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曾繁文,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本文刊载于《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

摘要:

随着国内外复杂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科技在文化保护和管理、生产和创新、传播和传承、展示和体验、消费和服务等各环节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领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移动音视频行业深度垂直发展、数字出版产业链和创新链或将重组、数字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加快推进、优秀的自媒体平台将加速崛起、人工智能将助推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虚拟现实将大幅拓展数字文化消费场景、增强现实技术将强化信息消费体验感、全息投影技术将赋予文化演艺新生命等热点趋势。根据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趋势,我国文化企业在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时应注重开展文化领域核心和前沿技术研发、加快文化科技装备和内容开发、扩大文化科技应用范围、参与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文化科技知名品牌。

关键词: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热点趋势;企业指向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演变不断加剧,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在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文化和科技跨界融合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持续涌现,基于互联网、高新技术、智能制造、体验经济的文化科技生态加速形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现状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新一代技术的不断创新,科技已经全方位渗透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

(一)科技在文化保护和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的文化保护和管理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逐渐深入,许多国家将文化遗产保护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纳入本国的科技整体发展规划,或者提出单独的文化科技专项行动计划。如法国制定了“国家级文化遗产研究计划”,欧盟提出了“地中海地区的文物认知与保护计划”,意大利实施了“文化遗产安全计划”等。我国于2017年提出了“文物科技创新应用工程”,将文物创新保护作为重点实施内容,取得了显著的工作进展,加快了科技助力文物保护工作的进程。

(二)科技在文化生产和创新中的应用

科技进步是文化产业链、创新链得以升级和延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全息成像、物联网、3D打印、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有力推动了文化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作为2016年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的重点项目,“丝绸织锦文化创意与工艺创新及示范推广”项目充分展示了现代高新科技为我国传统工艺带来的生产方式变革和创新。传统的织锦工艺最多只能表现二十多种颜色,而利用现代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就可以表现多达近千种颜色。通过运用现代绘画艺术和视觉设计,既可表现手工织锦工艺的灵活多变,又可表现计算机设计而形成的交织色彩效果;在工艺精细度上也实现了显著的提升,从传统工艺的每平方英寸不超过300根丝织大幅提高了1倍以上,并且组织结构变化扩展了2倍以上。此外,该项目的承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还打造了现代织锦文创产品研发平台,已经建成了数字化的生产线,具备了年产十万件织锦工艺品能力。

科技不仅为传统工艺生产带来了技术性突破,也为文化装备制造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驱动。2018年6月,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首届上海国际文化装备博览会上,评选出21个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集成创新应用案例。其中,位于上海中心大厦126层的环形全息音乐厅展示了四维全息技术在文化演艺设备设施建造方面的全新应用。该音乐厅是一个环形空间,属于非常规的音乐厅空间形式,为了满足顶级音乐家、艺术家开展原声演出的需要,该音乐厅的设计者对声学进行了大量的分析与精细化计算,将四维全息系统进行了创新应用,将环形空间内的声音音色进行真实还原,让声音不仅仅停留在平面上,而是经过繁复运算后准确定位,声音似乎成为空中悬浮的颗粒,每位听众仿佛都能够伸手触碰乐章,进而形成了震颤人心的听觉体验。

(三)科技在文化传播和传承中的应用

我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大多深藏于博物馆当中,与人们有着较强的距离感。中华传统文化只有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才能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继而得以传承与弘扬。而现代科技正好为优秀文化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平台、载体和渠道。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过文化年”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选择,而央视春晚几乎是中国人除夕夜必看的文化大餐。央视春晚二十多年来直播方式的演变,见证了我国文化传播技术的日渐成熟。2019年央视春晚传播的一大亮点是全方位的科技驱动,首次采用5.1环绕声在4K超高清频道直播。4K电视画面比传统高清信号的分辨率更高,同时,应用5G网络传输技术,标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4K+5G”技术演进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此外,2019年央视春晚首次采用4K超高清级别的“AR技术”,使屏幕上的呈现效果有了质的飞跃。此次春晚还首次应用了智能语音识别字幕制作技术,只需要5分钟就可以完成时长达1小时的春晚视频节目字幕制作,并且字幕制作的准确率高达95%。

(四)科技在文化展示和体验中的应用

高科技带来的全新文化展陈方式和沉浸式的体验可以使静态的文化活起来,激发人们对于文化的历史价值和背后故事探求的好奇心,形成人和文化之间的连接,使文化成为真正为大众提供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的精神食粮。这里重点以文化旅游和文博展览两大产业为例进行说明。

近年来,将现代化的舞台技术和地方特色文化风情有机结合的各类主题文化实景演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化旅游景区吸引游客的核心卖点。例如,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成为杭州宋城景区的灵魂,该演出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和高科技的舞台机械装备,把丝绸、茶叶、烟雨江南表现的淋漓尽致,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体验和心灵震撼。而承德“21世纪避暑山庄”景区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实景演出,以承德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元素为基础,让观众在高科技的声光电舞台效果的感染下,感受康熙从修建避暑山庄逐步发展到确立中华版图的真实故事。

同时,各地如火如荼建设的沉浸式和互动式主题公园体验项目,加速了景区从传统的观光经济向体验经济的升级。如游客在华强方特旗下的主题公园当中,不仅可以看到熊出没的经典动漫形象,还可以参与烈焰风云、天河之恋、决战金山寺等高科技项目。这些项目通过运用飞行模拟器、特种电影、激光道具和虚拟现实空间、智能座椅和动感轨道车等高新技术设备,营造出项目所需的历险、科幻、古朴等场景,给予游客极致的体验感。例如,烈焰风云以西游记当中唐僧师徒过火焰山的故事为主题,游客跟随大圣来到烈焰熊熊的火焰山,登上摇臂轨道车,仿佛搭上了大圣的筋斗云,穿梭于梦幻般的奇异洞窟,感受一次逼真的火焰山之战;决战金山寺游乐项目包含真人演绎、灾难模拟等,真实再现了白娘子在金山寺怒斗法海的激烈场面。

而高科技互动下的文博展览在带给人们感官震撼的同时,也不断深化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在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举办的2017年中国3D技术与创意博览会上,展出了《通惠河览春图》数字交互长卷。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深度发掘大运河文化,结合我国传统绘画和数字交互技术,以清朝时期漕运繁盛的画卷《通惠河览春图》作为开篇,引入北京市朝阳区四十多个街乡交互展示,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古今穿越的文化之旅。在9米多长的触摸屏上,观众可与画面中近30个热点进行互动,触摸画面上的任意热点就会弹出相应的文字、动画和图片,进而可以深入了解通惠河的发展历史。

(五)科技在文化消费和服务中的应用

二、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热点趋势

结合科技在我国文化领域的实际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态势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对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做出如下判断:

(一)移动音视频行业深度垂直发展

(二)数字出版产业链和创新链或将重组

(三)数字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加快推进

(四)优秀的自媒体平台将加速崛起

(五)人工智能将助推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呈现出深度学习、人机协同、跨界融合、群智开放等特征,并广泛应用于新闻出版、音乐、旅游、影视等领域,推出了腾讯音乐、今日头条等新产品。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运营数据、第三方平台数据的多元化以及大数据算法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问题,对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能力的提升和文化内容表达方式多元化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促进作用。[4]

(六)虚拟现实将大幅拓展数字文化消费场景

(七)增强现实技术将强化信息消费体验感

目前增强现实技术已被应用于教育、游戏、出版、影视制作、遗产保护等诸多文化领域,未来该技术领域的热点是跟踪注册、人机交互和显示设备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从而强化观众的文化消费体验感。跟踪注册技术主要是基于图像处理、视觉等技术的跟踪手段,人机交互技术的热点为基于手势、眼动等更自然的交互方式,显示设备技术的热点是虚实融合效果更佳的透视头盔显示器和全息眼镜,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将进一步强化信息消费的体验感,从而继续加深对文化领域的渗透。

(八)全息投影技术将赋予文化演艺新生命

全息投影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真实再现物体三维图像的高新技术。进入国内三十余年来,全息投影技术经历了从用于工业生产到如今广泛应用于演出行业的发展历程,为观众带来极其震撼的感官体验。目前全息投影技术的最大挑战是改变目前静态的全息投影方式,产生出可以移动的全息投影。未来,随着这一技术的攻克,极有可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演艺形式,从听觉、视觉等方面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6]

三、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企业指向

立足我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实际,根据文化科技深度融合趋势,为我国文化企业推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提出如下建议:

(一)开展文化领域核心和前沿技术研发

(二)加快文化科技装备和内容开发

(三)扩大文化科技应用范围

当前大数据、VR/AR、5G等技术都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而且在文化领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真实的市场应用和产生的经济效益还非常有限,仍然处于技术完善、产品研发阶段,亟需扩大应用范围和覆盖面。还是以VR技术为例,2019年10月19-21日,在南昌举办的第二届世界VR产业大会上,举办了以VR产业为主题的展览,展示了VR/AR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展览都是“VR+文化产业”,包括数字故宫、数字敦煌、VR电竞、VR直播、VR教育等文化和VR融合产品,每一个产品都有大量年轻观众排长队等待体验,深受观众喜爱。可见VR/AR技术和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但在市场上这类产品还相对较少,产生的经济价值和这类产品的真实价值相比还很小。推动VR/AR等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旅游、影视、电竞、教育培训等领域,将形成庞大的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

(四)参与文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五)打造文化科技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2]王帅琦.从《国家宝藏》看电视文博类节目的创新发展[J].今传媒,2018,(4):97-98.

[3]傅琳雅.“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及发展趋势[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06-309.

[5]周海帆.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研究——以主题公园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7.

[6]周禹.分析全息投影技术在演艺活动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2):82.

联络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大厦2104室

THE END
1.虚拟现实应用技术》(Yanlz+Unity+XR+VR+AR+MR+AVE+Oculus+SteamVR++++[2、新技术融合创新,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快速发展]:5G的低时延、高带宽、大容量能解决虚拟现实的算力不足、终端有线束缚、眩晕感强等痛点问题,5G+VR已在广播电视、医疗、教育、直播等领域展开应用;AI是基础的赋能性技术,和VR/AR技术相融合,能提高虚拟现实的智能化水平,提升虚拟设备的效能; https://blog.csdn.net/VRunSoftYanlz/article/details/90245228
2.风起元宇宙,VR/AR的跨维度战争AR眼镜如果想应用于特定行业,需要像服务垂直行业或者特定场景的SaaS企业一样,对行业、各个企业/行业的IT系统、知识图谱有深刻的理解,交付的方案一般是硬件+AI辅助的软件平台。 行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技术研发进展不及预期、上游关键零部件产能受限、相关配套基础设施(5G等)建设进展不及预期、全球VR/AR行业需求下降、内容https://www.ofweek.com/ai/2022-06/ART-201716-8420-30564955.html
3.网络中心当今社会,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VR/AR、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数字校园已成为办学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已成为支撑教育教学、沟通校企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必需环境。 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4.虚拟现实+沉浸式交互技术→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近年来,不断探索将LED显示、全息幻影成像、VR/AR/XR虚拟现实、裸眼3D投影、沉浸式环境交互等创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展示场景中,用现代科技让“沉默”的展品“动”起来,让“睡着”的文化“醒”过来。 虚拟现实技术 http://www.kltsa.com/Case-10747.html
5.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公示公告三、深化学术研究 四、提高展陈质量 五、创新科普教育发展模式 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 七、优化基础建设 八、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保障资金投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完善内部管理 自然博物馆作为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保藏自然历史和人类文明遗存、弘扬及传承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https://www.immnh.org.cn/ywdt/bwgdt/gsgg/202408/t20240812_3902.html
6.虚拟仿真虚拟现实模拟仿真AR/VR/XR及虚拟数字人引发创新浪潮 索尼参加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年会 电影感画面,索尼虚拟直播方案全解析 VR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现状与趋势 金大陆作品 | 成都自然博物馆 科技+创意,打造魅力数字城市展示馆 广告营销-虚拟试衣 洲明获天鸽奖年度影响力企业奖作为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http://www.pjtime.com/VR
7.数字上海上海市新城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到2025年,全面推进新城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数字城市的全域感知、全数融通、全时响应、全景赋能,实现高端引领的数字经济核心功能更加强劲活跃、融合普众的数字应用场景更加可触可感、科学智慧的数字治理能力更加精细高效、开放赋能的数字运行生态更加安全有序;基本建成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https://m.51xcck.com/nd.jsp?id=2533
8.MR技术赋能展览效果,具备VR/AR裸眼3D虚拟仿真等前沿数字技术风语筑|公司持续中标大订单,分析师看好其VR/MR技术赋能展览效果,具备VR/AR、裸眼3D、虚拟仿真等前沿数字技术 ①公司概况:风语筑12月17日公告称,已收到 “寿县古城墙区域文旅夜游提升及老博物馆片区更新改造项目”的中标通知书,中标价为 1.3亿元,公司将围绕淮南“二十四节气”主题,整合VR/AR/MR相关产品和技术,打https://www.cls.cn/detail/1545986
9.广东文化产业加“数”狂飙“文化+科技”绽放耀眼光彩在华为展台,观众可以戴上VR眼镜,进一步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后的博物馆,深度欣赏古建与文物藏品中的纹样世界,感受藏品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 如何将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技术化的手段开发建设成繁荣的文化产业,是整个产业面临的课题,而数字技术助力展览体验“有温度”、展览传播“有广度”。 https://gdio.southcn.com/node_5201f00af5/86df978633.shtml
10.主页MANA陈列馆数字体验馆虚拟主持人坚定设计热爱创作设计思维热爱设计热爱impact ground impactshockwave 大型破碎燃烧特效拖尾特效地面破碎数字剧场Ai贴纸机ruinsInfrared长江文化Niagara古典舞布料仿真模拟resolute arenavideomappingcompetitionvideomappingprojection空间展览博物馆展览技术应用8K超高清广播电视新媒体金榜题名成功上岸教育环境https://www.manamana.net/peopleCenter/5073/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