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重庆一共发现了多少种恐龙吗?12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徐星来到重庆自然博物馆,用一场名为《中国恐龙化石大发现》为主题的讲座,揭开了谜底——截至2024年12月,重庆市境内已经出土命名的恐龙种类数量达11种。
▲重庆恐龙地图。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究竟这些恐龙分布在哪里?生活在亿万年前的它们真的消失了吗?在徐星的娓娓讲述中,中国恐龙的故事一一呈现在听众们面前。
“恐龙之乡”重庆一共发现并命名了11种恐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来渝开讲《中国恐龙化石大发现》。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重庆究竟出土了哪些恐龙明星呢?
1976年,永川出土了迄今为止亚洲最完整的大型肉食性恐龙化石——上游永川龙;
1977年,江北出土了剑龙家族里的“小不点”——江北重庆龙;
2022年,云阳出土了亚洲最古老的剑龙——巴山龙;
2024年,黔江出土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个鸭嘴龙类恐龙——长生黔江龙……
而随着世界上最大的侏罗纪单体恐龙化石墙在云阳被发现,更多的恐龙家族新成员有望在重庆陆续被发掘。
为何重庆会有这么多恐龙相继出土?
恐龙并未消失它们仍然生活在我们周围
亿万年前称霸地球的恐龙,真的彻底消失了吗?
在讲座中,徐星用自己多年的研究现场回应了听众们的好奇心——按科学定义来讲,现在的地球上生活着至少一万种恐龙,它们就是在6600万年前的大灭绝中生存下来的恐龙家族鸟类支系。
徐星说,这并不是随口一聊的笑话,而是经过了科学家们长达百余年的严格论证。
在演讲中,徐星展示了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发现的珍贵带毛恐龙化石,这些化石不仅形态上与某些现代鸟类惊人地相似,更重要的是,它们揭示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关键证据。
那么地上跑的恐龙究竟是如何演化成翱翔天空的鸟类的呢?
徐星说,最初的恐龙确实是在地面生存,后来它们开始慢慢转移到了树上,然后演化出了四个翅膀。随着前面的翅膀越来越发达,后边脚上的翅膀慢慢退化,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鸟类。
用好奇心点燃孩子们科学探索的热情
作为我国发现恐龙新属种最多的古生物学家,徐星为何还要在百忙之中来到重庆给孩子们讲述恐龙的故事呢?
在讲座中,徐星身体力行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用好奇心点燃孩子们科学探索的热情。
徐星的讲座,从头到尾都在抛出和回答着一个个关于恐龙的问题。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探寻恐龙的世界并不轻松,尤其是寻找恐龙化石的过程,不仅充满挑战还需要极大的耐心。徐星在讲座中多次对孩子们强调:“科学的发展正是在不停地试错中进步的。所谓的科学家精神,就是不断传承,老一代传新一代,去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崇敬与传承的期许,激励孩子们勇于尝试,敢于面对失败,不断在试错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