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真正的“吸引力法则”不是这样的,只是我的这位朋友学偏了,在我看来,要想把梦想照进现实,或者说“心想事成”,也不是完全没有方法,但这个方法是一个系统化的东西。这个系统化的东西其实很简单,难的不是这个知识本身,难的是,即使你知道了,也不一定做得到。
思考,一直思考到“看见结果”《孙子兵法》中讲”多谋多胜,少谋少胜,不谋不胜“,就是说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在内心里把这件事”打通“。打通的方法就是”谋“,或者叫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把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不断缩短的过程。
这个谋的过程就好像打仗时的沙盘推演,需要想到所有步骤、以及每个步骤出现的可能性问题、每一种可能性的对策,最好是细节都想得非常周全。诸葛亮想火烧司马懿,各种事情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下雨的可能性,但这个可能性恰恰是最致命的。所以“谋”的第一原则是先想到各种可能性的失败,先求不败,再求胜。
我比较喜欢的是在纸上写,把整个细节都写出来,第一遍不满意就重来,直到写出非常满意的可行性草稿。这个方法很简单,但很多人不愿意做,所以说知道很简单,行动起来就不一定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个”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是稻盛和夫说的”心不唤物物不至“。思考是理性的一面,念念不忘就涉及到意志和情感的一面。如果只有理性的一面,做事是不圆满的,很有可能半途而废。因为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做一件事,如果没有情感在后面推动着,往往无法持续。
这种情感其实就是古人说的”诚“,稻盛和夫说:
心里没有呼唤过的东西,不会自动来到自己身边,现在自己周围发生的所有的现象都不过是自己心灵的反映。
也就是说,梦想必须是真诚的,只有真诚的梦想,你才会发自内心的去呼唤。稻盛和夫特别强调,不要带有负面情绪去呼唤。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做有一定难度的事情时,我们的内心是不是有各种情绪?像纠结、迷茫、嫉妒、怨恨、着急、恐慌等等。
这些负面的情绪会阻碍我们内心的敞开,会让自己收的很紧,如果这样的话,智慧很难出现。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考验,如果能一直保持心的”敞开'状态,即使有困难,强烈、真诚的呼唤会促使内在产生出某种指引,或者叫智慧的东西。
行动,让梦想照进现实上面的两个如果都能做到,下面就是行动了。虽然前面的已经做得很好,但行动也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行动时才会碰到更多的细节。同时,只有行动时才能发现,之前的思考是否有不完备的地方,这样便可以随时校正。
很多人想得很好,但缺乏执行力。那句话怎么说的?对了,叫做“梦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只有做的时候才会发现,即使想得再周全,总会有一些意外出现,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勇敢的前行,直到突破最后一个障碍。所以说“成功”与“不成功'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成功的人在最艰难的时候还能咬咬牙挺过去。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乌克兰跳高运动员谢尔盖·布勃卡的”心灵飞跃“。谢尔盖·布勃卡曾经35次打破男子撑杆跳这项运动的世界纪录,神一样的存在。
但他的教练不这么认为,有一次他大声的呵斥布勃卡说:”布勃卡,停下来!闭上眼睛,先让你的心从横杆上摔过去!'布勃卡一听,内心像触了电,顿时若有所悟,内在的不通一下子就打开了,于是新的跳高纪录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