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物探探探”特别报道实地走访四个博物馆看中华文明起源发展滚动新闻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历史时期……中华文明是如何一步步孕育诞生、成为“礼仪之邦”、形成大一统帝国,并延续数千年?

7月25-26日,华商报文物报道融媒体传播栏目“陕西文物探探探”,携手华商报研学游活动品牌“长安少年”,联合西安和宝鸡的四家文博单位(或景区),发起组织了“长安少年中华文明探源之旅”系列主题直播+暑期研学活动。

17名孩子和工作人员一起,走进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国周原景区,实地了解了我国的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

距今163万年

蓝田猿人可能是东亚出土最早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在蓝田猿人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宣教部负责人樊银涛为孩子们讲解了蓝田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过程,蓝田猿人的生活年代、生存环境、生存方式,“人猿揖别”的过程和各个阶段。

樊银涛介绍,非洲是学术界公认的“人类摇篮”,迄今已知的2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都是在非洲发现的。

古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大概是经历了从原初人(距今600万-650万年)到地猿(距今580万-440万年),从地猿到南方古猿(距今420万-120万年),从南方古猿到能人(距今250万-160万年),从能人到直立人(距今180万-20万年),从直立人到智人(距今20万年前)这等几个阶段。而晚期智人又称‘新人’,生活在距今5万年至1万年。1万年以来的人类称为‘现代人’,但也属于晚期智人的一种。这便是“人猿揖别”经历过的几个阶段。

“伴随着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了1200多件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和保存完好的第四纪黄土剖面,都为研究蓝田猿人生存时期及后期的气候环境演变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你们仔细看蓝田猿人塑像的表情,看起来警惕性很强。这是因为从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同层位出土的动物化石可以看出来,当时与蓝田猿人为伴的动物都非常凶猛。他们不得不时刻提高警惕,只有这样才可能活下来。”

从博物馆展陈文字和动物化石可以看到,和蓝田猿人同样生活在早更新世时期的“蓝田公王岭动物群”共包括四十二种哺乳动物,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第三纪动物残存种,如剑齿虎、爪兽、丽牛等;第二类是中更新世地层里常见种类,如中国鬣狗、梅氏犀、李氏野猪、葛氏斑鹿、大角鹿、虎、豹等;第三类为现代类型动物,如大熊猫、獾、毛冠鹿、苏门羚羊等。

直播过程中,“陕西文物探探探”栏目主持人结合新闻报道,给孩子们介绍了洛南县夜塬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的情况。这个遗址在距今110万年前到距今10万年左右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均发现了石器,从简单修理的砍砸器、刮削器,到单面修理、形态较规整的手镐,再到修理精细的手斧、三棱手镐、薄刃斧、大型石刀,石器制作技术越来越高。

参观完展厅,孩子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台阶,来到公王岭山腰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处纪念亭。在亭子附近的空地上,孩子们在樊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砸制石器。有同学毛遂自荐,在砸制石器时还穿上了博物馆为研学活动准备的原始人服装,以体验蓝田猿人的原始生活方式。

距今6000年

西安半坡先民已开始农耕陶器上刻画符号或为甲骨文前身

从一万年前开始,我国普遍进入到以磨制石器和陶器出现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按照考古学文化发展阶段,可分为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三大时期。仰韶文化时期又被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而半坡遗址在这三个阶段划分中占了早期(早期半坡类型)和晚期(晚期半坡四期类型)两个阶段。

在西安半坡博物馆,曾多次在全国和陕西省讲解大赛中获一等奖的文博馆员王艺颖,结合出土文物展厅和遗址保护大厅内的展陈内容,为孩子们讲述了距今6000多年前原始共产制母系氏族社会下半坡人的生活。

半坡遗址位于浐河东岸的二阶台地上,东依白鹿原,西临浐河,南望秦岭,北边是渭河平原。半坡村落分为居住区、墓葬区、陶窑区三部分,居住区由一条壕沟保护起来,壕沟东边为陶窑区,北边是墓葬区。半坡人的容貌、身高、智力等都与现代人没有太大差别,但寿命仅在三四十岁之间。

半坡先民制作的磨制石器生产工具、陶器、骨器等虽然看起来很原始,但已兼具美观和实用性。那个时代的人们除了渔猎、采集之外,已开始了农耕,可以吃到小米,还学会了饲养家畜。他们过着定居的生活,老人和孩子住在村子中间最大的圆房子里,围着大房子的或方或圆小房子住着成年女子。成年男子则要到别的村落去过夜,过着走婚的生活,所以那时候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他们生产的粮食就放在村内的公共粮窖,大家都可以食用,过着按需分配的原始共产制生活。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针多达281枚,最细的直径不到2毫米,针孔约0.5毫米,能缝制出质地较为粗糙的衣服。半坡人还很爱美,在遗址中发现了发笄、兽牙、石环、骨珠、坠饰、石璜、石佩饰等1900多件装饰品,装饰品材料相当广泛,有陶质、玉质和石质的,也有用贝壳和动物的骨、角制成的。

半坡人还可能已经有了宗教信仰,在大房子旁的中心广场位置发现了祭祀坑,坑内有可能是用来祭祀的小罐群和石柱。墓葬区的成人墓葬排列整齐有序,头一律向西或西北,表现出了灵魂观念。死者大多都有陪葬品,主要为日常生活用品,数量一般为三四件,差别不大。合葬墓有两座,一座为两个男性,可能是俩兄弟;一座为四个女性,可能是四姐妹。在半坡没有发现夫妻合葬墓,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形态及母系氏族社会特征。

半坡人对成年人和小孩采用不同的埋葬方式,成人死后埋在村庄的共同墓地,小孩死后一般采用瓮棺葬。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人面网纹彩陶盆便是瓮棺葬葬具的一部分。同为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更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22种刻划符号,共113个标本。这些符号大多刻划在陶钵外口缘黑带纹上,多数笔画简单,形状规则。随着考古新发现的研究,尤其是关中地区十多处史前遗址的发掘又发现了同类符号,目前标本已达数百件,种类已达五十多种。多数学者认为,刻划符号是半坡人用来记事或记数的符号,是甲骨文的前身,处于中国文字的萌芽阶段。

在博物馆“史前工场”,专门的研学老师带领大家体验了古人是如何钻木取火的。指导老师手把手教给大家方法,孩子们分组合作,来回拉动木弓带着木质钻杆在木板上持续钻动摩擦,当木板因摩擦生热被钻出坑洞、变成高温的木炭屑后,掉落在下面火绒上的木炭屑便会引燃火绒,冒出青烟。之后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不断对着冒烟的火绒吹气,当火焰成功腾起的那一刻,孩子们欢呼不停,成就感满满。

“青铜史书”展示周礼与秦制

汉代后“中国”就以非正式国名一直对外使用

从夏商周三代开始,进入了有文献记载的时期,也叫历史时期。夏商周三代的遗址在陕西都有发现,其中在宝鸡发现的一些遗址非常重要。宝鸡古称陈仓,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是中国历史上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因为有周文化和先秦文化的深厚积淀,宝鸡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一级讲解员刘瑞雪以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为依托给孩子们讲述了周秦历史。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有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很多器物里面都有长篇铭文。比如在宝鸡出土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和大盂鼎,现藏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有复制品陈列。器内铭文最长的为毛公鼎,达499字,是目前发现字数最多的一件青铜器,郭沫若先生称它抵得上一篇《尚书》。而虢季子白盘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盘,有225公斤重,堪称盘中之冠。

青铜器常见出土形式是墓葬,而在宝鸡还常见青铜器窖藏。这主要是因为西周晚期时这里常遭西戎入侵,征战频繁,贵族们在逃亡时没法带走青铜器,于是就挖地窖埋了起来,形成了窖藏。但这些人为躲避战乱,走了之后就再没能回来。2003年,宝鸡眉县杨家村五位村民无意间一镐头打开了一个窖藏,便立即向文物部门报告。经过抢救性发掘,共出土青铜器27件,文字总字数4048个。经后来研究证实,这些器物属于当时的贵族——单氏家族,器物铭文几乎记录了完整的西周历史。这个窖藏被夏商周断代工程科学家评为“21世纪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五位村民受到了国家奖励。

杨家村窖藏中,历史研究价值最高的是逨盘。逨是器物主人的名字,盘是盛水器。盘内有372字长篇铭文,记述了单氏家族从其“朕皇高祖单公”开始八代人,一直到器物的主人逨,他们分别辅佐了西周文王至宣王的十二位王,帮助周天子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可以说,铭文对对每位先祖的谥号和辅佐周天子的功绩都记述得非常清楚,既歌颂家族荣耀,又彰显了周天子的丰功伟绩。最重要的是,这里出现的对西周天子的排序是和司马迁《史记·周本记》中对西周王表的记述是完全一致的,印证了《史记·周本纪》记载的准确性,所以被称为“青铜史书”、“中华第一盘”。我国现有的明确纪年,是从公元前841年“共和执政”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西周王表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科学家根据文献及出土文物来确定的,逨盘在其中就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杨家村窖藏出土的这批青铜器,基本都是“逨”一个人的。除了逨盘外,以逨命名的青铜器还有两件四十二年逨鼎、十件四十三年逨鼎,以及逨盉等。其中,四十三年逨鼎的铭文内容堪称中国最早的任前廉政谈话。而逨盉则是杨家村窖藏里艺术研究价值最高的一件。它的器型叫盉,在当时可盛水也可盛酒。扁圆形的器身上有龙盘旋的样子,盖子是展翅欲飞的凤鸟,盖与器身连接处则是兽中之王老虎,鋬手是吞云吐雾的龙首。旁边12厘米长的管状流,由龙首和龙颈组成,像是舞动身躯的长龙张着嘴吐出美酒来。底下4个支架也是由4个龙首的形象支撑起来,看起来灵动稳健,形成了龙腾虎跃凤呈祥的吉祥画面。不仅艺术研究价值非常高,也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铸造工艺。

在“何尊特别展”区域,刘瑞雪介绍,“中国”二字第一次以词组形式出现,就是在何尊这件青铜器上。这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器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成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件青铜器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如今已成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在西周时,“中国”的含义是一个方位概念、地理名词:王所居住的地方即为中,是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另外当时人们对世界认识有限,王认为自己中央之国,便以自己为中心点来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比如当周天子认为自己是“中国”的时候,周围就是南蛮、东夷、西戎和北狄。其实从汉代以后,“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一直在对外使用,但其含义还是“内中外夷”思想。到了清代时,“中国”二字作为官方名称第一次对外使用是在尼布楚条约中。到了孙中山先生建立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以“中国”二字来作为国名的正式简称来使用。

何尊的含义非常丰富,除了最早的“中国”一词之外,它还出现了第一个带了心的德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德字是没有“心”的。它的字形构成有眼睛、有道路,意思是眼睛看见了就走过去得到它。所以在甲骨文中,“德”和“伐”常一起用,意味着在战争中获得奴隶和财富。而周人给德字加了一个心,意思是你的所想所行都要合乎正道,这就含有德治的含义了。

周人为何会造出这样的“德”字?因为周人一直认为自己是小邦周,在灭掉大邑商后,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了:为什么小邦周能灭掉大邑商呢?周人总结因为,商朝失德而周人有德。因此,周人就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胜法、敬德保民”的思想,强调德治,注重对统治者个人德行的要求。

1976年在扶风县庄白村发现了“庄白一号窖藏”,一次性出土了103件青铜器,里面有不少青铜乐器。通过这些器物,可以直观想象古代贵族钟鸣鼎食的生活情景。但青铜器在当时并不是生活实用器,而是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会中。它们是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所以器型庞大。

周公在总结了夏和商的经验教训之后形成了周礼,青铜器则成为了礼的载体,蕴含了很多礼的概念。周人对礼的理解是什么?《礼记·礼运》中讲到,“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就是说如果治理国家不用礼仪的话,就像耕地的时候没有工具。周礼对于周人来说,就是治国的策略、方式方法和手段。礼最早是从祭祀活动中引出来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后来就成为了共同遵循的社会规则,也是治理国家的典章制度,它体现出来的是秩序化的生活,礼的核心本质就是规矩意识。

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灭掉了商朝之后建立了西周,但周人从偏居西方的小诸侯国一下子成为了天下共主,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来巩固政权。除了周礼,周人还有非常重要的两个制度:一个是宗法制,核心就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主,以血缘为纽带、君臣为纪纲,形成了森严的等级体制;另一个是和宗法制配套的分封制,就是是将王族功臣、先代的贤臣分封到各地,让他们去做诸侯,诸侯有义务来维护巩固国家的统一安定,并定期朝见纳贡、应召出征,这样的分封就形成了“封邦建国藩屏周室”的景况。

在基本陈列第三展厅内,展陈有国家一级文物秦公镈、秦公钟。刘瑞雪介绍,1978年,宝鸡县(今陈仓区)太公庙的村民无意间打开一个春秋窖藏,出土了8件青铜乐器,三件秦公镈各有135字的铭文,秦公钟上是合著了两篇铭文,内容都是一样的。经研究,发现器物的主人是秦武公。秦武公他在135字铭文里面追溯了先祖秦襄公被周天子“赏宅授国”的功绩,又讲述了在他之前的文公、静公和宪公的世系,这是研究秦人建国史和早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秦武公还有个思想,“不坠于上”。就是说,后代是不能辱没先祖的英明,他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秦武公也是很有作为的,秦武公十年时平叛了邶戎和冀戎之后,不再使用西周时的分封制而是改用了县制,这是一个创新,也为后来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基本陈列参观结束后,博物院为孩子们准备了“童趣古金——卡纸上的青铜器”研学活动。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亲手粘贴院藏唯一西周王器——簋的卡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贴文物、上颜色、写金文,既了解了青铜器器型及纹饰,也了解了西周金文,感觉收获满满。

周公制礼作乐开德法结合、礼刑并用之先河

最后一站是中国·周原景区。该景区位于宝鸡市岐山县凤鸣镇,由周城、周公湖、周公庙、凤凰山四大核心板块组成。其中周公庙、凤凰山遗址区占地约1000余亩,周初为周公采邑,曾有建筑,唐代为纪念周公而在此立祠建庙。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是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贡献涉及多个方面:军事上,在周王朝立足未稳情况下,他二次克殷,统一东方,建立以成周为中心的军事中心;政治上,他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嫡长制以及分封制;文化上,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集周礼之大成,对易经的创作也有贡献。他的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备受孔子推崇,被尊称为“元圣”。正是他,开了中国德法结合、礼刑并用之先河。

在景区金牌讲解员肖家荣老师带领下,孩子们首先参观了周公庙内的周公殿、召公殿、太公殿这三大殿和润德泉等,了解了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即姜子牙)三人的历史贡献,了解了“陕西”一词的渊源。

武王灭商两年后去世,其子成王还很幼小,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当时,西周天下很不稳定,周公旦和召公奭决定分陕而治。作为分界线的“陕”,就是今天的河南三门峡一带。周公管理陕之东,召公管理陕之西。“陕西”之名,即渊源于此。

之后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乘坐索道来到周城,参观了周文化数字博物馆和周代礼制建筑明堂。周文化数字博物馆内关于西周天子世系、宗法制与分封制、周人迁徙路线等重要历史信息的展陈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尤其是文物的3D展示非常吸引孩子们。而明堂天圆地方的建筑设计,明堂前“天子驾六”的雕像,以及周城的城门等,让人真实地感到一种穿越的感觉。这些都对于孩子们直观了解周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周原景区,孩子们体验制作了青铜拓片。小心翼翼地上纸、敲打、上墨、揭取,青铜纹饰逐渐清晰可见。在拓印中,孩子们感受了传统文化的乐趣。

拓印结束后,研学之旅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返程。在从宝鸡返回西安的车上,孩子们意犹未尽,期待能再有机会一起去实地探索历史文化和文明发展传承的秘密。

THE END
1.市民走进文博场馆,寻根溯源看云间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来博物馆看展览、看文物、感受灿烂辉煌的文明风采已成为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新时尚。在今年的松江区“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中,松江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广富林街道重点打造推出了“文博之行 文化传习”文明实践主题系列活动,挖掘和融合松江区域内各类文博场馆资源,通过场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57894
2.四川省文物局12月17至18日,“合作共赢·创享未来”四川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四川博物院迎新春跨年六展启动仪式在四川博物院举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唐飞致辞,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作主旨报告。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濮新主持启动仪式。 https://wwj.sc.gov.cn/scwwj/wbyw/2024/12/18/60d11e1739164e78b46df065c1df6204.shtml
3.资讯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首个“大川视界”项目——发现经典20245、参访并研习世界顶级艺术展览。在意大利威尼斯参观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 6、重温欧洲艺术史。参观罗马、佛罗伦萨、米兰、帕多瓦、威尼斯、慕尼黑、斯图加特、海德堡、布鲁塞尔、布鲁日、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地近30余处世界级艺术殿堂、艺术与设计博物馆和文化遗产,近20天沉浸式研习欧洲艺术史,将艺术史研究从“图片http://art.scu.edu.cn/info/1047/10116.htm
4.大象早报河南一项目入选十大考古新闻;河南部分地区有霾近期有部分网络平台和商家冒充开封市博物馆名义,线上发布第三方渠道,诱导观众付费参观,对此,12月24日,开封市博物馆严正声明:开封市博物馆参观免费。如需参观,可通过开封市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携程APP在线预约或凭借身份证原件现场取票。除以上两个平台外,从未委托第三方进行门票付费预约。请广大观众朋友们谨慎识别,避免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739046499002015746
5.畅游古城丽景踏寻千年汉韵——汉华小学汉文化探究研学实践活动掠影一、参观新野县汉画砖博物馆 新野县汉画像砖博物馆位于新野县文化广场,我们把本次研学活动的集合点定于此处,方便家长接送。 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始建于1988年10月,是我国第一座以陈列汉画像砖为主的博物馆,收藏文物52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8件、国家二级文物79件、国家三级文物536件。 https://www.meipian.cn/51vdss3k
6.百年百城百馆——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4年4月,延安革命纪念馆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重点建设的三个教育基地之一;2006年10月,正式动https://www.jiaodong.net/news/sp/bnbcbg/index.shtml
7.戏曲新闻赴上海世博会展演凯旋,上海世博网、山西日报、山西卫视、太行日报、晋城电视台、晋城在线等媒体都给予了深度宣传报道,对于本次展演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到也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在安庆市揭牌 安徽黄梅戏艺术博物馆昨天下午在安庆市落成,这是中国首个以戏剧为主题的国家级戏剧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http://www.sdxq.cn/index/list-48-46.html
8.浙江杭州中小学劳动教学研讨活动在中国伞博物馆举行学生们参观博物馆 活动上,杭州市青蓝青华实验小学和萧山区南阳小学的学生,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馆内展览,对伞的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伞的制作过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走到“西湖绸伞”的展区时,青蓝青华实验小学的学生激动地说:“我们在学校里也学习过西湖绸伞的制作。”于是,授课教师在现场开http://www.jyb.cn/rmtxwwyyq/jyxx1306/202311/t20231123_2111121383.html
9.山东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洪雷带队到东阿阿胶考察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廖伟 聊城报道 近日,山东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洪雷带队到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阿阿胶”)考察工业旅游。聊城市副市长张建军,东阿县委书记祁学兰,东阿阿胶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登锋陪同。 高洪雷一行首先参观了中国阿胶博物馆、阿胶世界、中国毛驴博物馆、东阿阿胶城,之后召开座谈会,就https://liaocheng.dzwww.com/qx/dex/xwzx/202206/t20220617_10405298.htm
10.志愿者公益活动方案(精选12篇)为了保障活动顺利、圆满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活动方案制定工作,活动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志愿者公益活动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志愿者公益活动方案 1 https://www.ruiwen.com/fangan/5383612.html
11.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光明日报由于参观、娱乐、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一种时尚,因而博物馆是人们重要的活动场所。大学博物馆的办馆思维应该突破大学院墙,更新观念,把自己丰富的展示内容提供给社会。 2、应改变原有的陈列模式 首先在陈列中要有创新思维,构筑独具匠心的陈列,大胆采用新材料和新的展示技术;其次https://www.gmw.cn/01gmrb/2006-03/12/content_387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