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文脉·探访鞍钢工业遗产重生——记作为工业遗产的鞍钢大白楼

鞍山文脉·探访鞍钢工业遗产重生——记作为工业遗产的鞍钢大白楼

大白楼,位于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正门内500米,它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记录着鞍山工业从硝烟中崛起的辉煌记忆。这座建筑,历经战火、动荡与重生,如今仍巍然屹立于鞍山的钢铁脉动中。从1933年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的落成,到1948年鞍山解放的最后战场,再到新中国成立后鞍钢的全面复工,大白楼在九十多年的时光里见证了鞍钢的每一个关键转折。它不仅是鞍山解放的历史丰碑,更是中国钢铁工业从风雨中走向强盛的永恒象征。

从殖民遗产到解放象征

1933年建成时,它被称为“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是当时昭和制铁所的办公楼。

1937年12月1日,按照当时伪满州国皇帝爱新觉罗·博仪颁发的403号“敕令”,鞍山实行市制,正式建立鞍山市,成立伪鞍山市公署,建市的第二年再次制定了“鞍山都邑计划”,日本侵略势力进一步扩大,日本侵略者制定了鞍山30年远景发展规划。鞍山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但蒙上了浓重的殖民主义色彩。日本侵略者居住在条件优越的铁东区,享受电灯、煤气和自来水,而中国劳动人民却被迫居住在条件恶劣的工棚区内。《鞍钢志》记载了鞍山置市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38年6月25日,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到昭和制钢所视察,来到当时的本社事务所办公楼,也就是大白楼。

据《鞍钢史》记录,1943年,昭和制钢所年产钢84.3万吨。当时,全中国的钢产量才92.2万吨,东北地区86.9万吨,几乎全部是昭和制钢所生产的。当时,中国年产生铁180.1万吨,东北地区170.2吨,仅昭和制钢所就达130万吨。从1918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从鞍山地区掠夺我国钢铁资源超过1000万吨,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是要在鞍山建亚洲最大的钢铁企业。在殖民时期,鞍山作为资源丰富的重工业基地,成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扩展势力的关键区域。

1946年4月,国民党嫡系部队新六军占领了鞍山,并接管了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成立了鞍山办事处,处理接收鞍山地区23处日伪工厂的事务。同年10月1日,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大白楼成为其机关办公楼。

然而,真正让这座建筑进入历史舞台中心的,是1948年的鞍山解放战役。1948年2月19日,东北解放军第六纵队和第四纵队十师对鞍山市国民党军队发起猛攻,国民党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师部在解放军的压力下,由市区向大白楼溃败。大白楼成为敌人扼守鞍山的最后阵地。2月19日晚,在大白楼内,生俘敌师长胡晋生、副师长罗宇衡,余者全部投降,至此鞍山宣告全部解放。

在鞍山解放的前几天,由于战事的加剧,局势变得异常紧张,资源委员会鞍山钢铁有限公司的几个协理集中在大白楼办公。1948年2月18日早晨,台町住宅区的居民几乎全部涌入厂区内寻求避难。据杨树棠的儿子杨鞍生回忆,当时协理杨树棠兼任铸造所长,铸造所下辖三个厂长,平时在大白楼办公。当天上午,几位协理在大白楼内忙于为员工发放工资。就在这时,国民党52军25师因战事急迫,将司令部从钢铁研究所迁移到大白楼,强行驱逐了楼内所有人员。工资发放到一半时,战斗声已愈加临近。伪市公署也撤退至大白楼,发工资的技术人员只能转移到厂区中心位置,大约是后来的小型厂附近的一座办公楼,继续进行工资发放工作。直至2月19日,他们才被解放军找到。

鞍山解放不仅是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军事胜利,更标志着工业的复苏。作为当时鞍钢的核心指挥部,大白楼见证了鞍钢从战火的废墟中重建的全过程。战后,这座建筑经历了短暂的修复,成为鞍钢重建的重要基地之一。

奋斗的故事

东北全境解放后,于1948年底,成立了鞍山钢铁公司。杨树棠作为一名资深技术干部,重返鞍钢,开启了他与大白楼的新篇章。解放后的大白楼迎来了它的第二次生命。1949年,鞍山钢铁公司正式接管昭和制钢所的遗产,迈出了新中国钢铁工业重建的第一步。而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一批为鞍钢贡献力量的杰出人物,杨树棠便是其中之一。

王之玺被调至计划处担任副处长,杨树棠担任制造部总工程师,负责包括机修总厂、中板厂、轧辊厂、铸管厂在内的多个部门;邵象华担任炼钢部总工程师,李松堂担任轧钢部总工程师,毛鹤年则任动力部总工程师。其他部门的总工程师也由原来的所长担任。制造部主任为王金栋,副主任为陈达。由于日伪时期技术人员稀缺,中国工人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因此,杨树棠不仅参与鞍钢的修复工作,还承担了在小平炉上培养炼钢工人的任务。

鞍钢的修复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重要的技术、设备和材料被破坏或劫走。然而,幸好在解放前,运到关内的一套完整图纸资料为恢复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持。北京和天津已解放,天津的图纸资料被迅速运回,为鞍钢恢复奠定了基础。

为了快速恢复生产,党和政府号召全市人民献交器材,支援鞍钢。工人们积极响应,场面热闹非凡,锣鼓喧天,红旗招展。工人们创作了一首打油诗:“工厂就是咱的家,穿衣吃饭全靠它。过去受苦又受罪,拆卸零件往家拿。今天翻身做主人,恢复生产想办法。破坏的机器要修好,爱护器材多献呐。献,献,献呀!干,干,干呐!开动机器隆隆响,抡起铁锤当,当,当!”这首诗真实地表达了工人们的热情和决心。工人们全心投入,争分夺秒恢复生产。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杨树棠。在恢复工作中,他和制造部的工人们一起努力,很快修复了两座10吨的固定式小平炉。

1949年7月9日,举行了盛大的“鞍钢开工典礼庆祝大会”。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为鞍钢赠送的“为工业中国而斗争”贺幛高悬在大白楼上,广场上两万多名职工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时刻。

1950年10月,东北工业部向鞍钢下达了为抗美援朝前线生产军镐的任务。公司经理和东北工业部对这一任务极为重视,并提出了“军工第一”的生产口号。接到任务后,生产处召集技术处、技监处、检验室、重机厂等单位召开紧急会议。由于鞍钢锻造设备严重不足,杨树棠根据抗战时的生产经验,即“以铸代锻”生产军镐,这一建议得到了领导的批准。决定由重机厂四分厂(即后来的机械制造公司铸钢厂)负责生产。这一“以铸代锻”的做法后来成为了当时鞍钢自主研究的著名的技术革新。

1950年,毛泽东主席提出鞍钢不仅要生产钢材,还要培养人才。从1957年至1985年,鞍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单位输送了48866名管理干部、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累计,鞍钢支援全国各地干部和技术工人的人数超过5万,并为各地培养了超过11万名干部、技术工人和实习生。大白楼见证了这些管理干部和技术干部的成长和发展。

杨鞍生第一次进入大白楼是在1972年因工作调动而进入楼内。对于杨鞍生来说,大白楼不仅是他父亲的办公场所,更象征着父亲为国家钢铁工业奋斗的热血岁月。杨树棠多次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讨论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他的努力为鞍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鞍钢的指挥中心,大白楼在鞍山钢铁工业的迅速恢复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无论是技术攻关、设备维修,还是生产调度,大白楼都是核心枢纽。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新中国工业化的象征。

守护与传承

鞍山钢铁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行政管理总监刘喜东,跟大白楼打了几十年交道。他对大白楼的了解和维护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甚至能随手画出大白楼呈山字型的外形图及各层平面图。最初,大白楼是一座三层建筑,最初的三层建筑在1953年进行了接层扩建,因原有屋面结构的技术处理,如今的大白楼的三楼和四楼楼梯踏步上存在着明显不同。三层以下为混凝土框架结构,而四楼在扩建时为了防止建筑超重,均采用了木质结构。楼体的外墙也能明显看出新旧砖的区别,四楼的白砖与原有墙体不同。

如今的大白楼主体建筑东西长96米,南北宽30-40米,高约19.6米,占地面积约为2360平方米,建筑面积9327平方米。2000年8月,在修缮过程中,刘喜东回忆起在214房间的天棚上发现了一个名为“楼胆”的重要部分。这块“楼胆”是日式建筑的标志性特征,上面写着“昭和制钢所本社事务所办公楼昭和八年”,准确记录了建造的年代,目前在鞍山钢铁档案馆内留存。

1998年,大白楼的门窗进行了更换。1999年,为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团队重新粉刷了外墙,以保留其原始的白砖外观。由于重新粉刷过的外墙覆盖了原有的砖墙痕迹,后来还专门请工人使用毛笔细致勾缝,以保持大白楼的古朴风貌,楼内地面铺设了大理石、正门更换为旋转门、侧门更换为实心铜门,2002年将正面楼梯对着的二、三层正面办公室也恢复为原有大厅的格局,2013年楼内加装了电梯。

大白楼楼体正中为周恩来总理题写的“鞍钢”两个字。其上方的标志由重轨截面和铣铁组成,这一图形不仅是鞍钢产品的标志符号,也是鞍钢的象征。标志中的重轨截面象征着重工业的力量,而铣铁则像展翅的翅膀,寓意着鞍钢正在腾飞。

改革开放后,鞍钢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大白楼依然是鞍钢生产的指挥中心和运转枢纽。刘喜东与大白楼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动情地表示:“这座楼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更承载着新中国钢铁的成长史、奋斗史和发展史,更是见证了鞍钢人对新中国钢铁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梦想。”

2010年,大白楼被认定为鞍山市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成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白楼见证了鞍钢从共和国工业长子成长为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全过程。

THE END
1.辽宁鞍山人文介绍.pptx辽宁鞍山人文介绍汇报人:日期:年月日-第一章鞍山概况第三章独特文化第四章名胜古迹第五章人文精神第六章教育发展第七章经济发展第八章社会风貌第九章人才辈出第十章美食文化第二章历史沿革第11章鞍山精神第12章鞍山未来展望第13章结束语鞍山概况1鞍山概况鞍山,位于中国辽宁省中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9557202.html
2.两级院联动保护国家级文物近日,记者跟随辽阳市人民检察院、灯塔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干警,再次来到燕州城山城,开展公益监督“回头看”活动,助力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燕州城山城全面保护。 干警们采取实地勘查、询问相关工作人员、无人机飞行相结合的方式,确认燕州城山城的修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A5MjczNQ==&mid=2650227432&idx=1&sn=051ae290f2f655e0a6361b8f5d234f1d&chksm=f0982ac490fa6b45636dd1884a43c5587b94df2d61ed62292d9c7a55d5bea52876ab2ebe535d&scene=27
3.农发行鞍山分行开展“追寻老物件深刻忆党史”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为扎实推动全行党建学习走深走实,农发行鞍山分行本级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追寻老物件 深刻忆党史”主题党日活动,到“全球鞍山人”主题展厅参观学习。 “全球鞍山人”主题展览通过搜集展示具有独特鞍山印记的老物件,在全面振兴钢都的浪潮中,深挖鞍山作为新中国红色钢铁工业代表城市所拥有的独特产业与文化优势,彰显https://liaoning.news.163.com/24/1213/13/JJ9TM3BT04229BRN.html
4.辽宁省鞍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提供全面辽宁省鞍山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鞍山钢铁厂早期建筑,千山古建筑群,海城金塔,海城析木石棚,海城仙人洞遗址,海城银塔,卧龙山山城遗址等介绍和资料http://www.tcmap.com.cn/view/wenwu/gi2w351_list.html
5.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鞍山市地鞍山市人民政府法律法规一、地下文物分布区为:庙址、城址、古山城、古建筑、洞穴等建筑物、构筑物,以其自身边界周围外延300米,窖藏、墓葬等以其自身边界周围外延400米;古生物化石点周围外延500米。 二、凡在城市建成区地下文物分布区内施工作业的单位、个人发现文物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作业,向鞍山市文物管理部门报告,由文物管理部门依照其https://code.fabao365.com/law_421687.html
6.第三次文物普查:鞍山新发现18处不可移动文物资讯昨日记者从鞍山市博物馆获悉,截至目前,鞍山地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普查试点工作先期考查中,新发现18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新发现的墓葬较多,在某遗址发现辽金瓷片及带有精美纹饰的青铜器残件,极具研究价值。 据了解,此次共发现的18处不可移动文物中,包括民居2处,墓葬8处,石棚1处,石刻1处,窑址1处,庙址2处,烈https://news.ifeng.com/history/3/kaogu/200805/0523_2668_558184.shtml
7.辽宁新公布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咱们鞍山有一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我省日前公布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类)名单,共33处。 新公布的3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类)包括沈阳市王铁汉办公旧址等5处,鞍山市黄显声故居,抚顺市三块石抗联遗址等两处,本溪市望溪革命烈士纪念碑等7处,丹东市中朝友谊桥等10处,锦州市生生果园旧址等两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920484
8.海城仙人洞遗址海城仙人洞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辽宁省海城市孤山镇孤山村东青云山脚,为旧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40000年至20000年。。已发现石制品近20000件,包括大量的石核、石片与废片。石器主要是石英加工的各类中、小型的刮削器、尖状器、钻具及雕刻器等。装饰品类有穿孔https://www.maigoo.com/citiao/137993.html
9.辽宁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大全2 析木城石棚 青铜时代 海城市 2001年6月 古墓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 卧鹿山石庙 清 鞍山市岫岩县杨家堡乡松树秧村 1988.12 古建筑2 姑嫂石石棚 青铜 鞍山市岫岩县兴隆镇兴隆村 古墓葬3 娘娘城山城 高句丽 鞍山市岫岩县杨家堡镇娘娘城村 1988.12 古遗址4 银塔 金 海城市接文镇西塔子沟村 2003.3 古建筑5https://www.360doc.cn/article/28160009_507327706.html
10.鞍山市岫岩满族博物馆这里是鞍山市岫岩满族博物馆在顺企网鞍山黄页的介绍页,位于岫岩镇阜昌路133号,营业范围有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展览,历代文物研究,历史著作及图录编辑出版;考古发掘,联系电话为:7820571https://www.11467.com/anshan/co/26689.htm
11.馆藏珍贵文物万余件的鞍山博物馆鞍山市博物馆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外形为仿古式建筑,灰色砖瓦,古朴典雅,气势恢弘,内设基本陈列展厅和多功能厅、库房、办公区域及休闲区。馆内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展览面积38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万余件,种类丰富,其中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近千件http://yw.zmgov.com/detail/id/e490c6b26ff5c4ef1c81fe5e4f76cd2f.html
12.鞍山市博物馆鞍山市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创建于1983年,前身是五十年代成立的鞍山市文物站。2010年7月29日,鞍山市博物馆迁入新址。新址博物馆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展厅面积3400平方米,各类展柜79组,沙盘18座,浮雕1座,全景画3幅及灯箱等。文物陈列综合设计展 http://asbwg.orgcc.com/
13.博物馆述职报告范文(全文)四、 博物馆实地分析——鞍山市博物馆 鞍山市博物馆概况:根据本次本次设计的地理位置为鞍山,所以调研当地的现存博物馆是很有意义,本次实地调研的博物馆是鞍山市博物馆,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创建于1983年,前身是五十年代成立的鞍山市文物站。2010年7月29日,鞍山市博物馆迁入新址。新址博物馆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展https://www.99xueshu.com/w/th3auqxqu7lj.html
14.关于公布2019年辽宁省文物博物图书资料群众文化艺术系列根据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2019年全省职称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辽人社〔2019〕48号)和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做好2019年全省艺术、图书资料、文物博物、群众文化专业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辽文旅发〔2019〕24号)的要求,经本人申报、单位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等程序,辽宁省文物博物系列http://www.jinrizhengce.com/leone/vip_doc/7245143.html
15.沈阳故宫旅游景点文化介绍推荐然而几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当地发现了一本《侯氏宗谱》,其中关于修建辽阳东京城和沈阳盛京城的记载非常详细。据《侯氏宗谱》记载,负责为沈阳故宫烧制琉璃瓦的侯振举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间迁至沈阳,复创作宫殿龙楼凤阙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专家据此推断,沈阳故宫应该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开始http://www.axjlzp.com/tourn31.html
16.传承鞍山历史展示地域文化——走进鞍山市博物馆Semantic鞍山市博物馆是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现有馆藏文物和考古资料1万余件,以明清宫廷家具、瓷器、漆器为特色。2010年7月29日,鞍山市博物馆喜迁新址,新址占地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设鞍山地方史、冶铁、玉文化、馆藏精品及多功能厅五个展厅。2010年9月20日,鞍山市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e1cec21e40d89fd8117f55f1f1fbafc1c2d2c6c3
17.辽宁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5页)附表17 辽宁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级别类别序号文 物 名 称位 置国 ? ? ? 家 ? ? ? 级 2 1 福陵沈阳市东陵区东陵路210号 2 2 叶茂台墓群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镇叶茂台村西山 1 3 仙人洞遗址鞍山市海城市孤山满族镇孤山村 2 4 析木城石棚鞍山市海城市析木镇姑嫂石村 2 5 永陵抚顺市新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0617/5204011212002304.shtm
18.美术学院3、作为鞍山市政协委员和鞍山师范学院工业遗产研究所所长,连续四年关注我市工业遗产与工业旅游发展,《关于加强我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建议》被确定为2018年度市级重点提案。 4、作为鞍山市文物保护专家库特聘专家、鞍山市政协智库专家、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牵头制定的《鞍山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于2020年经鞍山市人民代表大https://ms.asnc.edu.cn/jsfc/b43d871d3e61498d97b143a26537aac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