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去的博物馆和古建筑,有了新“看”法

“我们小时候,XX古建随便进,XX文物随便摸,现在都拦着不让进了,看得真没意思。”如今社交媒体上,能看到不少关于古建筑游览受限的抱怨。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去古建筑、博物馆的游客越来越多。人多了,甜蜜的烦恼也来了。

游客的吐槽、质疑逐渐增多:到门口发现没预约不能进;预约难,“逛个博物馆堪比抢火车票”;人挤人,文物看不到,“不知道是看人还是看文物”;想看的文物不是在“出差”就是在修缮,要么就是围着铁栏杆;花了钱又费了精力,最后走马观花,转头就忘……

图源:视觉中国

怎么以前老一辈人能进的古建筑、能摸的文物,现在围上了栏杆?买票还得限流?有没有办法,让我们能不用顶着风吹日晒、挤在“人从众”的队伍里,就能一饱眼福?

节假日,避不开的限流

一到节假日,“临时闭园公告”“临时限流措施”频频出现在全国一些文保单位的公众号和官网上。

古建筑或者文保单位停止对外开放的原因有很多,但综合来看,采取限流措施或者暂停开放,往往与巨大的游客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密不可分。

云冈研究院发布的消息显示,2023年入夏,云冈石窟游客量日均达到2~3万人,致使洞窟内温湿度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含量较往年升高32.8%,PM2.5均值较往年升高20%,凝结水对洞窟安全形成的潜在威胁日益增大。

因此,云冈石窟采取了石窟轮流开放的模式,即在客流高峰期间,对第5窟和第6窟实施隔天轮流开放的临时管控措施。对于游客而言,想要一睹两窟全貌,就需要连续两天来到云冈石窟游览。

图源:大同市人民政府网站

实施这样做法的不止云冈石窟。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文物保护单位都采取了“限流”措施。

“以前没有管理和保护措施的时候,经常会有游客在石窟上刻字。”在甘肃麦积山石窟工作30余年的董广强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刻字行为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目前麦积山石窟共有窟龛221个,要想进入塑像更加精美、更具有考古学价值的特窟,需要额外购买特窟门票,按照特窟的等级,分为每人每窟100元、160元和180元三个档位。而且,特窟门票限量发售,售完即止。

董广强说,这是限流的一种手段。在推行这一制度前,狭小的洞窟内经常挤满了游客,“一转身就能碰到精美的塑像”,安全隐患极大。那时候,麦积山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几乎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时刻担心着文物的安危。

“此前我们并没有任何限流的措施,80年代,大家对特窟参观的意愿度不高,因此没有专门采取措施。90年代开始,麦积山石窟开始针对特窟收费,但价格比较低,大概维持了20年。大约五六年前开始,麦积山石窟的特窟开始按照每人每窟单独收费。”

麦积山石窟收费标准。图源:天水市人民政府网站

“限流(特窟收费)措施施行后,我们与游客之间的信赖度有所提升。”董广强说。然而,这样的限流措施,的确保护了特窟内的壁画和雕塑,却让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无法现场参观,影响了整体的游览体验。

数字化,文物新“看”法

这些年来,我国文物保护的意识渐渐深入人心。过去“景区随便进、文物随便摸”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

但文物保护的进步,就意味着游客游览区域的限缩吗?文物保护,就是文物“藏起来”保护吗?

“文旅开发的性质是利用,利用就会存在消耗,存在对保护的威胁。”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薛岚说,“但两者的本质目标是一样的——为了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传承,文物保护是为了长远留存,繁荣子孙后代的文化需求,文旅开发则是聚焦当下,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薛岚认为,尽管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有着冲突的一面,但却有相同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两种需求之中找到平衡,既不过度保护,故步自封,又不过度利用,竭泽而渔。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特任研究员朱展云也认为,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并不是矛盾的关系。

“文物保护是文旅开发的基石,科学合理地利用,能够将历史、艺术、旅游价值有机结合,实现文旅和文保的深度融合。”朱展云说。

我国新版文物保护法规定,“旅游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商业化。”

但是其他的利用方式,比如解说、保护性展示、数字化传播、文创产品等,都是更好、更科学的利用方式。新版文物保护法也提到,国家鼓励开展文物利用研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之下,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有效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平衡“利用与保护矛盾”,薛岚举了莫高窟的例子。

近年来,莫高窟通过在游客体验中加入数字电影的环节,不仅大幅缓解了游客增长带来的文物保护压力,也加深了游客对文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游览体验。

“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云游戏等游戏技术,生动复现藏经洞及其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数字资产规模超过50G,画面精度达到4K影视级画质。图源:数字敦煌官网

让那些不再对外开放的文物、景区,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创建“赛博分身”,让游客通过一块屏幕、一部手机甚至一台VR设备就可以一观其貌,似乎是解决当下文旅困境的解法之一。

不止是莫高窟,从国家到地方,许多景区和文保单位近些年都在推广古建筑和文物的数字化探索。

点击屏幕,瞬间位移,秒穿“良渚”,又或者是探索地图,领取专属任务,近距离接触文物……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央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了“何以文明”全球巡展,现场观众通过互动大屏,进入数字化创新技术呈现出来的“良渚”文明遗址,同款大展同样开放给全球网友,通过央博App即可一键体验,通过数字化还原的气候、地形、植被、建筑、人物等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穿越时空的文明魅力。

除了“央博”这样的国家级项目,全国也有不少景区在尝试。

2023年5月,总投资700多万元的“大佛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正式启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张掖大佛寺的建筑、壁画、彩塑等重要文物,即将迎来“孪生数字版”。

这不仅是现有景观的复现,同时,还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赋予文物以“生命”。

“能想象到自己身处壁画中的感觉吗?”张掖大佛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康说,“佛像在你面前,身边的树木随风摇曳,壁画上的人物与你擦肩……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实现,让游览更有沉浸感。”

张掖大佛寺内部。于天昊摄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此前曾因博物馆主体建筑结构超过设计寿命,存在安全隐患,进行闭馆改扩建工程,其展出的文物无法与公众见面。而通过文物数字化,利用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工作,让博物馆内的文物“数字再生”,让观众把遗址“装进口袋”。

增强游览体验,深度保护文物,方便统计管理,方便文化传播交流……文物数字化,好处不少。

数字化,好搞吗?

数字化似乎是文物保护和文旅游览冲突时的解决之道。但实操层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023年,北京联合大学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学者周锡震、程倩、周华、张子迎在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截至2022年7月,我国文物行业现行行业标准102项,国家标准37项,现行的文物数字化各类标准4项,北京、山西、河南等地也出台了各自的地方标准。但关于文物数字化的国家标准仅有1项,除了基础的标准分类与图示等标准之外,数字化技术的标准屈指可数。

因此,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尽管有不少成功案例,但是文物命名、采集精度、数据安全等都还没有标准和约束。

数字化的另一面是高昂的资源投入。

“与敦煌相比,我们的数字化难度更高,投入更大。”董广强说,“比起平面的壁画,我们的塑像立体扫描和打印的成本更高。”

高昂的投入,让一些推广数字化的单位依靠项目资金无法完成。而一些盲目上马数字化的工程,也往往因投入巨大而中途夭折。

“资金也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350平米左右的场馆数字化构建,耗资大约在800-1000万元。”王康说,“仅凭项目经费,无法支撑起整个项目的建设。因此,后期我们对社会资本进行招标,引入投资方共同建设。”

一些三维打印技术的造价。图源:《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发表于《遥感学报》

而投资方的要求更加严格。王康知道,如果只是单纯地将文物数字扫描归档,将数字化浮于表面,是无法吸引投资,也无法支撑后续运营。

因此,在数字化建设时,大佛寺向社会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公众最想了解的内容。

数字化的耗资不仅在“数字化”的技术应用中,还有美术设计、构建形式、场地搭建等“外围操作”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

因此,不同景区数字化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就是受限于场地,没有合适的展出空间。”董广强说,“未来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博物馆或者更大的场地来展示数字化内容。”

克服了技术和场地困难,也并不意味着数字化产品注定会成功。毕竟,没有人会希望数字化的未来是类似当下商业街一样“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结局。

“数字化不是复制藏品,而是全程贯彻产品思维。”王康说。“盲目跟风肯定不可取,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要知道,数字化的设备、技术迭代非常快,后续如果更新跟不上,做出来的东西很快会被淘汰。”

而对于游客而言,数字化也并不适合所有人。

“博物馆本身是面向公众的,面向全年龄层的,但数字化的接受程度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做数字化,是不是意味着就把不愿意用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拒之门外了?那些晕3D、身体不适的游客,是不是也无缘体验了?”一位从事VR技术的行业内部人士说,“技术应该是更好地服务人,而不是把一部分人隔绝出去。”

这位专业人士认为,数字化是一种趋势,但是如何应对这种趋势,需要更冷静的判断、更全面的统筹和更现实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宋伯涵.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104-106.

[2]舒斯强.地方博物馆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以江西为中心[J].红色文化学刊,2024,(03):62-68+111.

[3]周锡震,程倩,周华,等.国内外文物数字化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标准科学,2023,(01):67-72.

[4]王梁.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及利用分析[J].新楚文化,2024,(22):70-73.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22.017.

[5]刘迪,张晓娟.文物“活”起来旅游“火”起来[N].石家庄日报,2024-07-02(008).DOI:10.28728/n.cnki.nsjzb.2024.001216.

[6]杨媛.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研究[J].参花,2024,(31):38-40.

[7]王颖.用户体验视角下文物数字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DOI:10.27280/d.cnki.gsdsu.2024.001607.

THE END
1.国门的象征中国护照的故事与意义中国护照作为一种身份证明文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增多,对于出国旅行者进行户口管理和记录成为必要。最早的护照只是简单的一张纸,上面记载了持证人的姓名、籍贯以及目的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护照设计得到了完善,并开始承担更多法律上的功能。 https://www.b9rduz4559.cn/liu-xue-yuan-xiao/391914.html
2.“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在七台河市展出部门动态江门日报讯 (记者/黎禹君 通讯员/张一知)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与江门市是对口合作城市,两地一直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为进一步深化两地文旅领域交流合作,近日,由江门市博物馆与七台河市博物馆携手举办的“护行天下——华侨护照专题展”在七台河市文化中心开幕。 http://www.jiangmen.gov.cn/home/bmdt/content/post_3217201.html
3.上海百岁老楼里的博物馆重新开放!附近还有这些可玩地标!近日,经过8个月展陈调整更新和设备升级改造,设在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内的上海邮政博物馆正式复馆对公众开放。 1924年12月1日,上海邮政总局大楼正式建成启用,今年正是大楼建成100周年!你知道这幢百年建筑吗?周边的交通你有了解吗?该如何前往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4585
4.护照有什么用,博物馆参观护照有什么用护照有什么用,博物馆参观护照有什么用 出国有什么用护照?护照的目的是什么?护照的作用是什么?护照是什么,有什么用?护照有什么用1。护照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证件,护照被别人拿了有什么用?法律分析:护照尽快挂失,别人有你的护照你可以用你的护照出境,护照: 护照的用途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证件。4.如果不是第一次申请,https://m.jykxzz.cn/lxks/bzjy/105648.html
5.文博之旅博物馆参观护照盖章点(待补充,不定时更新中),旅游攻略博物馆参观护照 **博物馆参观护照博物馆参观护照在2019年9月19日上线,线下合作博物馆商店内一般都有售,游客也可以在文博之旅小程序、博物馆参观护照官网(网址:***)或淘宝(店铺名:博物馆参观护照)等线上渠道购买。博物馆护照有红蓝两个版本,只是封面和内页颜色不一样,内容是一样的。 图片加载中…… 图片https://m.mafengwo.cn/i/22296109.html
6.一卡在手游遍全国博物馆,博物馆参观护照来了!9月17日,博物馆护照项目启动仪式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70余家文博单位领导、文创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活动现场发布了全国首个共享文创产品——“博物馆参观护照”,目前在全国70余家博物馆的文创商店中通用。这一文创产品不仅仅是全国博物馆的“打卡手册https://m.cqcb.com/wealth/2019-09-17/1862926.html
7.绝区零博物馆参观护照过关方法,博物馆参观护照攻略详解一览嘿,探险家们,准备好你们的《绝区零》博物馆参观护照,这次我们有一份独特的通关秘籍待解锁!在这场奇妙的游戏旅程中,你将揭开怪谈“午夜仙女教母”的神秘面纱,一步步深入空洞的未知领域。从触发剧情对话,到挑战空洞探索,再到与委托人和治安局的智慧交锋,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惊险与乐趣。想要顺利通关,这篇攻略就是你https://www.duote.com/tech/202405/636288.html
8.柳州博物馆博物馆参观护照是由全国120多家博物馆联名推出的集博物馆护照销售、签章、打卡服务等为一体的互动性文创项目。它是游客打卡博物馆、签到盖章的参观证明,更是为每一位文博事业爱好者提供一个关于博物馆参观记忆的物质容器。每本博物馆参观护照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条形码,这确保了此参观护照的唯一性和珍藏价值。 http://lzbwg.org.cn/home/index/dynamicdetail.html?id=202
9.绝区零博物馆参观护照怎么过绝区零博物馆参观护照通关攻略绝区零博物馆参观护照需要玩家接取对应的委托任务帖子,使用道具完成任务操作即可,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不要错过。 【攻略大全】 绝区零博物馆参观护照怎么过 1、首先玩家需要在绳网中找到怪谈“午夜仙女教母”。 https://app.ali213.net/mip/gl/1244819.html
10.70余家博物馆将为观众发“护照”中工民生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记者周玮)记者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获悉,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70余家博物馆共同发起的“博物馆参观护照”项目日前启动。 据介绍,参与此项目的博物馆将在共同参与、共同服务、共享产品、协同运营的基础上,一起为广大观众提供包括“护照”签章、积分奖励等服务。这本“护照”,以各博物https://www.workercn.cn/32851/201909/18/190918131928322.shtml
11.博物馆日参观活动策划15篇博物馆日参观活动策划1 一、活动主题: “博物馆志愿者活动” 二、活动背景: “博物馆志愿者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志愿者活动之一,它不仅是我们对于历史文化了解的大好机会,也是熏陶自我,提升自我文化修养的锻炼平台。在一个历史文化沉淀的环境中,我们可以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将我们大学生对于历史的认知以及我们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cehua/4256336.html
12.博物馆盖章本参观护照旅行纪念打卡手账本邮戳集章印章收集本子深文教文化用品 > 本册纸签 > 笔记本/记事本 > 其他笔记本/记事本 > 浓琦(nongqi) > 范幂幂卖场店 博物馆盖章本 参观护照旅行纪念打卡手账本邮戳集章印章收集本子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https://item.jd.com/10073980507160.html
13.博博会第九届博博会(2022)参观指南(一)博物馆护照集章打卡活动 继续开展博物馆集章打卡活动,为观众制作一批“博博会”期间的“博物馆护照”,通过集章打卡活动让观众,尤其少年儿童更多的了解博物馆,热爱博物馆。观众可持“博物馆护照”到各博物馆展台盖章,集齐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印章可获得相应的奖励。 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184
14.参观恐龙化石博物馆作文(精选20篇)我们还参观了恐龙遗址化石区,恐龙植物化石区,远古时代动物骨架化石区,学习知道了好多关于恐龙、关于侏罗纪的知识。 快要闭馆了,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参观恐龙化石博物馆作文 篇7 10月3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自贡恐龙博物馆参观。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上三大恐龙博物馆之一,另外两个恐龙博物馆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https://www.unjs.com/zuowen/xiaoxueshengzuowen/xiaoxue4/20160119000000_1263580.html
15.天津天津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天津天津博物馆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另外还有一个好东西安利陕历博买的博物馆参观护照,微信注册,可以电子盖章(根据定位)也可以在护照上盖实体章!收集控必备!(网上也有买,看好了别买假了就行) 2020-06-15IP属地:未知 ?举报?11 Stoic777 5分超棒 天津博物馆主要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及天津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艺术历史类综合性博物,由二十世纪天津https://you.ctrip.com/sight/tianjin154/136271.html
16.青岛市博物馆1、 亲爱的观众朋友: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青岛市博物馆自2008年6月起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至今,除曾授权“美团”可以发布青岛市博物馆参观预约信息外,没有授权其他任何主体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布门票预售或代售、代预约的信息。 馆内设有语音https://www.qingdaomuseum.cn/cultu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