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

凭借甘肃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陇原大地留下的大量珍贵文化遗存,甘肃省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馆藏珍贵历史文物、自然标本共计35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6件(组),国家一级文物721件(组),二级文物2637件(组),三级文物48241件(组),汇集了甘肃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大量文化珍宝。

馆藏文物以古生物化石标本、彩陶、汉代简牍、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近现代革命史料等独具特色,在中华文物宝藏中亦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东汉铜奔马、魏晋墓“驿使图”画砖,已分别被定为国家旅游标志和邮电事业的标志。

目前,向社会推出的展览有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

《甘肃彩陶》

《甘肃古生物化石》

《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

《红色甘肃——走向1949》

五个固定陈列,反映甘肃厚重的历史地理文化。

自建馆以来,甘肃省博物馆先后举办了各类展览近300个,吸引了大批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馆藏文物多次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克罗地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为宣传甘肃做出了贡献;同时,发挥自身人才和设施的优势,开展文物保护与研究。

2012年底,甘肃省博物馆不负众望,荣升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志着甘肃省博物馆各项事业发展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下面分别介绍博物馆5大专题成列

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省内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古文化遗存,近一个世纪的考古研究显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我国的彩陶大省,素有“彩陶之乡”美誉。省内史前遗迹分布之密集,文化内涵之丰富,出土器物数量之众、品位之高,在世界彩陶文化中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

“甘肃彩陶”展厅中陈列分为五个单元,

文明曙光——大地湾文化彩陶、

锦绣初展——仰韶文化彩陶、

彩陶之冠——马家窑文化彩陶、

余辉流艳——青铜时代

诸文化彩陶和陶苑奇葩——远古雕塑艺术

最引人瞩目的有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著名的大地湾地画等。

奔腾不息的黄河、雄浑肥沃的黄土高原、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孕育了丰富发达的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这些文化大多含有多姿多彩的彩陶,是甘肃数千年绵延不绝的独特文化传统,也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辉煌灿烂的一页。展出了近400件彩陶精品,如大地湾文化宽带纹彩陶钵、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鱼纹盆、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马家窑文化旋纹尖底瓶等。旨在全面反映甘肃彩陶绚丽多彩的文化面貌和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展示了一部绚烂夺目的彩陶发展史,通过追寻甘肃大地上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5000多年间彩陶艺术循序发展的脉络,重现人类童年的智慧之光,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文脉。

驼铃阵阵,羌笛悠扬。甘肃是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门户,也是东西方交往的主干道和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东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甘肃留下了无数璀璨瑰丽的历史文化艺术珍品,呈现出了古代文明的辉煌。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陈列分为四个单元,展示了丝绸之路从前奏、开拓、繁荣到绵延发展的历程。陈列共展出珍贵文物420余件(组),其中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铜车马仪仗队、武威汉简、东罗马鎏金银盘、铜胡腾舞俑、泾川舍利金银棺等风格迥异的丝路瑰宝,它们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晶和见证。陈列全景式地展示了丝绸之路文明发展的历史,集中反映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通道,从青铜时代起至宋元时期3000多年间,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共同发展。重点突出中国历史(也是甘肃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汉唐盛世,再现中外交融的华美乐章。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基本陈列。

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变的气候、复杂的环境,揭示了其地质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以及形态各异的生物群落物竞天择的演变。古生物化石就是这种变化的见证。甘肃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非常丰富,从太古代原始的菌藻类化石到有人类出现的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化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包括当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黄河古象、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巨齿兰州龙、我国发现最早的中生代鸟类化石——玉门甘肃鸟、临夏地区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动物群等,以及许多已经灭绝了的远古珍惜罕见的古动物,如古鱼类、剑齿虎、巨犀、古长颈鹿、大唇犀、库班猪、和政羊、巨鬣狗等。

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

佛教是古印度释迦牟尼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创立的宗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汉传、南传、藏传三大佛教体系。汉传佛教,主要是指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这支佛教,其肇始于汉代,最初被当作神仙方术之类。东晋十六国以来佛教经某些帝王的大力推崇,在中国扎根、发芽并日益兴盛,最终汇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份,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甘肃特支的成立,南梁烽火的燃起,陕甘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胜利会师,西路军鏖战河西,以及甘肃全境的解放,谱写了甘肃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步实现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画卷。

其他临时展览

多年来甘肃省博物馆陆续推出了《甘肃佛教金铜造像展》、《甘肃古代书法艺术展》、《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特别展》、《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书画展》、《甘肃精神》、《抗震救灾图片展》、《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精品展》、《新疆丝绸之路文物精华展》、《野生动物——人类的自然遗产》、《新中国成立60年甘肃考古发现成果展》等主题鲜明、展品丰富、社会反响热烈的一系列展览,并根据社会与观众的需要举办了各种临时性展览。此外,博物馆社会教育部门还组织博物馆志愿者开展“博物馆之友”活动,举办科普讲座,专家讲解,“送文物进校园、进军营”以及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馆藏典型珍品简介:

弧边三角纹彩陶盆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距今5500年前)

秦安县大地湾遗址出土

高16.4厘米,口径39厘米,底径13.2厘米

器上施橙黄色陶衣,腹部以黑色彩绘两两相对的弧边三角形纹饰一周六组。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距今6000年前)

秦安县王家阴洼出土

高20.6厘米,腹径15.3厘米,底径6.8厘米。

壶口呈葫芦形、小圆口、束径、曲腹、平底。口部绘四组三角形纹;腹部绘一圈二方连续的猪面纹,互连的猪面共享一个眼睛,成功地运用双关形的装饰手法。

天水市出土

高8.5厘米,口径19厘米。

泥质橙黄陶,外壁用黑褐彩绘对三角平行线纹。

高15厘米,口径50厘米

广口、卷唇、弧壁、圜底。泥质红陶,上腹部用黑彩绘两组变体鱼纹。

大地湾文化(距今8170—7370年前)

口径18厘米

大地湾文化是黄河流域最早产生陶器的古文化之一。此时陶质多为加细砂红陶,以陶器器表印有交叉绳纹为特征。八千年前出现的圈足碗的样式,至今仍被沿用。

陶片分别长10厘米,7.8厘米和7.2厘米

在大地湾文化的一些彩陶钵上,绘着红色的独体符号,已发现有“↑”“+”“×”“‖”等十余种,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钵刻划符号的前身,它对研究中国古文字的发展源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明代

像高20.3厘米

此像头戴花冠及发髻冠,菩萨面部广额丰颐,双目微垂,面容慈祥。身披帛巾,胸部前饰缨络,衣纹弧线流畅优美,下裙宽大贴体,结跏趺座于深束腰仰覆莲台座上。莲座底上阴刻“大明永乐年施”铭文,当为明代朝廷赏赐给西北地区藏传佛教领袖的贡品。菩萨像整体结构匀称,雕刻细腻精制。虽然还保存着元代以来阿尼哥“梵像”的影响,但造型已趋向于妩媚,标志着内陆汉化藏传佛教艺术的成熟,是一件耐人寻味的珍品。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前)

兰州市花寨子出土

高22.5厘米,口径14.1厘米,底径10.6厘米

罐身施红、黑彩,口沿内彩,有横竖平行条纹相间排列,腹部绘红、黑彩多条相间旋纹五组。

齐家文化

兰州市八里窑崖头出土

口径9.5厘米,高22厘米

甘肃省博物馆藏。夹砂橙黄陶,通体施紫红彩。口沿内外各绘一圈倒三角网纹,耳部绘折带纹,腹部两面分层绘复道三角纹,各层之间用平行线分隔,腹两侧绘菱形网纹。图案皆由平行线组成,繁缛而不乱。

葫芦形网纹彩陶壶

高46.7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6.8厘米

施红、黑彩,颈部绘网纹,肩、腹部绘六组葫芦形网纹,间饰锯齿纹。

高12厘米,口径27.3厘米

敞口、弧壁、圜底,三锥足,夹砂红陶。口沿外绘红色宽带纹,内绘一圈红色窄线纹,下腹饰交错绳纹。大地湾文化的彩陶是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彩陶,大地湾文化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的古文化之一

汉代

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高16.9厘米,长31厘米

针黹盒以苇作胎,外用绢、锦等织物,织成富丽精细、结构明快的花纹,锦上还有精美的锁绣花纹。针黹盒内装纺线锭、缠线板、线轴等,均是汉代珍贵的纺织工具。

鼎形铜行灯

战国

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出土

开启高30.2厘米,收合高16.7厘米,口径11.3厘米。

收合时,为三足圆鼎,内盛燃灯时所用的油料,盖两侧二鸭首,其宽嘴正好衔住双键,鼎盖便被牢牢扣住。用灯时,将双键支起,可插入鼎盖中心的圆銎中,此时鼎盖即成为灯盏。构造精巧,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封口严密不溢油,为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灯。

三彩凤首壶

唐代

甘谷县出土

壶高31厘米

胎呈白色,直口,细颈,口颈相交处作一风首,风眼圆睁,啄张噙珠,神姿英发。椭圆腹,高圈足。凤冠长伸至腹为柄。腹部两面的中央雕塑着凸起四瓣形的团花,圆形器座上还雕塑着垂莲瓣纹,并且精细地刻画出头部额下的毛羽、花瓣的脉络。器身各部位,交错地施绘鲜亮的赭红、黄、青三种釉色,流光溢彩。三彩凤头壶的造型受波斯萨珊王朝器形的影响,而三彩釉工艺和凤鸟形象则是唐文化的特征,瓷器融合中西文化风格于一体,是一件釉彩艳丽,制作精美,造型奇特的工艺品,独具魅力。

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

甘谷县西坪出土

高38.4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12厘米

小口、长颈、平底,腹上部有双耳,颈部有堆纹一圈。瓶腹绘黑色人首形的鲵鱼图样,一双短臂向外伸出,全身为斜格纹,尾部弯曲。

武威市天梯山石窟

坐佛高130厘米

全趺坐,圆髻广颐,长眉细目,嘴唇紧闭,右手扶膝,左手施禅定印。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梯形折出。沉思的神情,雍容的体态,流畅的衣线,表现出恬静的心境。彩绘虽已斑驳,但不掩盛唐时期佛像圣洁安详的神韵。同窟中的菩萨立像,身姿优雅,气度端正。左侧胁侍菩萨高183厘米。头挽垂环髻,发绺披肩,面庞圆丰,秀目微睁,神情超脱中又露严正。体着紧身束带天衣及贴腿长裙,帔巾自肩部横垂两道于膝下,右臂曲举,左臂下垂。右侧胁侍菩萨高180厘米。发髻耸起,余发成3绺垂肩,曲眉丰颐,神情娴静,庄重而不失妩媚。左臂曲至胸前,右臂下垂。宽披帛自双肩垂落至腋下,羊肠裙层折贴腿,柔和的线条完全同丰肌秀骨的身姿相应合,影塑技艺已臻完善。

公元4—6世纪

靖远县北滩出土

银盘直径31厘米

原是鎏金,现大部分已脱落。盘内满饰浮雕花纹,分三圈置列。外圈饰相互钩联的葡萄卷草纹,其间栖有小鸟等小动物。中间一圈浮雕古希腊奥林匹司十二神的头像,每个头像左侧各有一只动物。盘中央为高佛雕的倚豹、手执权杖的酒神,是银盘的主题花纹。在圈足内底部有点状铭刻文字一行,这是在中国丝绸之路上发现的重要罗马文物。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陇西县吕家坪出土

高26.8厘米,口径7.1厘米。

施黑彩,颈部绘平行条纹,肩、腹部绘四方连续旋涡纹。

泾川县大云寺出土

高6厘米,长7.5厘米,宽6厘米

棺盖及棺身用金片、珍珠、绿松石镶嵌成大莲花,周围又饰以金片组成的小莲花,莲蒂、莲叶均对称。

石观音菩萨立像

隋代

秦安县出土

像高132厘米

头戴四瓣花冠,冠正面饰阿弥陀佛像,以示观音将来继承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面形圆润,眉目清秀,表情慈善安详。袒上身、斜披络腋,颈佩宽边项圈,正中缀一宝石。左右肩头各饰三条披带。整个造像刻画细腻,手法洗练,神态自然。这种单体的观音造像在北周至隋代时期,成为中国佛教雕塑的一大特色,是件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永登县蒋家坪出土

高52厘米,口径19.6厘米,底径12.5厘米

瑰丽大方的图案与魁伟丰满的器形相结合,表现出雍容华贵的气度,因而享有“彩陶王”的美誉。

西汉

马高88.2厘米,长78.8厘米;车高95.2厘米,长96.5厘米。

由舆车、伞盖、御奴和马组成。舆车有双辕,双轮各有辐条16根。御奴跪坐,作双手持缰状,以黑、白两色勾出眼、鼻及冠服。马用红、白、黑三色彩绘,马口含兽面饰衔嚼一副,颈上套轭。据汉代制度,此车为六百石至千石的官吏乘坐的车。

彩绘木博戏俑

人高29厘米

两位老者在玩博戏,这是战国到汉代非常盛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匠师以简单明快的艺术造型,刻画了两位老者全身贯注的博弈场面,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对弈时蓄势待发的场面。

彩绘木独角兽

高35厘米,长93.7厘米

分体制作身、角、尾、足,再粘合而成,通体用红、黑彩绘,一侧涂白色。此兽做前行冲刺的动作。身体造型厚实,头、角、颈、背、尾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四肢动作变化生动,具威猛的气势。独角兽又名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抵御邪佞,将其置于墓葬门口,是为了起镇墓辟邪的作用。

绿釉陶楼院

东汉

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

院高105厘米,长67.7厘米,宽54.4厘米

陶质施绿釉,由可拆卸的23个部件组装而成。这座楼院是东汉后期豪强世家庄园坞壁的浓缩写照,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铜车马仪仗俑队

主车舆车通长36厘米,马高40厘米

奴婢俑高19.5-24厘米

铜车马出行仪仗,由38匹铜马、1头铜牛、一辆斧车、4辆轺车、3辆辇车、2辆小车、3辆大车、1辆牛车、17个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这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的东汉车马仪仗铜俑,气势宏大,铸造精湛,显示出汉代群体铜雕的杰出成就。

秦安县叶家堡出土

俑高36—38厘米,长36厘米,宽12厘米

这组三彩骑马俑施黄、白、绿、褐等色釉,胎质与烧制工艺均佳。女骑俑头饰高髻,身穿窄袖圆领或“V”形领紧身衣。男骑俑头戴软幞头,身着圆领紧袖紧身衣。其中一俑深目高鼻,长着旋颊及耳的大胡须,身穿翻领胡式大衣,足着长靴,为典型的胡人形象。这组骑马俑的造型设计和艺术手法,都具有明显的盛唐风格。

高13.4厘米

舞者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身穿窄袖长衫,裙裙飞扬。足蹬弯头软靴,身背酒葫芦,右臂上举,左臂屈肱身侧,左足立于覆莲花圆台上,右腿屈伸上提,做舞蹈状。这件铜俑是目前国内仅见的“胡腾舞”雕像,1996年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山丹县博物馆藏)

高7.2厘米

红色绢底,用绛、浅绿、浅黄、黑色丝线平绣二人像,作对话状。

通高34.5厘米,长45厘米,宽13.1厘米,重7.3千克

造型矫健精美,作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状。塑造者摄取了奔马三组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刹那瞬间。让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疾速向前的动势。其全身的着力点集注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上,精确地掌握了力学平衡原理,具有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铜奔马是按照良马式的标准去塑造的,集西域马和蒙古马种的优点于一身,特别是表现出河西走马秉赋的对侧步特征。构思巧妙,艺术造型精炼,铸铜工艺卓越。铜奔马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的使者和象征,被确定为中国旅游的标志。

其他馆藏品:

地址:兰州市西津西路3号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讲解预约:0931-2339131

传真:0931-2334106

交通:

公交:

乘坐1、18、31、58、74、75、106、127、129等各路公交车“七里河桥站”下车,路南即是。

甘肃省博物馆距离火车站8公里、汽车站7公里、机场75公里。

THE END
1.甘肃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甘肃公路博物馆——赓续红色血脉 传播交通文化 近年来,甘肃公路博物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以中华文明史为根基,以交通精神为动力,承载历史,传承文明,在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研学科普教育、人才培养、内部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史、培育新时代交通精神的重要平台,为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https://www.gsgl.org.cn/jtyw/16210.html
2.历史红色景点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其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如万源战史陈列馆、鱼泉山风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历史红色景点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红色景点观后感1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https://m.dddot.com/zuowen/c12/80552ec40ab4b555b603e1807d2358fd.html
3.马琦明读“《四库全书》里的金城关印记”有感近日,看到甘肃省图书馆的“文溯·陇迹丨《四库全书》里的金城关印记”一文,让我惊喜,心中更是踊跃着对金城关的无限憧憬与期待。我第一时间给肖学智馆长打电话,对省图书馆在《四库全书》寻找兰州的历史印记,挖掘兰州的地域文化,让金城关焕发新活力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和敬意。 http://zt.dxbei.com/n/20241216/357268.html
4.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馆心得体会.docx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馆心得体会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信任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馆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共享。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馆心得体会1 早上八点多,我和我的同桌从我们的住处动身,也就是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11/6241135140005035.shtm
5.江西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42篇)江西博物馆的观后感 篇4 12月23日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形势政策课第三小组的实践活动在江西省博物馆开展。透过车窗,一眼望去,整个博物馆尽收眼底,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瓦片,四方的屋檐,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古朴,那一砖一瓦似乎述说着悠长而古老的红色故事。 https://mip.wenshubang.com/guanhougan/2543828.html
6.红色旅游观后感(精选6篇)红色旅游观后感(精选6篇) 篇1:红色旅游观后感 遵义习水土城红色旅游观后感 程晓春 7月17日,我校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带领全校28位党员来到习水,我们漫步习水土城,干净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先后参观了青杠坡战役烈士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会议会址、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xy0did.html
7.2024甘肃省博物馆旅游攻略之红色甘肃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交会处,地处黄河流域上游,是上古神话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和丰富多彩的“丝绸之路”文化,让这里蕴藏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甘肃省博物馆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https://m.meet99.com/jingdian-gansushengbowuguan-45493.html
8.走进甘肃省博物馆参观红色主题展览追寻陇原红色记忆,牢记历史光荣使命。按照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的安排,5月13日,飞宇公司组织在兰党员来到甘肃省博物馆,参观“红色甘肃”主题展馆和“百年华诞 绚丽陇原”图片展馆,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 http://www.gslq.com/info/1174/16130.htm
9.参观省博物馆红色甘肃主题展区有感今天,妈妈带我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主题展区。在这里,我了解了革命前辈在我们甘肃大地上的奋斗历史。在及其艰难的条件面https://www.meipian.cn/34eo33gx
10.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党支部“感受雄关文化滋养精神内涵”红色廉洁为进一步创新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将主题党日活动与党员文化生活相结合,加强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队伍凝聚力、向心力。近日,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党支部前往市美术馆,开展“感受雄关文化 滋养精神内涵”红色廉洁文化专题展览月主题活动。 本次展览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xMzc1MzI5NA==&mid=2649951734&idx=1&sn=d721a82fbb5dfaf4af727f5b08a0e593&chksm=829bab684a5f99c95486d51c39cc33d264d17c400872af1c527c5194a06244ada9ace667b048&scene=27
11.传承红色基因——图书馆及直属单位党委赴甘肃省博物馆参观5月13日下午,图书馆及直属单位党委组织全体党员赴甘肃省博物馆参观了由省文物局、省博物馆推出的《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主题展览。 日出东方,托起共和国的光荣和梦想;复兴路上,见证共产党人的热血和担当。《红色甘肃——走向一九四九》主题展览,由火种篇、抗争篇、铁流篇、激荡篇和曙光篇五个单元组成,共展https://news.lzu.edu.cn/c/202105/78718.html
12.信息中心党支部开展“走进省博物馆参观红色甘肃根据党中央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排部署和省委有关要求,开展“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结合中心党支部年初活动安排,近日,信息中心全体党员及职工走进甘肃省博物馆,开展“走进省博物馆-参观红色甘肃-永远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https://www.gsdkj.net/djqt/ddjs/djzt/xds1/content_8473
13.新宇公司团支部组织青年团员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增强青年团员爱党爱国的向心力,进一步凝聚青年团员挺膺担当、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12月15日,新宇公司团支部组织公司青年团员赴甘肃省博物馆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青年团员们通过聆听介绍、观看图片、视频等方式重点参观了红色甘肃展馆,该馆http://www.xckjt.com/info/1015/9232.htm
14.兰州市内必玩榜——甘肃省博物馆兰州市内必玩榜——甘肃省博物馆在去兰州的路上,媳妇就约好了入园时间。疫情期间,甘肃省博物馆采取限流入园的方式,以中午13:00为时间分界线,上午下午各有650个名额。要游览的小伙伴要提前在公众号预约哦。目前没有人https://m.dianping.com/review/727529047
15.甘肃省博物馆感想(全文)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和《省发改委关于编报“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要求,2009年底,省文物局开始启动我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https://www.99xueshu.com/w/uy3ppe2752fm.html
16.小学博物馆观后感(精选30篇)小学博物馆观后感 7 曾有过一次去甘肃省兰州出差的机会,这是一座有历史文化的省会城市。由于早就听闻甘肃省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藏品价值连城。所以,在业务之外,便挤出时间参观了这个心中向往已久的殿堂,也有幸在这里领略到齐家文化精髓。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的甘肃省博物馆,离中山桥不远,走一https://www.ruiwen.com/zuowen/guanhougan/3168735.html
17.学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大会讲话精神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会后,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厅,它通过火种篇、抗争篇、铁流篇、激荡篇、曙光篇五个篇章,谱写了甘肃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步步实现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历史画卷,让党员再次追忆起1913年—1949年艰辛的峥嵘岁月。参观过程中,讲解员向全体党员介绍了革命领导者、革命基地以及相关的历史事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93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