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国家宝藏》第三季的河南文物都有啥?

12月6日晚,《国家宝藏》第三季在央视综艺频道正式播出,当第一期播出后,故宫博物院的明永乐青花海水江崖纹三足炉、金嵌珍珠天球仪和午门三件国宝,分别由靳东、张子枫、冯小刚三人为观众们呈现出来后,观众再次被丰厚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遗产折服。

作为3300年华夏文明的载体,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也将亮相《国家宝藏》第三季,按照惯例,哪三件文物会亮相节目12月7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从官方渠道获悉,陶三通、亚长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将成为本季《国家宝藏》的“河南嘉宾”。

与《千里江山图》、妇好鴞尊、贾湖骨笛、云梦睡虎地秦简、越王勾践剑等名声炸裂的文物相比,这三件文物貌似平平无奇,但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看来,殷墟博物馆选择这三件文物大有深意,能够以点带面,向观众讲述文物背后故事的同时,展现中国考古学的成长史。

(图源自:“河南安阳殷墟”官网)

一号嘉宾陶三通

1972年,陶三通出土于安阳殷墟白家坟,水管每节长42厘米,管外径21.3厘米。出土时三通水管呈“T”形,南北一条水管保存17节,全长7.9米;东西向的一条保存水管11节,全长4.62米。两者交接处有一个三通水管连接,表明当时铺设地下排水管时已形成网络分支。

选择理由:

何毓灵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陶三通能够入选《国家宝藏》可能大家感到比较意外,很多人认为把它当做殷墟博物馆的国宝是否有失水准但选择哪件文物参加节目,一个主要的落脚点是想通过它来表达哪些主题。

陶三通其实就是下水管道的一个组件,如今是很普及的东西,人们普遍认为是现代产物。何毓灵介绍,事实上陶制水管在考古中发现得很早,比殷商早近一千的龙山文化时期就有发现。通过3000多年前的陶三通,以点带面的去讲述殷商时期城市规划理念,从而呈现商代王朝都城的面貌,人们会发现当时的城市文明已经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号嘉宾亚长牛尊

2000年寒冬,有安阳当地村民向考古队反映,在殷墟宫殿区迤南约500米的麦地里,夜间有人行动诡秘,很可能是盗掘古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队工作人员决定进行抢救性发掘,并于当晚就派五个人在墓口上面搭建工棚,轮流看守,经过发掘后,发现这是一座长方形竖坑墓,墓主人头向正北。墓口南北长5米,东西宽3.3米、深7米有余,在墓中发现了截至目前,殷墟发现的唯一一件牛形青铜器——牛尊。

牛尊呈写实的牛形,保存完好,体态健壮、肥硕。牛抬头前伸,微张口,口内中空。背微下凹,上有长方形口,有铜盖扣合其上。腹部浑圆,四腿粗短。臀部上通长40厘米,带盖高22.5厘米,腰围52.5厘米,注口长12.9厘米、宽9.1厘米,重7.1千克。

这座墓的主人身份是谁判断墓主人身份,最直接的线索就是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妇好墓一样,这座墓共有131件青铜器上铸有铭文“亚长”二字。“亚”字可能专指带兵打仗的武官;“长”是墓主人家族的姓氏。经过对比分析,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亚长的地位可能仅次于武丁王的王后妇好,与另一位叫亚址的贵族地位相当。

所以该牛尊也被称为“亚长牛尊”。

首先可以通过亚长牛尊来考证殷商时期的畜牧业状态,据研究,牛尊的横截面呈三角状的短角、短粗有力的四足、浑圆的体态,生动展现了一头成年水牛的雄姿,从此可以推断,殷商时期的水牛与黄牛不同,仍为野生,尚未驯化。甲骨卜辞中常常记载商王外出狩猎,捕到一种叫“兕”的动物。法国甲骨文研究者、汉学家雷焕章指出,“兕”不是犀牛,是野生水牛,而甲骨文中的“牛”字应专指黄牛。家养水牛很可能是公元前1000年前后从南亚西北部首先传入中国的,中国本土水牛从未被驯化。

何毓灵介绍,亚长牛尊呈现了殷商时期青铜铸造的顶峰状态,选择它一方面是因为文物本身保存状态和价值比较好,另外墓主人亚长很有故事性,他的墓葬没有被盗掘,而且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光是玉器、青铜器就有200多件,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大体上了解亚长应该是35岁的男性,死亡原因是战争,所以关于他的故事延展性应该很好。

三号嘉宾YH127甲骨窖穴

YH127窖穴是殷墟考古工作最伟大的发现,1936年6月12日,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的第13次殷墟发掘中,发现了殷墟小屯村编号为“YH127”的甲骨窖穴。这个窖穴里出土卜辞甲骨共17096片,其中完整的龟甲300多片。这是殷墟历次科学发掘以来出土甲骨最多的一次,这些甲骨上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YH代表殷墟灰坑,127是编号。所谓灰坑是考古学术语,表示古代人类留下的一种遗迹。窖穴里除了有大量的甲骨外,右边还有一具人的遗骸,考古人员推测,人骨可能是管理甲骨文的人员,他与这堆甲骨一起被埋葬了。

选择理由

何毓灵介绍,YH127甲骨窖穴是解放前开始发掘的,现在仍未停止对其中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对YH127甲骨窖穴的介绍,把整个殷墟发掘史呈现在观众面前,“殷墟的发掘史也是中国考古学的成长史,我们想让观众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考古学,”何毓灵说,“另外,YH127甲骨窖穴的发现是在解放前,那个年代还有很多人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发掘YH127甲骨窖穴的学者,都很有故事性,我们也想通过这些角度讲述历史故事。”

节目组已去殷墟拍外景,明星都有谁

据介绍,11月中旬,《国家宝藏》第三季的摄制组已到殷墟博物馆拍摄外景,但用怎样的故事呈现这三件文物,有哪些明星出演会不会有河南籍明星演绎中原文物故事目前还处于保密状态,何毓灵说:“按照播出顺序来看,第一期播出的是有600年历史的故宫博物院,拥有3300年历史的殷墟博物馆是历史最悠久的,应该是最后一期压轴亮相。上个月拍摄外景时,明星也还没有来。”

谈到殷墟博物馆和《国家宝藏》的结缘,何毓灵介绍,这是一档有历史,有温度的节目,第一季走遍华夏文明的腹心,第二季看遍五千年孕育的生机,第三季侧重于遗址性博物馆,“《国家宝藏》的收视率非常高,我们想与这个好平台合作,把殷墟博物馆做一次很好的宣传推介,所以在前期候选时,殷墟博物馆就与节目组积极沟通,争取亮相的机会。”

殷墟博物馆和综艺节目的结合,对如何让文物发挥价值、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探讨殷墟大遗址保护等工作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能够让殷墟、甲骨文更加广为人知,带动古典文化“活”起来、“潮”起来。殷墟博物馆党总支委员、副馆长韩晓红介绍,“《国家宝藏》走进殷墟,将对殷墟的保护、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提升殷墟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及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作为,让更多的历史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综艺吸引青少年,博物馆成为大课堂

和往季相比,《国家宝藏》第三季最大的变化是“主角”变了。九位“主角”选择的是享誉世界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遗产:六百年的紫禁城、九百三十年的西安碑林、一千年的苏州园林、一千三百年的布达拉宫、一千七百年的莫高窟、两千两百年的秦始皇帝陵、两千五百年的孔庙孔林孔府、三千二百年的三星堆、三千三百年的殷墟。

据统计,《国家宝藏》观众的主体构成人群集中在20岁到25岁之间,15岁到20岁的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年轻观众的追捧使得《国家宝藏》充分爆发“网红体质”和“裂变属性”。“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已达成共识,博物馆蕴藏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是教育的特殊资源和重要阵地。

2015年,我国就颁布实施了《博物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向孩子们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讲述着文物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使青少年在文化的熏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滋养,从而坚定了文化自信,这也是包括《国家宝藏》在内的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最终使命。

THE END
1.看过了国家宝藏大型系列综艺节目对五大博看过了国家宝藏大型系列综艺节目 对五大博物馆充满了向往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湖北博物馆 都看过了 湖北博物馆 里面的镇馆之宝 越王勾践剑 曾侯乙编钟 还有一个就是竹简 中国的第一个法律法规 我大中国厉害 厉害 厉害 涨知识的博物馆之旅 https://m.dianping.com/review/530403882
2.豆瓣9分以上,年轻人都该看的六部国产综艺【节目简介】 作为脱口秀类综艺节目,嘉宾的质量就决定了节目的质量。我们来看一下嘉宾。 固定嘉宾马未都:中国最著名的收藏家,1996年,马未都创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百家讲坛更让马老师声名远扬。马老师更是在文史哲理无一不通。这样的固定嘉宾作为主持,节目的文化https://www.jianshu.com/p/6313cf0d5a43
3.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内容架构及价值导向——以《国家宝藏》为例自2016年起,各大电视和互联网新媒体平台都在大力推出文化类综艺节目,例如广播电视总台《朗读者》、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均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也充分展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广阔前景和巨大价值。《国家宝藏第一季》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102/8001071102006002.shtm
4.近日,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初中政治思品(道德与法治)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近日,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用真人演绎历史故事的形式讲述国宝“传奇的前世今生”。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博物馆奇妙夜”,有人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7402051.shtml
5.综艺引发博物馆热潮文创火爆《国家宝藏》也上新曾经引发博物馆热潮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近日再次开播,除了诸多让人惊叹的“国家宝藏”,还有一家卖文创的天猫店也随之而来。上周,《国家宝藏》“你好,历史旗舰店”正式上线并发布了10余款以节目中亮相的国宝为设计灵感的IP文创产品。 多款文创齐登场 https://www.yilongnews.com/news/show/id/16322.html
6.文博日报博物馆内不得违规饮食新发现北魏家族墓地■ 文化综艺永远在创新 ■山西: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咨询服务 ■希腊华媒:中西博物馆文创需要更多互动 【博物馆】 ■ “博物馆+社区”共同体学习成果认证研讨会召开 ■ 江苏:志愿服务“点亮”博物馆发展新通途 ■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让中医药“活”起来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Q2Nzg1NDKD33WssXbKcw.html
7.揭秘“国家宝藏”:厚重国宝与新新人类的“千年之恋”对此,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评价说:“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博物馆和文物是严肃、沉重的,综艺节目是娱乐有趣的。两者如何共处?一个共同的价值承载,就是文化。《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两种形式融合运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片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6197
8.10月,这些文化文艺活动精彩不容错过!7、大型群众性音乐综艺节目《歌从草原来》 时间:10月5日 地点:呼和浩特大召广场 主办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8、打开艺术之门儿童剧《阿凡提》 时间:10月6日 地点:内蒙古乌兰恰特 主办单位:青岛市话剧院海尔儿童艺术剧团 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你而来》A-minor人声乐团专场音乐会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32080
9.央视《国家宝藏》打造"纪录式综艺"《国家宝藏》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9家博物馆联手,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激活"国宝。节目制片人、总导演于蕾表示,《国家宝藏》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的"纪录式综艺"。因为国宝太多,每个博物馆https://item.btime.com/02j43m80rqla49no4k52hn75uf4
10.国家宝藏《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用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进博物馆,力图对每一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与观众在一眼万年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 节目形态 节目形态定义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是一种全新的原创模式,即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以https://baike.sogou.com/v148649852.htm
11.《国家宝藏》走红,博物馆美育开始回归大众《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制作和播出的一档文博探索节目。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9家全国知名的博物馆每家遴选出3件文物,以演绎的方式讲述其“前世今生”。 虽然只是一档综艺节目,不能上纲上线和美育这样重大严肃的国民教育绑定在一起,但是这档节目能够唤起普通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文物的敬畏、对博物馆的热爱,引导人们走https://www.tmtpost.com/2959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