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纤维是如何成为五彩缤纷的布?
发表于:2015-02-1218:26:40浏览:6140次
纺织娘坐花房
不纺线晒太阳
纺织娘卧香堂
不纺布赏菊黄
秋日凉冬夜长
赶紧去缝衣裳
童鞋们,听到这首童谣,大家就知道博雅本周带大家参观的是哪家博物馆了吧?没错,就是上海纺织博物馆,不要以为这里只有各种布料和衣裳的展示哦,从古代人类的起源到现代高科技的应用,纺织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奥秘哦~“神奇的纤维”是如何变成“五彩缤纷的面料”?各种纺织品又是如何应用到“上天入地”等领域的梦幻世界?这一切完整的产业环节,就在上海纺织博物馆给你启迪。
博雅君先提出几个问题,童鞋们跟随着博雅君的问题,一起去探秘一下这个神奇的博物馆吧!
问题一:古代人的衣服是怎么做的?
来到二楼的历程馆,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原始时代的微景观,几个男人席地而坐,手里拿着很粗的木针在缝皮草做衣服,一个女人手里拿的是麻线,那个时候没有纺织机器,人们穿的衣服是动物的皮,然后用很粗糙的缝补方式将其缝合。木针就是后来我们使用的针的鼻祖,在微景观前面的两条甬道里就展示了原始时代的木针和残留下来的布料。
问题二:纺织博物馆为什么有陶瓷,跟纺织有什么关系?
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吧,纺织博物馆为什么有陶瓷呢,同学们仔细看看陶瓷外面,有没有像布一样的纹路,这可不是因为它像布才展示在这里哦。远古时代是没有陶瓷拉胚机,做陶艺要固定住就要用到麻布,固定好之后放到火里面烧制,麻布就会被烧掉,而陶土就会被固定成为人们想要的那个形状。
问题三:黄马褂为什么不是金黄的?
再往前走大加就会看到通过场馆中央的漳缎机。当年的漳缎是宫廷贵族制作服装、鞋帽及装饰的面料。漳缎机的出现是因为原始的织造过程需由挽花工和织工两人上下配合,相对成本较高,一般的顾客消费不起,所以才有了这种工艺复杂的漳缎机,堪称手工织造中的最高水平!
漳缎机对吗展示的是晚清正三品官员和夫人的便装以及一个黄马褂,清帝国除了皇帝穿的龙袍,最上等的褂子非“黄马褂”莫属了。但是大家仔细看,这个黄马褂并不是古装戏里面的那种金黄色,有点土黄,看起来像赝品,其实这才是真正的黄马褂哦,因为古代只有皇上才能穿上金黄色,其他的人是不可以穿的。
走进近代馆里,仅女士旗袍就能看花眼。有民国时期的旗女之袍、上世纪30年代的暗红花叶蕾丝单旗袍、40年代的藏青女学生镂花单旗袍……仿佛穿越到了张爱玲的小说中。童装区的服饰也十分有特色,得仔细品才知里面的深意:比如在未成年男子的服饰上绣文曲星,那是望子成龙;在女童帽上缀以小剪子和小尺为饰,便是鼓励女孩子要精于女红。
大家看看这幅图,上面六件衣服,猜猜哪些是男人的哪些是女人的?左边是男?右边是女?错啦,其实都是女人的,因为男人的袖口里面是要放银票等物品的,所以袖子会做的很宽大,这些衣服的袖口都是比较窄的,所以都是女子的衣服,在衣服旁边的口袋里会放一些刺绣的线。
二楼历程馆还有更多的秘密等你来探索哦,大家带着博雅君的三个问题,来探索更多的问题吧!三楼是纺织的科普展区,不少纺织的秘密就在此科普,当然还有一件镇馆之宝,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神舟7载入飞船上的宇航服,现存就2套,其中一套就在纺织博物馆展示!
问题四:宇航服有哪些秘密?
这套衣服一共只有2套,1套衣服可是价值380万哦,在纺织博物馆展示的这套是地面练习服,在此之前,宇航员是要抽签决定哪套是地面练习专用,哪套进入太空用。宇航服用来保护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的宇航员,如果不加特殊的保护,人是不可能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生存的。太空的寒冷瞬间可冻结皮肤、太阳的炙热又可引起严重的烧伤、失去大气层血液就会沸腾、人缺氧一会儿都不行,这些恶劣的太空环境意味着人如果没有穿上特殊保护的宇航服,很快就会死亡。穿上这套宇航服不仅可以给人体一个舒适的环境,还可以将人体的汗液等吸收,进行净化处理,变成纯净水。
问题五:空气能合成纤维吗?
倒进雪白的牛奶,转眼间便吐出一幅幅柔软的衣料……这似乎是异想天开的神话,但如今确是纺织专家们创造的人工合成羊毛的新工艺。看来十分奇妙,其实原理并不复杂,将牛奶脱脂后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使液状乳汁变成透明的胶质,再抽成丝,就可制成人造羊毛,用1千克人造羊毛可织出3至4米的毛料。在这里你也可以看到,石头、石油、大豆、珍珠、牛奶等等很多奇怪的原料,经过合成都可以变成纤维。那么空气能够变成纤维吗,如果合成条件都达标,空气也是可以合成纤维的哦,是不是很神奇啊。
今天博雅君就给大家提出这么几个问题,同学们以此为线索,自己亲自去探索一下吧,用你独特的视角发现更多纺织的秘密吧!参观完纺织的秘密,来看一下本次临展给大家带来的视觉盛宴吧!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蒙古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火焰,是中国民族服饰大观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是一座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流动博物馆。欣赏蒙古族争奇斗艳的服饰,是一次全新的美的检阅、美的旅行、美的熏陶和美的感悟。一个风餐露宿居无定所视天地为家园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以服饰与自然和谐,以服饰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以服饰诉说着至真至美的博大情怀,这是何等的坚韧与自信!
在近千年的游牧文明发展过程中,吸纳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艺术的精华,成就了蒙古族科尔沁、乌拉特、巴尔虎、扎鲁特、阿拉善和硕特、翁牛特、布里亚特、巴林、察哈尔、鄂尔多斯、乌珠穆沁等十一个部落既和谐统一又独具特色的服饰造型。从单纯的实用功能上升为情趣,上升为审美,沉淀为民族的集体意识,沉淀为民族的精神内涵。
参观完二、三楼后,不妨来到底层的科普馆,亲身体验一下织布、印花、刺绣、首饰DIY、盘扣这些活儿。还可以在一旁的计算机上拍张照,利用专业软件为自己搭配一套服饰,想穿古代的、近代的、少数民族的,都任你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