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27陕西
世界许多地区都用防腐香料处理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其中,以古埃及的木乃伊为最著名。
古埃及是五大文明发源地或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今中东地区)。距今约7400多年前,以法尤姆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城邦进而形成国家。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约公元前5450年),终止于(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其伊斯兰化。
据说全世界完全打开木乃伊的真身只有两个,大英博物馆占其一,并展示世界各地的人们参观(由于审核问题,本文并未上传)。
在古埃及流传着这样一则神话传说:很久以前,地神塞布的儿子奥西里斯是埃及国王(法老)。他教会了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如种地、做面包、酿酒、开矿,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因此,人们很崇拜他,把他视作尼罗河神,人们相信生命就是奥西里斯给予的。
奥西里斯
奥西里斯有一个弟弟叫塞特想夺取王位。一天,塞特请奥西里斯共进晚餐。期间赛特设计让奥西里斯躺进一个箱子并马上关闭盖子,然后将其丢进海里。
伊西斯
奥西里斯的妻子女神伊西斯得知后到处寻找,终于找回了尸体。不料,这件事被塞特知道了。他半夜里又偷走了尸体,把它剖成四十八块,扔在不同的地方。伊西斯又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找到奥西里斯尸体的碎块,就地埋葬了。后来,奥西里斯的遗腹子荷鲁斯出生了。长大成人后,他打败了塞特,替父亲报了仇,并继承了人间的王位。他把父亲尸体的碎块从各地挖出来,拼凑在一起,做成了干尸“木乃伊”。又在神的帮助下,使他的父亲复活了。
奥西里斯的复活不是在人世间的复活,而是在阴间的复活。在另一个世界,他做了主宰,专门负责对死人的审判,并保护人间的法老。
这个神话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埃及的法老便利用它来欺骗人民,说法老有神的帮助,活着是统治者,死后还是统治者。谁要是反对法老,那么,他活着时会受到惩罚,死后也不能顺利通过奥西里斯的阴间审判。此后,每一个埃及法老死后都会被制成干尸“木乃伊”。
埃及木乃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700年到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可以复活,而复活的灵魂需要原先的身体,因此必须保存遗体以供死者来生所需。最早的埃及木乃伊是自然形成的,由于埃及气候干燥,死者腐败的液体被沙土吸收,而头发和表皮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后来,古埃及人开始用人工的方法来制作木乃伊,以防止尸体被风化或被动物破坏。
木乃伊制作过程图
古埃及的法老去世之后第一步是举行寻尸仪式,即把他的尸体首先被送到一个被称为“衣部”的地方专门净化尸体。
首先会用圣洁的尼罗河水,冲刷着逝者肉身,这意味着肉身和灵魂也将得以洗净。然后用泡碱(一种古埃及特有的盐,用纯碱和小苏打制成)反复冲刷,确保肉身清洁到位。
第二步是举行洁身仪式,即把尸体解剖,取出内脏和骨髓:
首先,在解剖前古埃及人会用融化的松脂涂在面部,保护面部形象,防止它干燥得太快。
其次,在古埃及人心目中,脑浆是最无用的东西,不用保存。所以会将其取出,再把一些药物和香料塞进头骨中去保持脑袋不变形和防止颅腔内部腐烂。
再次,取出内脏胃、肠、肝、肺洗净装罐,这些罐子会被放在陵墓中法老尸体的周围。
最后是对心脏的处理。在埃及人们的眼中,心脏是寄托魂灵和精灵的场所,需要保留在实体之中。但是,还是要对心脏进行处理,祭司会用碱粉和食盐慢慢地吸干心脏的水分,再用棕油清洗一遍,然后把一个圣甲虫形状的护身符放在心脏位置,这个护身符的作用是保护心脏不受损害,整个过程务必要保持心脏的完好无损,不能有一丝损伤,否者法老将不能复活。如果在此过程中不小心弄坏了法老的心脏,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第三步是对尸体进行脱水:掏空的胸腔和腹腔,会用棕油清洗干净,然后放入苏打、泡碱粉、香料等,整个尸体会用细麻布包好放入盛满泡碱粉和食盐的容器内进行脱水,脱水的过程一般需要四十天左右。脱水完成后,尸体体腔里的东西会被取出,并且再次放入桂皮、松香等防腐剂。放入防腐剂的作用是保持尸体干燥不腐烂,另一个作用就是保持腹部不要塌陷,之后就会用针先将切口缝合起来,在缝合处贴上一块画有荷鲁斯眼睛的皮,古埃及人认为荷鲁斯的眼睛代表复活的力量,对法老的尸体具有神秘的保护作用。
第四步化妆整形,专门的化妆师用各种物质做成的颜料,在法老的面部画出清晰的线条,因为尸体脱水之后面部变形,化妆就是防止木乃伊面貌模糊。
木乃伊的眼睛会用亚麻和石头填上,脸上会画上腮红,头上戴好假发、珠宝等,越尊贵的人佩戴的饰品越是珍贵。如果身份特殊,如祭司会佩戴黄金面具。
为了保持皮肤的柔软性,还会选择性地涂上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蜡、松脂和柏油混合物,给皮肤美容。最后涂一层松脂防潮,穿上华丽的衣服,身体各部佩戴珍贵的首饰。
最后就是包裹木乃伊的阶段,法老的双手交叉在前胸,然后开始用棕榈油浸泡过亚麻布包裹。
埃及人认为包扎尸体是充满险恶的,于是就以祷告伴随整个包裹过程(一般为15天)。包扎尸体的手每动一下,就伴有一次庄严的祈祷或神奇的符咒,同时把护身条符放在亚麻绷带间。
他们很重视将其放在心脏位置处,而护身符一般都用绿色石头做成圣甲虫或人心的形状,上面刻着“保持死者的心,使它不产生危害主人的东西”之类的词句。其他的护身符则紧贴放在木乃伊身体上,或裹进亚麻布里。
最后是埋葬仪式,把“木乃伊”装入石棺,送进他们生前为自己经营的“永恒住所”(坟墓)。古埃及也分内外棺椁,旨在用两层或多层“套装”以保护尸身。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盛装木乃伊的套棺,三层套叠三棺三椁,
死亡之书展柜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必须经过奥西里斯的审判,为了让死者的灵魂通过这种审判,死者的家族就要编写赞美死者生前功德的诗歌、祷文、辩词与咒语,把它放进死者的棺内,以安抚死者的灵魂。这种书被称为死亡之书。
《死亡之书》亦称《亡灵书》,是古埃及流传至今的最重要的文献。它原本是一种用莎(suō)草纸制成的陪葬品,上面写满了赞美逝者生平的诗歌、祷文和辩词,以及各种神奇的咒语。
在死者落棺下葬之前,祭司会在墓前一一宣读书上的这些咒语,其中既有对盗墓者刻骨铭心的诅咒,又有对亡灵如何渡过冥界并走向来生的指导。
《死亡之书》一旦被放入棺材,就成了死者在另一个世界里的“通关文牒”。书中除了咒语,还有很多制作精美的彩色插图,如连环画一般展示了死者即将踏上的冥间之旅的每个环节。
亚曼拉公主木乃伊棺木
这是一块古埃及木乃伊内棺的盖板,是公元前950年代古埃及第21王朝时期古都底比斯的产物,高度1.68米。
关于这件木乃伊内棺盖板有很多传闻:据说它是1890年四个英国年轻人合伙购买的,但第二天,这四名英国年轻人,一名失踪,一个受到枪击,一个死于非命,还有一人回国后破产。
盖板被运回英国后,一位富商买下了它。但不久后,富商的三位家人在一场离奇的车祸中受了重伤,富商的豪宅也惨遭火灾。经历这样的变故之后,他迫不得已的将盖板捐给了大英博物馆。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
罗马时代的木乃伊
这是一位希腊青年Artemidorus的木乃伊,年龄在19-21岁,制作于公元2世纪。
女祭司亨努特梅希特
他是古埃及托勒密三世(前280年一前222年)时期阿蒙神庙的一位大祭司,死后被安放在一个黑色人形的巨大外椁和一个精心装饰的内棺中,尸体本身曾仔细涂抹过各种防腐药物,放上护身符和避邪物,再细心包裏起来。
内棺上雕有一张精美的黄金面具,表明了他的神职身份。
棺盖内侧装饰着各式咒语以及作为保护者而存在的神像以保佑他在到达来世之前,顺利通过一段困难重重的旅途。
女祭司亨努特梅希特的棺木
亨努特梅希特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50年),是古埃及底比斯的女祭司。她的这套棺木分内外三层,分外棺(左)、内棺(右)和放置木乃伊的内盒(中)。
其中外棺部分镀金、内棺镀金并有玻璃装饰,这套棺木的高品质和细节表明亨努特梅希特是一位有社会地位和富有的女人。
不过尽管棺木保存完好,但是亨努特梅希特的木乃伊已经遗失。大英博物馆1907年和1912年分两次从埃及古董商手中购得这套棺木。
凯特贝特木乃伊
在埃及馆众多木乃伊中,这具木乃伊十分特殊,博物馆专家们都亲切地称其为“歌女木乃伊”。在大英博物馆的中文官网上是这么介绍的:(第18王朝末期或第19王朝初期,约公元前1300-1280年)。这是一具老妪的木乃伊,她是“神王'”阿蒙神的歌女。在庙宇宗教仪式中她扮演着唱歌奏乐的角色。
她叫Katebet,防腐处理后的身体被布条层层包裹。罩头的彩绘木乃伊面具上有一张镀金的脸,上面戴有一头精心制作的假发和一副白色的耳环。交叉的双手上戴着真正的戒指。
Katebet的腹上有一只小小的深色圣甲虫,在她接受众神审判时圣甲虫会给她魔法防护。
沿着身体往下,大概在她膝盖的部位,是一个木乃伊造型的小型人俑沙伯替。他在那里做着其雇主死后必须做的繁重的体力活。
在古埃及的社会体制中,等级制度相当森严,法老是古埃及人心目的“神灵”,统治着整个埃及帝国,拥有尼罗河畔的一切。法老去世之后,祭司会对其遗体进行复杂的防腐处理,以各种药水将他们制成木乃伊,以便法老的“灵魂”重新归于躯壳,继而达到复生的目的。歌女木乃伊的出现,是古埃及王朝平民被制成木乃伊的先例,属于平民阶级木乃伊的代表性文物。她生前的地位与名气,根本无法与诸多法老相比,但是其所服侍的阿蒙神,却为其带来了死后被制成木乃伊的特权,由此可见,古埃及人对于神灵的地位极为推崇,也能从侧面证明当时“神人共治”的特殊社会体制。
大英博物馆的科学家们曾在不损坏Katebet的情况下使用电脑断层扫描仪获得了更多关于她的信息。信息显示她在年老时去世,去世时仅剩两颗牙齿。她的脑髓没有被移出,尽管这在木乃伊化中十分普遍。从这个木乃伊的制作水准而言,她生前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这个木乃伊前持有者是英国驻埃及外交官亨利萨尔特,大英博物馆1835年从索斯比拍卖行购得。
木乃伊面具
这件木乃伊面具是古埃及第17王朝时期第7位法老的公主萨迪胡蒂制作的,她死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这件面具高约61厘米,是用石膏加固的亚麻布或纸莎草制成,金箔不仅覆盖了面具的脸部,还覆盖了其项圈项链和环绕面具青金石色假发正面和侧面的秃鹰头饰,彰显了她不同寻常的身份。面具容貌并不是死者的准确肖像,而是他们来世存在的理想化形象。萨迪胡蒂的墓葬1820年被发现,出土了包括这件面具在内的一批文物,第17王朝时期的陪葬品比较少见,因此这件木乃伊面具十分罕见且珍贵。萨迪胡蒂的棺材盖现在保存在慕尼黑博物馆。
木乃伊的各种面具
盖亚﹣安德森猫
盖亚-安德森猫出土于埃及古代大型墓地萨卡拉,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600年左右,高42cm,宽14cm,重7.8千克。
青铜质,空心,头和胸前的圣甲虫象征着重生,而胸前的银色蛇眼则象征着保护和治愈耳朵和脖子上佩戴着黄金制造的耳环和鼻环。这是一件国王或非常富有的人才能委托制作的雕塑,
1930年英国退役军官、冒险家、收藏家盖尔﹣安德森获得这尊铜像后,他修复了它身上的一个大裂缝,并将一个金属圆柱体楔入它的头部,也许是为了让雕像保持一体,而且这只猫还被涂上了绿色的油漆。1939年这只猫铜像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因此它便被命名为“盖亚﹣安德森猫”。
在古埃及历史上,猫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具有治愈、保护和祝福的力量;猫也被描述为一种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动物,能够驱赶邪恶和黑暗;猫更被描绘为一种优雅、灵敏和智慧的动物,与女性和家庭联系在一起。
传说古埃及夜晚时,太阳所发出的生命之光会被藏在猫眼里保管。每晚太阳神乘坐的船由死者幽魂相伴,行经阴间,毒蛇Apep阻止太阳神饮用船下的水,但猫会现身并斩下Apep蛇首,死者幽魂便发出“喵”声为猫喝采。埃及人因此能再得见天日,在此传说中,猫象征拯救者,蛇则代表死亡与疾病。埃及妇女甚至企图将猫眼散发出的神秘气质移用到她们的双眸上,因而发展出她们特有的眼线描划法。
古代埃及人把猫奉为月亮女神贝斯特的化身和象征:这是因为月亮女神贝斯特强大无比,是专门掌管月亮、生育和果实丰收之神。猫的某些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如夜行性、毫不隐蔽的性爱生活和多产以及捕鼠以保证粮食丰收,正好和月亮女神贝斯特的职责相符合,也就很自然地和月亮女神联系到一起了。并且,月亮女神的形象也被描绘成人身猫头,甚至女神的兄弟太阳神,也被描绘成公猫的形象。
公元3100年前的埃及鼠害非常猖獗,它们不但破坏人们的粮食,而且还传播可怕的疾病。自从努比亚人把黑爪猫带入埃及,黑爪猫所表现的高超的捕鼠技艺,立即得到了埃及人的赏识和珍爱,埃及的法老和行政官员也是更加喜出望外,马上指派官员专门负责猫的饲养和繁殖以及捕鼠工作,并宣布禁止杀猫的法令。
动物木乃伊
古埃及人相信死去的猫也有灵魂,并且可以进入来世。所以古代埃及人要为死去的猫举行隆重的葬礼后进行厚葬。养猫人家的猫死后,全家都要佩戴长纱,剃眉削发,以示哀悼。不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在饲养的猫死后,都要给猫涂上香料和防腐剂,放进铜或木制的棺材,里面放上金制的叶片。然后,把这些棺材送到建有贝斯特女神庙的布巴斯蒂城,在该庙附近下葬。
这些棺材中有的特意用金银铸造并镶嵌有名贵的宝石。陪葬品除了涂有防腐香料的老鼠外,还有许多金银铸造的猫形雕像,千姿百态,造型迥异。在崇拜女神贝斯特的中心布巴斯蒂地区,就出现了一个庞大的猫墓地。人们把死去猫咪的头部用石膏定型,再饰以彩绘。制作师将它们的前腿折叠于胸前,再将后腿向上折叠于腹前。制作出的猫木乃伊形象可爱至极。
这是牛木乃伊
卡诺匹斯罐
古埃及人在制作木乃伊时,会将内脏从身体中取走,以免尸体腐烂。而卡诺匹斯罐就是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时用作保存内脏的器具。
卡诺匹斯罐另作卡诺皮克罐、卡诺波罐,这个名称源自于为这些容器举行祭祀仪式的地名卡诺波,在仪式上人们会抬着带有奥西里斯神形像的罐子游行。它们一般是以石灰石制作,或者是陶器的制成品。自古王国时期起直至古埃及后期,古埃及人一直使用卡诺匹斯罐,到了托勒密王朝时期,内脏只是简单地包裹,与尸体一起摆放。
卡诺匹斯罐合共有四个,每一个上面通常都刻有铭文,以求神灵庇佑。每个坛子分别保存了个别的人体器官,包括胃、肠、肺和肝。卡诺匹斯罐的设计因时改变,在古王国时期,卡诺匹斯罐通常是以石灰石或方解石制成,上面没有铭文,坛顶所用的只是一般的盖子,但到了第一中间时期,坛盖雕刻制作成人头的模样,以代表死者。到了中王国时期,卡诺匹斯罐由石制的外箱和木制的内箱所盛载。其上半部分宽阔,向下渐渐收窄。将盖子制成人头模样的卡诺匹斯罐这做法一直持续到新王国时期,
到了第十八王朝后期,盖子以荷鲁斯的四个儿子取而代之。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代表了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方向。每个神祇守护个别器官,以防侵害,这四个神祇分别是:
多姆泰夫(或译杜阿木悌夫、德艾姆特),狼首神,代表东方,坛内贮藏了死者的胃,由女神奈特保护。
凯布山纳夫(或译屈伯塞努耶、盖贝塞绿夫),隼头神,代表西方,坛内贮藏的是肠,由女神塞尔凯特(Serket,或译塞勒凯特)保护。
哈碧(或译哈匹、哈皮),狒狒首神,代表北方,坛内贮藏的是肺,由奈芙蒂斯保护。
艾姆谢特(或译伊姆塞悌、伊姆蒂),人首,代表南方,坛内贮藏的是肝脏,由伊西斯所保护。
有时候,卡诺匹斯罐的盖子是按照着为尸体涂上香料的死神阿努比斯制作,又或者绘成他的模样。
卡诺匹斯罐放在卡诺匹斯箱(canopicchest)内,连同死者的石棺一同放在墓穴里。因为古埃及人相信死者在阴间需要这些内脏。另外,它们亦会放于壁龛中。
像这四个罐子人首的保护肝,狒狒首的保护肺,狼首的保护胃,鹰首保护肠。
其他藏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出土的随葬品——沙伯提
石罐
陶罐
古埃及石罐
这两个球形石罐的石材是安山岩斑岩,高度约20至30厘米,制作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古埃及前王朝时期至第二王朝时期,在当时以手工制作这样大的空心石器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但实际上到前王朝后期,无论从石材的开采、运输到雕琢,制作这种石器的工具和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这些技术也应用到当时的艺术和建筑。像这样的石罐在当时只能是用于寺庙或者王室。大英博物馆1901年收藏。
古埃及圆柱石罐
这件圆柱空心石罐制作于公元前2900至2600年代的古埃及第二王朝期间,方解石材质,高54厘米、直径17-20厘米,发现于古时上埃及的马特马尔。这件石柱罐发现时已残缺,经整理后恢复,外部园呈曲面形下窄上宽,内部镂空,底座呈凹形。这种圆柱罐作为何种用途还不清楚,但是相邻展柜还有一类似略小同款藏品,出土于一墓葬的陪葬品。更多人可能关心它是如何制作的,考古学家给出了文字和图示解释
古埃及内巴蒙墓室壁画: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灵魂是永生的,而死亡也只是灵魂前往冥界经历一次冒险,当灵魂再次回到肉身,人便可以复活。所以陵墓的建造,就是为了祈求复活,雕塑家亦被称为“使人永生之人”。为了保持肉身的完整性,古埃及人会将死者的样貌如实地画出来,因为如果画得不够完整,则灵魂归来之时肉身也将是残缺的。而那些具有显贵身份的人,会在自己的墓室中将拥有的财富记录下来,他们相信通过经文和咒语,这些财富将会转移到死后的世界中去。因此墓室画展现出“内容详尽”、“画面精微”的特征,这些绘画拥有极高的可读性,而画面中出现的文字则呈现了丰富的绘画性。
大英博物馆现存内巴蒙残缺壁画十一幅。内巴蒙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主是阿蒙”,他生活在埃及十八王朝图特摩斯四世或者是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也就是大约公元前14世纪,是埃及南部底比斯的一个中层官吏,也有说他是一个书记或粮食会计师,可以肯定的是他来自于一个非常富庶的家庭。这些壁画展示了当时埃及上流社会日常生活的场景,反映了大约3500年前那个古老时代富人的奢侈生活。这组壁画的绘画和构图质量非常出色,其高超的构图,惊人的场景描绘和无与伦比的线条处理方式,被一位现代艺术史专家称为“米开朗基罗的上古时代”。
《捕禽图》
这幅图讲的是内巴蒙和他的妻子、女儿在尼罗河的沼泽中打猎的情景:画面上我们可以看见内巴蒙右手抓着三只灰鹭,左手准备用他的蛇头投掷棒杀死另一个禽类。
内巴蒙的妻子哈特谢普苏特站在他身后。她头上戴着一个香锥,身船精心连衣裙,右手优雅地捧着一束花束,左手拿着一瓶。象征着节日和爱情女神哈索尔。
内巴蒙的女儿身材娇小,坐在她父亲身下的船上。她用右手抓住父亲的右腿,左手拿着一朵莲花。她赤身裸体,在船头左侧下方可以看到鱼,附近有一只家鹅。
在古埃及的绘画中,所绘人物,身份和地位的高低,往往以身体比例的大小来体现身份和地位越高,身体越大,反之则越小。在这幅画中,地位最高的内巴蒙,就显得格外庞大,他是画家着重表现的对象。站在内巴蒙右边的妻子就比他小了一大截。而坐在地上的女孩,内巴蒙的女儿,身体就显得更小了。
从这幅画中,内巴蒙的头部和脖子是正侧面,但他的眼睛却是正面的,他肩膀和胸膛是正面的,两腿和双脚就是侧面的。他的妻子和他的女儿的情况也和他基本一样。这种让人感觉有些扭曲的人物造型显示了古埃及雕塑和绘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说法,叫做正面律。
正面律就是说在古埃及的雕塑和绘画中人物的头部,必须以正侧面来展示,但眼睛除外。同时人物的肩膀到腹部的部分,也必须以正面来展示,而腰部以下仍以正侧面来展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正面律不仅适用于描绘人物,在表现动物和植物时也同样适用,而且是古埃及雕塑和绘画中必须遵循的艺术规则。
内巴蒙的花园
该场景显示了一个带游泳池的花园,周围环绕着灌木和树木。有剖面图和平面图的组合——同一整体“场景”中的不同表示代码。女神“努特”显示在右上角。她与天空和重生有关,西方是死者之地。她欢迎内巴蒙进入来世。
墓主献祭
这幅壁画展示了死去的内巴蒙和他的妻子(现已失踪)面前的一大堆丰盛的食物,还有葡萄酒和华丽的香水罐。他们的儿子(现已失踪)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盛大的纸莎草和鲜花盛宴,象征着阿蒙神一年一度的节日,届时亲戚们会来探望死者。象形文字说明包含丧葬祈祷和供品清单。
内巴蒙坐在椅子上视察牛和鹅
内巴蒙被描绘成一个富有和权威的人,管理着大量的仆人和动物。他比其他人以更大的比例展示,并摆出正式的姿势。甚至他的皮肤也被涂上了不同的颜色
献祭者
一队穿着简朴的仆人带来了祭品:一捆捆的谷物和沙漠动物,作为内巴蒙的食物。其中包括一只年轻的瞪羚和两只沙漠野兔。底部的边框表明这是这面墙上最低的场景。
宴会
陵墓教堂的整面墙都展示了一场纪念内巴蒙的盛宴,这说明了主人内巴蒙的社会地位很高,并展示了招待客人的正式场合。
场景的许多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感性的氛围,女性轻薄透明的衣服所表现出来。宾客身着精美面料的华美服饰,头戴花冠的假发,头戴香锥,并佩戴乌瑟克宽领项链等珍贵珠宝。
他们坐在桌子旁,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和饮料,由年轻的女仆服务。有的客人互相交谈,提供莲花或食物,有的则互相拥抱。
这个场景捕捉到了一种在埃及艺术中不寻常的氛围和活动感。这种效果是由于用于绘制它的相对非正式的技术,甚至打破了某些埃及代表性惯例-例如音乐家的全脸。
1801年英军占领埃及后,英国驻埃及总领事亨利·萨尔特雇佣专人从事文物探寻活动。达纳西是一位希腊人,1813年开始受雇于英国领事馆任职。期间他在文物探寻方面有不少重要发现,包括探寻到内巴蒙墓葬并使用非常原始的工具切割了墓道中的壁画,将它交给萨尔特,萨尔特在1821年将这些壁画卖给了大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