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文字博物馆: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共同形成了世界三大古文字体系。其中,只有中国的甲骨文穿越时空,将“生命”延续到了今天。

甲骨竹简,承载历史大剧;篆隶楷行,见证沧海桑田。

3300年前,殷商先民在龟甲兽骨上留下了占卜记事的符号。自此以后,从龟甲兽骨、青铜器皿,到竹简纸张;从印刷术到电脑时代……中国文字伴随着风云激荡,依托各种媒质,留存下或零散或完整的文明记忆。

1899年,清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名家王懿荣的偶然发现,使河南安阳“一片甲骨惊天下”;2009年11月16日,又是河南安阳,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诞生。中国文字博物馆以出土文字、文物为支撑,荟萃了历代文字样本精华,一馆藏尽中国字——令人们一日千年,览尽中国文字从远古“婴儿期”发展至今的非凡历程。

河南安阳既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与考古发掘证实的古代都城——殷墟所在地。

2001年4月20日,为了更好地保护殷商遗址、弘扬传统文化,安阳市启动了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其间,安阳市向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申请:筹划建设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

就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之后的第二年,当时还在郑州大学担任教授的古文字学家王蕴智,也给河南省委、省政府写信:建议设立一座文字博物馆。王蕴智认为,从安阳殷墟出土的丰富铜器、骨器、陶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而这里出土的大量甲骨文,更使中国文字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这种数千年来一脉相传的文字体系,只有在中国的汉字中才能找到。

接到王蕴智的来信之后,河南省委、省政府极为重视,很快将其批转给了安阳市委、市政府,并批示:同意“文字博物馆”建在安阳。

2007年10月20日,在河南提出建立文字博物馆的申请6年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作出批示:拟建的“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可以更名为“中国文字博物馆”。至此,中国文字博物馆最终定名。

博物馆内的蔡伦塑像与再现当年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场景

距离甲骨文发现地殷墟大约8公里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总体规划分两期完成,一期工程占地81亩,建筑面积为22700平方米。2007年11月29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经过两年紧张的建设,于2009年11月16日正式开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门前,屹立着高大的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金文中“字”的形体,它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字坊前方两侧,各有金色铜质凤鸟雕塑一尊,取材于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凤鸟纹纹饰,整体形象高贵典雅,呈现待翔之势,象征着新时期中国文字文明的新飞跃。

通向展馆的主干道两旁,是由28片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甲骨片仿制品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

这28片甲骨文仿制品,大都取材于《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和《花园庄东地甲骨》,最大尺寸高达1.4米、宽0.9米,总重量3吨。

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介绍:这28片甲骨文是在安阳发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甲骨片,然后用青铜铸造,刻上甲骨文,则是对原甲骨片的一种更高艺术形式的展示。之所以是28片,是有一种强烈的祈求和愿望,力争通过这28片与天上的28星宿相对应,形成“天人合一”的这种理念,通过展示来祈求平安、来祈求和谐、来祈求发展。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筑主体,按照“后现代”理论设计,造型包含了殷商时期高级宫殿建筑形象的基本要素,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装饰,引起殷商宫殿“四阿重屋”联想,雕墙和雕柱均使用了红黑图案,渲染出殷商文化辉煌的艺术效果。

所谓的“四阿”是指四面坡,“重屋”则指两重沿。四阿重屋,是古时高大的殿堂为了保护夯土台基和檐柱、土墙,同时不影响通风和日照以及屋盖高耸而形成的一种建筑风格,比较典型的有二里头宫殿基址等。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造型定位,采取殷商甲骨文、金文最富有哲理、最经典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进行设计,整体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

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中国文字博物馆作为一座全面反映、专题研究中国各民族文字、文字历史、文字文明的专题博物馆,通过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反映了中华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丰硕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序厅,按照东西南北次序,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中国书法史、甲骨文和少数民族文字的四面浮雕,顺序是自上而下,时代则由远及近,彰显着文字作为中华文明载体恒久的独特魅力。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中国文字发生、发展的文化史作为主线,用历代出土的文字载体、文物作为支撑,将文字书法艺术融会贯通,以文字的传播应用作为注脚,将文字历史、现代和未来汇于一堂,向公众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展览是由三个板块构成,一个板块就是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是核心板块;第二个板块是印刷术与信息化,实际上讲的是汉字的普及、推广和教育;第三个板块是少数民族文字。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共有5个展厅,分为“字法自然”、“甲骨记事”、“钟鼎千秋”、“物以载文”、“说字传义”、“由隶到楷”、“信息时代”等15个单元,将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梳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

博物馆内的四壁采用浮雕手法展示各种刻画、符号和文字

在中国文字大家庭中,主要的成员应该是汉字。那么,汉字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对于这个扑朔迷离的课题,中国文字博物馆利用征集到的文字载体,进行了研究探讨。

博物馆第一展厅作为开篇,将人们恍若带入了史前时代,体会汉字起源阶段的文明脉动。

古书上曾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

这个传说,虽然描述了人们想象中文字“出世”产生的惊心动魄,然而如果要探究汉字真正的起源,却需要借助考古发掘去揭开神秘的面纱。

1899年,安阳小屯村“一片甲骨惊天下”。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甲骨文单字大概4500个,其中能够释读的差不多有1500字。甲骨文的发现与逐渐释读,证明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事实上,早在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便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育过程。大汶口文化的图像符号,邹平丁公、高邮龙虬庄的陶书,良渚文化陶器上的连刻符号等,都可能融汇到汉字产生的主流当中。

目前,在河南漯河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刻画符号,距今竟然达到了8000多年。

尽管汉字的确切年龄仍然是个未解的谜团。不过,这并不妨碍汉字作为世界上最“高寿”的文字,一脉传承至今。

除了甲骨文以外,刻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同样重要。从商朝开始,至西周达到极盛,金文一共经历了1200多年的发展历史。博物馆的第二展厅,对金文给予了细致展现。

殷商文字至西周演化为大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公元前223年,秦朝丞相李斯,奉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创制了小篆。文字的统一将不同的族群,融合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尽管随着岁月变迁,天下分分合合,然而自此以后,“书”必“同文”,成为了汉字始终坚持的不变原则,也成为了维系华夏子民间割不断的文明纽带。秦朝的大一统与书同文,不但结束了诸侯纷争,也结束了长期以来文字混杂的局面。

由于书写不便,小篆渐渐开始了“隶变”。此后,汉字继续演变出行书、草书、楷书等字体,形态却再也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动。

中国历来强调:物以载文,文以载道,而“敬惜字纸”也是绵延千年的古老传统。龟甲兽骨、青铜器皿、竹简丝帛等,都曾经充当过文字的载体,但是,同文字关系最密切的当属后来发明的纸张。

公元105年,东汉时期的蔡伦,历时8年成功研制了植物纤维纸。这些看起来毫无分量的薄片,却成为中国献给世界沉甸甸的厚礼,借助纸张,汉字在更广阔的时空里穿行。

纸张的发明,为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文字博物馆的第五展厅,展示了汉字从雕版印刷到计算机时代的历程。

公元7世纪的隋末唐初时期,中国就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期,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引发了印刷史上的重大革命,极大地推动了汉字的普及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借助纸张和印刷术,中华文明可以与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进行更便捷的交流;同时,结构方正的汉字,被陆续传播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对整个东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然而,公元1840年,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穿越了几千年时空的汉字,却与养育它的民族一起,开始了栉风沐雨的艰难之旅。

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之后,汉字第一次面临着严峻考验,陈独秀、蔡元培等文化领袖,都曾经发出过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的声音。

在风雨飘摇中,汉字跨进了公元1949年,新中国建立仅10天,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便在北京成立,将文字改革的任务最终确定为: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进入全国小学课堂;4年之后,《简化汉字总表》发布,这是自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后,中国文字史上的最大改革。

进入计算机时代,汉字再次走到命运的十字路口。由于当时汉字无法录入计算机,废除汉字的呼声又起。然而,王永民研制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解决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难题;而王选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则使汉字印刷进入了光与电的新时代。

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增强,汉字再度走出国门。据统计,目前全球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

2011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启动二期工程,在一期工程注重展示的基础上,二期则更加注重研究与对外交流。今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将以丰富的文物与展品,深厚的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字久远的历史与独特魅力。

THE END
1.历史博物馆物品介绍网上有关“历史博物馆物品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博物馆物品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历史博 网上有关“历史博物馆物品介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博物馆物品介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https://www.cnoubao.cn/zsbk/202412-13298.html
2.游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发展史是中国文字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中国文字的发展一共大约经历了5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草书→行书。 下面就让我来带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些汉字是怎样演变的吧! https://www.meipian.cn/23yzi0ez
3.休闲太阳系中哪个巨行星因为自转快被称为“灵活的胖子”A、陕西历史博物馆 B、甘肃省博物馆 解析: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更新于2024.6.28 2024年欧洲杯在哪个国家举办 A、法国 https://blog.csdn.net/qq_41539778/article/details/135125608
4.第一次去中国国家博物馆,本来是拿到国家字你可以在那个国家博物馆的App上面去扫他每一个产品的二维码,他只要有二维码了,你在那个App上面扫都会有这个产品对应的讲解,我觉得这一点真的做得挺好的 234楼也会有一些嗯展馆二楼有一个浴室的展馆,里面的产品做得都特别特别特别好看,也不是说他有多么大的历史意义,可能他很多都是近代雕刻出来的,但是太好看了,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606068727
5.2015年陕西省文化遗产知识网络竞赛题今年5月18日是39个国际博物馆日。为增强全社会对“国际博物馆日”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及文化遗产知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陕西省文物局特委托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本次“陕西省文化遗产知识网络竞赛”活动。现将有关竞赛规则说明如下: https://wwj.shaanxi.gov.cn/ztzl/ndzt/2015n/2015ngjbwgr/zxdt_2347/201505/t20150518_2142892.html
6.文博日报每天3分钟,了解文博圈据悉,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占地面积约175.4亩,建筑面积683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文字文化演绎体验中心、文字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人防工程,将满足博物馆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等基础功能需求。展陈面积6800平方米,共有“字里乾坤”、“字书琼林”、“汉字民俗”、“书苑英华”四个专题。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Q5Mzg2ODeD33VksXa4cw.html
7.参观历史博物馆观后感所有馆共同构成了辉煌的中国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在看每一件展品的时候心中必须会有一种自豪感,一种作为中华儿女独有的自豪感。我只想用一句话来表达心中的感想:中国,我以你为豪。 参观历史博物馆观后感600字<二> 从我踏上这片土地开始,我就深深喜欢上了那里的味道,璀璨文化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1119191841_2087377.html
8.甲骨文文化展国博启幕来看有“字”可考的历史中国国家博物馆甲骨文文化展国博启幕 来看有“字”可考的历史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施雨岑)今年是发现甲骨文120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从文字的视角,呈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通过“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https://www.chnmuseum.cn/zx/mtgz/201910/t20191022_162951_wap.shtml
9.贵州博物馆概况首先感谢贵州省博物馆的邀请。我长期从事民族史与民族学方面的研究工作,2012年曾首次提出了“苗疆走廊”概念,大约一百多年前,有一个很有名的日本人类学叫鸟居龙藏,来到中国西南对少数民族做过一次田野旅行调查。他在云贵旅行的线路,正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苗疆走廊的主线,这个人物在中日百年间的对抗及历史时期内,是https://www.gzmuseum.com/gbjt/202204/254.html
10.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艺术高端研讨会会议纪要文博之窗今天,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博物馆学会主办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艺术高端研讨会在革命摇篮井冈山隆重开幕。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央宣传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为我国文博事业付出辛勤努力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记录了近代中国人民英勇https://www.jgsgmbwg.com/list/article/1666995708355067964
11.国学院中国史专职教师黄朴民,男,浙江诸暨人, 1958年8月生于浙江绍兴市, 1982年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杭州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88年于山东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同年到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从事军事史、古代兵法研究。2002年7月退役。转业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曾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历史系https://lsxy.ruc.edu.cn/szdw/gxyzgszzjs/c0e3f1717e184cad9f92790f8f5589f7.htm
12.带孩子去看国宝读历史——《博物馆里的汉字》成书记走进博物馆是孩子学习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补充和深化。六一儿童节,《光明悦读》邀请《博物馆里的汉字》一书的作者沅汰老师,带着大家走进一座“纸上博物馆”,从汉字开始认识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是给热爱博物馆的孩子,也是给每一个热爱博物馆的大人。 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6/01/032610832.shtml
13.2022纽约TDC获奖作品,中国多件作品入选客户:MAH—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由MAH字母创造的线条和形状,提供了路径的延伸,空间和时间的转变——就像参观博物馆一样。 06、《中国皮影博物馆》 设计:良相设计 客户:成都博物馆 提取我们的皮影形象作为设计手法,将“皮影”戏的典型人物形象“刀马旦”作为品牌标志,同时提取皮影角色中最有特色的标志形象,并结合现代的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761669.html