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再现与再想象——杭州博物馆“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访谈

二楼:引子,“行在”:边界与规模、南宫、北市,“再现”临安城,“山水间”:山、河、湖、海。

三楼:士大夫、商品经济、美学、都市生活、国际影响力、“再想象”临安城、文献区

图|“行在山水间”展览海报

受访对象

许潇笑

杭州博物馆副馆长,“行在山水间”策展人之一

源流运动:看到海报上写了“《汉书》云:‘天子以四海为家’,故所居曰行在所。”所以这是展览题目“行在山水间”的由来么?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展览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许潇笑:关于题目,“行在”由南宋王象之编撰的《舆地纪胜》中序言的一句引言,指代南宋时期作为都城的杭州即临安府,“山水”意指杭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暗指“宋代起南方城市的兴起”这一城市发展的历史特征。“行在山水间”组成的短语因此也具有一种“双关”的意味,对于不了解南宋时期杭州政治地位历史背景的观众,暗合了大众对这个城市的直观印象,对于有一定概念的观众则指出作为非典型古代都城的杭州特质。

展览最开始是一个命题作文,作为原定于2022年举办亚运会的重要项目,结合浙江省杭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文化工作方针,考虑杭州博物馆作为城市博物馆的定位,确定了“南宋视野下的杭州”这个主题,以及临安城考古为主要展示内容。

展览的内容组织,主要围绕“城”、看见“人”,以“京城”“山水城市”为核心概念,以考古发现为基础材料,展开叙述南宋临安城“城市设计”的特点(特定历史情境中,社会组织形式在特定空间即城市里的具体表现)。

展览分为二个楼层的展厅,分别对应二个不同的展示主题“临安城的历史与再现”、“临安城的历史与再想象”。

图|三楼主要展示城市具体空间之内的非物质的经济生活与精神生活,以士大夫、商品经济与世俗生活、美学、海外贸易等南宋艺术文化的高光点,铺陈今天对于临安城中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的想象。

整个展览关于南宋临安城的历史叙述与阐释脉络从三个层面展开(策展逻辑的三个维度):一是在中国古代城市研究视野下,以今天大杭州的地理范围对标南宋时期叙述的空间范畴,梳理南宋临安城址“本体”的考古发现(物证),及其对应的南宋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内涵;二是现代复原研究阐释下,“再现”南宋临安城,包括模型与数字模拟展示;三是以当代投射历史,用艺术创作表达对南宋临安城的“再想象”。

源流运动:与一般展览的单元式大块切分不同,这个展览采用了15个主题式的小标题,这样碎片化的呈现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是不是还有隐含的展线设计?观众能读懂策展人这些有意为之的设计吗?

许潇笑:整个展览还是有单元板块的设置的,只是在参观顺序(内容排序)上,给到了观众一定的选择空间,例如二楼与三楼设置的双入口,前者对应正叙与倒叙、后者对应单元内容关系的平行关系。

3楼的“再想象”部分采用的是5个组团的概念即5个“高光点”进行了内容组织,5个单元部分之间的内容逻辑是平行的(无论观众先看哪个、打乱了次序,也不影响对于展示主旨的理解)。

图|“考古出土物证”具有很强的在地对应性,因此主要在2楼以“再现”为主要阐释手段的内容中展示。

图|“馆藏文物物证”具有很强的内涵发散性,因此主要在3楼以“再想象”为主要阐释手段的内容中展示。

2个楼层展厅各有1个“中心空间”即展示内容的“中枢”(2楼的临安城城址数字模型与3楼的西湖繁盛图动画长卷),分别串联2楼部分的2大单元以及3楼部分的5个组团——这2个“中心空间”在内容展示的选择上,也考虑选用了观察城市/空间的不同与对称视角:城址数字模型是“鸟瞰”的视角、西湖图则是“散点”的视角。这也是展览在内容组织与空间布局的安排上,用展示空间去呼应、投射城市空间的一种尝试。

图|二层“中心空间”

图|三层“中心空间”

图|内容与形式形成完全对称的2个入口。

图|参观入口发给观众的手环,上面的贴纸1127/2022可以撕下来贴在选择的那个入口处。

“观众能读懂策展人这些有意为之的设计?”我从来不认为也觉得不需要观众来了解策展人的所有意图。策展意图是展览组织的工具与方式,并不是目的,就像一盘好吃的红烧肉,高明的厨师自然有自己的配方,大部分食客能全身心品尝就好,况且不同食客口味不同,也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要去肯定一种策展方式,就像同一个展览不需要得到所有喜爱一样。

例如,2个楼层的展厅在展陈氛围环境上完全不同,白与黑、冷与暖、美术馆与博物馆、强调文献与侧重装饰,这些展陈视觉语言的表达手段(包括色调、图像、展品与图文的位置关系等等),属于非文本化的展示要素,从策展意图上是去对应“再现”与“再想象”2个不同空间主题的;在2楼部分的“南宫”用了红色地毯与光色、“水”的部分用了蓝绿色的地毯与光色,以及“风声”“蝉鸣”“鸟叫”“流水”“宇宙音波”等环境音,与展示内容都有特定联系,是有意选择的。但是所有的这些,观众是否注意到以及理解的是否“正确”(和策展人想的一样),我觉得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些所有加起来的整体的叙事空间,有没有构建起一个叙事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观众可以在其中生成自己对于展示内容的理解、观想,甚至可以是无法用明确的言语表达的感受,这才是对于评判策展与观展之间关系的更加值得深入探讨与尝试的方向。

图|这次在展览内容与形式的转换中,将“文本”进行了“非文本”的转化,特意而为制造一种“文本景观”,如“山水间”单元标题用核心展品“舆地纪胜”的内页(出现几个重要景物的)营造了一个小的沉浸式空间。三楼则主要以这个为核心的设计语言,5个板块各自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对应不同的主题内容,由内容组提供了如历史文献中所记载的大量的店铺与生活类商品的名称、勾栏瓦舍的名称与戏文、理学的主要人物与思想观点等等。

源流运动:我注意到,从北馆到展厅一路,都有带着一系列疑问的易拉宝进行指引,比如“为什么一种建筑用砖要以食物来命名?”“作为消费中心的临安城里,可以买到哪些高端进口商品?”等等,让观众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到展厅中去寻找答案。这是一种与观众的互动形式吗?

许潇笑:设置的这些问题是作为一种引流的方式,引导观众至展厅(因为杭州博物馆临展厅的位置十分偏僻),这些问题的本意是引起兴趣与好奇,不是为了让观众去找答案的,就是知不知道答案并不重要,所以这些问题并不是用于“互动”的。

源流运动:在展览中是如何体现“古今空间重叠”这一特色的?

许潇笑:展览中用的所有的杭州地图都是在2010年代的杭州矢量地图上标注临安城的城址范围与遗址遗迹点,并且作为贯穿2楼部分展厅的重要线索;在临安城城址数字模型的“下”(展台底图)与“上”(展台上方的镜面)上用同一张杭州城与临安城叠加的总图去呼应;还有沿用至今天的南宋街道坊巷名称的对比;以及在3楼部分的中心空间用一张18米长的、今天杭州城的影像作品与西湖清趣图的动画长卷的并置,去表现“古今重叠”的概念。同时,最重要的是,观众本身就是带着对今天城市的印象走进展厅,观众脑中的杭州城与展示对象的临安城就是最大的“古今重叠”——这个点是在展览策划中始终贯穿的,每个展示点的呈现,展项表现的依据都是“观众看到的、了解的今天的杭州城是什么样子”,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按照今天的地理坐标、街道名称以及历史对象的称呼,我们对所有的考古遗址遗迹的名称全部进行了修订(原来的遗址名称许多都掺杂了当时考古项目立项的称谓,而杭州城的快速变化,许多称谓已经不再使用与适用)。

图|地名中的南宋临安城

图|观众本身就是带着对今天城市的印象走进展厅,观众脑中的杭州城与展示对象的临安城就是最大的“古今重叠”。

展览的海报与宣传视频比较集中、浓缩地表达了“古今重叠”的概念。前者的展标图形设计,就是用了古今地图的拼贴,表现临安城考古地层叠压的概念,后者拍摄的是各个遗址遗迹对应的2021年7月的地面上的实景,穿插遗址现场照片与出土物、文物的照片。

源流运动:其他考古遗址类的展览都是以展示遗址的出土文物为主的,这次的主题是“临安城”。城市考古遗址往往体量巨大,又不可移动,如何在有限的场地中,向观众展现整个城市的考古现场?您在策展中做了哪些方面的有益的尝试?

许潇笑:展览的叙述与阐释对象是临安城,不是考古工作,所以“展现整个城市的考古现场”从来不是这个展览的展示目标。

关于考古内容与出土物的展示,对于前者进行了梳理与表述上一定程度的改写(减少术语艰涩感的改写,只是这次展览中的改写做的还不够),根据遗址点的重要程度进行了一定内容的删减,对文本文字进行了内容上的分层(考古发现、历史沿革、价值阐释的3个层次)与视觉上的阅读分层(加粗、放大、换行等)——这是对考古内容解读的可读所作的努力;对于后者即考古出土物的展示,主要是对碎片化的出土物证进行了组团(建筑构件等与城址直接关联的进行组合,并用深灰色的积木,陶瓷器等与生活关联的进行组合,并用浅灰色的积木),重点遗迹采用了不同模型(结构示意类、遗址现场的等)。同时,选取了考古现场的照片与部分遗迹平面图等专业考古图,在展厅中布置为大画面,增强展示现场的“在场感”。

除此以外,大量的其他信息以隐性展示的方式链接在展厅空间中,包括每件展品的详细解读、部分重点考古出土物的动画展示、知识点组团的多媒体查询、专家学者的口述采访等。

图|小组标题体现现代城市的理解与概念

图|重要遗址的示意模型

图|遗址现场的大画面与嵌套的出土物组团

图|视觉分层的遗址解读文字

图|考古对象的原理结构的线描动画(图中为临安城的饮水设施)

源流运动:您怎么理解所谓的考古类展览?

图|以“山”部分为例,“寺庙与佛教”小节中,从灵隐寺法堂遗址的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中灵隐寺建制沿革的梳理(重点介绍南宋时期的灵隐寺)—其他重要的佛教寺庙(城中与城外)以及南宋佛教文化。整个2楼部分考古为主的展览内容,涉及57个遗址遗迹点,都是以这样的逻辑作为内容展开的基本构架。

源流运动:展陈中含有大量文字信息的考古遗址解读,是有意为之的设计吗?

更大的一个考虑是,现在的博物馆观众已经不同于十年前的状态,我们的观众在不停的升维与进阶,展览需要有能力给到观众不同阅读“深度”的选择,同时进一步的培养我们的观众,展览不是“娱乐快消品”,是可以细细看、反复看,那么是不是“网红展”也不值得我们博物馆人如此焦虑和执着了。

THE END
1.打造多元魅力释放博物馆活力综合要闻近期,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完整展示了距今3900年至4300年的陶寺文化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形态,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程的重要支点。无独有偶,今年新开的博物馆属实不少,北京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浙江衢州的中国清水鱼博物馆、湖北荆门的苏家垄遗址博物馆……博物馆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记忆https://www.hrbtv.net/folder963/2024-12-07/978079.html
2.文化中国行当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12月3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访活动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国博要接待观众2万余人,其中有超6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 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是惊喜,但绝不是意外。随着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https://www.gstv.com.cn/jgn/DF8944DF1458464990B0E625C37F381E.jhtml
3.有奖活动率土x博物馆宝物全民共创各位主公,《率土之滨》即将和三家博物馆开展联动,以宝物为载体再现博物馆馆藏的珍贵文物,让这些历史瑰宝在率土的广阔天地中焕发新生。 除了视觉上的再现外,我们还想诚邀各位主公结合你们对率土以及历史的深刻理解,参与到这次联动宝物的细节设计中!我们为您准备了虎符奖励,在宝物正式实装进游戏时还会将您的角色昵称镌刻https://m.ds.163.com/article/672d7e255aaebc5c8bece5db/
4.上海博物馆东馆 10:00~18:00 17:00后停止入场,基本陈列免预约,除国定节假日外,周二闭馆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 更多 人民广场馆 9:00~17:00 16:00后停止入场,参观需预约,除国定节假日外,周一闭馆 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 文创商店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店 上海博物馆东馆店 浦东机场T1航站楼专卖店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
5.昆明花之城介绍3.天香传奇馆---怡美天香品牌博物馆(再现凡尔赛宫) 怡美天香品牌博物馆规划面积3923㎡,定位为怡美天香品牌的体验式广告、化妆品卖场的序厅。共设置“云南自然资源文化区、法国护肤文化区、怡美天香品牌形象展示区”三大主题,通过情景小品、体验互动、图文展示等方式,让游客在轻松愉悦游览过程中建立对怡美天香品牌的认http://www.yneyou.com/picshow/?article-2547-00-88.html
6.博物馆介绍时任中国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盛赞这一创举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中国紫檀博物馆将继续以保护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全方位高水平地展示紫檀艺术魅力,再现中国传统家具的辉煌!http://www.redsandalwood.com/bwgjs
7.首都博物馆本期专题“博物馆陈列展示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既有年近九旬的周士琦先生,凸显了老一辈博物馆人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不懈追求,又有诸多年轻人,体现了博物馆新生代对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最新思考。 博物馆陈列展示,是聚焦珍宝,还是阐释历史?是赏心悦目,还是人文关怀?是以物为主,还是以人为本?是作品,是项目,还是可以引https://www.capitalmuseum.org.cn/xsyj/ztjs202004.htm
8.展陈介绍中国地质博物馆烟台馆烟台自然博物馆展陈介绍中国地质博物馆暨烟台自然博物馆共设13个厅馆,包括主题序厅、地球厅、矿产厅、黄金厅、化石厅、生物厅、根雕艺术馆、观赏石馆、甲骨文与王懿荣馆、美术馆、内画馆、四大名著根雕馆与文房四宝馆。馆藏各类藏品近万件。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精品展厅推介:烟台自然博物馆—走进矿产厅 + 查看详细 主题序厅 http://ytnm.jiaodong.net/zcjs/
9.公司介绍公司介绍COMPANY郑州旭日青铜博物馆于2017年2月正式免费对外开放。是郑州市唯一一家青铜器专题非国有博物馆。博物馆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政通路升龙国际一街3001号,总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其整体布局由五个展厅组成,是一个以展示、保护青铜器为主的博物馆。本馆收藏的青铜器文物,自夏商时期以来,贯穿各个时期,形成了http://www.zzxrqt.com/gsjs
10.本馆简介中国海盐博物馆简介 盐城中国海盐博物馆于2006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专题博物馆,坐落于盐城市区古代著名的人工运盐河——串场河与宋代捍海名堤——范公堤之间,占地面积6万㎡,主体建筑面积1.8万㎡,建筑外观以银白色正六面盐结晶体造型点缀,宛若串串盐晶散落串场河畔。2008https://www.chinahymuseum.com/list/31.html
11.印象派150年奥赛博物馆:再现印象主义首展名作艺术评论澎湃新闻印象派150年|奥赛博物馆:再现印象主义首展名作 150年前,1874年,莫奈、雷诺阿、德加、莫里索、毕沙罗、西斯莱等31位艺术家决定摆脱官方“沙龙展”的束缚,自行举办展览。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场名为“无名画家、雕刻家、版画家协会展”的展览在巴黎开幕。这一展览带来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宣告了“印象主义”的诞生。他们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60687
12.贵州博物馆概况3.能介绍一下昭陵博物馆展示的壁画吗? 昭陵博物馆墓室壁画采用墓葬结构复原的形式进行展示,完美再现了墓葬壁画的场景。 4.李贺诗中“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中“肉马”指的是战马吗? “肉马”是肥马,不是战马。 5.如何在展览中“让文物活起来”? https://www.gzmuseum.com/gbjt/202204/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