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9.27
近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主办,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博物馆、衡阳市博物馆、岳阳市博物馆、湘潭市博物馆、株洲市博物馆、宁乡市炭河里遗址管理处、慈利县博物馆、双峰县文物局协办的中华文明系列原创贺岁大展“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在湖南省博物馆艺术大厅隆重开幕。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开幕式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单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王鹏出席并致辞。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荟萃了280余件(套)青铜器珍品,既有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多宝藏,也有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典藏青铜瑰宝。它们是古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可以窥见商周青铜器的庄重典雅,以及汉至明清青铜器的传承和变化,向观众诠释、展示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展览解读
第一部分王的时代
第一部分“王的时代”,表现了随着合范法等铸造工艺的发展,青铜礼器日渐规范化、规模化,到商周之际成建制出现,这不仅是“青铜时代”的崛起,也是中国社会仪礼、仪轨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西周早期发展了宗法制度、封建制度(分封制)、礼乐制度及井田制等制度,周王为天下共主,依次下行形成“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家国同构”的稳定结构就此成形。青铜器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并记录了这些制度。到了西周中后期及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势力渐渐衰弱,“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僭礼用器、造器屡见不鲜。各诸侯国都发展出了具有本土艺术特色的青铜器,出现了青铜冶铸的再度繁荣。
兽面纹单柱爵——饮酒循礼
商代早期
高17.9厘米,长15.8厘米
征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人面纹方鼎——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瑰宝
商代晚期
高38.5厘米,长29.3厘米,宽23.7厘米
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今宁乡市)黄材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三星堆青铜人头像——谜一样的男子
高41.5厘米,横径20厘米,纵径17.3厘米
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lù)”簋
——对周王朝册命仪式及制度的记录
西周中期
高19.5厘米,口径22厘米,座高6.5厘米
传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动物纹提梁卣——“卣王”
春秋
通高50厘米,口径24.4厘米,腹径38厘米
1988年湖南省衡阳市赤石出土
衡阳市博物馆藏
错金银鎏金云纹鼎——岁月流金
战国
高21厘米,口径16厘米
第二部分国之大事
祀(祭祀)与戎(战争),是邦国、王国乃至皇朝政治的重大事件。第二部分“国之大事”通过一系列反映祭祀和征战的器物,说明了“礼”与“兵”是早期青铜器的主要功用。自商周时代始,逐步确立了以鼎、钟为核心礼器的“列鼎制度”和“乐悬制度”,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的皇权政体。即使后世青铜器功能不断延展,青铜器依然具备超乎器物之上的制度文化意义。
“司
(qiǎo)母”斝(jiǎ)——王后的酒器
高66.5厘米,口径30.7厘米,重20.5千克
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镂空人面纹钺——远古威严的表情包
长31.8厘米,宽35.7厘米
1965年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苏埠屯出土
象纹兽面纹大铙——“铙王”
高103.5厘米,甬长36.3厘米,铣宽69.4厘米,重221.5千克
1983年湖南省宁乡县(今宁乡市)黄材镇月山乡转耳仑出土
长沙市博物馆藏
“天亡”簋——铭记武王伐纣的重器
西周早期
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
传清道光年间陕西省眉县出土
“逨(lái)”钟——弘扬天子美德的乐器
西周晚期
高62厘米
1987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
“许公”簠(fǔ)——许国公主的嫁妆
春秋中期
高18.4厘米,长34厘米,宽21厘米
“越王州句”剑——王者之剑
长56厘米,宽4.5厘米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庙52号墓出土
第三部分庙堂之下
第三部分“庙堂之下”主要展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礼器和体现贵族日常生活的佩剑、铜镜、铜印、铜车马饰等青铜饰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士大夫、家臣及新兴军功贵族势力的不断壮大,青铜器的使用制度也向前发展,礼器原有的神圣性与专属性被打破,青铜器除了应用于庙堂、国事,也更为广泛地出现在贵族阶层的家族祭祀、宴饮、射御、畋猎等诸多场合。与此同时,青铜小件等日用品也流行于世,进一步延伸了青铜器的世俗用途。
鸟形盖瓠壶——“尚礼”之用
高34厘米
兽首铜匜(yí)、蟠虺纹铜盘
——沃盥之礼的体现
匜长22.6厘米,高11厘米;盘口径37厘米,通高13.6厘米
1986年湖南省岳阳市凤嘴形山1号墓出土
岳阳市博物馆藏
“王子臣”俎——楚国王子用器
春秋晚期
高22厘米,长30厘米,宽13—15.5厘米
蚕桑纹尊——古越人田园生活的记录
通高21厘米,口径15.5厘米,重2.75千克
1963年湖南省衡东县霞流市(今霞流镇)湘江岸出土
蟠虺纹铜鉴——临鉴照影
高14.3厘米,通宽38.3厘米
1965年湖南省湘乡县(今湘乡市)牛形山27号墓出土
羽状纹地八叶四山纹镜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直径4.4厘米,边厚0.4厘米
“燕客”铜量——楚国标准量器
通高13厘米,口径15厘米
1984年湖南省长沙市征集
第四部分古典余辉
第四部分“古典余辉”,则着重展现了自汉至唐,青铜器制造技术继续向前发展,青铜器也一直紧随时代思潮,融合发展出新的特征,例如体现汉代神仙思想的博山炉,反映民族融汇及东西交流、具有异域风情的青铜器,还有青铜造像等。到了宋代,随着以“再现三代”为目的的文化复古运动兴起,确立了仿古铜器为宗祠祭祀用器,再次出现了铜器制造高峰。经过元、明、清的传承和发展,新出了宣德炉等铜器品类,铜制日用器及清玩小件也更为普及。“吉金”穿越古典时代的辉光映照,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彩绘雁鱼釭(gāng)灯
——2000年前的环保灯
西汉
高52.5厘米,长33厘米
胡人牵马铜俑——东汉民族融合的见证
东汉
胡人俑高43.7厘米,重6千克
马俑高51.5厘米,长45厘米,重12.15千克
湖南省衡南县道子坪出土
砖座舞蹈人物青铜俑——自带光芒的灵魂舞者
南朝
通高27.5厘米
1983年湖南省津市市孽龙岗出土
“黄钟清”钟——皇家编钟
北宋
残高25.0厘米,舞修16.5厘米,舞广14.5厘米
鎏金铜佛像——无畏之印
辽
高37厘米
陶澍(shù)家祠礼器
——湖湘宗祠之礼的体现
清道光六年(1826)
笾:通高26厘米,口径15.8厘米
爵:通高22厘米,流长15.5厘米
豆:通高28.2厘米,口径10.9厘米,足径16厘米
铏:高17.9厘米,口径15.2厘米
簋:高15.9厘米,口径21.7×16.1厘米
金戈铁马已成昨,中国青铜时代虽已远去,但我们期待借由此展向观众诠释青铜在王政、国事、贵族生活及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凸显青铜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希望借此回望中国文化的起源,唤醒观众骨子里的礼乐文化记忆,与华夏儿女的“初心”再度相逢。
展厅探秘
数字展示
为让观众进一步感受青铜器的独特魅力,此次展览在尾厅设置了数字互动体验区。互动体验区共安装了三台感应装置,每个感应区分别放置了人面纹方鼎、“司
母”斝、铙王和豕尊的文物模型。观众将文物模型放置在感应区域,便能观看对应青铜器的动画视频,在趣味体验中轻松获得文物知识。
展出日期:
2021年12月30日—2022年5月18日
展出地址:
湖南省博物馆一楼特展一厅
全价票:50元/人
优惠票:25元/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校学生、60周岁—65周岁、低保户凭有效证件享受优惠价格)
免票对象:14周岁以下儿童,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参观
购票方式:
(如14天内有外省旅居史,请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每周一为闭馆日,逢法定节假日顺延
咨询热线:
0731—84415833/84475933
参观小贴士
大家都在看
元旦假期湖南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周边游、乡村游、短途自驾游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