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渚遗址公园旅游规划设计方案摘要:良渚遗址是散发中华文明之光的大遗址,良渚遗址公园是将良渚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将对良渚遗址的旅游资源、客源市场、旅游产品、空间规划等进行分析,对良渚遗址公园旅游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关键词:良渚遗址公园;旅游规划;设计方案ii目录目录iii1引言12良渚遗址公园概况12.1公园的位置及范围12.2公园简介13良渚遗址公园旅游资源分析23.1历史悠久23.2玉文化资源丰富23.3良渚遗址具有极高的价值33.4资源品位高、组合较好34良渚遗址公园客源市场分析44.1国内客源市场44.1.1
2、省内客源市场44.1.2省外客源市场44.1.3海外客源市场45良渚遗址公园旅游产品策划55.1现场体验,考古文化魅力55.2博物院遗址,有机结合55.3骑游公园,收稻捕鱼66良渚遗址公园空间规划66.1具体规划方案66.2道路交通77良渚遗址公园旅游市场营销策略87.1形象制胜战略87.2加大宣传,推广旅游形象87.3渠道策略88旅游项目策划88.1明目标,定方向88.1.1以古城遗址为中心88.1.2以考古和自然生态为基础98.1.3以传承文明综合利用为手段98.2抓环境,破难点,让遗址如公园般美丽98.3抓考
3、古,重研究,解读良渚文化之谜98.3.1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坚持以考古研究为前提98.3.2成立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98.3.3建立中华玉文化中心108.4抓亮点,树看点,充分展示考古遗址公园的魅力108.4.1良渚博物院108.4.2美丽洲公园108.4.3现场展示点118.4.4服务设施11结语1112参考文献41引言遗址是构成我国文明史迹的主体。然而,近年来我国大量城市中的遗址面临着城市急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张、生态环境恶化、不科学和不合理利用等素带来的巨大威胁,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困难重重。遗址公园模式的提出为城市遗址的保
4、护与展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遗址公园模式是针对遗址保护与利用提出的一种方法,是将遗址保护与公园设计相结合,运用保护、修复、展示等一系列手法,对有效保护下来的遗址进行重新整合、再生,将已发掘或未发掘的遗址完整保存在公园的范围内,是目前国内外对遗址进行保护、发掘、研究,展示的较好模式。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的考古遗址,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型考古遗址之一,被称为“中华文明之光”,在东方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将良渚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预备清单,并评价道:“良渚遗址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国文明起源
7、4200年。在良渚文化考古过程中,发现良渚遗址区内有一座面积290万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于良渚文化晚期。考古学家指出,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据此,有专家认为中国朝代的断代应从此改写:由现在认为的最早朝代为夏、商、周,改成良渚。这虽然只是学术节的一项争论,然而却真实地反映了良渚文化的古老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明。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3.2玉文化资源丰富自从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以来,良渚文化考古发现进展不断。仅86年一年发掘
8、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在良渚文化考古过程中,发现了大量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涵盖了巫觋祀神的玉琮、象征王权的玉钺和象征苍穹与货宝的玉璧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良渚文化最为传神的是它的玉器。良渚文化的玉器,无论从色泽、从抛光技术还是从玉器的数量和规模来说,都是非常罕见和珍贵的。以玉琮为例,良渚文化得玉琮是一直方柱体玉琮中最大的一件,具有“
9、玉琮之王”之城。良渚文化的玉琮为软玉玉质,碧绿色,方形长柱体,中心对穿大圆孔,内圆外方,上大下小,横分节,竖直槽,全器分为十九节,以四角边沿中心线共雕有76个神人面兽。它的形状内圆外方,中间为圆孔。3.3良渚遗址具有极高的价值良渚遗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其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是中国文明起源阶段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遗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良渚文化遗址群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特别是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神秘而丰富的内涵,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良渚遗
10、址已成为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因此,良渚遗址具有极高的文化、科学和历史价值。3.4资源品位高、组合较好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现如今,良渚遗址群面积约40余平方公里,共发掘了100多处遗址点,是良渚文化范围内遗址最集中、最密集的地区。考古资料表明,它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莫角山聚落群就是这个中心的中心遗址,其中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等遗址的发掘曾经轰动了世界。国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化遗址群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群,总面积约
11、34平方公里。它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4良渚遗址公园客源市场分析以市场为导向,是旅游风景区规划的根本方针,旅游项目设置能否成功,首先就在于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定位是否准确。根据良渚遗址公园的旅游吸引力、旅游半径等因素,对其客源市场做了如下分类:国内客源是基础客源,国外客源是机会
13、属,于近中程市场。二级市场:东南亚,其也属于近中程市场。三级市场:欧美和大洋州地区,属于远期侧重开发的远程市场,其比重会逐渐上升。5良渚遗址公园旅游产品策划5.1现场体验,考古文化魅力良渚遗址已发现墓地、祭坛、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大型建筑基址、大型防护性工程、村落、作坊等遗迹,显露出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带有早期“都邑”性质的空间形态。在规划建设中的良渚考古遗址公园里,这些都将会被一一解读、复原。遗址公园除了最重要的保护文化遗迹的功用外,它的另一个重要意图是,通过遗址现场的剖面展示、复原展示等方式,让进入这个公园的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直观地了解到良渚古城的
14、庐山真面目。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这里将不断展现新发现,因此是一个只有开始没有结点的工程。这些,无疑是人们观光、浏览活动的圣地。远远望去,反山如一座小土山,位于大观山果园西北。别小看这座小土山,它可是良渚文化发掘研究取得新突破的起点;瑶山与汇观山祭坛与墓葬复合遗址更是良渚人与神对话之地。所不同的是,莫角山为大观山果园的一个园区,果树成林,视野较为开阔。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红花绿叶,闻梨香,欣赏美景,怡然自乐。我们常常提到的良渚古城墙,如果没有解剖出来,大家看不见,也不会相信。而考古遗址公园会用特殊表现手段来展示它,哪怕没有人介绍,普通观众也能看到哪
15、里是城,哪里是城墙能感受到当时的情境。5.2博物院遗址,有机结合全面改造的美丽洲公园和良渚博物院,与良渚遗址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良渚考古遗址公园一部分,良渚博物院每天都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作为浙江目前建设最新、设施最高档的博物馆之一,良渚博物院通过陈列发掘的玉器和陶器、复原古良渚人生活场景、多媒体互动等方式,让参观者全方位了解和体验良渚文化。这里是文化景观轴的起点,良渚文化的集中展示传播处,同时还是一个国际学术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走进良渚博物院,就如同穿梭在5000年前的历史长廊从良渚古城考古现场直接取来的古城墙嵌在仿制的城墙中,还弥漫着淡淡
16、的黄土气息。拾阶步入展厅,神秘的原始村落之门在此打开:犁耕、捕鱼、纺织各种栩栩如生的古良渚人模型正在这里“过”着日常生活;利用高科技手段模拟的电闪雷鸣、日出日落、月缺月圆等自然现象,让参观者闻到了篝火味和花草香。5.3骑游公园,收稻捕鱼今后,整个遗址公园内,除了电瓶车游览系统,还专门设计有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方便游客骑游。为了能让游客顺利、便捷地在公园里畅游,并且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规划在项目内容、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形成了遗址公园相对完整的旅游体系。为保护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自然环境的原真性,良渚广场总体形态模拟自然山坡,顶部绿化
17、,使良渚广场成为大观山的自然延伸,成为风景的一部分。就在遗址公园周边,还有农户兴建的农夫乐园、浪里白条休闲农庄、金都生态农业园、鱼老大农庄等服务设施,有良渚文化产业园等玉文化鉴赏旅游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原始农耕、纺织、制陶、琢玉等项目,领略良渚文化神韵和遗址公园的田野风光。在这里,有中国首个原创的卡通蔬菜瓜果、十二生肖歌舞表演秀;有极富想象力与色彩冲击力,让人乐不思归的梦幻农庄;在这里,游人可以亲自尝试刀耕火种的艰辛,操纵独木舟,乘坐牛车,悠然行走在瓜果长廊之间,亲身体验良渚先民的“征战”。如果说,良渚文化是杭州江南文化精神的先声
18、,那么农夫乐园就是为良渚大美丽洲愿景的奠基。此外,在遗址公园附近,已配套建设有东明山森林公园、大雄山公园、瓶窑南山元代摩崖石刻、良渚文化村玉鸟流苏创意街区、白庐艺术馆等旅游景点及服务设施,成为参观游点丰富、主题突出、内容多样的文化旅游区6良渚遗址公园空间规划6.1具体规划方案对于良渚遗址公园的建设,其宗旨是“保护第一”。通过强化对遗址及环境的综合保护措施,促进良渚大遗址保护和环境改善,为良渚遗址“申遗”创造条件。在设计的策略上,该方案希望重塑江南水乡的优美意境。在保证遗址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对水体进行适当拓展,改变其零星散布的现状,形成形态自然、岸线丰
19、富、主次分明的水网体系,让人感觉仿佛回到远古的良渚。主要规划结构可概括为“一心,两轴,三环、五区”:“一心”为良渚古城核心遗址区。“两轴”是指以水体为线索的景观轴,一是以东苕溪为线索串起的一河两岸轴线,一是以良渚港连接生态湖的轴线。“三环”包括环绕莫角山古城遗址区周边的一环、环绕塘山遗址区及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一环及环绕整个公园外围、联系三个重点遗址展示区的外环。“五区”:是指五大功能分区,形成公园以遗址展示为主题,融合了江南水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和良渚文化独特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在具体的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设计选取莫角山及其城墙遗址、塘山(部分)遗址及瑶山遗址作为展示设计的
20、重点,在现有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如加固、填缝、覆盖、展示架等,加强对这些遗址的保护。展示方面则采用轻型木、竹及钢等材质来构建展示建筑,使建筑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拆除或重建,以保证未来遗址考古研究和展示保护的发展需要。以历史文化认知发展为主线,辅助生态景观绿地,并对周边山地森林加以系统改良,形成由良渚古城、良渚博物院、良渚广场、美丽洲公园和良渚港文化景观轴组成的遗址公园三点一线”的空间结构框架,建成一个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6.2道路交通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外围的城市快速通道为依托,综合考虑交通出行方向与交通方
21、式,建立一个各级道路功能明确,道路空间富有变化、畅通、安全、便捷、景观化的路网系统,在遗址公园内部可以考虑设置游览车、公共自行侧flJfX:;曲?I;卅洛饰却图6.1良渚遗址公园道路规划图7良渚遗址公园旅游市场营销策略7.1形象制胜战略旅游形象是旅游者、旅游区内部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旅游开发区综合实力与服务特制的总体评价。良渚遗址公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准确定位,资源共享,联手出击。依托“良渚论坛”、“中华玉文化中心”等国字号品牌的带动效应,提升良渚知名度和美誉度,围绕“大美丽洲”建设目标,高标准、高质量地构建良渚旅游形象,形成新旧共生、以节带游、自然与人文有机结
22、合的旅游特色。7.2加大宣传,推广旅游形象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以“良渚一日游,穿越五千年”为口号,高标准制作良渚旅游宣传片,编制良渚旅游宣传手册,打响游在良渚品牌。7.3渠道策略目前,良渚遗址旅游应以直接渠道为主,间接渠道为辅。特别是针对政府参与组织的单位团队游,应以直销为主,形成单位组织的团队游带动社会组团游的良性循环,不断扩大直接营销渠道中的散客客源,待市场成熟后,再转向由旅行社间接销售,发挥旅行社密集的销售网、庞大的销售队伍的作用,以增加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8旅游项目策划8.1明目标,定方向大遗址公园如何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良渚国家
23、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思路要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总目标,以制订科学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抓手,以加快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为动力。牢固树立三大理念,勇于探索大遗址保护的良渚模式”。8.1.1以古城遗址为中心充分挖掘良渚遗址最具文化价值和展示价值的内容,通过多元化、系统化、人性化、自然化的立体展示设计,将良渚遗址全方位推向大众,把考古遗址公园的核心区打造成为城市品质生活中传承民族历史的标志性元素。8.1.2以考古和自然生态为基础在考古研究的基础上,紧扣良渚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核心价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全面保护和修复良渚遗址最具鲜明、最具
24、特性的自然生态和景观元素,彰显良渚遗址独具天成的魅力。8.1.3以传承文明综合利用为手段坚持前期论证调查为基础,深入破解遗址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两面性和矛盾性,认真研究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各类经营业态的可行性与持久性,有效规避一哄而上、一蹴而就造成的决策风险和文化资源破坏,寻求“共同点”,找准“突破点”,建立“缓冲带”,确保建成后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活”出精彩。8.2抓环境,破难点,让遗址如公园般美丽景观绿地,并对周边山地森林加以系统改良,形成由良渚古城、良渚博物院、良渚广场、美丽洲公园和良渚港文化景观轴组成的遗址公园“三点一线”的空间结构框架,
25、建成一个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整治环境,还遗址本来面目。良渚遗址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密集,一些企业把厂房直接建在了遗址上。1996年,余杭区投入300多万元资金,搬迁了莫角山遗址上的长命印刷厂。2004开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筹集资金,分别在良渚、瓶窑两镇落实重点遗址上农户建房的搬迁安置点,逐步搬迁重点遗址上的农户。同时,对大观山果园外场800亩土地进行种植结8.3抓考古,重研究,解读良渚文化之谜8.3.1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中,坚持以考古研究为前提密切与浙江省考古所配合,整合资源提高保护与研究水平
27、综合性的玉文化研究交流机构,是一个是全国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每年召开全国性的中华玉文化中心年会,出版玉文化研究专刊,创办玉文化研究网站,组织珍贵古玉交流展览等活动,推动中华玉文化渊源研究、玉文化产业发展、玉文化旅游参观。8.4抓亮点,树看点,充分展示考古遗址公园的魅力余杭围绕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人们向往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人们满意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努力方向,依托遗址保护区外围空间,统筹配套参观服务设施建设,致力提升和拓展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展示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活力和魅力。8.4.1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院总面积1万平方米,
28、2008年9月正式建成开放。采用了“一把良渚玉锥撒落在大地上”的构思,其建筑着眼与环境的紧密结合和良渚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设计了在山野乡村环境中,流水碧绕的小渚上,一个富有良渚古玉特有质感的良渚博物院静卧其间的格局。整体建筑由4个不完全平行的长条状建筑组成,内部留有三个通透式庭院,设临水美人靠椅,具有粗犷、大气、厚重、简洁的特点。外观如玉,与周边青山清水环境形成强烈视觉对比,给人以震撼。院藏文物3756件(组),并通过采用最新的多媒体、4D影院等现代科技表现演绎手段,再现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实物与场景。2009年“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8.4.2美丽洲公园在浙江省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余杭区斥资5.65亿元,对博物院周边808亩区块,按照“一心、一轴、两片”的规划格局建设美丽洲公园。“一心”即以良渚博物院为功能中心和景观核心;“一轴”即为突出良渚博物院对周边环境的统领地位,规划南北向设置一条宽约200米,长约1100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