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博物馆资源如何与教育衔接?专家:课程需体系化建设

如何识别紫禁城的脊兽?紫禁城里有多少口大水缸?紫禁城的山石来自哪里?……论坛上,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宣教部主任果美侠表示,这两年,故宫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文物和历史当中建立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希望在严肃的文物、久远的历史和现代青少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双减”大背景下,素质教育、素养教育受到更多家长重视。12月,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提出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通知提到,指导支持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优先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需要,开发精品科普课程,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讲解指导,切实增强科普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趣味性;鼓励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专场和家庭亲子科普教育活动,向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等。

在举办面向青少年的科学实践活动方面,北京自然博物馆已有多年探索。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主任赵洪涛指出,在“双减”政策之前的时候,国家曾出台诸多政策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双减”政策落地后,这一举措再次深入推进。

博物馆教育应充分发挥场馆、藏品、人员等优势

首先是场馆的展览环境。“好的展览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不受外界干扰,是开展沉浸式教育、体验式教育非常好的场所。”赵洪涛提到,一说到探究,大家很容易把场所放到实验室里、教室里,但这样的情况下,博物馆的优势就丧失了。

场馆里的展览、藏品资源也是一大优势。赵洪涛指出,这些是博物馆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依托,也是与学校的不同之处。而且展馆里的藏品有很多内涵,如果只凭学生自己参观,体会是不全面的。

博物馆的优势还体现在人力资源上。博物馆里有科研人员、标本修复人、标本制作人、展览策划人员、科学传播人员……“这几年我们在做科普教育活动时,馆里的科研人员、标本修复人员、展览策划人员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支撑作用,或者是直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此外还有外部资源优势。“馆外的科学科普、高校实验室、野外实验站,都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拓展研学范畴的重要资源。”赵洪涛说道。

博物馆课程仍需体系化建设

“希望以历史文物藏品为依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演绎、分类、实验、联想、辩证思维等。”果美侠称。

此外,赵洪涛认为,课程和活动还有待进行体系化建设。“对于博物馆来说,要做的是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针对不同受众,设计实施系统、多元、规范的教育体系。”

THE END
1.5·18国际博物馆日国博多样教育活动精彩呈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展示 5月18日,国家博物馆广受好评的中华文明研学“古代中国·通识”系列课程,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分为冬夏令营和周末研学营、公共考古体验营、国博课程进校园、京外学生进国博五个部分,配套展示教育出版物、教育视频、教具包及相关衍生品等实践转化成果。业内专家对展https://www.chnmuseum.cn/fw/hd/zxhd/zyzfwfc/202405/t20240528_269192_wap.shtml
2.上海博物馆“博观大课堂”学生课程开启澎湃号·湃客上海博物馆“博观大课堂”学生课程开启 上海博物馆致力打造“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一方面,坚持“以物论史”“以史增信”,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另一方面,深化博物馆的社会美育浸润功能,实践“美在博物馆,博物馆让生活更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78958
3.春雨润苗:江西推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首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名单,24家博物馆共30项青少年教育精品课程入选。本次评选突出“示范、参与、体验”博物馆教育理念,体现博物馆与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思政、美术、科学等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课程效果深得青少年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认同。 https://www.jiangxi.gov.cn/art/2022/3/25/art_5296_3897623.html
4.课程回顾博物馆教育:以物施教的艺术2023年2月28日至4月7日,帕特里夏·罗德沃尔德(Patricia Rodewald)教授以线上授课的方式为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与人文学院的硕博士同学讲授《博物馆教育:以物施教的艺术》课程。帕特教授向学生介绍了基于“物”的博物馆美术教育模式以及在教育资源当中博物馆所处的角色。课程从中国和美国博物馆教育简史为起点,试图探讨艺术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13/15/1088411621_1088411621.shtml
5.博物馆研学,在行走的课堂中品读世界当前,不少博物馆设立教育中心、开设相关课程,与中小学和高校展开合作,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推进博物馆研学与学校教育融合,引导学生在校园外的课堂中感悟世界、探索历史文化与自然科学知识的奥妙。“博物馆研学活动受欢迎,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已形成新局面,也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教育已成为塑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525995737173189&wfr=spider&for=pc
6.博物馆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活动方案重庆三峡博物馆历史收藏丰富,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也是三峡历史文化载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推出“重博学堂”2019年度研学实践教育课程。意义是通过重庆三峡博物馆了解《汉代故事里的悄悄话》与《巴食-我们https://www.meipian.cn/26h30drs
7.故宫+美育,“紫禁学堂”如何做出不一样博物馆教育“紫禁学堂”是博物馆美育团队“涂思美育Tosee Art”与故宫·紫禁书院共同创立,于2017年推出的中国文化艺术美育课程产品,其以视觉艺术为出发点,结合故宫丰富藏品来激发、培育孩子发现、审美、创造等能力。 “涂思美育Tosee Art”拥有着怎样的理念?其博物馆美育课程与其他博物馆教育课程又有何区别?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832975588&efid=gXQvRsAaHDMt7ynVCKQAIg
8.教育/工作坊纪要——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坊(第四季为进一步拓展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研究深度,共享成果、互相促进,南京博物院于2021年12月25日到26日举办了第四季“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坊”。 会议邀请了南京地区2021年度在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策划与实施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南京市海英小学、南京市https://www.njmuseum.com/en/newsDetails?id=357491
9.精彩“云”课美术博物馆学概论/范迪安冯雪·艺术管理与教育在线课程: 1.智慧树《世界著名博物馆艺术经典》 https://coursehome.zhihuishu.com/courseHome/2065234#teachTeam 2.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线上公共教育课程: https://www.moma.org/learn/moma_learning/tools_tips/ 部分视频及数字资料: 1.《国家画廊》纪录片,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2014-10-08(法国https://www.cafa.edu.cn/st/2020/90120415.htm
10.博物馆公共课程教师(儿童教育方向)招聘工资— 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从胜任力模型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独立开发5-12岁幼儿、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课程,包括但不限于艺术人文、实验室、动植物、生态环境等方向; — 执行营期一线教学的同时,也能培训师资,理论实践两不误,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带队老师,也就是能做一线授课,也能做师资的培训和课程的落地实施,根据业务的https://www.zhipin.com/job_detail/31b47f03872bcade1XV-2Nq0E1BS.html
11.博悟课程”引发的学习革命——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博物馆教育过程中,他们日渐体会到博物馆资源之于孩子成长的重大价值。随着认识的深化,博物馆教育逐渐由“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一个环节,演变成一门单独的课程——2012年,史家教育集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开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正式实施。十年来,“博悟课程”在实践中完成了从1.0到4.0的跃变——https://jyj.gmw.cn/2021-10/29/content_35273628.htm
12.《甲骨学堂——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教育系列精品课程》《甲骨学堂——中国文字博物馆汉字教育系列精品课程》 作者简介: 黄德宽,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教育部甲骨文等古文字专项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文字学、古文字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汉语文字学史http://www.hnkponline.com/book/detail.shtml?id=13
13.家庭教育特色课程丨走进博物馆——看世界传统文化课程招募开始啦!饱览艺术珍品的同时探索古老埃及文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埃及传统文化的差异,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 “蓉城幸福家·伴你成长”传统文化普及类家庭教育特色课程——走进博物馆,看世界传统文化课程将组织家长和孩子们到遇见博物馆(成都馆)参观《遇见古埃及木乃伊文物特展》,让孩子们在饱览艺术珍品的同https://www.cdsfl.org.cn/mobnews/13/54527.html
14.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申珅(西安曲江二小博物馆课程负责人) 动态变化的未来世界,怎么做一个自适应的学习者 李璐多(纽约大学学生) 博物馆研学中的学生任务单设计 张晓扬 (南京尤里卡教育创始人) 混合式学习中的学生课程表设计 日本N高中 探究式学习中的阅读资源包设计 田桂诱(重庆江北新村实验小学副校长) 野外考察学习中的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
15.研学课程荣获市教育局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二等奖2024年6月18日,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南京市教育局开展了2024年南京市中小学生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征集评选活动。南京市博物馆《博物通古今·趣学大历史》研学课程荣获南京市教育局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二等奖。 南京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及南京丰富的历史遗存,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博物通https://www.njmuseumadmin.com/Article/show/id/3291
16.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社教社会教育课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草堂一课”是全国知名的博物馆社教类品牌项目,2014年曾入选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 17 2022.08 活动报名 | 夏日研学,悦读草堂(第四、五期)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和精神世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与青羊区图书馆共同推出“悦读草堂”研学课程,带孩子们走进文学https://www.cddfct.com/go-c79.htm
17.小脚印踏遍大上海——博物馆篇课程实施方案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新课程的标准,也结合学校“博雅课程”的目标,使之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广博雅趣之人。从2011年至今学校着手开展博物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开发和利用博物馆http://www.ypjyfx.edu.sh.cn/info/1064/2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