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虚拟访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ArtMuseum

《美国艺术》邀请了八位专家对新技术和博物馆体验发表个人观点和见解。

当代的博物馆存在着从未抵达过现场的观众。一位好奇的访问者可以在芝加哥艺术学院的网站上虚拟参观一百家博物馆,并使用“我的收藏”功能将喜爱的作品保存到个人帐户中。或是,通过一些不太经意的方式,比如搜索引擎结果、Instagram上的帖子、被转发的推送等,这些“数字虚拟访客”(digitalnon-visitor)同样可以接触到来自博物馆的信息或是来自其藏品的照片。博物馆是如何将这种联系转弱为强的?它们能否、又是否应该因时而变,以适应更多零散或远程的观众的需求?

在这里我们非常感谢纽约犹太博物馆数字总监费佳佳(JiaJiaFei)对“数字虚拟访客”一词的引入。

彼得·戈杰斯(PeterGorgels,数字通信经理,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我不是一个容易在没有任何策略或是没有真正影响力时,就喜爱跟风和实验的狂热技术粉。你的创新无需实际为访问者创造任何的附加价值。在荷兰国家博物馆,我们始终相信真正做好一件事情比做许多事情更有意义。我们所贯彻的理念就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有用的东西。

博物馆的空间只允许展示一百万件藏品中的八千件作品,因此数字网络领域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让我们打开馆藏,使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取更多的作品。我们的荷兰国家博物馆工作坊(Rijksstudio)网站,免费提供超过230,000件的高清艺术作品大图,以用于个人或商业用途。这是从当前的网络化行为受到的启发。Instagram让每个人都成为了摄影师;Airbnb让每个人都成为了旅馆经营者;eBay让每个人都成为了商家;而荷兰国家博物馆工作坊则让每个人都成为博物馆馆长。

《无形的可见效应》(不明身份的艺术家、约1810年的吉兰多尔镜、监控摄像头)

卡特里娜·斯勒伊斯(KatrinaSluis,数字项目策展人,伦敦摄影师画廊)

无论是“数字化”作为一种艺术的新媒介、一种传播渠道亦或是一种公共管理手段,它始终是被当成某种工具,而非某种知识或文化体系。社交媒体和网络流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播现有内容的方式。新生代艺术家对社交媒体的回应被视作为“数字原住民”,或是被框定为一种延续审美现代主义价值的新前卫。万维网,曾经看上去似乎需要一个更具对话性或分布式的博物馆模型,如今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为某品牌提供全球影响力的强大沟通渠道。图像、应用程序、播客和视频可以持续地将博物馆辐射向全世界,博物馆不再需要质疑文化自身的价值:也就是,艺术。

因此,现有的“数字化”热潮将抛弃有关数字公共空间和计量文化政治的老问题。诸如“谷歌分析”之类的工具可推出受众和博物馆间的特定建模。通过社交媒体控制面板,每次点击、喜爱和滑动都会被追踪并视为“参与”的证据,并且网络流量将并入博物馆年度流量统计中,以助于确保访问者数据保持活跃。在英国,由英格兰艺术委员会(ArtCouncilEngland)定期资助的机构必须每年对其社交媒体上的浏览者数量做出报告,以作为其影响力的证据。诸如通过博物馆分析等举措,根据社交媒体浏览量对机构进行排名,也产生了盲目的“喜爱”经济,此时,使用假冒信息、伪造内容或垃圾邮件程序的人都可以人为地吹嘘自己的社会地位。因而,博物馆和美术馆最迫切的问题不是技术能为艺术做什么,而是我们应如何对技术给文化和公共领域所带来的影响表示怀疑。

《无形的可见效应》(美国殖民地)

斯里·斯里尼瓦桑(SreeSreenivasan,纽约市首席数字官,2016年6月底前,斯里尼瓦桑还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担任类似的职位,目前仍继续在那里担任顾问。)

大都会数字部门的工作就是向几十亿人讲述上百万件艺术作品的数百万个故事。这是耗资的也是复杂的,但同时它也说明:工作人员必须告诉观众所有大都会中的故事。你可能都没有注意到当你穿过美国馆的时候,保罗·里维尔手工制作的漂亮的银色马刺。那我们如何能让你对他们感到兴奋呢?

《无形的可见效应》(有希腊奴隶的房间)

列夫·曼诺维奇(LevManovich,数字媒体理论家,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计算机科学教授)

看到艺术博物馆一直在跟进数字技术,并通过思考更多创新的方式以增强主要使命――即让人们在他们的收藏中体验艺术作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许多博物馆都参与了“谷歌艺术计划”,这是一个在线档案,访客可以通过谷歌为其量身打造的技术,从而接触到艺术品的高清数码图片。目前该计划含括了来自数百个馆藏的、超过25万件艺术品的扫描图像。又例如,位于纽约的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Hewitt,SmithsonianDesignMuseum),在最近的整修之后,在其建筑物和每个展览中都融合了交互式技术。纽约的一些主要博物馆,包括大都会博物馆和弗里克收藏馆(FrickCollection),也都在致力于研究横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公共交流的数字技术项目设施。

我认为博物馆可以为他们的藏品创造更好的界面。一些分类标准常常框定了在线访客的作品体验:艺术家的姓名、艺术创作时期、以及博物馆归属部门。这种分类当然很有用。但是,交互式界面却可以做得更多。我目前看到的最好的实例是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实验室(NewYorkPublicLibraryLabs)。他们其中一项就是允许在线访问者在一组长列中通过按照世纪、流派、藏地或是颜色等分类选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对公众开放的18.7万图像中进行浏览。另一个被称为“摄影师身份图录”(Photographers’IdentitiesCatalog)的纽约公共图书馆项目,提供了全世界摄影史上将近11.5万个摄影师、摄影工作室和经销商的信息。这个界面中包含了一张交互式地图,其中显示并记录了城市街道的详细位置。如果一个摄影师生活在了多个不同的地方,地图会将它们连接起来,从而提供一个职业生涯的空间概览。我很乐于看到艺术博物馆创造出这些超越经典的展示界面。

《无形的可见效应》(有希腊奴隶的房间)局部

马克思韦尔·L·安德森(MaxwellL.Anderson,新城市基金会常务理事,灵魂深潜基金会主席)

1993年,当我在亚特兰大担任埃默里大学的迈克尔·卡洛斯博物馆(EmoryUniversity’sMichaelC.CarlosMuseum)馆长时,我第一次与原始数字世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那年9月,我在英国剑桥参加了第二届举办的超媒体与交互博物馆国际论坛(ICHIM’93)。当时恰好是美国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组织发表的Mosaic浏览器推出公测那几个月。(Mosaic浏览器:1993年,美国伊利诺州的伊利诺大学的NCSA组织,发表了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命名为“MOSAIC”。――译者注)我着迷了。我回到美国的几周后,卡洛斯博物馆也有了一个网址。

不会有人预见到社交媒体引发了各大机构间怎样的对于权威的竞争,众包模式正获得与学术主张相媲美的地位。对于网站中策展与保护的研究内容开发是繁琐而重要的,但博物馆领导层的注意力更多地被如何将网站做到最先、最大和最快所吸引和分散。在网络数字化内容出现第一缕曙光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博物馆常常陷入体制化的习惯中,好消息多过了公开信息、浮华多过了实质、内部议程多过了场地的收藏潜力。简单地吸引访问者尽管可能是令人欣慰的,但这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

《无形的可见效应》(西班牙殖民地银饰)

保罗·施梅尔策(PaulSchmelzer,沃克艺术中心网站[walkerart.org]编辑)

大家称之为“天桥之国”,但为了不那么司空见惯,我们干脆这样说:沃克艺术中心(WalkerArtCenter)接近但并不完全处于世界艺术中心。纽约在它一千英里之外,北京甚至距离超过了六千英里。尽管地理位置如此,互联网却将我们置身于对今天的文化以及它在艺术创作、呈现和表达语境的意义的讨论当中。但是,我们网络发行背后的理由并不是为了增加沃克艺术中心与艺术世界的关联度,而是为了提高艺术与世界各地人民的关联度。

就目前而言,我们的工作似乎正在显露成效:我们当地的在线访问量一直保持稳定,而近七成的网站访问者来自于州外,且其中的三分之一来自国际区域。

《无形的可见效应》(西班牙殖民地银饰、玻璃橱窗碎片)

奥里特·盖特(OritGat,根茎[Rbizome]数字艺术机构特约编辑)

根据2013年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关于艺术组织和数字技术的报告显示,50%的美国艺术机构都有在更新博客。这意味着在其他所有机构中,都会有人坐在通讯部门的办公室里,在想要发布什么以及什么人会阅读它。

《无形的可见效应》(西班牙殖民地银饰、玻璃橱窗碎片)局部

马修·伊斯雷尔(MatthewIsrael,Artsy平台,荣誉策展人)

一家博物馆的官网,能够在现今至关重要的媒体环境中为本机构定下基调。当然,同样重要的是除自身的网址之外,博物馆还应该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在线展示自己。像Instagram和脸书这样的网站,可以作为博物馆吸纳新的全球观众的延伸虚拟平台。这些平台和大多数博物馆官网比起来,能够通过与不同的受众进行互动从而促进更多的对话和辩论。显然,博物馆必须更偏重于这种泛网络的存在,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其网站成为孤岛,而这些孤岛无法引起更多的文化讨论。

博物馆的小程序逐渐变得比博物馆的网站更为重要。我对于博物馆针对参观者需求定制的应用程序十分感兴趣,例如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Museum)无比简单却精彩的问答小程序(Askapp)。当你身在博物馆时,你可以用它提出问题,并从机构的艺术史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组成的实时团队处得到快速回复,甚至进行对话。

通过博物馆的网站或应用程序中看到的艺术品,与当面观看艺术品是否一样?不,并不一样,除非是用于显示器上观看的影像或是小视频。博物馆技术旨在增强而不是取代参观博物馆的实际体验。但他们还是提供了方便的资源――无比有效而快速的搜索和整理馆藏的方法,以及取之不竭的艺术信息库――这些资源在博物馆的实际空间是无法显示或接触到的。

译自《美国艺术》2016年10月号

原译文发表于《世界美术》2019年第2期

翻译|胡祎祺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一、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THE END
1.承载厚重历史展现璀璨文明2023年6月,这张合影的原版照片,连同其他60件(套)相关实物资料被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他们还将对照片进行研究梳理,深挖其背后价值。 “课本上的文物来到了我面前,仿佛和我对话,讲述着文明的故事。”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代梓程拿着一本《中学https://xcb.hgnu.edu.cn/2024/1216/c1397a110166/page.htm
2.排长队看展览买文创国博到底有啥在呀?近年来,文博游成为许多青年人追求的新风尚。他们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买文创,感受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领略古今中外璀璨多元的文明永恒的魅力。 每天早9点,国家博物馆开馆前,入口处总会排起长龙,从祖国各地前来看展的青年人,脸上满是期盼和兴奋。他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是为了一个小愿望——拿上国https://www.cprt.com.cn/culture/pc_content_183596.shtml
3.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片高清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照片→MAIGOO图库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负有留存民族集体记忆、传承国家文化基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文化客厅。下面为大家展示一组中国国家博物馆图片以及 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藏品图片https://www.maigoo.com/tuku/528292.html
4.岳飞的真实老照片,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原来战神岳飞长这样搜索热搜榜 开通会员 客户端 看过 收藏 消息 您的Flash插件已过期或被禁止 升级或启用Flash 岳飞的真实老照片,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原来战神岳飞长这样好人家为锅而赞 岳飞的真实老照片,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至今,原来战神岳飞长这样好人家为锅而赞 5 内容简介https://v.pptv.com/show/6964J4ic1ZaMGhOw.html
5.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3展厅 本次展览以优秀的摄影作品为媒介,将宏大叙事转化为视觉语言,通过“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和“丝路风情”等四个部分150余幅作品,呈现摄影师在十年栉风沐雨、春华秋实漫漫征程上截取的精彩瞬间,系统讲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介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6.荷兰国家博物馆数十万艺术作品免费下载,全是高清大图!本文要介绍推荐的数字典藏来自「荷兰国家博物馆」,将馆藏超过数十万件作品数位化后上传到网站上,现在可以从线上浏览这些作品,免费下载高画质、高清晰度的影像文档。依照说明,网站里的图片皆可在注册帐户(免费)后自由下载,下载后的图片仅可使用于个人或学术用途,不可https://www.uisdc.com/rijksmuseum
7.100个GISer不知道的小众网站!一定有你需要的!45、中国国家博物馆 VR 网址:http://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vr/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的 VR 场景,线上 360° 体验游览中国国家博物馆 46、Earth Clock 网址:https://earthclock.cwandt.com/这个网站使用 Google Eerth 卫星照片,显示当前的数字时间 https://blog.csdn.net/2403_88103571/article/details/143786447
8.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https://m.dianping.com/review/363596770
9.精选13照照片,带你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玉器展厅的文物大道清代的渣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北宋的莲瓣云纹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宋代的玛瑙花口杓,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代的玛瑙花瓣盏托,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辽金的鹘啄鹅饰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辽代的架鹘童子,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元代的云龙饰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https://www.jianshu.com/p/a877ed5c14a0
10.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度一日游周日预约了国家博物馆,兴冲冲的去逛国博的官网,头天晚上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计划。 国博须知 1、国博最早9点开放,晚上17点关闭,周一闭馆,所以周一不要去!(很多博物馆都是周一闭馆的~) 2、国博不可以带大包(40厘米那种?),这是官网写的,但是我背个中等大小的包是进去了,我也看见别人背那种大大的帆布包https://www.douban.com/note/688799851/?ivk_sa=1024320u
11.精选13张瓷器照片,带你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瓷器展厅1/ 12清雍正的胭脂红釉盘 2/ 12清雍正的胭脂红釉盘 3/ 12清雍正的胭脂红釉盘,据说是雍正爷的最爱。 4/ 12清道光的清花卉纹卤壶 5/ 12南宋的官窑粉青釉胆式瓶 6/ 12清雍正的乌金釉碗(一对) 7/ 12清雍正的仿钧窑匜式尊 8/ 12北宋的钧窑天蓝釉六方形盆奁 https://k.sina.cn/article_7044236372_p1a3de845400100ttjv.html
12.国家博物馆(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中国革命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中国革命博物馆-馆藏原版老照片集珍两种,下张折,,旅游景点门票,se104156434,旅游景点门票,博物馆/展馆,入口票,北京,年代不详,,普通纸票,,多张混合销售,,,价格:7,7788功放机https://7788gfj.997788.com/s134/104156434/
13.国家博物馆展出225张老照片追忆周总理的故事在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之际,“东风骀宕花正红——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与文艺家关怀邯郸娃娃剧团图片展”2月28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225张照片等展品为人们追忆了“周总理与邯郸娃娃剧团”的故事。展览展期一个月,将持续至3月28日。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邯郸期间,观看了东风剧团小演员们演出的《穆桂英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8/0301/2422414.shtml
14.国际博物馆日丨来看展吗?文化饕餮的不朽与未来5月18日,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今年,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于5月17日在北京开幕,并通过线上会议的形式,聚集了全世界60余个国家的1000余名文保专家、文物保护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共同参加会议。 https://zmt-m.hljtv.com/news_details.html?id=354705
15.10个文博提案建议浙江文物工作将在11方面发力河南发现570座“数字博物馆将文化与科技广泛结合于文物保护利用、展览体验、文化传播、管理运营等方面,可以实现从实体馆舍向数字云端的系统性转型,带来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与方式的认识变革。”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表示,为加快推进数字博物馆建设,应筑牢数字博物馆制度基础,加大数字化标准供给,推动国家文物数字资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Y4NjY2OTSD35dosHbOcw.html
16.盘点2023年6月文化关键词文化热点盘点2023年6月文化关键词,包括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202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国家自然博物馆、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宋绍兴府城图》、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陕西秦雍城考古、朔州后寨墓地考古、西安唐代宫人墓地、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第28届上海电视节、“20https://www.huaxia.com/c/2023/07/03/1723833.shtml
17.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武汉革命博物馆副馆长万玲表示,陈列馆发挥了党史学习红色基因库的作用,对于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据介绍,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数字展馆运用业内领先的720度激光采集技术,全景呈现实体展览内容,通过多媒体互动叠加图文、音视频等形式,高清呈现405件(套)文物资料、7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200余https://www.moj.gov.cn/pub/sfbgw/jgsz/gjjwzsfbjjz/zyzsfbjjzyw/202107/t20210720_43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