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作品联展”在常州博物馆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7年11月5日,正值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61周年之际,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州市文广新局、常州市文联主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画院、常州博物馆承办的“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作品联展”在江苏常州博物馆隆重开幕。

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常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东,常州市文联副主席胡军生,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画院院长朱军山、秘书长刘志毅,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常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俊炜,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李庆,常州画院院长吴鸣,常州市工艺术家协会主席箫剑波,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本次展览策展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校友徐建新,学院老教授、参展艺术家等2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鲁晓波、刘巨德、朱军山、胡军生、徐建新在开幕式上致辞,陈岸瑛教授宣读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的贺词。方国强、鲁晓波、李文儒、刘巨德、朱军山等为展览开幕式剪彩。开幕式由周晓东副局长主持。

清华美院校友、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徐建新发言

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教授宣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教授的贺词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教授发言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画院院长朱军山教授发言

常州市文联副主席胡军生先生发言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发言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画院院长朱军山教授向常州博物馆赠送他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西双版纳》

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向朱军山教授颁发收藏证书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为展览剪彩(左至右:鲁晓波、方国强、朱军山、李文儒、刘巨德)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

常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晓东主持展览开幕式

开幕式后鲁晓波院长与参展老教授及校友合影留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与朱军山教授参观展品

清华美院刘巨德、潘吾华教授参观校友庞绮的作品

参展的85届校友

展览现场.

展览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主题,其宗旨是让我们铭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院的历史和使命,不忘创院元老的初心和梦想,把先师们经过61年努力奋斗所形成的学院精神和学术旗帜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实用美术的高等设计学府。1956年11月1日在北京创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百年美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绎着中国现代美术史中非常独特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建校初期的一批杰出艺术大家及其经典作品,奠定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精神和灵魂,并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工艺美术和设计的艺术人才,书写了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史的新篇章。

本次“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作品联展”集中展现了学院老、中、青三代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名师大家,以及教授、校友、名师子女所创作的艺术作品。

联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展现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先师们的经典作品,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精神财富,也是这次展览引以为荣的精华部分。第二部分,集中展出了至今仍然活跃在美术界和学院教学中的著名画家和导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他们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继承者,也是清华美院的经历者,这些德高望重的学术脊梁,使展览蓬荜生辉。第三部分,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校友和一些名师尊长的子女们近几年创作的作品,他们富有个性和极具时代感的作品,都代表着对学院学风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作品使这次联展富有生机和活力。

当日下午,参展师友在展览研讨会中畅所欲言,就学院文脉和学院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鲁晓波院长在研讨会开始深情致辞,原中央工艺美院的“老三届”毕业生和庞琦、袁加等老先生子女生动地回忆了建院历史、大师们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一致认为后人应该不忘“美化人民生活的建院初心”,在新时期更好地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服务。

常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发展成果的城市,艺术大家刘海粟和吴冠中与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感。常州的工艺美术也闻名遐迩享誉中外,乱针绣、留青竹刻、象牙浅刻、宫梳名篦等传统工艺品都在这座城市传承和发展。

参展作品欣赏

张光宇《上海沧州饭店》纸本水粉42cm×30cm1954年

庞薰琹《地之子》纸本水粉45cm×37.2cm1934年

雷圭元《蔬葵图》纸本水墨设色81.5cm×81.3cm20世纪60年代

白雪石《阳朔遇龙镇风光》纸本水墨

48cm×182cm1980年

俞致贞《春辉》169cm×66.5cm1964年

祝大年《玉兰花开》纸本工笔重彩

54cm×110cm1978年

张仃《哪吒闹海》(局部)纸本工笔重彩

116cm×490cm1979年

吴冠中《故宫白皮松》纸本工笔重彩

91cm×56cm1975年

阿老《延边丰收舞》

张振仕作品

温练昌《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厅铜饰设计》

谷嶙《白鹭晚归》50cm×80cm2016年

陈孝庭作品

常沙娜《南方天王像》晚唐12窟1946年

陈和鼎《窗前玫瑰》油画81cm×66cm2005年

罗炳芳《上杭临江楼》纸本水墨80cm×66cm2002年

权正环《断桥》重彩

朱曜奎《峡江之晨》80cm×80cm2006年

黄国强《远山的呼唤》95cm×179cm

袁运甫《渔民之家》纸本彩墨

108cm×110cm1990年

肖惠祥作品

李永平《辽代彩塑菩萨造像》

张国藩《莫拉瓦尼忆事》宣纸水墨

45cm×46cm1988年

朱军山《雪中趣乐》纸本69cm×69cm

张仲康《黛色参天》

张孝友《苏东坡洞仙歌》1996年

崔栋良《白鹭》纸本水墨68cm×68cm

蒋正鸿《黄山西海新雨初雾》纸本水墨96m×45cm

韩美林《大吉图》设色纸本150cm×100cm2005年

朱鸿祥《夏日和鸣》

李骐《老北京正阳门》水彩45cm×60cm

汪钰林《很久很久以前》纸本水墨

74cm×141cm2006年

乔十光作品

李鸿印《水乡》60cm×80cm

卢德辉《威尼斯大运河上的九月盛》重彩

105cm×173cm2011年

祝韵琴《郁金香》38cm×54cm2003年

庄寿红《鱼戏图》68cm×68cm1987年

潘吾华《枝枝杈杈总关情》197cm×117.5cm

张廷禄作品

方胜作品

任景钦《聆听》71cm×69cm2016年

杜大恺《梅州行之二》123cm×248cm2015年

刘巨德《青桃》水墨纸本设色

45cm×69cm2016年

钟蜀珩《山果》布面油画65cm×80cm2006年

王玉良《山城夕曛》52cm×62cm1987年

张桂徵《和鸣》90cm×94cm1994年

杨谷贻《山乡春意图》纸本135cm×69cm乙未年

陈天灨《瓜叶菊》

戴顺智《牛市》55cm×55cm

宣永生《放荡不羁的青绿》麻宣

100cm×200cm2010年

程瑞珍《银川影视城》80cm×80cm2016年

崔平平《有余》纸本设色70cm×144cm2014年

赵俊荣莫高窟第112窟《反弹琵琶舞乐》

戴德培《晓露洗铅华》

徐明瑜《飞鸟闻香》宣纸墨丙烯

68cm×68cm2014年

袁佐《不要去冬天》帆布油画

200cm×180cm2016年

那拉那拉博物馆设计作品

庞绮《角色》面料·线等纤维材料

130cm×65cm2002年

鲁晓波《舞》

沈建国《都市集积》

徐建新《古镇同里》线描写生

45cm×45cm2016年

王苏平《人物写生》69cm×68cm

川三作品

朱岚《风》水墨180cm×190cm2016年

袁加《恍悟》布面油画160cm×210cm2008年

吴晓涛《春意浓》

蒋彦婴《金色雪霁》

戴盼盼《入若耶溪》绢本2015年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座18层中国美协办公室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网络信息处

THE END
1.观展寻宝系列游记之二: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国家体育场北路,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2023年9月15日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采取实名制分时段预约参观,可提前3天通过中国历史研究网、中国考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周一休息,周二团体日,周三至周日9:00~16:30开放,16:00停止入馆。每天上午9点放票,周末和节https://you.ctrip.com/travels/beijing1/4128497.html
2.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攻略,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攻略,包含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门票、地址等实用信息,由真实蜂蜂亲历中国国家博物馆点评分享中国国家博物馆游览攻略经验,景点图片,来马蜂窝北京旅游景点攻略看看大家如何点评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https://www.mafengwo.cn/poi/34665.html
3.2015年陕西省文化遗产知识网络竞赛题C.中国国家博物馆D.上海博物馆 34.被誉为“海内三宝”的三件青铜重器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分别收藏在三座博物馆,其中不包括那座博物馆?() A.北京故宫博物院B.台北故宫博物院 C.中国国家博物馆D.上海博物馆 35.陕西历史博物馆所处位置在唐长安城外郭城的哪个坊中?() https://wwj.shaanxi.gov.cn/ztzl/ndzt/2015n/2015ngjbwgr/zxdt_2347/201505/t20150518_2142892.html
4.在博物馆学习三国历史,体验创意手作,看遍九州风物本次特展一日营,我们将结合“九州”这个概念,以吴文化博物馆常设展和“新九州系列”两个特展为主要内容,从地理概念、历史文物、文学名著三个视角,带学生走进九州大地,一览九州风物。 往期活动合影 主题一 九州风云录 >>>活动介绍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学过,大禹治水足迹踏遍山水河流,根据实际情况将大地分为九州。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400103
5.中国十大著名遗址博物馆在博物馆里了解中国历史→MAIGOO知识遗址博物馆,是依托考古遗址为主体,在遗址附近建立的博物馆,同时也是针对该遗址文化进行发掘、保护、研究、陈列的专门性博物馆,用于陈列展示遗址所发掘出来的大多出藏品。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十大遗址博物馆,包括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芮国遗址博物馆https://www.maigoo.com/goomai/168035.html
6.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关于2024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事业单位考核招聘紧缺高层次人才面试的通知2024-12-02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关于2024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事业单位考核招聘紧缺高层次人才参加资格复审的通知2024-11-29 《中华好家风暨“清廉重庆”家风助廉主题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开幕2024-11-25 公告 关于“赴匈牙利古https://www.3gmuseum.cn/
7.中国历史博物馆地址详情,位置示意图,地图位置,交通指引,周边中国历史博物馆,地址位于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靠近新大路、南池子通道、天安门东通道和东长安街辅路。在公共交通方面,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包括天安门广场西、正义路南口、正义路、前门东等,可以换乘北京观光2线、北京观光1线、2路、120路等多条公交线路。此外,您还可以在天安门东、前门地铁站搭乘北京地铁1号线(八通https://bj.city8.com/chuxingfuwu/453545_L07K.html
8.红色叙事诗:308大院的孩子(上)我们的脚下,乃为露天历史博物馆 是文化昌明、风景清幽的首善之地 民国三十一年元宵日合影于惠麓寄畅园 惠山 忍草庵(资料图片) 寄畅园元宝树吸引游人留影(50年代)资料图片 御碑亭(20世纪20年代)资料图片 八月桂花遍地开(资料照片) 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原产于喜马拉雅山 https://www.meipian.cn/377jgcmb
9.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豆瓣)◆重要:讲述“二十五史”之外的另一半中国史。以博物馆中常见的文物,拼接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串联起盛衰兴亡的简明脉络。 ◆实用:除了走马观花,博物馆还能怎么逛? 作者在国内顶尖的博物馆工作近十年,亲手接触过数以千计的文物,常年为公众普及常识,你想get的点,他都知道。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65847/
10.中国十大博物馆旅游景点推荐汉匠古建筑中国十大博物馆旅游景点推荐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现今在我国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有几千座,不同的博物馆各具特色,https://www.nbgjz.com/10077.html
11.中国十大历史遗址博物馆排行榜博物馆每年的参观人数都在不断上涨,而博物馆的类型也有很多,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类博物馆等,而中国文博发展创新峰会曾根据全国超6000家博物馆博物馆,根据规模、参观数据等多方面因素选出了其中50家,那中国著名历史遗址博物馆有哪些,中国的遗址博物馆在哪里,排行榜123就为大家盘点并介绍中国遗址类博物馆https://www.phb123.com/city/wenhua/vtgsuu29369.html
12.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神作,现存为唐代摹本。此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国绘画从教化转向审美的代表作品,也是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现存于大英博物馆,被拦腰截为三段,还切下了上面的题字,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装裱保存。 02:莫高窟藏经洞文物 http://news.hnr.cn/snxw/article/1/1696318323598290945
13.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2002年的3月6日,我看到《北京晚报》上刊登了一则中国历史博物馆(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于是怀着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畏与对知识的渴望,勇敢地报了名。经过考核,我幸运地成为一名文博志愿者,不承想这一干就是20年。 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0610101553.html
14.驻马店市博物馆虎是“百兽之王”,老虎的威武、勇猛、雄健让人记忆深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兽。博物馆里收藏的众多“虎”文物,是中国历史上“虎文化”流传演变的重要印记。 1、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杜虎符,铸于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年)时期。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符是古代朝廷http://zmdmuseum.com/NewsShow.asp?ID=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