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观众展示世界顶级的中国动作捕捉技术。
VR/AR技术深度对接现实生活。
文/半岛记者李晓哲图/半岛记者宋泓睿报道
会上,崂山区政府分别与北京身临其境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承万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拓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火元素视觉传媒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签订落户崂山框架协议。
青岛智海云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杭州万霆科技有限公司、合肥云艺化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中科正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终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乐相科技有限公司、澳大利亚灵石科技等6家国内外资深VR行业应用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VR内容生态圈,为用户带去更丰富的VR体验。
作为青岛市重点打造的品牌会议,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充分发挥其平台效应,精准实施以展招商、以商促展,一批企业、项目落户崂山,一批合作在崂山达成,对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集聚,加快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崂山区汇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以及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一批知名专家领衔的虚拟现实高端研发机构,依托歌尔、黑晶、金东、小鸟看看等大量优质VR企业的快速集聚,虚拟现实企业及研发机构达到百余家,营业收入达到40亿元,VR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交通、建筑、医疗、教育、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正成为推动区域传统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
崂山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15个攻势”的部署要求,加快以“双招双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坚持不懈建载体、搭平台、优政策、育生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产业、旅游产业和大健康产业,按照“院士领衔源头创新、龙头企业支撑带动”的思路,全力打造虚拟现实、智慧产业、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六条百亿级产业链”,精准布局招引一批顶尖专家团队、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推动产业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力争到2020年VR企业总数突破200家。筑牢开放合作的“大平台”,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硬件制造、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方面,持续加强同法国拉瓦勒市的全面合作,持续加强与德、美、日、韩等国家知名VR企业的合作,不断提升崂山在VR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为、青岛联通等产业链伙伴打造虚拟现实应用创新示范区,深入实施VR+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系列工程,大力推动VR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让VR走进经济发展、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推动虚拟走进现实中把握先进、引领未来。
■现场
沉浸式观影,航母上开飞机
大会第二日,VR展区迎来深度体验的好时机,有市民几乎体验了现场所有的项目,扎扎实实感受到了VR产业发展的最前沿。
在展厅进口处的歌尔集团“包罗万象”的展示让人欲罢不能。其中沉浸式观影项目,进入其中不需要佩戴设备,站在数台投影打造的沉浸环境中,逼真的影像体验着实让人激动。此时身处航母的甲板上,准确地说是在一架甲板上滑行的战斗机里,随着画面的移动真跟驾驶战斗机飞离航母一般,然后在空中俯瞰整个航母战斗集群,这感受只能用震撼来形容了。
据了解,此次歌尔集团受邀参会,展示从核心元件到智能硬件以及内容应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展示对VR/AR融合发展的探索成果。歌尔是虚拟现实硬件领导厂商,具备成熟的VR光学元件、AR光机系统和智能硬件设计制造能力,高端VR头显全球出货量位居前列。此次歌尔展示了多款已量产兼具小型化+高性能的VR/AR头显。在光学镜片方面,歌尔展示了非球面、菲涅尔、自由曲面、棱镜、pancake镜、光栅波导等多种成熟的光学解决方案。其中一款AR镜片采用行业最前沿的全息波导AR显示技术,利用先进的纳米压印工艺完成制造。目前,歌尔已具备基于衍射光栅的全息波导AR镜片从纳米压印到模组装配全工艺流程量产制造服务的能力。本次展会上,歌尔展示了涵盖航空航天航海、科普教育、文化旅游、工业等领域的行业创新应用。《嫦娥四号登月体验》通过创新的VR沉浸式系统+定制的VR转椅,可以让人身临其境体验嫦娥四号探月全过程。教育类VR体验内容《古诗词》则通过情景化还原,使体验者置身于古诗所描绘的环境,沉浸式体验诗词的创作意境,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如果说歌尔代表崂山虚拟现实的领头羊,大会刚刚签约的中科芯云则为崂山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提供了更多可能。中科芯云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青岛EDA中心)是面向青岛集成电路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司采用一个平台+九大服务的模式。一个平台是EDA云平台,可以满足客户在云平台上完成从设计到生产的一站式工作要求。九大服务分别是:EDA工具服务、IC/IP设计服务、快速验证测试服务、晶圆加工服务、封装服务、PCB服务、绿色创新服务、培训服务、科研与创新。这次展出的主题是有“芯”,无所不能,——EDA云平台的产品展示。主要分为:“芯”的诞生和“芯”的应用两个篇章。“芯”的诞生,以动画形式对芯片从设计到晶圆片的生产加工再到芯片封装进行了展现。并设有IC设计体验区和PCB设计体验区,让用户进行云端的设计体验。
“芯”的应用是与合作伙伴共同展示在EDA云平台上设计完成的芯片在VR、人脸识别等领域的应用。芯片级指纹人脸识别使识别更加快速和准确。VR头显设备通过传感器芯片获取人的脑电、心率等生理信号,再通过远程云计算平台从而得到人的情绪变化及健康指数等。其在健康+VR领域有更广的应用前景。
培养后备军,为创客提供舞台
虚拟现实科技是构建未来之城的重要基石,凝聚了发展战略设计、软硬件平台系统、内容创作展示、金融资本在内的全产业链资源。在这里,虚拟现实技术方与传统行业探讨“VR+”的深度融合,与资本方讨论融资助力构建全新的产业模型;资本方在这里能够邂逅代表全球虚拟现实未来的“希望之星”。
此外“星鲨杯”全球虚拟现实内容大赛则为寻找“明日”独角兽开足马力。据悉,此次大赛本着打造虚拟现实领域最具专业性、权威性的国际优秀内容大赛,引导虚拟现实内容制作行业良性发展为目标,吸引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虚拟现实内容开发者团队报名参赛,收到了130余部虚拟现实内容制作作品。
VR助力创意青岛,展现“本色中国”
技术扬帆,文化远航。2019青岛国际VR影像周——砂之盒沉浸影像展(SIF2019)也于6月27日在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举行。国际VR影像周联合全球知名VR影像创作者与行业伙伴,在全球框架下探索沉浸影像未来发展方向。通过举办主题峰会、官方展映、沉浸艺术展、创投路演以及砂之盒颁奖典礼等活动,并展映各大影展推荐的50余部国内外VR影片,让你在体验黑科技的同时,和朋友家人享受艺术范儿的乐趣!通过成立国际沉浸影像合作联盟,设立全球联合制作中心,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标准制定、行业应用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VR行业,集聚国际知名VR影像企业,推动世界级VR企业在青岛设立VR影视研发、设计、制作中心,促进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升级,为青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和世界电影之都添砖加瓦。
中国新媒体创新峰会暨2019微梦全国行·青岛站活动于6月28日在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举行。峰会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全媒体时代发展机遇,携手百余位国内知名平台方及新媒体先锋人物,围绕全社交平台内容创业、新媒体运营、内容电商、短视频、小程序、社交媒体营销等话题进行交流,发布《2019新媒体行业报告》,为与会人员带来新媒体发展的最新动态与成果。以大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从多维度出发共同讲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故事,全面构建虚拟现实产业未来画像,让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了解VR、支持VR、创业VR,共享VR的巨大发展机遇和丰硕发展成果。
《本色中国》VR主题巡展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立项出品,于6月27日在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首发启动展出,是第一部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VR纪录片。通过精心遴选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最具代表性的44处人文、自然和现代景观,成为最能呈现中国自然景观、人文面貌和建设成果的国家形象宣传作品。
“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准备好了
“虚拟现实,是一项不断拓展人类感知边界的颠覆性技术;虚拟现实产业,是引领未来、创造未来的高成长产业。一部电影《头号玩家》,让我们感受到了虚拟现实的无限可能。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将随后的指导意见宣贯培训活动放在崂山举办。可以讲,崂山的VR梦已经融入了国家大趋势,梦想正一步一个脚印由蓝图照进现实。”中共青岛市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燕介绍。
虚拟现实产业是崂山区重点发展的“6+1”新兴产业之一,以VR+为代表的产业新业态是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近年来,在青岛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崂山区准确把握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强化担当、积极作为,争当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全面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着力构建虚拟现实应用示范区,一幅布局未来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最早提出发展VR产业战略构想。崂山区在全球VR产业发展元年2016年明确提出了打造“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的战略构想,是全国各地方政府中最早抓住VR产业发展历史机遇并制定清晰明确的产业战略定位和发展路径的地区。三年来,崂山区始终坚持瞄准国际一流,推动产业快速成长,形成一条昂扬向上的产业发展曲线,截至目前,全区拥有百余家虚拟现实企业,VR产业发展空间达45万平方米,VR企业营业收入突破40亿元。
最优的VR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崂山区自2017年获批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来,整合优势资源,强化政策创新和服务改革,围绕创业、创新、财政、税费、融资、人才、对外合作、政务服务等八大方面,出台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政策举措,并通过开展区级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活动和“千名干部进千企解难题”活动,建立企业政策专员长效工作机制,通过“一企一专员”推动政策服务由“点对面”向“点对点”转变,着力解决了企业对于政策“找不到、看不懂、难操作”的三大问题,最大限度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的红利。三年来,全区VR产业利润实现从0到2.55亿元的突破。
最全的VR产业发展链条。随着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环境逐步走向成熟,国内外知名企业加速集聚,VR消费级应用和行业应用市场不断打开,产业链条趋于完善。据统计,目前VR终端/组件、VR内容生产、VR制作分发、VR企业应用以及VR消费应用,分别占全区VR产业总规模的58%、4%、11%、21%和6%。企业产品与技术自主可控率达到90.5%,领先全国。其中硬件领域有占据全球头显中高端75%市场份额的歌尔、拥有一体机全球领先技术的小鸟看看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软件及系统领域有量子云、内容制作中心等领军机构;应用类拥有聚好看、金东、宇科、黑晶等涉及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商贸、工业、公共安全、海洋等领域的代表企业。
最顶尖的VR创新团队。汇聚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高层次人才团队在崂山区设立了11家虚拟现实高端研发机构,占全国同类研发机构的70%以上。全国唯一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等一批国字号实验室、国家级创新平台相继落户崂山。建设山东省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和青岛市虚拟现实科技创新中心,并列入全市十个科技创新中心行列。全区VR产业年研发投入达2.54亿元。崂山的VR科研创新力量已经站在了国内前沿。
最多的VR产业人才。汇集了赵沁平院士领衔的一批高端人才,引进了北京大学汪国平教授团队、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团队、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教授团队等一批虚拟现实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全国60%的虚拟现实人才团队资源在崂山汇集。每年为VR产业培养1200多名毕业生,为产业发展培养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