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3.14广东
2023年10月23日
9月28日
早饭后赶到省博物馆门前排队,尚未开门,队伍已长。
一周前就开始预约,总是名额已满,约不到。后来变通,采取预约购买50元墨西哥展览门票再预约,就成功了。此中猫腻,不说也知。我属于超过70岁免费人群,尽管必须随从买50元票,但付款时是0元。排队时发现,当天上午还有免费预约票。但我们已经买了,退票是不可能的。博物馆作为公益事业,又肩负主义教育重担,全国免费。稍微好一点的博物馆预约都很困难。湖南这个创意,不知其他地方有没?
省博创办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是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为中国八大博物馆之一,4A级旅游景点。馆藏文物丰富,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
9点开门,我们直奔三楼,先看马王堆汉墓女尸。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那时代的宣传早让我们知晓了种种信息。
参观感觉与资料介绍很吻合:墓葬的结构宏伟复杂,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三棺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有木炭,木炭外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墓葬内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共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陶器、竹简、印章、封泥、竹木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遗物3000余件。包括中国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方剂书籍帛书《五十二病方》。
最后参观的是保存完好的女尸,不许拍照。我这里的照片用的是网上截图。
10月23日补记
外一篇
这个周末在复旦参加了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学术工作坊:“新的探索: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我没有准备论文与发言,报名听会却意外荣幸地列入参会学者,成为20多名参会学者中的特例,于是决定全程参与。
周五提前一天入住锦江都城酒店,随即开始的晚宴就开始了高层次的交流。第一次见面认识此次学术活动召集人:科隆大学的F.Wemheuer教授和复旦大学的金教授,以及其他我心仪的大咖,例如坐在我旁边的肖教授、王教授和坐在我对面的韩教授等。三观相同又水平相当的一群书生聚会,令我兴奋地判断:此行不虚。
21日和22日大巴接入复旦,进校手续严格。延续疫情管控措施我不奇怪,因为我回厦门时也如此。学者们对此则自然议论纷纷。
我已经多年未参加过学术会议。众人都认为,在国内,讨论当代中国改开,由德国和中国的名教授做召集人,有美、日、德等国外学者参与,涉及内容广泛而有价值,发言水平如此高,这几点,如今都是极为罕见而难得了。这些学术外在辨识点,再加上会议经费的丰裕度,已经让我恢复了对复旦的高层次认同。此前若干年顶着复旦教授名号的弓长某人种种网络表现,对复旦名声固损害大,但谁是真复旦,在我辈还是分得清的。
除了会上高水平的密集的发言和讨论,连番信息轰炸,还有三次宴会、二次早餐、一次午餐、和三次茶歇,更是极为难得和心爽的交流机会。从前只是知其名读其文的好多著名学者,这次得以见面认识,有些还交流深谈,倍感珍惜。
另外还有些中青年学者的会下交流,也获益匪浅。例如庆应大学的新田先生报告作为改开初期智库的农村发展组,我与他会下交流就获得意外有意思的收获。最后一次聚餐时,我坐在有复旦本科生会务人员的一桌,听到小青年们谈到的大学生信息,则感到有趣又有意义。
我本非著名学者,参会者也无一人与我同专业,此前只有北大YIN教授一人认识我。不料,一旦爆出张一哲之名后,许多次出现令我感动的亲切相认场景,既包括国内学者,也包括国外学者。让我体会到那个文史讲堂在国内外、学术界内外的某种影响力,特别是在W&G领域和当代史学领域。这一点令我颇感意外和欣慰,也让我体会到前些年某些努力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