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航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这场革命引入了正确航道,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从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6年中共福建组织开始建立,领导人民开展了伟大的革命运动,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特别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人民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创建了以闽西为核心区域之一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及闽北、闽东等许多红色区域和游击区。福建中央苏区范围涵及37个县(市、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城市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也从未停息,顽强坚持到中国革命的胜利,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如今,战火硝烟已然散去,千千万万的亲历者或是已经牺牲,幸存者绝大部分也已故去。但是,留存于全省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的十几万件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珍贵革命文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历史记忆,是革命亲历者无声的诉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动力源泉。
东南西北中,党领导一切。在全党全国上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我们举办《中国共产党在福建——福建省馆藏革命文物精品》专题展览,用独有的文物语言,讲述中国共产党在福建的奋斗足迹,开启一扇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福建光荣革命历史的窗口。延续和张扬革命文物的生命力,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提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
展览分为三部分:一、党组织建设,包括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党组织建设和革命团体的发展。二、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权建设,包括组织机构建设,土地、财政等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出版发行、体育卫生等文化建设的内容。三、战斗在福建的革命军队,包括革命队伍、武装斗争和军民关系的发展等。
第一部分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建设
中共福建组织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由在外地学习、工作入党后的同志回福建与省内接受新思想的进步青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复杂的革命斗争中,中共福建组织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坚定不渝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党员和群众,成为工农革命运动的坚强领导核心。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共福建组织高举党的旗帜,紧紧依靠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历尽千辛万苦,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一单元福建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大革命时期,在中共中央和广东区委的领导下,中共厦门大学支部、中共福州地委和中共莆田支部、中共闽南部(特)委相继成立,并发展到闽南、闽西、闽北等广大城乡。
中共闽北地区党组织使用的党旗(1926-1927年初纵70厘米横75厘米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党组织得到发展,既有以城市为中心,进行秘密活动,领导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斗争的白区党组织,又有以苏区为中心,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苏区党组织,还有三年游击战争中党政军一体的军政委员会。
中共闽东特区委员会印发的《告民众书》布告(1937年7月5日纵28.8厘米横37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福建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闽粤、闽浙赣边区重建了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和中共福建省委,分别领导闽西、闽南、粤东潮梅地区和闽北、闽东、闽中地区的党组织。1942年成立闽粤边委,领导闽西、闽南两个特委及其所属的党组织。从此,福建的党组织保持了福建省委和闽粤边委两个省一级组织的局面,一直到抗战胜利。
福建省委机关在太阳山办公用油墨(1942--1943年长15厘米宽6厘米闽北革命历史纪念馆藏)
中共闽西特委印发《关于应付奸顽瓦解我们新方策的指示》(1941年11月10日纵18.5厘米横13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闽南特委机关用的电台马达(1942年-1944年高6.1厘米长15.5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党组织基本沿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组织系统,分别为闽浙赣和闽粤赣两个辖区系统,各保持一个省级领导机构,分别领导闽北、建松政、闽中、闽西北、闽东、赣东、浙西南等地和闽西、闽南、闽西南边和梅埔地区党组织。1949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在苏州成立,8月至9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和闽粤赣边区党委相继撤销,其所属党组织移交中共福建省委领导。
闽浙赣省委使用的电台零件(解放战争时期高6.1厘米长15.5厘米宽9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第二单元党的建设
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在领导人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党自身建设,使党组织在复杂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
上杭县岭背乡中国共产党、共青团支部入党入团宣誓“训词”条幅(1929年纵34.5厘米横68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条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纵37.5厘米横22厘米长汀县博物馆藏)
第三单元党领导下的革命团体
福建地方党组织在加强自身建设,广泛团结和教育各阶层人民,积极参加斗争,支援革命战争。在建立工农民主政府的同时,还成立了共青团、儿童团、少先队、工会、革命互济会和反帝大同盟等各种革命群众组织。
闽西CY特委印发《特委第一次执行委员会决议案》(1929年12月13日纵17.6厘米横13厘米上杭县博物馆藏)
中央苏区儿童团大检阅“少年团”徽章(1932年直径2.1厘米上杭县博物馆藏)
福建农民协会第一次全省代表大会代表证章(1927年直径2.9厘米通长6.5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第二部分福建党组织领导下的根据地建设
福建党组织十分重视根据地建设,在广泛发动群众,领导农民进行武装暴动,开展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同时,领导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反国民党对苏区军事“围剿”的同时,积极开展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支援革命战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红色政权。
第一单元根据地政权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开辟红色区域后,首先建立临时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在条件具备下再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各级苏维埃政府。
在福建苏区,先后建立了直属中央苏维埃政府的福建省苏维埃、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领导所辖区域的县、区、乡、村苏维埃政府。闽东人民利用“福建事变”的有利时机,成立苏维埃政府,成为闽东地区最高政权机关。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银印(1932年印面直径9.9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福建省苏执行委员会布告(新编第一号)(1934年2月8日纵60.5厘米横44.5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福建省人民政府布告(总字第一号)(1949年8月24日纵73.80厘米横51厘米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藏)
“福建省人民政府印”铜印印文(1949年印面7ⅹ7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第二单元根据地经济建设
福建苏区各级党组织和工农民主政府把解决土地问题作为苏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以发展农业、工业、对外贸易和合作社为中心的经济建设,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支援了革命战争。
一、土地革命
文版:1928年8月,永定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没收和分配土地的工作拉开了福建土地改革的序幕,闽西、闽北、闽赣、闽东根据地相继进行了土地改革。1929年7月21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杭蛟洋文昌阁召开,大会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肯定了溪南分田原则,“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分配原则在这份决议案中被明确总结出来。这大大丰富了中共六大提出的土地革命纲领,奠定了整个苏区土地政策的基础。
中共闽西特委印发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之《土地问题决议案》(1929年8月纵12.5厘米横6.9厘米上杭县博物馆藏)
永定县溪南里八坊乡土地调查表册(1928年纵29厘米横21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闽西清流四堡区下谢村贫农团分配土地的榜示(1932年2月24日纵29厘米横117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二、农业生产
各级苏维埃政府为发展生产,领导农民建立耕田队、劳动互助社、犁牛等合作社,大抓粮食生产。
闽西苏维埃政府印发的《关于发展合作社流通商品问题》通告(经字第弌号)(1930年12月1日纵31厘米横20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中央农具生产合作社颁发给阙占煌的社员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纵14.2厘米横13.6厘米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藏)
三、工业生产
由于处在激烈的军事斗争环境,军需品十分紧缺,因此苏区的工业首先是创办发展军事工业。同时,苏维埃政府还积极创办和发展一批小规模的公营企业和一些私人集资的个体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企业工人工会第二被服厂委员会第三代表”菱形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印面8ⅹ5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中华苏维埃运输管理局福建分局造船厂”长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印面9.5×2.1厘米长汀县博物馆藏)
“中华樟脑第十九厂”长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印面7.4×2厘米长汀县博物馆藏)
四、商贸业
文版:根据地商业主要有公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私营商业。公营商业主要有对外贸易局和粮食调济局,合作社商业以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为主,兼有购买合作社和贩卖合作社等。
新杭县粮食调剂支局出具给黄坑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糶(tiao)谷退款收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纵19.3厘米横11.5厘米上杭县博物馆藏)
闽浙赣省闽北分区苏粮食合作总社颁发给崇安县松凹乡张带仔的入社证(1934年11月纵14.3厘米横9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五、财税金融
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在清除高利贷、伪币和劣币的同时,创办信用合作社和工农银行,发行新货币,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统一财政,推动苏区财政经济发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贰圆经济建设公债券(1933年纵15厘米横13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永定县第一区信用合作社出具给树铨的五股股票票据(1930年4月30日纵25厘米横12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壹圆暂用钞票(1930年长14厘米宽7.5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第三单元根据地社会建设
一、交通通讯
1929年7月,中共闽西特委建立了与党中央联系的秘密交通线——闽西工农通讯社。1930年10月,闽西交通总局发行闽西赤色邮票一套2枚,这是闽西苏区第一次发行的邮票。1932年3月,闽西交通总局改成为福建省总交通局。同年5月1日,福建省总交通局改称为中华苏维埃福建省邮政管理局,并入中央邮政总局统一领导管理的体系。
闽西交通总局肆片赤色邮花实寄封(附信)(1931年7月14日信长18.20厘米信宽25.30厘米信封长7.80厘米信封宽15.00厘米连城县新泉整训纪念馆藏)
闽西交通总局发行的四片赤色邮政邮票(1930年长1.9厘米宽2.3厘米古田会议纪念馆藏)
二、文化教育
福建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党的领导下着力提高部队和工农文化教育水平。创办军政学校、随营学校和列宁学校,兴办夜校、识字组等各种社会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扫盲识字活动。设立俱乐部、剧团等,组织工农群众特别是妇女儿童参加政治和文艺宣传活动。
CY特委出版剧本《红之芭》(1929年12月8日纵16厘米横13.7厘米上杭县博物馆藏)
厦门儿童救亡剧团肩章(1937年长10.4厘米宽4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彭杨军事政治第三分校颁发给赖荣胜的毕业证书(1931年10月纵24厘米横30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永定太平区文件建设委员会颁发给王永钟的太平区高级劳动小学毕业证书(1930年8月纵27厘米横33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颁发给曾宪星的毕业证书(1934年7月10日纵11.5厘米横16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三、出版印刷
文版:苏维埃区域纷纷设立书局,出版适应各类教科书、革命刊物和报纸,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革命任务,提高群众思想觉悟。
闽西列宁书局奖给卓贤的印刷比赛甲等优胜奖章(1932年5月5日长6.2厘米宽6.2厘米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藏)
岩声报社出版《岩声》第一期(1923年9月1日纵26厘米横19厘米龙岩博物馆藏)
四、卫生体育
文版:根据地党组织、政府在积极提倡讲卫生的同时,创办各级医疗机构,消灭疾病,努力改变穷山僻壤缺医少药的落后状态。设立体育领导机构,组织开展各项体育竞赛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
“红军第九军七十五团后方医院”长戳(1930年印面8.7×1.9厘米龙岩市永定区博物馆藏)
五、婚姻家庭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废除了包办买卖婚姻,禁止童养媳,实行男女自主婚姻。
福建省长汀县七里街乡苏维埃政府颁发给林朝德和周带娣妹的结婚登记证(1933年1月纵18厘米横7.8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内务部印制的离婚登记证、存根三联单(1933年纵18厘米横22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战斗在福建大地上的人民军队
文版:福建人民革命武装队伍,是在党领导农民起义和南昌起义部队、红四军的帮助下建立和发展的,是在古田会议决议精神教育下成长的。这支革命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人民革命战争,保卫和发展了土地革命,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全省直接参加红军、新四军、人民游击队的近十万人,其中,二万多健儿参加长征,五千多志士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留下坚守的人民游击队,很快发展起来,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
第一单元中央主力部队在福建
福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自领导过革命斗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军、第十二军和以后的第一、三、五、七、九军团等,也都曾战斗在福建的广大土地上,为闽西、闽南、闽北、闽东等根据地的创建和福建人民的革命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1930年4月6日长15厘米宽12厘米上杭县博物馆藏)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给闽东工农群众的一封(1934年8月23日长22厘米宽19.5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第二单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的武装队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福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武装;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扩大红军队伍。闽西、闽北、闽东等地先后成立了五个军,以及独立师、团等主力红军队伍以及众多游击队伍,成为中央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福建各地游击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改编为新四军第二、三支队(占新四军总数的一半以上),开赴苏皖前线,走上抗日民族解放战场。
福建军区授予中坊村的扩大红军奖旗(1933年纵82厘米横101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印发的《欢祝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成立与胜利宣言》布告(1934年10月15日纵26.5厘米横35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中国工农红军闽西南抗日讨蒋军第七支队政治处布告(第一号)(1937年1月1日长34.7厘米宽33.8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闽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给伪福建省主席及各界人士的“快邮代电”(1937年12月长29.6厘米宽24.1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宣传员的“抗敌”胸章1938年长9厘米宽6.2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第三单元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期福建的武装队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福建各地党组织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民主救国运动,组织多支抗日游击队伍,直接打击入侵沿海地区的日军,巩固和壮大了队伍。同时,组建自卫武装,针锋相对地进行反顽斗争。 长乐县游击总队部颁发的丙等荣誉奖章 福平沿海游击区游击队“抗敌”臂章 第四单元解放战争时期福建的武装队伍 解放战争时期,福建党组织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积极发动与组织农民群众,扩大武装队伍,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游击根据地,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作准备。 中共闽南地委、云和诏县工委、人民解放军闽南支队独立第二团印发的《告群众书》布告1948年11月1日长36.7厘米宽31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司令部命令》布告1949年9月1日长36.5厘米宽27厘米福建博物院藏 第五单元军民鱼水情深 在党的领导下,福建人民革命队伍始终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军民关系。革命需要什么,他们就提供什么,要粮有粮,要人有人,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才溪区赠“第壹千零四十五号”红军家属的“当红军最光荣”门牌1932年长18.7厘米宽11厘米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藏 张鼎丞出具给阮何康的借款收据,1930年10月11日信长21.5厘米宽13厘米,信封长18厘米宽9厘米永定区博物馆藏 红军“帮红军家属耕田”的耕田图宣传漫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纵125厘米横102厘米)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藏 结束语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前几天,我去了江西于都,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目的是缅怀当年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苏区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 翻开中国革命史,福建留下了厚重而壮丽的篇章:厦门破狱,“五大”暴动,红四军入闽,新泉整训,古田会议,东征龙漳、东方军入闽,抗日先遣队入闽……一幅幅工农运动和土地革命的壮丽画卷,让我们仿佛回到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革命战争年代。波澜壮阔的革命场景,英雄辈出的烽火岁月,让福建淬火成钢,“二十年红旗不倒”,成为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毛泽东思想重要发祥地、共和国的红色摇篮。这些,都源自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精神火炬,穿越时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史和千千万万革命者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和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等等,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依然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家法宝,依然是我们推进八闽大地改革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值得我们不遗余力地传承、弘扬。 让我们记住来时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振信心和斗志,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