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后代王创民和他的红色文物收藏馆民间收藏家

清明节前夕,位于中条山脚下、虞乡境内的永济市首家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外大门两侧红色的对联格外醒目:馆为英雄立随件件珍藏追寻先烈生前路;我怀敬意来听声声讲解犹见中条血染红。数百名身着校服、系着红领巾的中小学生整齐列队,在《十送红军》《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向珍藏着革命先烈史迹的这家红色博物馆集体献辞。原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来柱上将特地发来贺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建设好以红色文物为载体的红色教育基地,是弘扬革命传统和先进文化的需要,是对革命先烈的慰藉,是对革命历史的负责。”

创办这家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的是英烈后代王创民。

他是英雄王彦萍烈士的后代

抗日英雄王彦萍,字庭兰,号侠臣,1907年出生于永济首阳乡,毕业于燕京大学。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职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部,长期秘密从事地下军运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后,他受党指派返回家乡,创建条南游击队,打响了境内民众武装抗日第一枪。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三次入狱,宁死不屈,1945年农历三月十日被日伪汉奸暗杀,时年38岁。同日遇害的还有其妻子、儿子、女儿以及随身警卫一共5人。在英雄后代长期不懈的追寻和当地党史、民政部门的努力下,2017年1月19日,距英雄牺牲72年之后,省人民政府追认王彦萍同志为革命烈士。鲜红的党旗上,终于写下了这位曾经名震晋南的共产党员、抗日英雄的名字。

王彦萍烈士一家遇害时,其最小的女儿王九龄已送给外村,幸免于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她回到王家,与王母祖孙两人相依为命,后招赘组成新的家庭,养育了子女8人,王创民是长子也是长孙。

1972年冬,17岁的王创民离开家乡参军入伍,来到河北石家庄。军队这所火热的学校,赋予了他奉献的精神、不屈的意志。数百个日日夜夜的磨炼中,一脸书生气的王创民变得成熟而坚强。在结着冰的砖地上,铺一层干草,盖一床军被,他就可以睡觉。野营拉练的华北平原,冰冻三尺,他和战友们挥镐刨开冰层挖掩体和建车库。当兵第三年,他在全团500多名新兵中脱颖而出,首批入党、提干,成为一名年轻的军官。

红色基因的继承和家庭教育的熏陶,使王创民非常注重先烈足迹的追踪和革命历史的研究。1979年,王创民于石家庄陆军学院毕业后留校任职。1993年9月,他从军队最高艺术殿堂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之后被选拔到总政宣传部电视宣传中心,担负党和军队重要领导人的采访及回忆录的撰写,先后采访过萧克、宋任穷、李德生、吕正操、刘振华、向守志等60余位将军和战斗英雄,撰写完成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北京军区政委傅崇碧将军,北京军区司令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李来柱上将回忆录的写作等,共发表文学作品400余万字,出版红色系列作品《红色血脉》《红色寻踪》《红色征程》《红色恋情》《红色婚缘》《红色戍卫》《红色英雄》等20余部。其作品曾3次获全军奖、4次获全国奖、2次获公安部金盾文化奖。

1999年,王创民转业到地方政法战线。他因多次出色完成省部级、国家级重大任务荣立一等功并享受公安人员荣誉津贴。退休之后,他担任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兼常务秘书长、首阳文化研究会会长等职务,把方向锁定在为家乡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目标上,研究历史文化,躬行红色传承,期望让家乡永济的深厚文化和红色精神绽放异彩。

30年坚持不懈的红色收藏之路

王创民从小耳濡目染,追寻爷爷王彦萍的英雄足迹,成为始终不渝的红色传承。

参军后每一次探亲回乡,他都走村串巷,寻找当年的知情人,追寻爷爷王彦萍的抗日足迹。他从爷爷当年同学的弟弟口中,得知建国后任华北局第一书记的李雪峰(任阳村人)与爷爷王彦萍是初中同学。在一次回乡探亲的同学聚会上,王创民动情讲述起爷爷抗日之事。其中一位同学说:“我家里有一张大照片,上面就是抗日自卫队。”他立即赶去寻找察看,果然,这是王彦萍当年组织抗日自卫队成立时留下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成为烈士遗存并见证抗日的唯一照片。

王创民的老家邻居郑永清,“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他儿子把王彦萍当年亲笔书写的一块匾牌摘下来做成麦柜,从而将这块金字匾牌保存了下来。匾牌上“福利一乡”四个字遒劲有力,落款为“前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总指挥部上尉处员王彦萍书”。1934年,27岁的王彦萍从国民革命军中回乡,得知运城盐务局收回了长旺村的运盐权,乡长郑永清代表乡民据理力争,最终赢得了胜利。王彦萍代表村民为他赠送了这块“德政匾”。2019年初,郑永清的孙子郑康民得知要为王彦萍烈士建红色纪念馆,分文不取便将两代人珍藏了80多年的匾牌贡献出来。

在寻找烈士遗物、收藏红色文物的过程中,王创民还找到了原国民党中将张德福的“王彦萍系中共地下军运策动者”的证言书。

1943年,坚持在中条山抗日的王彦萍被日军宪兵队第二次抓捕,在狱中被打断左臂。他不畏敌人的威逼利诱,不恋家中的温暖生活,不顾亲人的担惊受怕,心意决绝地走向献身之路。在一次次的寻访中,王创民一次次经受灵魂的拷问,体察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30多年的寻找与申报,他跑遍3省6县100多个村庄,采访了近百位80岁以上的老人,记下10多本采访资料,留存了大量的资料。

在寻找烈士遗物的过程中,他十分注重红色文物的收集,收藏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抗战的珍贵文物数以百计,且集中发现于晋察冀、太行山、晋冀鲁豫和家乡一带,其中不乏稀有的珍品。凭着这种执着精神,以及各级各界呼吁,尘封72年的英雄事迹重得昭彰,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得以建立。英雄的精神,激励培育了全社会奋发向上的正气。

矗立在永济大地上的红色博物馆

近500平方米的展馆内,宽敞肃穆,有序布满近千件抗战文物、红色文献、烈士遗物、将军题词等,且多是初次面世。其中有5位上将、4位中将、12位少将先后为抗日烈士王彦萍题词。

永济市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文物为收藏、展示、教育内容,现藏抗战武装革命时期红色文献、文物600余件,内容涵盖建党理论、军事文献、政权档案、红色报刊、红色证章、土地改革、战时教育、日军罪证等方面;馆内还珍藏了抗日英雄王彦萍烈士遗物及申烈材料、纪念题词200余件,是社会群众、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的实物课堂以及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红色基地。

开馆当天,来自文化部、人民日报社、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等领导、专家,运城市和永济市有关人员,数百人入馆参观,大家对馆长王创民成功创办社会公益展馆的行为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全社会自觉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意义予以深刻阐释。来宾纷纷表示,看着前所未见的物品,听着闻所未闻的故事,心中自然升腾起一股革命正气、英雄浩气。第一次进馆参观的永济市双语学校师生表示,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教育机会,并深深为血与火的历史物证而震撼。

在展馆内,每一个藏品都有一个背后曲折的故事:

那个瓷杯记载着抗战重大事件;

那枚证章见证山西抗日根据地;

那套油印教材讲解了八路军的“战术秘籍”;

那幅地图承载着八路军的一场大胜仗;

那张照片记录日军侵占蒲州的罪恶;

那份报纸见证新山西的诞生……

王创民表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莫过于精神的信仰。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精髓。永济作为革命老区,曾经有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建设好以红色文物为载体的红色教育基地,是对革命先烈的慰藉,是对革命历史的负责。为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他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责任编辑:李娟最后更新:2019-04-1915:49:41

办公室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THE END
1.访蒲州城遗址永济旧称蒲坂,又称蒲州,被历代史家屡屡证明了的“舜都蒲坂”这几个字,成为永济这座山西南部小城永远的荣耀,也成为这座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金字招牌。走在永济大街上,随时可见舜帝的痕迹:舜都广场、舜都大道、舜都市场、舜都会堂,以舜帝、舜都命名的商店、工厂就更不计其数。同为舜的子民,永济人显然比任何地方http://news.sxrb.com/GB/315075/10259885.html
2.运城新闻网永济:鹳雀楼牌匾焕新颜 近日,永济鹳雀楼景区对鹳雀楼楼体牌匾进行修缮。 牌匾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永济鹳雀楼牌匾换上新装,让这座古老的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特约摄影 陈春明http://www.sxycrb.com/2024-12/16/content_367873.html
3.国家一级!醴陵市博物馆晋升……现场,醴陵市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基本情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章蓉宣读了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记者了解到,此次全国共有123家单位入选第五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其中,湖南省4家博物馆入选,醴陵市博物馆是唯一一家县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醴陵市博物馆成立于1988年,馆藏文物近3万件,有醴陵陶瓷博物馆和毛泽东同https://www.lilingnews.com/content/646856/52/14553157.html
4.唤醒城市记忆,展现嘉州古韵新颜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国务院国资委工业遗产名录等 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四川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四川省科普基地、 四川省中小学研学基地、 四川省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等 http://www.leshan.cn/html/96A749637040190D/2021/08/08/view_8441CCF1F784ECEE.html
5.信阳市光山县十大著名旅游景点光山县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热门景点2、邓颖超祖居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3A景区 邓颖超祖居纪念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红色旅游景区——邓颖超祖居,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司马光中路白云巷内,是原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邓颖超同志父亲及祖父居住的地方。邓颖超故居是南宁市委、市政府为纪念了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http://www.zhuoyunkang.com/news/show-44135.html
6.文物工作个人年终总结5篇同时,更换了博物馆门口广场“中国枣乡”“七彩丹霞”“戈壁水乡”、“红色圣地”四张名片。更换了门口厨窗,新制作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博物馆免费开放公告等内容宣传展板6块。截止目前,上报并刊发信息58条,其中:中国文物网1条,中国https://www.jy135.com/nianzhongzongjie/1369373.html
7.通州博物馆四千年运河文化两千年通州文明通州博物馆,坐落于通州区西大街“万字会院”旧址,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通州博物馆基本陈列设置六个展厅,通过图文及历史文物全面展示了通州区自新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及西汉置县以来的悠久历史,同时也是了解老北京文化与发展的重要参考;此外,作为北京的东大门和京杭大运河的北端,通州自古就在拱卫京城和运河漕运中占据https://m.douban.com/note/854712073/
8.永济博物馆永济市博物馆始建于1978年5月,展馆位于人民剧院北侧,占地2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2700余平方米,展示永济精美馆藏文物2000多件,配以各种现代化高科技展览技术进行布展。 青铜器器型较薄,形体适中,纹饰多蟠螭纹、卷云纹,不仅显示了东周时期的礼乐制度,还展现了晋南青铜时期的精湛铸造技艺。 https://www.meipian.cn/53bjo5yj
9.永济市博物馆1988年,永济县博物馆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查访勘探,于次年8月发现并出土了唐开元铁牛、铁人,引起各界人士关注。 馆藏实力 蒲津渡遗址位于蒲州古城西门外,黄河东岸。保存完整,较具观赏价值的明代地层距地表约7米。突出的文物是开元铁牛。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如牧策牛。铁牛分南北两组。两https://m.maigoo.com/citiao/57028.html
10.宁夏人试考试中心(精选6篇)答:A、南薰门 B、钟鼓楼 C、玉皇阁 D、双城门 80、经历过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是()答:A、盐池县 B、西吉县 C、同心县 D、隆德县 81、清代宫廷发电机现珍藏于宁夏的哪家博物馆内()。答:A、固原博物馆 B、盐池博物馆 C、宁夏博物馆 D、西吉博物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7l2pp12.html
11.山西省永济市博物馆观后感博物馆里虽然有些文物是仿造的,但却非常逼真,甚至有些文物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体会一下当时的年代和人文景观。同学们在 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导语: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以下为大学网小编准备的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观首都博物馆观后感在一https://www.unjs.com/h/b/542177.html
12.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旅游攻略大运河博物馆有个特展!展览时间为2024年6月27日至10月10日。展览的主题是“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与金沙”,旨在通过展示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文物,让观众了解古蜀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这次展览汇聚了12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的265件(套)文物,包括大家熟悉的青铜面具、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展示了古蜀文明的魅力 https://m.mafengwo.cn/i/2453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