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假第二天,我和姥姥一块儿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参观此馆。第一次是前三年的暑假,因年龄小知识少,参观后印象不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博物馆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非常期待这次参观。
来到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的河南省博物馆,它占地约10余万平方米,面积7。8万平方米,主体展馆呈金字塔型与大门相对,气势宏伟,造型古朴典雅。
河南省博物馆在民国时期1927年建立。当时政局动荡不定,加之日寇外来入侵践踏中原,馆中文物随着战乱颠沛流离,使不少文物散落丢失。国民党逃到台湾,又携走了大量的文物,使中原文物受到了极大的损失。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物,又对出土文物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措施,让博物馆重振雄风,跻身国家级博物馆的地位。
走进了展厅,犹如穿越了历史时空,拉近了了解厚重中原历史和文化的距离。
首先看到了迄今50万年前的南召猿人的牙齿化石,这与北京猿人是同一时代,说明河南开拓了人类进化和文明的先河。其次,河南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0多处。距今9000至4000年,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这些文物和遗址都证明了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中国文字源在甲骨,出自殷墟;中国哲学源于周易成于老子;中国姓氏源于炎黄,根在中原;中国国家源在夏代,都于偃师,还有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九朝古都开封等等,都说明了中原文化十分厚重。
馆内珍藏者17万余件奇珍异宝。展馆里摆满了远古至今的各种青铜器、陶瓷器、玉器、雕刻、字画等。青铜器中有各种图案的圆鼎,方鼎,特别是12条龙的长方形盛酒的器具,上面刻着各种兽纹和精美图案,叫人拍案叫绝,大的如水缸,小的像酒杯,是古代人用来盛水盛酒装食品的器具。最著名的是九大镇馆之宝,如:贾湖骨笛,他是我国止2014年前发现最早的能吹的乐器。妇好鸮尊、蓬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玉柄铁剑、杜岭方鼎及武曌汝窑蓝釉刻花鹅颈瓶,件件价值连成,精美绝伦。
汉代以后陶器别品大量涌现。动物、人物、用具,形态各异,形象逼真。特别是陶制院落,将陶制工艺推向高峰。三层深宅大院,大门外有看守,有马匹,两边全是厢房,有水有树,有仓储房,最后是二层望楼,家人随从几十口。从陶瓷院落看到古代贵族生活起居十分讲究,居住条件也很舒适,人与自然十分和谐。
我们还看到了汉唐以后文化的繁华,音乐、歌舞、戏曲、书法、雕刻,甚至连枕头上也雕刻着戏曲情节。市井文化也是一大亮点,市民划船、打渔、劳作、购物、休闲等等。都呈现在书画雕刻之中。
参观了河南博物馆,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我被中原厚重的历史文化所震撼,被我们祖先聪明才智所折服。数万件稀世珍宝,证明了商周青铜器和历代陶瓷器,犹如镶嵌在中原大地的颗颗明珠,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放射着璀璨的光华。我爱中国,我爱中原,为祖国和家乡而骄傲和自豪,我们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要学历史,保护古物,让文明古国永葆青春。
河南省博物馆(2)
河南省博物馆(3)
河南省博物馆(4)
在上一年,我们整个六年级都去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馆,经过几十分钟后,我们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博物馆。
踏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立体画面:两只大象中间有一个人无比的壮观。接着,我们继续往里面去,看到了这几个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心想:里面全都是古代历史的东西吧?是不是都是价值连城的?都是珍宝?带着好奇的心情,我们大家进入了第一个展厅。
第一个展厅,那里面主要是关于旧时期的东西。在那里,让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器物,那就是彩陶双连壶,他是由两个壶组成的一个壶,外观色彩丰富。然后,我们随着大部队进入了第二个展厅。
第二个展厅,那里主要是商代的青铜器,那里有两个东西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兽面纹铜圆鼎和兽面乳钉纹铜鼎,为什么他们可以让我久久不等忘怀呢?那是因为它们的个头巨大无比,是在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最大的两件了。
而第三个展厅大多是西周时候的青铜器,但是那里的甲骨文让我知道了不少的知识,甲骨文,指龟甲和兽甲。刻或写在甲骨上的文字。
到了第四个展厅,也就是春秋时期,这时候的物品就已经比较精美了,刚进入大门,有的同学就说,哇塞!你看着武器,多么壮观呐!于是,我就飞快的跑到那里,一看,是春秋时期的兵器,棍子是由木头制成的,尖器是由铁制成的,无比的锋利。
第五展厅,也就是二楼,我看到了三种东西,让我记忆深刻,第一是石辟邪,它的外表像是石狮子,传说有辟邪的能力。第二个是“透光镜”是一种特殊的青铜镜,正面凸,可以照人,只要有光照射在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像。第三个就是金缕玉衣了,由一片片玉所构成的,用金丝穿起,十分昂贵。
第六展厅,那里的陶庄园具有居家田园双重功能,呈前院、中庭、后院三重宅第,庭中有马,等东西,反映了两汉中小地主的庄园生活。
第七展厅,那里的十一面六臂观音石造像最让我惊叹不已,因为一尊佛像里居然可以隐藏着十一个面和六个臂。
在第八展厅里,我看到了故宫,里面有天坛、望火楼等诸多个建筑,分厂壮观!
河南省博物馆(5)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历史看中国,中国历史看河南”。今天,我们在军刀教练的带领下,乘坐大巴车,来到了河南省博物院。
步入展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在我们舞阳贾湖发现的“贾湖骨笛”。贾湖骨笛被誉为中华音乐史上的奇迹,它的颜色是米色的,骨笛的身上有七个较大的孔,同学们看后都为之震撼,万分感慨,早在几千年前,我们中国就有了乐器啊。骨笛,以鹤类尺骨制成,从骨管上所留的等分韧符可知,在钻孔前经过了认真的计算。在骨笛为出土时,外国专家曾说过,音符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而骨笛的出土,正是扇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所以,贾湖骨笛在世界上也有很重要的地位,被列为九大镇院法宝之一。
绕过贾湖骨笛,再往前走,就是上了国家宝藏的宝物“妇好鸮尊”,它是女将军皇后妇好的酒器。外形为猫头鹰形状,栩栩如生,猫头鹰被视为古代战神,是妇好、国王、将军们的爱物。妇好鸮尊,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鸟形神器,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鸮尊英姿飒爽,雄壮威武,身上的纹饰,使整件鸮尊主次分明。
再向右转,陈列柜里向我们展示的就是“匍”雁形铜盉。它是见证西周邦交文化的文物,1998年在平顶山出土,头为大雁的形状,身为铜盉尾巴上还有一个小人,看到了它,我仿佛就看到了使用者用它进行邦交文化上时的情景。再往前走,是一个大型的七层彩绘陶楼。它骨架精美,非常结实。可见,在我国古代盖房子的技术就已经非常先进了。
陶楼的旁边,是一颗象牙白菜。它是一整颗象牙雕刻而成,是清代雕刻的,菜身雕刻极为精致,菜根带着土壤的样子和菜叶有新鲜有腐烂都让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菜身上还有花朵和虫子,花朵是呈淡粉色的,颜色非常艳丽,这种染色方法现在已经失传了。蝈蝈更是惟妙惟肖了,关节雕刻的苍劲有力,仔细看,连身上的须毛都清晰可见呢!
这次参观博物院,不仅让我学到了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知识,更是让我看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让我知道了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更应好好学习,为祖国贡献力量!
河南省博物馆(6)
通过地质博物馆的游玩,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心情体现地淋漓尽致,兴趣才是他们学习和游玩的动力,我们做家长的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其全面发展,我相信他们会在我的帮助下快乐成长的!感谢可爱的孩子们,有了你们我感觉非常高兴,我为有你们而骄傲!
河南省博物馆(7)
暑假里,我和妈妈去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里游玩。
在博物馆的院子中的一片区域摆放着许多各种形状的`矿石,像巨石阵一样。摆放的矿石种类也非常多,有:碳、玉石、含铅石等。石头的名字也都奇奇怪怪的,让人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不过,我相信通过我的学习,我一定会看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