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甘肃省环县人民政府网!今天是:
山党发〔2023〕57号
中共山城乡委员会
山城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山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的通知
各村党支(总)支部、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现将《山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6月5日
山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
为贯彻落实各级文旅产业发展精神,立足全乡文旅资源赋,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山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
一、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甘肃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甘肃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甘肃省庆阳市旅游发展规划(2017-2030年)》《环县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环县“十四五”发展规划》《山城乡“十四五”发展规划》《山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5年)》《山城堡红色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2018-2030年)》
二、资源及发展现状
山城乡地处环县北部,距县城50公里,银西高铁、甜永高速公路和211国道贯穿全境。现辖9个行政村59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550户9764人。红色和历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有3A级景区1个,免费开放,基本没有创收。
(一)红色资源
1、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山城堡战役遗址位于山城乡马掌子山、断马崾岘、哨马营一带,距离县城50公里。建有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有山城堡战役纪念馆、高28米的山城堡战役纪念碑、红军舞台、旗帜广场等主要景点,目前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甘肃省党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12多万人次。
2、山城堡战役遗址——红军战壕。在山城堡村断马崾岘东山有一处红军战壕,长约120多米,南面山畔40多米由于风残雨蚀,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北面80多米保留完好,战壕宽1.2米左右,深0.8到1米不等,猫儿洞、射击口清晰可见,还有10多米的运送通道。
3、红军泉。彭德怀派一个营,守卫一眼泉。冯岔沟组李井子是山城堡唯一的甜水泉。这个水源,在群众帮助带领下被红军提前一步控制了。彭德怀在前沿阵地部署战斗时派了1个营的兵力把守水泉,由此解决了上万士兵的饮水困难。由于这眼泉水救了红军,如今人们习惯称此泉为“红军泉”。占据了水源,就控制了敌人的命脉。
(二)历史文化资源
1、元代城墙遗址。位于山城堡村城门组,现状:城墙东西走向,是元代遗迹,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状城墙墙体被村民自建房屋破坏,原211国道将墙体分为两段,目前缺乏保护。
2、烽火台。位于山城堡村丰台组,现状:是明代遗迹,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曾经作为军事防御的重要阵地,遗址保存完好,有地道。
三、旅游产品开发及市场分析
从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来看,山城荞麦品牌正在创建和起步阶段,肉羊产业也是。山城堡战役遗址仅建有山城堡战役纪念园,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红军战壕、红军泉等红色资源处于未开发状态。就产品开发现状而言,山城堡红色旅游主要存在静态参观,缺少体验,客群单一的问题:
1、体验性不够
现有产品有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山城堡战役纪念碑、红军舞台、旗帜广场等,仍是以传统展陈、静态参观为主,其中展馆布展存在无创意、无亮点等问题,缺少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等旅游产品。
2、消费性不强
3、带动能力较弱
现有产品以发挥红色教育功能为主,主要吸引中小学生研学游、党员爱国教育游等固定市场客群,吸引的市场客群较为单一。
四、发展定位
以战役纪念馆、战壕遗址、红军泉、元代城墙等为资源基础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旅游内涵,创新旅游发展方式,丰富发展内容,注重游客参与体验,积极开发红色教育、研学旅游、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农事体验、休闲度假、特色购物等旅游产品,发展兼具红色文化、景观、旅游、教育、产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
五、规划目标
发展综合旅游区,争取2024年争创国家4A级景区,2027年争创国家5A级景区,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00万人,旅游业创收达到5000万元。
六、总体思路
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系统观念,改变只侧重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单点打造的思维。将红色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产业资源、民俗资源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齐全面发展,在景点上,在高速入口至纪念馆一线设置景观带,并与纪念馆、红军泉、战壕遗址、烽火台、元代城墙、老城区商业街等连接起来打造综合旅游区。
七、实施内容
规划分红色圣地体验区、展馆研学教育区、红色遗址探秘区、老城文化游览区、红色文化商业区、长征农耕体验区六区进行规划建设。根据项目争取程度、资金到位情况,按照先易后难的办法,逐步实施,争取2027年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
(一)红色圣地体验区
1、新建标识性景观--寻梦1936
在高速公路下站口处,打造具有标识性、主题性的形象景观。以红星与山字造型组合打造一组可观赏可娱乐的实用性的景观雕塑,用不锈钢烤漆与亚克力透明材质桁架结构支撑搭建。白天,阳光可透过材质使五星倒影在地面上,并随光照移动变化。夜晚,结合灯光感应设备,游客通过热力传导使其五星发光变亮。标识性景观以漂浮的线条形成山城堡之“山”字造型,辅以红色五星形状,游客可进入内部拍照、休闲、停留。
2、建设沿路景观带
从高速出口,直至所有景区路段两边栽植景观带,并零星点缀建造红色主题雕塑等,红绿相间,衬托氛围。此外,周边对武家河河道进行护坡处理、塌方进行综合治理,并修建观光步道。
3、完善生态停车场功能
将目前在城南新区建设的生态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完善功能,栽植绿色植物,参照5A级景区标准,根据车辆种类单独设置大巴车、小汽车及观光车停车区,配套充电桩、汽修房、洗车房等服务设施。其中,小车停车位约331个,大巴车40个、中巴车20个,新能源车位30个,爱心停车位30个,换乘站10个。
4、新建游客服务中心
在城南新区,生态停车场周围选址建设高标准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与空间整体形成五形状,与景区红色文化相呼应。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游客中心,提供信息咨询、票务服务、导游讲解、娱乐购物、形象展示、旅游产业销售等功能。游客休息区设置休闲座椅、书吧、茶吧、咖啡吧、影剧院、母婴室等。播放宣传影片,向游客介绍旅游景区景点。
5、新建影视体验区
新建山城堡影剧院和“激战山城堡”VR体验馆,可在城南新区选址单独新建,也可整合建在游客服务中心之内。
山城堡影剧院,开展电影、歌舞演艺、实景表演等活动,举办《激战山城堡》等红军革命主题表演活动,给游客带来一场视觉盛宴与灵魂震撼。
6、打造中国最红的高速高铁
高速、高铁在景区内有多处桥墩,影响景观效果,规划对其文化包装,结合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彩绘、剪纸为表现形式,以玻璃钢或彩钢为主要材质,辅以红色烤漆,讲述山城堡战役时期地方百姓为革命事业做出的贡献,打造中国最红的高速。
7、设置红军泉观景平台
在李井子泉水周围,沿河设置观景平台及休息亭,分别命名扶摇台(取扶摇直上之意)、日新亭(取日新月异之意)、登高亭(取步步登高之意)、青云梯(取平布青云之意,梯为登山之路)等,进一步烘托良好的国运转变之地。
8、选址新建红军集训营
设置军事训练场,作为拓展基地,设点兵台和炮兵营等,游客在此可以体验打靶、刺刀、掷手榴弹等军事项目;也可作为中小学生的拓展训练基地。开展扛步枪、寻找最牛神枪手活动。
9、编排《陇原英雄传》情景演出
挑选当地具有表演天赋的村民进行培训,以山城堡战役为题材的战争巨制电视剧《陇原英雄传》为素材,选取中间适合表演桥段,每天定点表演,每次表演10分钟左右,吸引游客登山,在艺术享受和战斗体验中了解战争场景。
10、新建诗词地雕休闲长廊
11、打造红色影视拍摄基地
依托激情岁月战役体验园的战斗场景,通过环境氛围的营造,打造红军革命题材、长征题材的影视拍摄基地。
(二)展馆研学教育区
1、改造和提升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对展陈形式和展陈内容进行升级、充实,增加实景复原、电子沙盘等现代科技手段,突出展览时代性,增强展览吸引力。利用现代全息影像技术,通过3D画面、可移动、可互动效果,以故事形式加以展现。运用辅助展品和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生动模拟山城堡战役的激烈场面。
2、搬迁原纪念碑。将原乡政府东侧小院原肖劲光题写的“山城堡纪念碑”搬迁至纪念园,进一步增加景区文化氛围。
3、开设教学课堂。课堂设有标语、壁报、木质黑板、简陋课桌等革命时期物件,制定红军课程表、宣传画报等:游客在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廉政教育、党史教育、长征教育等,感受红色历史和革命事迹的强烈震撼。
(三)红色遗址探秘区
规划在修复战壕的基础上,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开展红色遗址探秘活动。山城堡战役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站,规划结合长征文化,结合景区内地势特征,将红军长征中标志性事件进行展示,打造一条红军徒步路线。从城南新区出发,途径马掌子山、曹家阳台、哨马营、断马崾岘等,终点站军战壕遗址,打造一条长征徒步环线。沿途设置长征重大事件体验项目,再现红军长征路上“瑞金出发”、“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突破腊子口”、“吴起会师”、“激战山城堡”等10处重大事件。游客可在徒步过程中熟悉长征历史,感悟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与艰辛。
1、“瑞金出发”(收费项目)
这一节点作要明确整条路线上的项目活动、服务点信息、为游客提供饮用水、食品售卖等服务。作为长征路的出发地,提供“誓师酒”的售卖,游客可自行把酒碗摔碎,体现“红星照我去战斗,一路向西不回头”的革命精神,也象征着坚持漫长征途的宣誓。
2、“强渡乌江”(收费项目)
疏浚河道,筑坝蓄水,打造较为开阔的水面,为游客提供划竹筏的参与性项目,让游客体验到红军强渡乌江的艰险困阻。
3、“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为长征的重大转折点,也是红军在长征中短期休整的机会,所以遵义会议这一节点作避免惊险刺激的项目,开展休息、休憩的项目,为游客提供遵义会址同款的桌椅,提供休息、咨询、售卖等服务点。遵义会议同时也为长征指明了方向,为党指明了道路,所以以火炬为造型建造瞭望台,作为整条线路的制高点,使其可瞭望到战壕,寓意着遵义会议预见了长征的胜利以及革命的胜利。
4、“翻雪山过草地”(收费项目)
在此节点开展如:翻越高台(象征红军翻雪山)、滑沙(象征红军过草地)、骑马等游乐项目,增加整条线路的趣味性。
5、“飞夺泸定桥”(收费项目)
在此节点开展高空悬桥渡河项目,寓意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应用渡过泸定桥。在河岸两旁挑高并架起半镂空的悬桥以及其他障碍,游客通过需绑安全带,使游客在安全的前提下惊险而刺激的渡河。
6、“四渡赤水”
在此节点河两岸打造休息、咨询、售卖服务,作为线路上第二个游客服务点。河段打造四个不同形式的桥,让游客可以以不同趣味的方式过河,也呼应着红军四渡赤水。分别为:沉水廊道、铁索桥、汀步桥。
7、“巧渡金沙江”
打造雕塑景观,重现红军渡江的场景,对岸为国民党的防御工事,利用介绍牌、电子展示等方式说明红军如何巧妙的骗过国民党军队。
8、“突破腊子口”
在主要道路上修建路障和国民党的防御工事,在关隘旁再修建小路通过地形起伏绕过关隘,通过实景的方式展现红军如何突破腊子口,神兵天降出现在国民党守备军队的身后。
9、“吴起会师”
在此节点提供休息、咨询、售卖的服务。为每一个到达的游客提供长征胜利的纪念品,如奖状、奖章、纪念照等,树立长征胜利的纪念牌,在节点播放红色歌曲,打造长征胜利的喜悦氛围。
10、“激战山城堡”(收费项目)
依托壕沟,建设碉堡、地道、战壕等战争场景,根据山城堡战役中红军使用的口袋战、游击战、运动战、伏击战等战术,游客可伏击敌人、炸毁碉堡、钻入地道,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产生强烈的战场效果,使游客真正参与到“打一场游击战”的角色扮演活动。
红军战壕遗址是山城堡战役的重要见证,目前废弃,杂草丛生。规划采用固化土对其修复,修旧如旧,并布置一些战争场景元素,如运输弹药、粮草等,进一步提升其景观价值。周边设置木栈道,游客可直接近距离观看。此外,结合智慧旅游,设置手机扫码就能看到的微影视,进一步提升文化价值、科普效果,打造中国最真的战壕。
(四)老城文化游览区
1、将烽火台进行保护性修复。如果景区游客量过多,接近环境容量,在此燃放烽火以示警戒,作为景区特色。该区烽火台属于秦长城遗址的一部分,其军事防御功能恰与景区红色主题一脉相承,规划在其基础上进行恢复和夯土加固,并设置烽火台标识。
2、建造元代古城墙遗址公园。划定红线,对现存的城墙遗址进行保护和标识说明,可供游客参观游览。将元代元素融入到景观再造中,体现园区主题。打造元代艺术长廊、场景雕塑等景观,满足游客及居民休闲、娱乐等需求。引进VR等虚拟技术,游客戴上VR设备,仿佛置身于古城墙遗址现场,游客可以在虚拟空间里走动,体验考古乐趣。
(五)红色文化商业区
主要以街区和老国道211两侧进行布设,为游客提供吃、住、购等。鼓励群众参与旅游发展,提供导游、环卫、餐饮及住宿服务人员等就业岗位,实现旅游创收
1、建造红色风格的窑洞民宿。所有建筑融入本地窑洞拱门元素,墙体外立面饰以红色文化元素。如,结合梦元素,设置安梦、圆梦、归梦、享梦等主题系列民宿,辅以红色文化和地域民俗文化,展示最终的梦想都要始于群众、归于群众。窑内装修独特、设施到位。
2、开办红色风味的农家乐。包括野菜、窝窝头、洋芋小米粥等红军餐和羊肉、荞面等地方特色小吃。
3、开发一批红色主题的旅游产品。包括红军帽、红军服、红军刀、枪等军事创意产品、红色文化手工艺品及荞面、胡麻油、蜂蜜农副产品及、特色民俗产品、乡村土特产等。让游客除了有处吃、有处住,也有可以购买的产品。
(六)长征农耕体验区。
主要包括红军菜园、荞麦花海等,在城区周围选址建设。游客可以欣赏荞麦花海、吸吮花香入鼻,感受农田风光。在这里穿军装、带军帽,到田地体验传统农耕劳作;开展亲子打背包、推车运粮草、救伤员等亲子游戏。此外,游客也可以自己种洋芋、挖洋芋、烤洋芋等,体验农事的乐趣,游客在此地可参加短期红军生活体验项目,恢复红军生活方式,以粗茶淡饭、农耕农活、帮老乡收割庄稼为主,意在培养党政机关干部的艰苦奋斗和廉政为民精神。同时,利用收获季节,举办挖洋芋比赛、洋芋争霸赛等比赛活动。
(七)旅游线路规划
观光车游览:从一级游客中心入口,依托景区主干道,以电瓶车为交通工具,形成电瓶车观光游览。
徒步登山游览:从城南新区配套服务区入口到红色遗迹探秘区铺设的登山步道,形成徒步登山观光游览。
共设置6个换乘站,分别位于城南新区的一级游客中心、山城堡战役纪念馆、红军泉区域、山顶山的探秘互动区、战壕遗址区和商业区。
八、发展方式
总体为“红色文化体验+亲子游+农耕体验+研学摄影”
模式:
1、通过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军事文化节等活动,开展穿红军装、吃红军饭、抗红军枪、唱红军歌、住红军窑、看红军戏等活动,让游客深刻感受红军革命生活,带来人气。
2、“重走长征路”创意活动赛事等带,帮助宣传,积极融入长征等红色旅游主题线路,进一步提升景区的综合效益。
3、利用“激战山城堡”VR体验馆、特色创意餐饮、红
色窑洞民宿、诗词休闲长廊等驱动经济,激活市场,带动产业,以服务为杠杆,留住游客,维系情感。
4、后期利用红色文化创意特色品牌、农业品牌,依托景区环境、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的综合配套,进行配套地产开发,为周边人群打造宜居、宜养的度假胜地,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构建园区独特的农文一体、游养一体的山城堡品牌。
九、投资模式
概算需资金13.28亿元,通过上争、外引、内聚的方式,以财政资金撬动市场资金,引导资本参与文旅产业开发建设。
1、全力争取项目支持。乡党委、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全力衔接争取各种扶持项目。
2、积极争取招商引资。吸引、鼓励大型企业参与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3、鼓励本地人士参与。调动本地有经济基础、有发展意向的人士积极参与建设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