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国市竹峰村的儿童之家里,小朋友表演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
VR馆徜徉科学世界
浓烟四起、火苗乱窜,小朋友可在屏幕前实景灭火;突然地面晃动、桌椅平移,小朋友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开始逃生演习;待在屋里,也可以享受在操场上狂奔的感受……近日,在宣州区宝城社区儿童之家的地震科普馆里,这一切都通过VR体验成为现实。“我和妹妹都能在这找到乐趣。”12岁的包沐云说,除了VR体验,她还能在地震科普馆的电子大屏上手动翻页,选择动物世界、植物百科等观看,增长了不少知识。
“电池不是可回收垃圾,你放错了位置。”急性子的包沐云指着垃圾分类显示器摆弄起来。在这台机器上,有对应的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感应器。只要拿起感应器放在显示器上,就会显示出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哪些属于不可回收。而在科普馆内,还有一面墙挂着满满的防震减灾物资,有口哨、防滑手套等大大小小几十种物品。孩子们可以对应这些物资,了解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可以在灾难发生时使用,非常具有科普价值。
“这是我们社区儿童之家的一大特色,并不是每个儿童之家里都有这样一座专门的科普馆。”宣州区鳌峰街道宝城居委会书记赵玉莲自豪地告诉记者,宝城社区的儿童之家去年9月份被评为了“省级儿童之家示范点”。在这里,儿童之家不是只有一个活动区域,而是根据使用性质,划分了书画室、亲子室、舞蹈室等6块场地,整个儿童之家大约有300平方米,每个孩子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
在儿童之家的图书室里,10岁的汪佑罕正在认真阅读着一本科普读物。在这间图书室里,共有几千本儿童读物。孩子们如果在这里碰上喜欢的书籍没读完,在社区登记一下,还能继续带回家阅读。“现在的小朋友都很懂事,书籍看完之后都会摆放好。”赵玉莲欣慰地说道,儿童之家的图书室自开放以来,还没有出现过书籍损坏、丢失的情况。而一墙之隔的书画室里,墙面上、桌子上摆满了孩子们的书法、绘画作品。赵玉莲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区基本上每个月都会举办一些活动,“有的时候是作文比赛,有的时候是书法比赛”。对于出彩的作品,社区就会把它们挂在墙面上,并给孩子们颁发笔记本等作为奖品。
更有意义的是,社区还针对儿童之家的孩子们成立了一支名叫“映山红”的志愿服务队,并定期带领他们参加一些公益项目,“端午节慰问老人,清理路面上的垃圾等,虽然都是小活动,但是会让孩子们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家长周春美告诉记者,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女儿来到儿童之家,让她放松身心。
“我们的儿童之家全年都对外开放,节假日、周末都会有社区的工作人员在这里值班管理。”赵玉莲告诉记者,社区建立儿童之家的初衷是想给父母忙于工作、孩子无人照理的家庭一点“缓冲”,但如今来儿童之家的孩子越来越多,大部分小朋友是把这里当作了一个休闲娱乐、放松身心的“第二家”。
宝城社区组织儿童之家里的小朋友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
“四点半课堂”辅导学习培养爱好
“Twinkle,Twinkle,LittleStar”,下午5点多钟多,十来个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蹦蹦跳跳地走进了市区花园村的儿童之家。他们围坐在志愿者老师徐海婷身边,认真地唱起了英文歌曲。伴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地歌唱,慢慢进入英语的世界……
每个工作日下午4点半钟以后,这处刷着油彩的房子,都会因孩子们的到来而格外热闹。“我们的儿童之家主要是服务辖区里的儿童,儿童之家的志愿者老师也以村里的居民为主。”宣州区花园村村委会副书记汤恒云告诉记者,自今年3月份,儿童之家开放以来,几乎每天放学之后,都会有家长带着孩子过来。”与宝城社区的儿童之家不同的是,花园村的儿童之家只针对工作日对外开放。每天下午4点半放学之后,孩子们就会陆陆续续来到这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花园村的儿童之家面积约40平方米,分为多个功能活动区,有儿童阅读区、绘画区、手工区等。对儿童之家的活动内容设置,花园村委会可谓煞费苦心。“我们不想只是带着孩子玩儿,希望能将正能量思想融入进去,成为学校与家庭教育之外的补充阵地。”汤恒云告诉记者,花园村的儿童之家又叫做“四点半课堂”。孩子们做完了功课后,会有志愿者老师带他们进行互动。同时,每天的活动主题也不一样,有绘本阅读、国学熏陶等。而志愿者徐海婷每周四开办的英语小课堂人气最高,几乎家长们都抢着来上课。“其实孩子们懂的很多,只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想法,会更加有利于亲子关系的相处。”本职从事英语早教工作的徐海婷告诉记者,花园村的儿童之家特别重视不同年龄阶段的习惯培养。
对于幼儿园前的“小小孩”,徐海婷侧重体能游戏、亲子阅读、亲子手工等。而即便是一个小游戏,也会赋予勇敢、合作等积极主题。“有一次我们是环保主题,其中一个环节是老师引导小朋友把不同颜色的球扔进不同的‘垃圾桶’,让他们稍微感知到‘垃圾分类’的概念。”而针对入学后的孩子,儿童之家可以说“最下功夫”。国学、绘本、科普知识……不同类别的课程让孩子们更体会到一些“大人”的责任,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培养孩子的社区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做社区的小主人。
在徐海婷看来,儿童之家不仅起到提升儿童幸福指数的作用,还能有效吸纳年轻家长。“对街道和社区来说,家长这部分中坚力量平时其实是很难走进来的。通过儿童之家的活动,能够不断以家庭融合促进社区融合。”
居民蔡爷爷的儿子、儿媳都在外地工作,小孙子由他和老伴带着。村里的儿童之家开办以来,他经常会带着孙子来儿童玩耍、听课。“感觉孩子和我在这里都成长了,儿童之家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让我们这些做爷爷奶奶的明白了怎样才是科学育儿。虽然他还不识字,但回到家后都会给我讲故事,也不再害怕去幼儿园了。”
在花园村的儿童之家里,志愿者正在辅导孩子们写作业。
亲子活动坊陪伴多了不孤单
“除了定期的回访制度,我们还和社区里的志愿者、辖区教育机构的老师联合开展了很多课外活动。”据董四清介绍,儿童之家开展了幼儿保健知识、安全防范讲座、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之间的爱心互动活动;还利用“六一”、“国庆”、“中秋”等传统节日,在辖区内的竹峰幼儿园举办文艺演出、亲子活动、生日聚会等活动。
我市儿童之家已建成547个明年将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儿童之家”是为儿童提供安全稳定的课外学习、生活、娱乐场所,是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第二家”。近年来,我市围绕“如何建设使用‘儿童之家’”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征求意见,出台《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村)儿童之家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基层重视和抓好任务的落实。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分三年对100个市级“示范儿童之家”给予奖补激励。宣州区双桥街道泥湾社区儿童之家等30个儿童之家被评为2018年度“宣城市示范儿童之家”。记者从市妇联了解到,到2020年90%以上的城乡社区(村)都要建立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市已建儿童之家547个,占目标任务数的70.31%。
在硬件建设方面,我市城乡社区(村)儿童之家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并根据需要配设各种功能室。每个儿童之家配活动器械、阅览报刊、图书、常用药品等。儿童之家门前统一张挂标志性铜牌,室内宽敞明亮,益智玩具、文体器材、图书报刊等,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