相”并不优美的文物可能就被公众排除在个人的文化记忆之外了。

4.具身传播下的身体实践:“我”的文化记忆

我们除了用词语和形象保存过去外,很大程度上我们也会通过重新体验或者模拟当时的身体体验来唤醒积淀在身体中的文化记忆,因此,文化记忆本身也是能通过个人的身体实践来表达的。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中举例说明了记忆是如何在身体中呈现的[5]。他说,小学生在训练坐姿时,必须永远挺直腰杆、身体自然稍微往左前倾、身体与桌子保持一定距离等。这种培养乖孩子的方式被称作是“微型体操”,通过对身体的驯化以达到对“好学生”的记忆规范的传承。

受众在解读传播者的信息时存在三种形式,即霸权式、协商式和抵抗式。在线数字博物馆向网友传递经过重组与商业视觉筛选后的文物信息,当网友们面对这类信息时采取的是一种协商式的信息解码。一方面网络参观者接受来自“官方”的文化记忆重组,另一方面网友则通过身体的具身选择部分地接受文化记忆,并同时会保有自己选择文化记忆的权利,例如用户会主动选择浏览某些展品或者收藏某个壁纸。因此,两者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互动关系,互联网的技术特性给予了网络参观者建构“我的文化记忆(mymemory)”的权力,并通过身体实践来确定激活特定的记忆。

THE END
1.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承载厚重“‘文博热’下,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对在博物馆里了解中华文明、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知识的需求,是爆发式的增长。”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王溪说。 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博物馆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强文化供给力度,让更多优质巡展直达基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12/08/14660177.html
2.地评线徽评:守正创新,探寻博物馆的更多“打开方式”中华文明文“快速的技术变化正在世界发生。我们需要想想,如何影响更年轻的受众,如何把艺术和故事更好地传递给全球观众”“很多博物馆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空间已用完,需要再去寻找新的空间、新的机遇”……12月3日至4日,来自国外21家顶级博物馆和国内17家头部博物馆的馆长及代表汇聚上海,参加在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的M20+全球顶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JJ4GFCS40001A1UG.html
3.博物馆,哪些最“亲子”中工旅行原版动画场景真实再现 《穿长袜子的皮皮》《淘气堡埃米尔》……这些童话故事小朋友们都听过吧!瑞典六月坡儿童主题博物馆就是以童话故事为背景打造,据说其中很多布景都是林格伦生前亲自设计制作,原封不动地还原出了故事里描述的场景。 比如长袜子皮皮的房间,孩子们可以参观皮皮的厨房、走进皮皮的卧室,甚至还可以拽着https://www.workercn.cn/32885/201905/30/190530142036653.shtml
4.博物馆米仓山嘲再现产品名称:博物馆米仓山场景再现 产品特点: 应用场景: 产品介绍:签约方:四川盛世传扬展览展示工程有限公司。米仓山博物馆,位于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鼓城保护站内,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馆内珍藏有**Ⅰ级保护植物标本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Ⅱ级保护植物台湾水青 http://www.scyyyl.com/jdal/923294.html
5.上海电影博物馆八岁了,这场展览把《开天辟地》的创作嘲搬进了这一天,上海电影博物馆内,“光影颂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电影主题展”在馆庆日推出。展览在百年光影长河中,精选了一百部红色电影,摘取了一百句经典台词,化为展览的“血与骨”;同时通过数个小而精、小而美的红色场景再现,组成展览的“实与核”,一同带领观众穿越时空,在光影交织中感受党的初心。 https://m.jfdaily.com/wx/detail.do?id=377285
6.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2024年春节期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 ?北 京 ▼ 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 展期:2024年01月12日-04月11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 午门正殿展厅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和以波斯、阿拉伯为代表的西亚文明,一直是亚洲大地上最为灿烂的文明之光,如日月同辉。二者的相遇相知,不仅让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7.盘点2021年度投影十佳经典应用案例PjTime.COM工程案例历史博物馆向来是工程投影领域的一大攻坚点,许多品牌都曾在历史博物馆打造了各类经典的案例,作为国产之秀的索诺克本年度就在湖北荆州熊家冢博物馆打造了一个划时代的经典案例。 “北有秦皇兵马俑,南有楚王车马阵” 位于湖北荆州熊家冢博物馆内的楚王车马阵占地面积达8200平方米,以楚国八百年历史为背景,深入挖掘历代楚http://www.pjtime.com/2022/1/152728391636_all.shtml
8.奇妙博物馆再现历史影评电影网奇妙博物馆再现历史 当我们在博物馆里浏览的时候,眼前是许多令人大开眼界的展览品。我们禁不住会想:这些模型标本会不会突然活过来?自然历史博物馆有眼神狰狞的史前生物、凶猛的古战士,有早已消失的非洲丛林的动物,还有历史上传奇的英雄人物。这些都被冻结在一个时刻,无论时间怎样流转,它们都不会改变。https://www.1905.com/news/20070515/68685.shtml
9.一起探寻藏匿于台儿庄古城里的那些博物馆群落!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 由国家工商总局批准建设,是国内首家以展示招幌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分为序厅、坐贾门市招幌、行商市井招幌、传承华商精神4个展区。博物馆对运河沿线的一些著名的中华老字号进行了场景复原,并以此为载体,展陈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各式招幌500余件、招徕市声60余种,再现了过去京杭运河沿线地区,特别是台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518/01/1433596_836502853.shtml
10.50余件电影文物汇聚中国电影博物馆银幕光影再现百年党史画卷建党百年光辉历程,怎样以电影语言讲述?正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出的“永葆初心 砥砺奋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影影像专题展”中,可以寻得答案。50余件珍贵文物,100余部影片照片集锦,大量独家采访视频,从镜头前后、银幕内外,以“蒙太奇手法”等电影语言,展开一段波澜壮阔的党史画卷。http://dajiacha.net/mobile/show/id/KIlCqPcv=
11.博物馆中艺术嘲应用现状及应对《中国工业博物馆》内场景 总之,艺术场景展示,是一门集雕塑、绘画、灯光、材料、多媒体、互动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综合各种艺术形式达到立体写实的效果,生动、有趣地再现生活,展现历史瞬间。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15782866&efid=UkcrLYhqjFHMWC99FabOfQ
12.《博物馆条例》:十年磨一剑后盼立法评估政法生动再现的场景,“触手可及”的文物,让游客们置身于“活化”的历史中。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数字化技术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甘肃敦煌莫高窟静静矗立。几代敦煌人呕心沥血、接续坚守,保护着敦煌这颗http://www.lawnewscn.com/channel/content/2024-07/09/content_9020146.html
13.沿着运河来“旅游”,一馆说清楚隋唐大运河的那些事在博物馆二楼展厅中,游客可以走近从原洛阳棉纺织厂厂址整体搬迁来的隋唐时期粮食仓窖遗址,能通过搭造的新潭码头、南市等场景,“穿越”回隋唐时期,感受隋唐大运河沿线的经济文化;还能跟着墙上的古汴河河道剖面,观赏来自不同年代的沉积物,感受大运河的历史变迁的“时间密码”。 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526708820217954305
14.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营造策略P.M.视点资讯中心实景复现要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场景,进行或整体或局部的再现,通过活化那一时期的经典遗址或场景,给观众打造穿越时空之感。虚拟技术则是联通观众与文物、历史之间的桥梁,博物馆设置虚拟展览、虚拟游戏等场景,让文物及其承载历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了博物馆的收藏、展示、体验及教育等功能。http://www.pmmarket.cn/zxzx/P_M_sd/2022/0913/25477.html
15.《八佰》感人至深,老兵还原4天苦战细节苦守四行仓库,电影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身上绑满手榴弹的士兵大声报出自己的籍贯、姓名,一跃而下,用血肉之躯抵御侵华日军的攻击;深夜,少女杨慧敏冒着枪林弹雨,勇渡苏州河,只为护送一面国旗;数名士兵在四行仓库屋顶,前赴后继誓死捍卫国旗……不少观看了电影《八佰》点映的观众,都直呼“泪点满满,感人肺腑”。 https://www.xdkb.net/p1/11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