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高峰论坛发言摘要

开幕式

关强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关强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国家文物局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密切协作,强化顶层设计、夯实考古基础、引导多方投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关强强调,新时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要更加强调服务国家大局,进一步构建更高定位、更广纵深、更优质量的战略布局;要更加强调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更加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更加注重考古研究,树立“全流程考古、可持续考古”的理念;要更加注重科学建设,坚持高水平规划、保护第一,充分发挥遗址博物馆的阵地作用,做好价值利用;要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新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

王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李六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

第一分论坛: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新视角

常怀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副主任

常怀颖认为遗址的学术价值往往不能直接等同于文化遗产价值。考古遗址公园的基础在于对遗址考古学学术价值认知。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与提升,依赖于大遗址的考古学价值和遗产价值的认知,但大遗址的特点决定了其学术价值的认识不是单一乃至一成不变的。随着大遗址考古价值的深入和研究手段、介入学科的多样化,其价值认识会不断发展。制定长远的考古工作规划、保障考古工作有序开展,持续稳定加以投入,是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遗址申遗以及大遗址保护、管理的工作重点。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运营中,宣传是必要的,但同时他认为,在考古工作尚未完成或认知并不充分时,过度的宣传往往会令工作陷入被动。

张剑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

张剑葳认为大遗址不仅在规划、管理、操作层面需要与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环境生态等部门相协调,更重要的是学理层面仍可拓展深度。“大遗址”作为中国原创提出的一类具体的“历史文化空间”,它在人地关系语境具有思辨意义。以历史文化空间传统为中心,中国历史文化空间传统中蕴涵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层次。大遗址既在考古学中探索中国古代文明,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承续着中国的历史文化空间传统。当前,大遗址作为指导政策和实践的概念框架,已经在国家层面形成共识。基于历史文化空间传统的讨论,以景观考古为学理基础、以考古遗址公园、遗迹景观项目为通路,大遗址理论将在未来为国际遗产事业输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卢远征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卢远征以《保护·阐释·创新·传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探索》为题,立足考古遗址公园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定位,思考考古遗址公园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郊野、乡村和城市等不同类型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异同呈现。他认为应以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为基础,通过多样化的价值阐释展示方式,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文明、文化标识场所空间,形成专家肯定、群众喜爱、年轻人打卡的文化地标。形成遗址空间与历史环境表达相结合、遗址展示与博物馆展示相结合等多元化、全方位、成体系的价值阐释与展示方法。

张璠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文物局局长

舒展腾讯SSV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

黎筱筱北京大地风景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模敏浙江绿郡龙山源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模敏以“活”起来的“考古大学堂”为主题,介绍了安吉古城实现绿水青山间的遗址公园创新运营模式。安吉古城通过“政府+社会+专家”,围绕“考古·博物·艺术·生活”四大主题展开的文物保护利用系列研学活动,探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多样性发展。通过紧抓“研学”核心,以感知、触摸、互动等多方体验,带领人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认识过去与未来;形成研学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像考古学家一样去思考,去探索世界;优化研学配套设施,14个考古探方、3间研学教室,并配备研学营地、酒店、露营等住宿设施及多样用餐环境,满足春秋游、周末营、夏令营等多种需求。

王豫鄂荆门市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总经理

张颖岚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席岳婷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席岳婷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憩功能提升的思考出发,认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遗产地精神更需要通过塑造完善的游憩系统实现。提升游憩首先要设置多维游憩体系,促进考古遗址公园综合功能协同发展。其次,挖掘遗址IP,优化阐释与展示体系,融入遗产解说、旅游解说,让公众看得懂,并留下深刻记忆,真正做到“献给每一个人”。第三,重视公众参与,塑造友好型的游憩文化公共空间,调动公众在五感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四,制定负责任的游憩推广与营销计划,其核心并不仅仅是公众的访问量和销售量的最大化,而是把公众的愿望和最恰当的产品和服务联系起来,满足公众需求。

张朝枝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

第二分论坛:青年新思潮

沈旸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沈旸认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实践探索不仅推动着现实层面制度与机制等的创新,而且也是一次在知识层面的发问。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不仅包括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保护专家等,还包括城市规划师、景观设计师、旅游专家等,这种跨学科合作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优化了决策过程。他从经验性的观察出发,从城市理念、工具手段和职业身份等几个方面,探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人地(产权)关系为基础的知识构建,及其对认知框架、术语系统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知识问题与理论问题。

王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王璐在演讲中沿着“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背景与现状、遗址展示利用要素梳理及以资推广的遗址展示利用的新案例、新途径到未来展望”这一链条,以隋唐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长期实践和思考为背景,通过观念拓展、方法整合、途径探讨,着重讲述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新变化、小雁塔安仁坊片区保护规划、东市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策划、遗址价值展示阐释体系建构四个遗址展示利用具体案例。她认为,实现大遗址利用的核心在于构建独特的价值阐释体系、多维适宜的利用策略和多元综合的解决方案,以更加平等、动人、深刻地与历史对话和相处的方式,迈向多维、融合、共生、整体的保护利用,才能更好地实现价值的延续和意义的传承。

薛倩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保护规划二所所长

薛倩围绕由“稳定成果”走向“动态成长”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新探索,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中要围绕考古工作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估分析,根据考古工作计划制定公园建设工程的比例和分布特点,在尚未明晰考古工作的区域适当留白,采取最小干预做法,为未来不断成长预留空间发展动力。薛倩表示,在遗址公园自身建设发展中,应强化自身功能的混合兼容作用,与城市功能有机协调,促使其持续增加活力,为公园成长预留功能韧性。同时,薛倩认为,结合建设发展新诉求,适时调整公园规划,探索管理运营多种模式,实现公园动态管理。

黄洋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黄洋以专家知识与公众视角——考古遗址公园面向公众传播的三个模型为题,从为什么要展示传播、展示传播什么以及展示传播中专家与公众的关系三个问题出发,他认为,展示传播是考古遗址公园的职能之一,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认识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是公众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石。在展示传播内容里,黄洋认为,传播内容可分为“物—知识—意义—价值”四个层次,考古遗址公园传播历史知识,构建文化认知,形成价值认同,从物到文化内涵再到思想层面,深入、立体传播考古成果。考古遗址公园的展示传播涉及考古专家与普通公众两个群体,在传播过程中两者的关系,黄洋认为可分为专家权威模型、公众参与模型、平等互动模型三个阶段。

党志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吴修民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二室主任

刘卫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

苏俊杰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

张涛福建闽越王博物馆考古与文物保护部负责人

第三分论坛:新时代遗址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马东峰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执行院长

遗址发掘之后面临着保护和利用的问题,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是最重要的保护利用手段,马东峰以遗址博物馆与遗址公园关系定位的再探讨为题,认为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是一本已经打开的可供阅读的实体教科书,在地性、再现性、现场性、背景性是人工打造不出来的,这是遗址博物馆和公园重要的一个特点,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是文物古迹活起来的最佳载体。而遗址博物馆保护管理责任有其特殊性,不仅有可移动文物保护还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同时还有区域性的管理性保护、协调性保护,在建设遗址博物馆和遗址公园的大遗址,怎么系统利用保护都是非常新的课题。

THE END
1.杭州良渚博物院游玩攻略简介,杭州良渚博物院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良渚博物馆省杭州市余杭区美丽州路一号。良渚博物院斩获中国博物馆行业最高奖,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推介”活动结果揭晓,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力压群雄,荣获中国博物馆行业最高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良渚博物院是收藏、研究、展示和https://you.ctrip.com/sight/hangzhou14/4080/s0-d-p4.html
2.余杭良渚博物院攻略,良渚博物院门票良渚博物院位于余杭区良渚镇,良渚和周边的遗址出土了大量四五千年前的精美玉器。在良渚博物院不仅可以一睹它们的真容,还能通过各种互动体验了解良渚文化的前世今生,带小朋友来寓教于乐也不错。 博物院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由英国设计师操刀设计,是座以“一把玉锥散落地面”为灵感的当代建筑。博物院内部共有发现https://www.mafengwo.cn/poi/3959512.html
3.走进夏日良渚夏日来临,众多游客来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参观宫殿、城墙、史前稻作农业等先民遗迹,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将迎来申遗成功五周年纪念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回声从这片依山傍水的古老土地传向世界,良渚为世人认识真实的古代中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窗口。这是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3705872139582759&wfr=spider&for=pc
4.良渚遗址官网,良渚文化,良渚遗产良渚遗址(距今5300~4300年)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区北缘的天目山东麓河网平原,主要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由分布于4203公顷范围内的良渚古城、瑶山和汇观山祭坛墓地、塘山土垣、姚家墩和荀山聚落等6片遗址分布区组成。它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考古遗https://www.lzsite.cn/index.html
5.良渚古城(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常规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2008年10月建成开放。因良渚遗址考古保护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和良渚申遗的需要,良渚博物院于2017年启动基本陈列改造升级,于2018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良渚博物院的展览主题是: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https://z.hangzhou.com.cn/2023/sgyb/content/content_8657881.html
6.寓教于乐!没有补习班的暑假还能这么玩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良渚文化,可以顺道去良渚遗址博物馆看看。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博物馆。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现了良渚文化的文化面貌和良渚古城遗址的遗产价值。 //小强公益书屋 “小强公益书屋”坐落于百丈镇半山村文化礼堂。百丈“小强公益书屋”的建成和使用,是历史文化和现代https://www.thehour.cn/news/531761.html
7.余杭良渚文化博物馆浙江旅游景点浙江旅游良渚文化博物馆座落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郊良渚镇,是一座综合反映良渚文化考古研究成果的专题性博物馆。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一支优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最 良渚文化博物馆座https://www.xjlxw.com/hbdq/zjly/jingdian/21001.html
8.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陈列展览装修工程[A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陈列展览装修工程 标段(包)编号: A3301131280523482001211 序号 投标人名称 投标报价 投标工期(交货期) 质量承诺 1 深圳洲际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76,524,412.00元 深圳洲际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 2 上海隆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82,625,451.00元 上海隆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3 中瑞和http://zjpubservice.zjzwfw.gov.cn/jyxxgk/002001/002001003/20240929/61a1cd66-f9fb-4426-bcfa-0609ef3ff02b.html
9.浙江→杭州→良渚文物博物馆→概况浙江省博物馆新馆的每座建筑外墙间隔柱上都贴有良渚文化变形的神徽纹面砖,主楼前水景的吐水摹刻十三只良渚出土的三叉形器;大门两个门墩正面和背面的上部造型取自良渚文化冠形器;大门前东侧的立柱仿制良渚文化的玉琮……一点线条,一点纹样,一点装饰,处处渲染出当代人重读良渚玉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犹如嗅到一缕清香https://www.izy.cn/travel_guide/1de/0_0_10557_1_0_0.html
10.良渚文化博物馆卫星地图良渚文化博物馆地图卫星地图良渚文化博物馆 以下就是西西图吧小编为广大卫星地图爱好者带来的有关良渚文化博物馆卫星地图的全部介绍。 良渚文化博物馆简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镇。良渚文化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https://www.tu8.cc/jd-lzwhbwg
11.杭州市良渚博物院[招标公告]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陈列展览装修工程-1 发布时间:2024-09-09 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陈列展览装修工程 2024-09-09 工程名称 良渚文化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陈列展览装修工程 建设单位 杭州临平经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项目编号 A3301131280523482001211 公告登记日期 2024年9月9https://www.okcis.cn/see5072/
12.良渚博物院秋游作文(精选17篇)今天我参观了良渚文明的发源地,真是受益匪浅良渚博物馆 良渚博物院秋游作文 5 今天我们前去参观良渚博物院观赏良渚文化 走进第一展厅发现里面的柜子里放着琳琅满目的玉器,真是目不暇接,有:余杭文家山16号墓出土的玉珠。余杭后杨村遗址7号墓出土的玉管、玉锥形器、玉坠。余杭瑶山遗址2号墓出土的玉手柄。余杭反山遗https://xiaoxue.ruiwen.com/zuowen/112349.html
13.大江万古流展长江下游文明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南京博物院龚良在讲座中提出:江苏长江文化资源至少包括鱼米之乡、吴地文明、对外交流、南都繁绘、江南美好等五个方面,保护、传承好长江文化遗产,应围绕这些方面建成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或主题公园。 长江流经南京、扬州、镇江、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等江苏8座城市,既是滋润百姓、养育万物的生命之江,也是文脉绵长、充满https://www.njmuseum.com/en/newsDetails?id=357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